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第1页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第2页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无机盐的功能,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
    A. 核糖核酸和氨基酸B. 脂肪和脱氧核糖核酸
    C. 葡萄糖和氨基酸D. 脱氧核糖核酸和淀粉
    【答案】A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详解】A、核糖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都含有N元素,均能用15N标记,A正确;
    B、脂肪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B错误;
    C、葡萄糖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C错误;
    D、淀粉属于糖类,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B.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把显微镜下的“小室”,命名为细胞
    C.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科学观察和不完全归纳法,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D.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列文虎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A正确;
    B、英国的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B错误;
    C、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运用科学观察和不完全归纳法,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C正确;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D正确。
    故选B。
    3.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XX牌”饮料含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B. “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C. “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
    D. “XX牌”奶粉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1种必需氨基酸
    【答案】C
    【分析】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二、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N、P是大量元素,Zn是微量元素,B错误;
    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C正确;
    D、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21种,其中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为必需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4. 细胞外基质是一种位于细胞外的复杂结构,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胶原蛋白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的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胶原蛋白的单体中含有磷酸基团
    B. 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更高
    C. 胶原蛋白的形成可能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不影响其生物功能
    【答案】C
    【分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一分子水。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以合成。
    【详解】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没有磷酸基团,A错误;
    B、由题胶原蛋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而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自身可以合成,衡量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组成比例,因此并不能说明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胶原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D、结构影响功能,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其生物功能,D错误。
    故选C。
    5. 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D3、磷脂、性激素和脂肪等都是脂质
    B. 肾脏细胞释放羟化酶时需要利用载体蛋白
    C. 人体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
    D. 人体缺钙时,在补钙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3
    【答案】B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即维生素D3、磷脂、性激素和脂肪等都是脂质,A正确;
    B、羟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肾脏细胞释放羟化酶的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能量和膜上的蛋白质,但不需要载体,B错误;
    C、人体血液中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血钙含量过高会引发肌无力,C正确;
    D、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人体缺钙时,在补钙的同时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3,以促进对钙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6. 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涉及科学史上许多经典的实验,下列实验和结论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但细胞膜非常薄,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依然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详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小于油一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C正确;
    D、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错误;
    故选D。
    7. 下图是细胞通过胞吐向外分泌某种物质的过程:细胞接收到胞外信号的刺激后,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膜结构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B. 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作为引起胞吐的信号
    C. 信号与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D. 图中高尔基体负责分泌物质的合成和加工
    【答案】D
    【分析】一、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图示中的膜为生物膜,生物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A正确;
    B、激素经分泌细胞合成,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以体液运输的方式,作用与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所以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作为引起胞吐的信号,B正确;
    C、信号(信息分子)与靶细胞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图示中的分泌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8. 向鱼鳔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发现,在进行实验的1h之内,鱼鳔重量渐渐增加;在进行实验的1h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进行实验的1h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
    ②在进行实验的1h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
    ③在进行实验的1h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④在进行实验的1h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
    【答案】D
    【分析】鱼鳔内盛有30%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5%的蔗糖溶液,30%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5%的蔗糖溶液,鱼鳔属于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像蔗糖这种较大分子是无法通过的。由题干可知,在实验1h之内从鱼鳔外进入鱼鳔内的水分子更多,导致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鱼鳔外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达到平衡后不再变化。
