[生物][期末]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露西被称为“人类祖母”,如图是露西骨骼化石模型图和复原图。她身高只有1.1米,估计体重不到30千克。脑子非常小,骨盆结构跟现代人类非常接近,把她的小腿骨和大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据此你认为露西能( )
A. 钻木取火B. 制造石刀
C. 直立行走D. 用语言呼唤同伴
【答案】C
【分析】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
【详解】依据题干“骨盆结构跟你我这样的现代人类非常接近”“小腿骨和大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结合左图露西骨骼化石模型图,从骨盆的形状和大腿骨与膝之间的角度可以判断她适应于相当程度的直立行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 女性乳房发育B. 男性长胡须
C. 女性卵巢发育D. 男性声调低沉
【答案】C
【分析】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女性乳房发育、男性长出胡须、男性声调变低沉都属于第二性征;女性卵巢发育属于第一性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 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如履平地,起作用的主要是( )
A. 脑神经B. 脊髓C. 小脑D. 脑干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
【详解】A.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作用是传导神经冲动,A错误。
B.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B错误。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正确。
D.脑干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D错误。
故选C。
4. 如图甲和乙分别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示意图,丙是女性生殖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由男性的生殖器官阴茎产生B. 甲和乙结合形成受精卵
C. 丙中③的功能是输送卵细胞D. 产生卵细胞的是①
【答案】A
【分析】图甲表示精子;图乙表示卵细胞;图丙中①表示卵巢,②表示阴道,③表示输卵管,④表示子宫。
【详解】A.甲精子是男性生殖细胞,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错误。
B.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
C.③是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器官,也是受精卵形成的场所,C正确。
D.①卵巢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同时也是女性的性腺,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D正确。
故选A。
5. 多吃紫菜等海产品可预防大脖子病,原因是它富含( )
A. 碘B. 钙C. 铁D. 锌
【答案】A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详解】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这种病是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为防治该病应该多吃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因为多吃海带、紫菜等可以补充碘,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 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行动。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 发展生态农业B. 践行低碳生活
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D
【分析】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详解】发展生态农业、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而先污染后治理,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故选:D。
7. 足球运动员们在绿茵场上体力消耗很大,下列食物能最快补充能量的是( )
A. 生理盐水B. 纯牛奶C. 巧克力D. 牛肉干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选项中,生理盐水不能提供能量,纯牛奶主要含有蛋白质,牛肉干主要含有脂肪和蛋白质,而巧克力含有丰富的糖类。可见,运动员们体力消耗很大,巧克力能最快地补充能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2023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购买和食用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食品
B. 密封的食物在冰箱里放多久都不会变质
C. 街边小摊的食品,都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D. 只要是包装完好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
【答案】A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A.购买和食用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不购买和食用无厂址、无生产日期的食品,A正确。
B.冰箱保鲜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密封的食物在冰箱里放多久都不会变质,B错误。
C.街边小摊的食品卫生条件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尽量不要买街边小摊的食品,C错误。
D.有包装的食品,如果超过保质期,也是不安全的,D错误。
故选A。
9. 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5是胃,可吸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C. 6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 8是小肠,是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答案】B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图中,1唾液腺、2口腔、3食道、4肝脏、5胃、6胰腺、7十二指肠、8小肠、9大肠、10肛门。
【详解】A.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A错误。
B.5是胃,可吸收酒精、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B正确。
C.6是胰腺,分泌的胰液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故C错误。
D.8是小肠,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是5胃,故D错误。
故选B。
10. 某学校医务室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小明用肺活量计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的肺活量是( )
A. 2900mLB. 3000mL
C. 3400mLD. 3100ml
【答案】C
【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详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小明测了几次肺活量,数据分别是2900mL,3000mL,3400mL,则小明的肺活量是3400毫升,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雾霾已成为我国城市标志性难题,许多城市的PM2.5含量都严重超标,危害人类健康。PM2.5颗粒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几层细胞?( )
A. 一层B. 两层C. 三层D. 四层
【答案】B
【分析】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详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可见,PM2.5颗粒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
A. 痰中有黏液B. 痰中有尘土
C. 这种行为不文明D. 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答案】D
【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呼吸道疾病。从生物学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气过程
B. 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上移动
C. C点时胸廓容积大于B点
D. 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答案】D
