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29分)
1.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让人齿颊留香的,不仅有品不完的美味,还有读不厌的好诗。读王维《竹里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作者虽僻居深林之中,却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现它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 (3)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4)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5)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请根据下列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通常寄托着忧愁,孤独的情感。或寄托游子思归之愁。(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诗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被誉为“秋思之祖”,描绘了一幅深秋黄昏的凄凉景色,通过“枯藤”“老树”和“昏鸦”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哀伤、萧瑟的氛围。这里的“鸦”不仅是黄昏时分的景象,更是一种象征,它与“枯藤”和“老树”一起,强化了秋天的寂寥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小桥流水人家”这句则描绘了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温馨画面,但这反而加重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这些景象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这里的“鸦”与其他意象一起,构成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在秋天所见的景象,折射出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寂之情。因此,“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与哀愁、孤独、思乡、寂寥等情感紧密相连,是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象征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阴似箭,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前三个单元的语文学习之旅,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科学家为了祖国jū gōng jìn cuì、鲜为人
知 精神;读藏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对于古代典籍那qiè ér bù shě的钻研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kuáng 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洗去故乡污秽的坚定决心和 的爱国情怀;读鲁迅的《阿长与》,我们感受到阿长对“我”浓浓的爱与关怀;读杨绛的《老王》,我们从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中,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 精神。在半学期的学习中,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ū gōng jìn cuì ________ (2)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
(3)kuáng lán__________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贡献 挚痛 自省B.贡献 沉痛 反省
C.奉献 挚痛 自省D.奉献 沉痛 反省
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B.在半学期的学习中,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精神更加丰盈,视野更加宽广。
C.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D.半学期的学习中,使我们的视野素养得到提升,精神更加丰盈,视野更加宽广。
【答案】3.(1)鞠躬尽瘁 (2)锲而不舍 (3)狂澜
4.C 5.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狂澜(kuáng 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处。贡献: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本处形容科学家不求回报地报效祖国,因此要用“奉献”;
第二处。挚痛:指深刻而持久的痛苦、悲痛、伤心或懊悔,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给人带来的极度心理伤害和痛苦。沉痛:沉重悲痛。本句形容因故乡沦丧而极度的持久的悲痛,因此要用“挚痛”;
第三处。自省:自我反省。反省:回头检查自己思想行动中的错误。本处形容作者自己反省,因此要用“自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掉“使”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要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根子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加之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优越的水质和地质孕育出了“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尤其是根子柏桥最美味的“白糖罂”更是声名远播。根子荔枝多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高州市农业产业化的亮丽名片。同时,高州市打造“根子镇特优荔枝”品牌,全面提升高州市荔枝的知名度,通过举办“荔枝节”和互联网平台促销把荔枝销售到全国市场,为荔枝产生的提质升级创造条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6.【写广告词】小李同学想宣传高州荔枝,请你帮帮她,为高州荔枝写一则广告词。(不超过20字)
7.【寻找对联】荔枝红了,小李同学到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贡园”游玩,看到“贡园”门口刻着一副对联,她只记得上联是“贡品优良,形美味甜妃子笑”,请你根据对联知识,选出适合的下联( )
A.园林茂盛,繁花硕果荔农欢B.园林茂盛,花繁果硕荔农欢
C.茂盛园林,花繁果硕荔农乐D.园林茂盛,繁花硕果荔农乐
【答案】6.示例一:悠悠千年妃子笑,甜甜高州荔枝甜
示例二:一骑红尘妃子笑,高州荔枝天下闻
示例三:大唐妃子笑,高州荔枝红
示例四:醉了贵妃,红了天下——高州荔枝
7.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广告词。广告词需要简洁明了,富有创意和吸引力,能够准确地传达产品的特点或卖点。考虑到高州荔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选择结合历史人物或故事来构思广告词。例如,可以选择与杨贵妃相关的故事,将荔枝与美人联系起来,形成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广告词。如“悠悠千年妃子笑,甜甜高州荔枝来”,这句广告词既传达了荔枝的甜美,又暗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或者“大唐妃子笑,高州荔枝红”,将荔枝与历史人物、时代背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另外,也可以选择更加现代、简洁的广告词,如“高州荔枝,天下闻名”,直接点明高州荔枝的知名度和品质。或者“高州荔枝,甜美之选”,强调荔枝的口感和品质特点。
示例:品高州荔枝,尝历史之甜,感受千年的风味。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贡品优良,形美味甜妃子笑; 下联:园林茂盛,花繁果硕荔农欢
字数:上联下联都是十一字,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平仄:上联尾字“笑”为仄声,下联尾字“欢”为平声,仄起平收,符合平仄规则。
词性:“贡品”对“园林”(名词),“优良”对“茂盛”(形容词),“形美”对“花繁”(形容词),“味甜”对“果硕”(形容词),“妃子笑”对“荔农欢”(主谓结构短语),在词性上相对应,符合对联的词性对仗。
内容:上联描绘的是高州荔枝的品质和历史,揭示其甜美可口,深受喜爱。下联则转向了高州荔枝的产地环境和农户的喜悦之情,与上联形成产地与产品的关联,展现出高州荔枝产业的繁荣景象。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小题。