    【详解】①在进行实验的1h之内,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更大,从鱼鳔外进入鱼鳔内的水分子更多,鱼鳔重量增加,①正确;
    ②蔗糖分子不能进出鱼鳔,②错误;
    ③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时,二者浓度不再变化,即在进行实验的1h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③正确;
    ④在进行实验的1h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蔗糖分子不能进入鱼鳔内,④错误,
    故选D。
    9. 微生物培养时,常利用无菌技术来避免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和灭菌的杀菌必然存在差异
    B. 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再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灭菌
    C. 为防止倒平板时培养基溅到培养皿盖上,须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
    D. 接种前接种环必须灼烧灭菌,而接种后接种环是否灼烧不做要求
    【答案】A
    【分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 、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详解】A、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是不彻底的,只能消灭大部分的细菌、病原体,而灭菌是彻底的,可以消灭所有的细菌、病原体,A正确;
    B、配置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再通过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B错误;
    C、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以免外来杂菌带来污染,C错误;
    D、接种前接种环必须灼烧灭菌,接种完成后接种环也需要灼烧灭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A。
    10. 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发酵原理与腐乳类似。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相关记录。豆豉制作的流程如图所示。装坛后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多种酶系将原料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
    B. 发酵的目的主要是让酵母菌产生酶,搅拌能增加发酵液的溶氧量
    C. 代谢产物积累和酿造环境的变化导致后期窖池微生物数量下降
    D. 添加的盐、白酒和风味料具有抑制杂菌生长和调节口味的作用
    【答案】B
    【分析】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发酵过程中多种酶系将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小分子,如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
    B、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如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豆豉营养更丰富,B错误;
    C、代谢产物积累和酿造环境的变化(pH等变化)导致后期窖池微生物数量下降,C正确;
    D、调味过程中添加盐、白酒和调味料均可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如盐分可通过使微生物渗透失水死亡而达到抑菌作用,D正确。
    故选B。
    11. 人参皂苷是人参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对它本身无明显生理功能的代谢产物,因其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深受人们青睐。如图为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苷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不需要光照,但在①中细胞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
    C. 人参皂苷属于初级代谢产物,不是人参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 过程②利用了细胞分裂的原理,并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过程①是脱分化过程,该过程不需要光照,细胞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分析题意,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等功能,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癌细胞来检测人参皂苷的抗癌活性,B正确;
    C、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但不是人参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C错误;
    D、细胞全能性是发育为完整植株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能力,过程②是继代培养过程,该过程利用细胞分裂的原理,但未体现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12.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指只含一套染色体,但拥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群。利用小鼠建立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操作如下图所示。在理想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用于受精的卵母细胞可能处于 MI期
    B. 获得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一定不含Y染色体
    C. 从雄性动物体内获得的精子须在获得能量后用于体外受精
    D. 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答案】B
    【分析】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详解】A、体外受精前应将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分裂Ⅱ中期(MⅡ),A错误;
    B、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或Y染色体,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由图可知,在建立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过程中,是去除雄原核,所以获得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而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从雄性动物体内直接获得的精子和卵母细胞不能直接进行受精作用,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精子获能指的是精子获得受精能力而并非获得能量,C错误;
    D、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D错误。
    故选B。
    13. 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将转化成,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可以用动物病毒作为运载体
    B. 从该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中检测出了SOD基因,说明该基因工程成功了
    C. 新品种的获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能将抗逆性状遗传给子代
    D.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所用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详解】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所以过程①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运载体,A错误.
    从该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中检测出具有活性的SOD才能说明该基因工程成功了,B错误.
    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抗逆性状可通过基因的传递遗传给子代,C正确.
    运载体通常有质粒、动植物病毒互和噬菌体,不是工具酶,D错误.
    14.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蛋白质不溶于酒精,但DNA溶于酒精的原理,可分离DNA与蛋白质
    B. 利用在沸水浴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的原理对粗提取的DNA进行鉴定
    C. 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氢键解聚与结合
    D. 电泳鉴定DNA利用了DNA在电场中会向着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原理
    【答案】A
    【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A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因此可利用沸水浴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的原理对粗提取的DNA进行鉴定,B正确;
    C、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当温度超过90℃DNA分子解旋打开双链,当温度降至到 50 ℃左右时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引物与模板链特异性结合,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C正确;
