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1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2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3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4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5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6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7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窃私下,何有有何困难,拓展链接,燕居闲暇无事的安居,申申整敕之貌,如也像是的样子,夭夭和舒之貌,据立身的依据,游在玩习中陶冶,自行自己主动去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篇目(红色需要背诵):1、2、3、6、7、8、9、10、11、12、14、16、19、20、22、25、30、36、37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信: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古代文献(客观公正、秉笔实录、不因个人好恶而增删)
    【7.1 解读】“述而不作”是孔子自述为学的态度。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了。然而,事实上,在整理、阐述和传授古代文献的过程中,孔子做出了许多创新、发展,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述而不作”突出了继承的重要。在汉代以后儒学的发展中,“述而不作”,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提出新思想,发展儒学而不自立体系,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一种传统。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PS:博闻强识
    厌:通“餍”,本意为饱食,引申为满足,厌烦。
    【7.2 解读】何有于我哉?一般译者认为这是孔子的谦虚之词,故译为“这几条我做到了哪些呢?”但《论语》中“何有”,都是“不难”之辞,如6.8中连续三个“何有”,都是“不难”之意,且7.34中孔子明确说自己做到了“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注意:孔子在道德修养的境界及学习所得的成果上,确是谦虚的;但他对自己学习的态度,刻苦的程度及为师的敬业上,一直是客观的,并不会刻意自谦。
    孔子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默而知之”,即对知识的默记。知识的积累往往就在这种不言不语的默记中,常年坚持不言不语的默记,就会有不知不觉的收获。做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物,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领会于心。“默而知之”不仅指书本知识,而是一种泛指,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的对各种碰到的知识的默记。这是讲学习方法。“学而不厌”,不懈学习而不觉厌烦,是讲学习态度与毅力。“诲人不倦”,指导学生而不知疲倦,是讲为师之道。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徙:本义指迁移,这里指改变自己而跟从之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前,不修德,不讲学
    【7.3 解读】修德、讲学、徙义、改过,是为人为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孔子为人们不能这么做而忧虑。徙义,改变自己以追随道义/按照道义的要求改正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7.22)“就有道而正焉”(1.14)把改过与修德、讲学、徙义并提,反映孔子对及时改正过失或“不善”的重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甚矣吾衰也:倒装,“吾衰也甚矣”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7.5 解读】本章反映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周朝礼乐制度的开创者是周公,所以孔子一生服膺周公,奉行周公之道。孔子志在行周公之道,所以会在梦中见到周公;年老体衰,不再梦见周公,又见道不得行,故而有此慨叹。从青年至壮年,从壮年至暮年,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处处碰壁壮志难酬,既是叹自身衰老,也是叹道之不行。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艺: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 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数)
    【7.6 解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是中国文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心,志于道;身,立于德;行,依于仁;日常生活游于艺。“道、德、仁”是形而上的境界,“艺”是形而下的境界。古代道和德分别讲。道,即为人之道,做人的根本原则。“志于道”,立志于追求为人之道,即确立为人的目标、道路、 解决人生方向的问题。“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志道, 则心存于正而不他。”“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德,得也,道之得于己者为德。对于道,自己已经把握了的,叫作德。道博大精深,对道的把握,不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言行中,不断地体会、践行,积累而成。唯有自己把握了,才能够据之以指导言行。所以说“据于德”。“据于德”,即德行之教,将志道的追求落实于行,孝悌忠信、勇直敬让等是其要目。唯有日常言行都能据于德而不离,才能达于道之大全。
    “子日: 吾道一以贯之。”孝悌忠信、勇直敬让诸德,其中有一以贯之之精神。仁,人与人相处的大道,是贯穿于诸德的根本精神。“依于仁”,就是一切德行都要体现其中一以贯之的“仁”的精神。孝悌是为仁之本,但并不是有孝悌之行就是仁;只知孝敬父母,没有仁者爱人之心,不能将爱心推及他人,不能说是仁。故在“据于德”的基础上还须有“依于仁”的教育。
    艺,孔子时指礼、乐、射、御、书、数,以后范围扩展,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至天文历算、农桑水利、医药百工,都属艺。艺属实务、技艺,非原则。游,游憩,朱熹注:“玩物适情之谓。”钱穆《论语新解》:“人之习于艺,如鱼在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与游于艺属不同范畴。前三项是理性的、道德的,通过博文约礼,学习修养而达到;游于艺则是感性的、艺术的,经技艺的学习而得之。前三者是社会性的,人所共同;后一者是个性化的,随各人兴趣条件不同而异。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者相比,前三项为本,后一项为末;前三者重,后一者轻。然四者均为成人之不可或缺,不可偏度。以为学做人只需熟读经典,志道进德,而一切技艺之学都属无用,甚至有害;或将儒学教育局限于琴棋书画、茶艺武术之类技艺之学,而不及志道进德之学,都是偏于一端,有失儒学教育之真精神。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PS: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PS:启发式教学思想 《侍坐》曾点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冥思苦想而不可得)
    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急于表达而说不出的样子)
    隅:角落 nte:向隅而泣
    【7.8 解读】孔子教育注重启发。从教的方面说,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开导,启发;从学的方面说,要求能举一反三。这些思想符合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PS:“不复”也是一种“教育”:是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是教学生自己去反思。倘若学习没有内驱力,没有用心思考钻研,只是作业帮搜题,机械地复制粘贴,老师强调多少遍也没用!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9.10 子见齐zī衰c uī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古代用熟麻布做的丧服