8.《骆驼祥子》是本学期的必读名著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将下列六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娶虎妞,买了二强子的车 ②卖车葬虎妞 ③被孙侦探敲诈
④被拉去充军,车被抢 ⑤趁乱逃跑并卖骆驼 ⑥攒三年钱买车
A.⑥④③⑤①②B.⑥③④①⑤②
C.⑥⑤③④①②D.⑥④⑤③①②
9.《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适合作为“自强不息”的正面典型吗?请结合原著和主题简述理由。
【答案】8.D
9.示例一:不适合。祥子最初对生活充满希望,想通过努力买到属于自己的车。但在黑暗社会里,底层人民想靠努力改变命运是不可能的。在经历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打击后,他彻底堕落,成为社会的奴隶。所以,他不适合作为“自强不息”的正面典型。
示例二:适合。前期的祥子吃苦耐劳、老实坚韧、省吃俭用、苦干三年买下了第一辆车,后来他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逃出来后又回车厂拉车、拉包月,努力攒钱,没有放弃买车的梦想,所以,前期的祥子适合作为“自强不息”的正面典型。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依据原著可知,祥子攒三年钱买了车,结果被拉去充军,车被抢(⑥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兵营趁乱逃跑逃了出来,还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并卖掉(⑤);
之后他又开始拼命挣钱,再次攒钱准备买车,结果车钱被孙侦探敲诈干净(③);
接着,因虎妞假称怀孕,被迫和虎妞结婚,虎妞给他买了二强子的旧车(①);
结果虎妞难产而死,不得不卖车葬虎妞(②)。
根据以上情节发展,可知所给的情节发展顺序为:⑥④⑤③①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骆驼祥子》的内容可知,祥子是一名车夫,他的梦想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祥子吃苦耐劳、老实坚韧、省吃俭用、苦干三年后,终于实现了理想,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成为了一名车夫。但是好景不长,半年之后,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掳走了,留给他的只有三匹骆驼。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他更加努力赚钱,却被人骗了所有家当。祥子为了可以买车,就和虎妞结婚了,结果虎妞死于难产,他只能将自己的车子卖掉,用来给虎妞办理丧事。理想再次破灭的时候,他最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也自杀了,祥子彻底崩溃。他开始自暴自弃,不劳作不拉车,整日浑浑噩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祥子开始吃喝嫖赌,到处骗钱,成为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人,变成了一个“城市垃圾”,祥子从一个有梦想的底层劳动者变成了一个自私不幸的末路鬼。
据此可知,从整个过程来看,祥子不适合作为“自强不息”的正面典型;但他在被孙侦探敲诈之前,可以作为“自强不息”的正面典型。
二、阅读(41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才略( )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乙】
①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①,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暐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②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钧衡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③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③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
【注】①弋博:射猎赌博。②钧衡:比喻国家政务重任。③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宗十友”。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榜上有名B.年十八时/年与时驰
C.王适见面惊曰/见往事耳D.尝劝后兴明堂、大学/未尝识书具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昂 貌 柔 雅 为 性 褊 躁 轻 财 好 施 笃 朋 友 之 义
14.两篇选文都写到了“(大)惊曰”,请分析其相同之处。
【答案】10.(1)当道,当权 (2)推托 (3)才干和谋略
1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志士分别几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或: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2.C
13.子 昂 貌 柔 雅 /为 性 褊 躁/ 轻 财 好 施 /笃 朋 友 之 义
14.①都是他人表达对主人公的赞赏、肯定之情。②都能够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的优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当权。
(2)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3)句意: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指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邪:吗。
(2)重点字词:士:指读书人或有学问的人。别:分别,离别。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A.相同,名词,指科举考试中公布的名单;
B.相同,名词,年龄;
C.动词,看见,看到/动词,了解,知道;
D.相同,副词,曾经。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陈子昂面容温文尔雅,但性格急躁狭隘,他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并且深重朋友的情义。
重点字词:貌:外貌。柔雅:温和文雅。褊躁:急躁狭隘。施:施舍。笃:坚定。
句子结构:“子昂貌柔雅”描述陈子昂的外貌;“为性褊躁”描述人物性格;“轻财好施”描述他的行为;“笃朋友之义”说明陈子昂对朋友的忠诚。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甲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对吕蒙的才学增长感到惊讶,这表明吕蒙在学习后确实有了显著的进步,也从侧面表现出吕蒙勤奋好学、努力提升自我。
根据乙文“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可知,王适看到陈子昂的《感遇诗》后对他的文采感到惊讶,并预言他会成为文坛领袖,这反映了陈子昂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才华,同时也侧面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文学见解。
因此,两篇选文中的“(大)惊曰”都表达了他人对主人公的惊叹和认可,从他人的反应中展现出主人公的积极变化或突出才能。
参考译文
【甲】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人。开耀二年,他与状元许旦同榜登进士第。当初,他十八岁时还不懂诗书,凭借自己家里有钱,性格豪放仗义,喜欢射猎赌博,后来进入乡校学习,有所感悟而悔改,就到梓州东南的金华山道观读书,他痛改前非,精心钻研古代典籍,十分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和《周易•象传》。光宅元年,他到京城上书朝廷,规谏皇帝不要把唐高宗的灵驾迁入京师。武则天认为他的才华很出众,就任命他为麟台正字,并下令说:“山川献上了英俊之才,文章如此精彩。”后来又升任右拾遗。圣历初年,他辞官回乡,恰好遇上父亲的丧事,就在父亲墓旁修建小屋并住了下来。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而又凶残的人,他听说陈子昂家里富有,就捏造罪名陷害陈子昂,以威胁手段获取贿赂二十万缗,还嫌少,就把子昂送进了监狱。子昂为自己占卜,卦相成了,他吃惊地说:“老天不保佑,我可能要穷途末路了!”结果他果然死在狱中,享年四十三岁。
陈子昂外表文雅柔弱,但性情却偏执急躁,他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很重视朋友的情义。他与一些杰出的人才交往,这些人多掌握国家政务重任。唐朝兴起之初,文章的风格继承了徐陵、庾信的南北朝遗风,被天下人所推崇,从陈子昂开始才文风大变,雅正起来。当初,他写了《感遇诗》三十章,王适看见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海内文坛宗师。”从此,陈子昂的名声就传扬开来。凡是他的著作,世人都奉为典范,他的诗写得尤其工整。