    D、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D正确。
    故选A。
    15. 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关于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通过PCR获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B. 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 Ⅲ剪切
    C. 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Ca2+转化法
    D. 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能同时表达
    【答案】D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引物是根据目的基因两侧序列获得,需要与目的基因两端互补,故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A正确;
    B、图甲中BamHⅠ会破坏两种抗性基因,不能选用,故图乙中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BclⅠ,而质粒上没有目的基因右侧Sau3A的切点,两者都有Hind Ⅲ的切点,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随意连接,故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Ⅰ和Hind Ⅲ剪切,B正确;
    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时,需用钙离子等处理,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外源DNA的状态,C正确;
    D、在受体细胞中,插入目的基因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和目的基因同时表达,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减肥近100斤引起热议,事实上“减肥”减掉的体重中80%左右来自脂肪,20%~25%来自非脂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但并非饥饿状态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B. 脂肪的组成元素与糖类相同,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少量转化为糖类
    C. 观察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能观察到细胞内、细胞间均有脂肪颗粒
    D. 脂肪水解产生的单体可直接参与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葡萄糖多
    【答案】BC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而并不是主要能源物质,饥饿状态下能量的直接来源是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ATP,A错误;
    B、脂肪的组成元素与糖类相同,都是C、H、O,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B正确;
    C、观察植物组织的脂肪时,由于切片会破坏部分细胞,因此可能观察到细胞内、细胞间均有脂肪颗粒,C正确;
    D、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没有单体,D错误。
    故选BC。
    17. 袋装酸奶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注明“胀袋勿食”。某同学选择一袋过期的胀袋密封酸奶,按图中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某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酸奶“胀袋”可能是由于混入了醋酸菌等厌氧菌
    B. 培养皿中倒入培养基后要保证一直水平正放
    C. 可通过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初步鉴定菌种
    D. 若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是180个,则1mL酸奶中某微生物数目为9×105个
    【答案】ABD
    【分析】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详解】A、酸奶“胀袋”可能是由于混入了代谢会产生气体的微生物,醋酸菌属于好氧菌,A错误;
    B、培养皿中倒入培养基后,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应倒置,B错误;
    C、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故可通过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初步鉴定菌种,C正确;
    D、图中显示酸奶稀释倍数为104、取0.2 mL接种,可以计算1mL酸奶中某微生物数量为180÷0.2×104=9×106个,D错误。
    故选ABD。
    18.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夏季一天中的光照强度,并测定苦菊幼苗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苦菊幼苗干重不变
    B. 若b点时,突然增强光照强度,短时间内苦菊幼苗叶肉细胞C3含量增加
    C. bc与eb段光合速率变化的差异可能由于光合产物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
    D. c点时幼苗的光合速率最大,那么此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也最大
    【答案】ABD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A、据图可知,若a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非叶肉细胞还存在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苦菊幼苗干重下降,A错误﹔
    B、据图可知,b点时突然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光反应增强ATP含量增多,导致暗反应中C3转化为C5的速率加快,短时间内CO2的固定产生C3不变,导致C3减少,B错误;
    C、图中bc段与eb段光照强度相当,但光合速率有差异,可能因光合产物积累抑制了光合速率,C正确;
    D、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最大,但呼吸速率未知,此时净光合速率不一定最大,D错误。
    故选ABD。
    1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 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珍稀动物
    C. 基因工程可用来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抗逆性强的作物
    D. 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导入植物体中,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
    【答案】C
    【分析】植物基因工程硕果累累,如:1、抗虫转基因植物杀虫基因种类: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2、抗病转基因植物(1)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和细菌等。(2)抗病基因种类:抗病毒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3、抗逆转基因植物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使作物抗碱、抗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详解】A、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植物能抗虫,不能抗病毒,A错误;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B错误;
    C、基因工程能将一些相关基因导入作物中,可用来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抗逆性强的作物,C正确;
    D、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的蛋白质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D错误。
    故选C。
    20.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感染性与其表面的R蛋白(血凝素蛋白)密切相关,现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相关疫苗。图甲为构建R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图乙为重组质粒被相关酶切后的电泳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泳技术可以用于人类亲子鉴定、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鉴定
    B. 图甲过程中至少需要应用到逆转录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C. 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长度共2000bp,据图乙可推测BamHⅠ在重组质粒上有4个酶切位点
    D. 在通过PCR技术从1个cDNA分子中特异性扩增出R蛋白基因时,为得到55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R蛋白基因,理论上应至少进行6次PCR循环
    【答案】CD
    【分析】一、图甲中①是逆转录过程,②是经过复制形成双链cDNA,③是将R蛋白基因和质粒结合形成基因表达载体,图乙是用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电泳图。二、PCR原理:在高温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三、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
    【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切割后长度不同,切割后再进行电泳,可以用于人类亲子鉴定、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鉴定,A正确;