【分析】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呼吸肌。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C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A错误。
B.图1中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B错误。
C.图1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此时胸廓容积小于B点,C错误。
D.图1中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对应图2中的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故选D。
14. 血型为AB型的小亮不慎受伤,需要输血,应给他输入( )
A. A型血B. B型血C. AB型血D. O型血
【答案】C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小亮不慎受伤,急需输血,其血型为AB型,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B型的血。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2023年春季,我省遭受多起强沙尘天气。人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清洁作用的结构有( )
A. 鼻毛、毛细血管B. 声带、纤毛
C. 纤毛、鼻毛D. 软骨、鼻毛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其中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提倡“食不言”的原因是,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喉口来不及被盖住,食物容易进入气管。吞咽时能盖住喉口的结构是( )
A. 软腭B. 气管软骨
C. 甲状软骨D. 会厌软骨
【答案】D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详解】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如果吞咽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容易进入气管,就会呛着,引起咳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支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管道G内流动着静脉血
B. 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 A代表左心房,B代表右心房
D. 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瓣膜
【答案】D
【分析】图中A模拟右心房、B模拟左心房、C模拟右心室、D模拟左心室、E模拟肺泡内毛细血管、F模拟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I模拟肺动脉、J模拟肺静脉、G模拟主动脉、H模拟上下腔静脉。
【详解】A.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相当于血液,则图中管道G是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A错误。
B.图中E是肺泡内毛细血管,F是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B错误。
C.A代表右心房,B代表左心房,C错误。
D.图中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护士给病人输液时,针头插入的“青筋”是乙
B. 人体通过甲所示的血管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处
C. 血液在甲、乙、丙所示血管中的流速是:乙>甲>丙
D. 甲和乙所示血管的内表面都存在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答案】C
【分析】甲图中血管壁较薄,甲是静脉血管;乙图中的血管壁较厚,乙是动脉血管;丙图中的血管最细,丙是毛细血管。
【详解】A.“青筋”实际上是指静脉,因为静脉通常分布在身体表面,且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便于护士进行穿刺输液,因此,针头应当插入甲,故A错误。
B.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人体通过乙(动脉)而不是甲(静脉)所示的血管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处,故B错误。
C.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内血液速度极慢,所以血液在甲、乙、丙所示血管中的流速是:乙>甲>丙,故C正确。
D.只有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动脉血管内没有动脉瓣,所以甲表示静脉,内的静脉瓣,乙血管是动脉,其内没有瓣膜,故D错误。
故选C。
19. 在我们的颈部或者腕部内侧能够摸到搏动的血管,这些血管属于( )
A. 静脉B. 动脉
C. 静脉和动脉D. 毛细血管
【答案】B
【分析】人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开,压力大;毛细血管的作用是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静脉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小。
【详解】A.由分析可知,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压力较小,分布较浅,不易摸到搏动,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压力大,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也有分布较浅的,可以用手摸到搏动,如颈动脉、桡动脉等,B符合题意。
C.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压力较小,分布较浅,不易摸到搏动;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压力大,有些动脉的搏动可以用手摸到,如颈动脉、桡动脉,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无论氧浓度高低,均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B. 无论氧浓度高低,均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在氧浓度高处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处易与氧分离
D. 在氧浓度高处易与氧分离,在氧浓度低处易与氧结合
【答案】C
【分析】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下面是人体一种器官的自述:“我不像老大哥,24小时活蹦乱跳;我也不像小姐姐,一刻不停吐故纳新,不过老大哥和小姐姐都离不开我,他们都叫我能量补给站”。根据本册书学过的知识可知“老大哥、小姐姐和我”分别是 ( )
A. 心脏、小肠、肾脏B. 心脏、肾脏、大肠
C. 胃、肺、肾脏D. 心脏、肺、小肠
【答案】D
【分析】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的不断收缩和舒张,促使血液在心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结合分析和提供信息可知: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所以“老大哥”是心脏;吐故纳新是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所以“小姐姐”是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题干中的“我”是小肠。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 小红遇到突发状况时,她的心跳会加快,脸色通红,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神经调节B. 激素调节
C. 神经和激素调节D. 肌肉调节
【答案】C
【分析】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据此解答。
【详解】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故选C。
23.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一般不包括( )
A. 粪便B. 二氧化碳
C. 多余的无机盐D. 多余的水
【答案】A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详解】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气、排汗和排尿三条,排出的物质包括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粪便是人体消化系统将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作排遗,不属于排泄。所以人体的代谢废物一般不包括粪便。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24. 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汽车的颠簸,人耳中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 鼓膜和鼓室B. 前庭和半规管