他曾经上表武后,请求兴建明堂、太学,来调和元气。柳宗元评论说:“能够极力钻研著述,在诗词创作上能够运用比兴手法,从唐朝建立以来,陈子昂是唯一的—个人。”他有文集十卷流传到今天。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①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或规定上课期间必须关机,或要求在校期间不得使用手机。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少年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②长时间玩手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的下降。在某社交平台上曾疯传着这样一条信息:某医院眼科中心的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后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个孩子的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③某医院眼科副主任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就会影响泪液分泌,容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某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此外,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儿童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出现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④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注意力不集中。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分散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和无法持续、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⑤其次,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某专家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进行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⑥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来说,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⑦你意识到了吗?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电子产品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B.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只会影响人的视力,不会造成其他伤害。
C.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手机,对儿童和成人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D.英国卫生部门建议:少年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
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列举了日本和英国对青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的态度,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用原文作答)
17.文章说明了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手机会对青少年儿童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15.D
16.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
依据①段“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可以概括为: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
17.①使青少年儿童视力下降;②造成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③使青少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④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⑤容易使青少年儿童没耐心,攻击性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根据第⑤段“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不太容易导致问题”可知,“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表述错误;
B.根据第③段“近30%的青少年儿童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出现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可知,“只会影响人的视力,不会造成其他伤害”表述错误;
C.文章主要讨论的是青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的影响,没有讨论对成人的影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①段“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可知,不少国家开始意识到手机对青少年儿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限制或建议限制青少年儿童使用手机。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长时间玩手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的下降”,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青少年儿童视力下降。
根据第③段“近30%的青少年儿童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出现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身体不适。
根据第④段“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注意力不集中”,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根据第⑤段“其次,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
根据第⑥段“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使青少年儿童变得缺乏耐心,增加攻击性。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缓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④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
⑦我却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⑧那天下雨,我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
⑨我怎么那样为难母亲呢?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⑪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⑫忽视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⑬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
⑭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哼唷声,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⑮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⑯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⑰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18.请从文中“我”的角度,完善情节发展脉络。
(1)“我”渴望拥有一支同学们都有的吸水钢笔→(2)_____→(3)_______→(4)在雨中,“我”和母亲合力拉车运货,终于挣钱买到了钢笔。
19.小华认为第⑪段在文中属于赘笔,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如何?