    B、图甲获得重组质粒过程,需要逆转录、形成双链cDNA分子以及R蛋白基因与质粒的重组,所以至少需要应用到逆转录酶、D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B正确;
    C、用Hind III将质粒2000bp切割后形成了200bp、400bp和1400bp共3个片段,说明Hind III在重组质粒上有3个酶切位点,而用Hind III和BamHl将质粒切割后形成了200bp、420bp、560bp的片段,2000=420×2+560+200×3,所以一共形成了6个片段,因此共有5个酶切位点,因此BamHI在重组质粒上有5-2=3个酶切位点,C错误;
    D、通过PCR技术将cDNA分子扩增成双链DNA后,若要从中特异性扩增出完整的R蛋白基因,循环3次可获得2个不含黏性未端的R蛋白基因,循环4次可获得8个不含黏性未端的R蛋白基因,循环5次可获得22个不含黏性末端的R蛋白基因,循环6次可获得52个不含黏性末端的R蛋白基因,为到55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R蛋白基因,理论上应至少进行7次PCR循环,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正常的番茄植株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改为含14CO2的空气(CO2浓度不变)培养番茄植株,测定叶肉细胞中放射性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番茄植株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离结果中,滤纸条上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色。
    (2)叶肉细胞固定14CO2的场所是______。图中A时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
    (3)图中OA段C5化合物的含量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AB段放射性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
    (4)B时关闭光源,曲线上升的原因______。
    (5)研究小组利用该番茄植物叶片进行相关实验,对叶片依次进行暗处理和光照处理,并适时用打孔器分别取叶圆片于干燥后称重,结果如下表:
    假设实验过程中叶圆片呼吸作用速率保持不变,则叶圆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可以表示为:______g⋅cm-2⋅h-1。
    【答案】(1)黄绿
    (2)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
    (3)①. 不变 ②. 放射性C3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4)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慢,但CO2固定仍在进行
    (5)(z+x-2y)/2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若要提取和分离叶片中的色素,可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再通过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可以在滤纸条上观察到4个条带。分离结果中,叶绿素b在层析波中溶解度最低,在滤纸条上扩散最慢,呈黄绿色。
    【小问2详解】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叶肉细胞固定14CO2,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能产生NADH,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小问3详解】图中OA段,叶肉细胞中放射性三碳化合物浓度上升,但CO2浓度不变,说明五碳化合物含量不变,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由于CO2被C5固定形成C3,以及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
    【小问4详解】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慢,但CO2固定仍在进行,故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增加。
    【小问5详解】叶圆片细胞呼吸速率=(x-y)/2,(z-x)的值表示2h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4h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之差,因此叶圆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z-x)+4×(x-y)/2]/2=(z+x-2y)/2g·cm-2·h-1。
    22. 经人工诱变后,部分细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营养缺陷型菌株,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倒平板的适宜温度是50℃左右,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3)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
    (4)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
    (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目的菌获得两个突变株C和D,然后对突变株C和D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①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②将突变株C和D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
    (2)选择
    (3)①. 基本 ②. 防止基本培养基中混入特定氨基酸
    (4)菌落A
    (5)①. 突变株C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 ②. 突变株D可以提供突变株C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甲,突变株C可以提供突变株D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乙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小问1详解】倒平板的适宜温度是50℃左右,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倒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蒸发;
    【小问2详解】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即为相应的缺陷型培养基;
    【小问3详解】进行过程②培养时,为防止特定氨基酸混入基本培养基中,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再转接至完全培养基上;
    【小问4详解】利用影印法培养可以使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完全培养基中的菌落A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
    【小问5详解】由表格分析可知,突变株C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甲,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突变株C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突变株C的生长依赖物质甲,而突变株D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乙,不添加营养物质甲和乙,二者混合培养时都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株C为突变株D提供了营养物质乙,突变株D为突变株C提供了营养物质甲。
    23. 科学家将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______________。这种技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由d能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过程②为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_______ ,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 ___________。
    (4)诱导f中植株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______填(“高”或“低”);若番茄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倍体植株,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几倍体_____。
    【答案】(1)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①.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②.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①. PEG/聚乙二醇 ②. 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4)①. 高 ②. m+n ③. 六 ④. 单倍体
    【分析】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