C. 前庭和耳蜗D. 耳蜗和半规管
【答案】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判断汽车的颠簸,接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前庭和半规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在中国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段描述: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以上这段话描述的是林黛玉初次与王熙凤见面时的情景。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林黛玉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蜗
B. 在耳的结构中,前庭和半规管与听觉形成有关
C. 王熙凤从光线较强的屋外走入光线较暗的屋内,她的瞳孔由小逐渐变大
D. 林黛玉看到王熙凤时,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她的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脉络膜上形成物像
【答案】C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林黛玉形成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A错误。
B.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刺激,与听觉形成无关,故B错误。
C.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因此,王熙凤从光线较强的屋外走入光线较暗的屋内,她的瞳孔由小逐渐变大,故C正确。
D.脉络膜里有血管和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心脏、肾脏、大脑以及各个血管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心脏病、脑卒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是反应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压的测量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图1表示袖带加压法,图2中甲乙丙对应心脏三种状态,图3中①~⑨表示人体结构,a~f表示生理过程)
(1)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临床上常用图1袖带加压法测量,此时袖带应该包裹在____________处(填血管名称)。
(2)与心脏相连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图3中的[ ]____________。某人测得血压为21.5/13千帕,当血压检测仪读数显示21.5千帕时心脏处于图2中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状态。
(3)高血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起心脏壁增厚,心腔变小,引起肺循环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肺部血管血液淤积,俗称肺淤血,请用图3中数字和箭头表示肺循环过程____________,肺淤血会影响图3中[b]____________过程,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4)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却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供应,而是要通过__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____________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5)身体各部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3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肱动脉 (2)①. ⑥主动脉 ②. 乙
(3)①. ②→⑧→⑨→③ ②.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4)①. 冠脉 ②. 冠状动脉
(5)⑤
【分析】图2中,甲表示心房收缩、心室舒张,乙表示心室收缩、心房舒张,丙表示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图3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小肠,⑥主动脉,⑦ 上下腔静脉,⑧肺动脉,⑨肺静脉,a肺的通气,b肺泡里的气体交换,c食物的消化,d营养物质吸收,e肾小球的滤过(过滤),f肾小管的重吸收。
【详解】(1)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的测量通常是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四个腔体组成,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所以图3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⑥主动脉。
血压数值用KPa(千帕)表示。表示方法是:收缩压/舒张压,分子是收缩压,分母是舒张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因此,某人测得血压为21.5/13千帕,当血压检测仪读数显示21.5千帕时是收缩压,心脏处于图2中乙状态,乙图表示心室处于收缩状态,将心脏内的血液压入动脉。
(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下图:
因此,用图3中数字和箭头表示肺循环过程是:②右心室→⑧肺动脉→⑨肺静脉→③左心房。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淤血会影响图3中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4)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是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并不能直接来源于心腔中的血液。心肌细胞通过冠状循环来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冠状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方式确保了心肌细胞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供应。
(5)身体各部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小肠的吸收,在图3中,小肠对应的是序号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小肠的消化作用后,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供细胞利用。
27.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图示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序号①②④⑧代表血管,⑤为血管球)。请分析作答:
(1)肾单位是由图中⑤、_________(填序号)和_________(填序号)等部分组成的。
(2)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结构⑥中,形成了___________。该液体与血液的成分相比,没有血细胞和__________,推测结构⑤起____________作用。
(3)结构⑦周围缠绕着大量的血管⑧,便于___________作用。血液流经图中小静脉后,尿素的含量会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某病人尿常规化验发现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该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很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若肾单位正常,该患者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____进行治疗。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挽救患尿毒症而危在旦夕的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使母亲转危为安。医生要将田世国的一只肾脏取下,要切断哪几根大的管道?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1)①. ⑥##⑦ ②. ⑦##⑥
(2)①. 原尿 ②. 大分子蛋白质 ③. 过滤##滤过
(3)①. 重吸收 ②. 降低
(4)①. 肾小管 ②. 胰岛素
(5)①②③
【分析】题图中: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③是输尿管,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球,⑥是肾小囊,⑦是肾小管,⑧是毛细血管。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肾单位是由图中⑤肾小球、⑥肾小囊和⑦肾小管等部分组成的。