20.为让第⑯段的画线语句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作者在前文已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请你将它找出来。
21.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他的散文集《人间清醒》中,曾这样说道:“我的童年和少年,教我较早地懂了许多别的孩子尚不太懂的东西——对父母的体恤,对兄弟姐妹的爱心,对一切被穷纠缠的人们的同情,而不是歧视他们,对生活负面施加给人的磨难的承受力,自己要求于自己的种种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里一切美好的本能的向往,对人世间一切美的情感的珍重……”请从句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8.(2)“我”折断了自己的蘸水钢笔,哭闹着要母亲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 (3)母亲不肯给“我”买,“我”哭着离开家,打算自己挣钱买。
19.第⑪段在文中并不是赘笔,这一段主要是景物描写,描写了当天大雨倾盆、行人稀少、视线不清的景象;一方面渲染了“我”当时迷茫、无助、孤独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母亲依然以瘦弱的身躯出来拉车挣钱,反衬出母亲对“我”的深深关爱。
20.“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也是个老头儿,还是个小伙儿。”
21.示例:我选的是“承受力”。文中的“母亲”和“我”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母亲”承受着生活的重担——生活贫困,“我”承受着环境的压力——全班只有“我”没有吸水钢笔。但“我”在哭闹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自力更生,推车上坡赚钱买钢笔;母亲为了给儿子买钢笔,以病弱的身躯冒着大雨去拉车挣钱。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小看自己对苦难的承受力,不要在苦难面前轻易认输,要勇于接爱命运给矛的挑战,承担自己的应尽的责任;你的骨骼,要比你承受的苦难更坚硬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第⑤段“我不停地哭闹,喊叫”可知,“我”因为渴望得到吸水钢笔,折断了自己的蘸水钢笔,哭闹着向母亲索要。
根据第⑦段“我却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和第⑩段“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可知,母亲不肯给“我”买钢笔,“我”哭着离家出走,并决定自己挣钱买钢笔。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内容上:根据第⑪段“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可知,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天大雨磅礴的场景,通过“抽打”“冲刷”等词句,强化了雨势的猛烈,以及环境的压抑和冷漠。再结合“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可知,“我”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显示了“我”决定等待的毅力。根据“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可知,“我”在等待中逐渐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也暗示了“我”对母亲处境的理解。“忽视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这个转折点的出现,预示着“我”即将遇到母亲,推动故事进入高潮。
结构上:“我”在雨中等待的过程,是“我”从任性的孩子向理解生活艰辛的少年转变的过渡。这一段中的“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和“等待许久”等词句,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为后文的成长和理解奠定了基础。“我”的等待不仅体现了决心,也充满了期待。当“我”发现手推车时,读者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期待,为后续的情感爆发积蓄力量。“我”在雨中的等待和自我反思,与上文“我”决定靠自己买钢笔的情节紧密相连,同时为下文与母亲的相遇做了铺垫。词句如“不见有手推车来”和“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之间的呼应,使故事的衔接流畅自然。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伏笔的运用和理解。
根据第⑫段“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可知,作者在这里特意没有揭示拉车人的身份,为后文揭示拉车人是母亲埋下伏笔。当“我”发现拉车人是母亲时,读者也会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之前的伏笔预示了拉车人的身份可能并不明确。通过这样的设置,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艺术效果。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特点、情感倾向以及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体恤”“爱心”“同情”“承受力”“责任感”“珍重”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词语如何体现在母亲和“我”的行为和情感之中。最后,根据文本内容,推导出这些词语带给读者的启示,以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体恤”是指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困难和处境。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理解到了母亲借钱的困难和尴尬,决定自己去赚钱买钢笔,减轻母亲的负担。“爱心”体现在“我”对家人的关爱。当“我”看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艰辛,以及自己因没有钢笔而给母亲带来的困扰,这促使“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同情”是“我”对穷困中的人们的理解。由于自己家庭的处境,“我”更能够理解那些被贫穷困扰的人们,这促使“我”去帮助拉车人,即使只是一角钱,也愿意付出努力。“承受力”是“我”和母亲共同面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母亲在家庭经济困难时,宁愿冒着大雨去拉车,而“我”在母亲的激励下,也学会了承担责任,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解决问题。“责任感”表现在“我”对自我要求的提升。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我”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决定不再依赖,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这体现了“我”的责任感。“珍重”是“我”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在获得钢笔后,尽管条件艰苦,“我”却明白这支钢笔背后承载的不仅是物质价值,更是母亲的爱、付出和期望,因此决定永远保存它。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生活中,我们应学会体谅他人,尤其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的承受力和责任感,愿意付出努力去解决问题;同时,要保持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感恩之心。无论生活中遭遇什么,我们都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充满爱心和同情,不断成长和进步。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三、作文(50分)
22.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 字以上;③要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满分为 120 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