    二、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小问1详解】a和b为原生质体,获得a、b需要去除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应该选用的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此技术的意义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小问2详解】图示过程是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该技术名称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由d(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其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小问3详解】过程②为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聚乙二醇(PEG),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小问4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时,>1,有利于诱导生根; <1,有利于诱导生芽;≈1,有利于诱导产生愈伤组织,④过程是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诱导f中植株生根的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中既含有番茄的染色体,也含有马铃薯的染色体,即含有(m+n)条染色体;番茄是二倍体生物,马铃薯是四倍体生物,所以“番茄—马铃薯”中含有六个染色体组,属于六倍体植物;由植物的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该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称为单倍体,所以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
    24. 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给小鼠注射抗原后使其产生分泌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准确地说是一种_______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免疫。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利用这种方法所得的杂交瘤细胞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一般会出现贴壁生长和____________现象;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要加入__________;培养时要向培养液中通入95%的空气和5%的CO₂的混合气体,其中通入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而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浆(或效应B) ②. 体液
    (2)既能产生特定的抗体,也能无限增殖
    (3)①. 接触抑制 ②. 动物血清或血浆 ③. 氧气为细胞代谢必需物质(或答保证细胞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4)①.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②. 使每个能内不多于一个细胞,以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小问2详解】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利用这种方法所得的杂交瘤细胞的主要特点是既能产生特定的抗体(由特定的浆细胞产生),也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
    【小问3详解】在进行细胞培养时,一般会出现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细胞生长到相互接触时,生长受抑制)现象;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要加入动物血清或血浆,以保证能正常生长;培养时要向培养液中通入95%的空气和5%的CO₂的混合气体,其中通入空气的原因是氧气为细胞代谢必需物质。
    【小问4详解】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原因是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都死亡;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能内不多于一个细胞,以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25. 四尾栅藻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是一种高潜力生物柴油新型原料,但油脂产量低。研究人员从含油量高的紫苏中提取DGATl(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并成功导入到四尾栅藻细胞内,获得转基因的产油四尾栅藻。其制备流程如图,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培养基中的物质X-gal进而使菌落呈现蓝色,无该基因或该基因被破坏的细菌,菌落呈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的紫苏组织细胞中提取总的RNA,经______获得cDNA,用于PCR扩增。PCR的原理是______。要获得大量的DGATl基因,可利用PCR技术扩增,其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DGATl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_______。
    (2)用限制酶_______分别切割pMD19-DGATl和pBI121,再将其连接成重组表达载体pBI121-DGATl,并将其导入四尾栅藻细胞中。与单酶切相比,双酶切的优点有______。
    (3)构建的pMD19-DGATl导入到经CaCl2溶液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细胞中,并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X-gal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______色的菌落以提取质粒pMD19-DGATl。
    (4)若要获得产油率更高的DGATl基因,可以对DGATl基因进行改造,最终得到相应的蛋白质,该过程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完成,该过程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
    【答案】(1)①.逆转录 ②. DNA半保留复制 ③. 引物
    (2)①. BamH I和Xba I ②. 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避免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3)白
    (4)根据预期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的功能→设计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的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分析】一、引物是指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二、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cDNA。
    【小问1详解】cDNA是逆转录获得的,在逆转录酶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cDNA。PCR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PCR技术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DGATl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pBI12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有限制酶BamH I和Xba I的酶切位点,可选择限制酶BamH I和Xba I分别切割pMD19-DGATl和pBI121,再将其连接成重组表达载体pBI121-DGATl,并将其导入四尾栅藻细胞中。单酶切切割后的运载体两端的黏性末端相同,可能会导致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采用双切酶切割后的运载体黏性末端不同,故可以控制外源基因插入方向,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和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小问3详解】构建的PMD19-DGAT1导入到经CaC12溶液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细胞中,由于含有LacZ基因的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培养物质中的X-gal来使菌落呈现蓝色,故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大肠杆菌细胞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中培养,由于LacZ基因成功表达目的基因的菌落呈现蓝色,而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LacZ基因被破坏,故形成的菌落呈现白色,所以一段时间后,挑选白色的菌落以提取质粒PMD19-DGAT1。
    【小问4详解】根据蛋白质工程的思路,我们可以根据预期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的功能→设计催化油脂合成的关键酶的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这一过程达到目的。
    实验
    结论
    A
    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为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D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实验前
    暗处理2h
    适宜强度光照处理2h
    叶圆片质量/(g·cm-2)
    x
    y
    z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C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D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C+D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都能生长

    相关试卷

    [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无机盐的功能,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江苏省徐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省徐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月考考试试卷(解析版),共28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