(2)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该液体与血液的成分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推测结构⑤起过滤作用。
(3)题图中:⑦是肾小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所以结构⑦周围缠绕着大量的血管⑧,便于重吸收作用。所以尿素会进入尿液,故血液流经图中小静脉后,尿素的含量会降低。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生理过程异常所致。若肾单位正常,可能是胰岛分泌胰岛素异常,该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田世国献肾手术需要切断①肾动脉、②肾静脉和③输尿管。肾动脉是肾脏的主要供血管道,如果不切断它,手术就无法进行。肾静脉则是肾脏的主要排泄管道,如果不切断它,肾脏就会继续工作,导致手术失败。输尿管则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的管道,也需要在手术中切断。
28. 如图示运动员以淀粉为主要食物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的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淀粉消化的终产物a是____________。
(2)小肠吸收来的a进入血液,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____________次。
(3)图中的b、c生理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组织细胞产生的c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
(4)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a和b,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用于____________。
【答案】(1)葡萄糖 (2)2##两
(3)①. 呼吸运动 ②. 扩散##气体扩散
(4)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分析】图示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和排出等生理过程;其中的a、d、e、f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原尿、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的物质、尿液,
【详解】(1)淀粉在口腔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淀粉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所以a是葡萄糖。
(2)小肠吸收来的a葡萄糖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此过程经过两次体循环和一次肺循环,具体路线是:葡萄糖→小肠部位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骨骼肌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由循环路线可知,血液两次经过心脏。
(3)图中的b、c生理过程是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4)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a葡萄糖和b氧气,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可维持人的体温,其余部分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9.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如图为眼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内填序号)
(1)小红的眼睛是蓝色的,小丽的眼睛是黑色的,这是因为她们的___________上有不同的色素。
(2)正常人的眼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原因是睫状体能调节[ ]___________的曲度,当我们看近物的时候,该结构的曲度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明不听话,被妈妈揪着“耳朵”教训,这里的“耳朵”指的是___________;小明能听到妈妈的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___________的振动,刺激了__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___________产生了听觉。
(4)日常生活中,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因为病菌可能通过[ ]___________进入鼓室,从而引起中耳炎。
【答案】(1)虹膜 (2)①. ②晶状体 ②. 大
(3)①. 耳郭 ②. 鼓膜 ③. 耳蜗 ④. 大脑皮层
(4)⑦咽鼓管
【分析】甲图①是虹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角膜,④是巩膜,⑤是脉络膜,⑥是视网膜;乙图中①是鼓膜,②是听小骨,③是耳蜗,④是听觉神经,⑤是耳郭,⑥是外耳道,⑦是咽鼓管。
【详解】(1)①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的色素量决定了虹膜的颜色。
(2)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
(3)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就是常说的“耳朵”。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4)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咽喉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⑦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0.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请完善方案并回答问题: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分,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中。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_______和唾液,搅拌均匀。甲乙两试管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充分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预期结果:_____试管内的物质变成蓝色,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成蓝色的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_将淀粉分解为了_____。
(3)若将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盛有0℃水的烧杯中进行上述实验,请你预测甲乙两试管中颜色变化情况_______。
(4)小明同学想探究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是否有影响,于是他设计了补充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________。
【答案】(1)①. 水 ②. 有无唾液
(2)①. 甲 ②. 唾液淀粉酶 ③. 麦芽糖
(3)甲乙两试管中物质都变蓝
(4)在试管中放入等量的馒头块,加入2毫升唾液,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中10分钟,然后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不变蓝;该实验说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详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水和2毫升唾液,搅拌均匀。该实验一组加水,另一组加唾液,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不变蓝。因此预期结果为甲试管内的物质变成蓝色,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成蓝色的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若将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盛有0℃水的烧杯中进行上述实验,温度过低,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法将淀粉分解,故两试管的淀粉都无法分解,加入碘液后,两试管中物质都变蓝。
(4)小明同学想探究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是否有影响,可以在试管中放入等量的馒头块,加入2毫升唾液,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中10分钟,然后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肺活量/mL
2900
3000
34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