    冕衣冠:穿着礼服(的贵族)
    作:起身,站起来(舍瑟而作)
    【7.9 7.10 解读】人应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一种感情,是对他人哀痛的同情,代表着悲哀、怜悯和伤感,且这种感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相互关爱的情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有丧事的人旁边从不吃饱,吊丧哭过当天不唱歌,都反映了孔子对丧者的同情之心。人类正是有了同情心,才能将心比心,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进而在相互之间产生爱与互助,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推行仁道。所有的礼节以及由此而约定俗成的礼仪,其内在根据,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对环境的尊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徒手搏虎叫“暴虎”,徒步过河叫“冯(同“凭”)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而往往导致失败的人。
    【7.11 解读】孔子以弘道为人生的使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指的是道。行是弘道,藏是维护道不让其受伤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我,我就干;不用我,我就不干。这是一种潇洒与不执着,体现的是道家的风范——不执著,不贪念,不孜孜以求。“藏”,即韬光养晦。朱熹译曰:“若他人,用之则无可行,舍之则无可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孔子对子路的殷切期望。
    世事复杂,时运多变,人的一生总是会经历种种不同的境遇。面对不同的环境、情况,怎样自处,是人生一个大问题。本章就是谈这个问题。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种美德。知、仁、勇三者统一,不仁无知,不仁无勇。孔子不赞成暴虎冯河、死而无悔一类的做法,要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说明勇也必须和智相联系,不是盲目蛮干。“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执鞭之士:①市场守门人,执鞭以维持秩序;②为天子、诸侯外出时执鞭开路,让行人让道的差役。此处取①
    【7.12 解读——对致富的态度】“可求”与“不可求”,有因命的限制而可能和不可能,有是否合乎道义的可以和不可以。它不是从能力上讲,而是从职责道义上讲。一个人为官,从能力上讲,可以求富且官职会为其求富打开方便之门;从职责上讲,官之职责在于服务于国家国民。“爱好”要具备两个性质:专业性与价值性。所谓“价值性”就是指能提升自己或对社会有贡献。“从吾所好”指的是对某种崇高理想的追求。其实,做官与发财都是可以的,与“安贫乐道”并不相悖,但必须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13 子之所慎:齐zhaī,战,疾。
    齐:同“斋”,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叫做斋,即斋戒。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PS:一个人是否懂艺术,不是看他是否具有一些有关艺术的知识,艺术知识不是艺术,掌握多少艺术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人具有多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一个人是否真懂艺术,要看他是否能被艺术感动并陶醉其中。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卫灵公---南子→蒯聩→蒯辄
    【7.15 解读】卫君指卫出公蒯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卫灵公驱逐太子蒯聩,卫灵公死后蒯辄立为国君。晋国又将其父蒯聩送回卫国,与他争夺君位,蒯辄拒不让位。父子争夺君位,与伯夷、叔齐兄弟互相推让的行为正好相反,子贡在此用伯夷叔齐的事情试探孔子对卫君的态度。
    【7.15 解读】伯夷叔齐虽抛弃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坚守道义,不改其志,以求心安。故而孔子说,他们求仁得仁,没有什么怨恨后悔的。孔子之教,全在“守死善道”(8.13),以求心安,此外别无他求。他既然赞扬伯夷叔齐,便不会帮助卫出公。
    “孔颜之乐”——《论语》中的经典问题6.9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7 解读】孔子晚年好《易》,据古籍记载,“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韦编三绝”。在家时放在身边,外出时带在行囊,随时阅读,以致连接竹简的皮带断了三次。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当时中国通行的语言PS:对文化的尊重,对政治权威的认同。
    7.19 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尔:同“耳”,而已、罢了
    【7.19 解读】对自己,孔子总是只说好学。本章描述出他好学的心态。发愤忘食,是在还没有学到时的状态;乐而忘忧,是学有收获时的状态;不知老之将至,反映其一生孜孜不倦,把学习看作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心态。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1 解读】孔子不谈一切非常态、玄妙、神秘、缺乏依据的东西,只谈常识,也只要求我们懂常识。谈常态而非怪异;谈德行而非勇力;谈合理而非悖乱;谈人力而非神力。(命由己定)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道德经》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如……何:把……怎么办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世家》
    【7.23 解读】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天生德于予”的“德”,代表孔子全部的信仰、思想和行为。孔子的意思是,天把德给了我,我所信、所想、所说、所为都是本于天命,符合天命的,桓魋能把我怎样呢?他不足以为惧。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mò),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4.36 公伯寮(liá)愬(sù)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之)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chá)。”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24 解读】弟子们以为孔子之道高深,怀疑孔子有所隐瞒,没有全部交给弟子。孔子回答:我日常行为无不和大家在一起,特别提出一个“行”字,是告诉自己,孔子所教是为人之道,此道就在其身,孔子日常行为即是其教,并非另有一套高深理论。学为人之道,不能只向书本、理论学,更要向人学;读《论语》,不能只读文本,更要了解孔子其人,学习孔子其人。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5 解读】旧注: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文,文献知识;行,德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忠信是做人的根本,《论语》中的“忠”指克己尽心,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的所有承诺认真负责。“为人谋而不忠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wú)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恒:长久不变的善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
    约:穷困 PS: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7.26 解读】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代表的人们不同的境界。孔子慨叹难以见到圣人、君子、善人,但期望得见有恒者。有恒者不必一定成为君子、圣人,但人如果不能有恒,绝不可能成为君子。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等态度是不能有恒的重要原因,意在告诫人们进德修身要从诚实有恒开始。
    7.27 子钓而不纲,弋(yì)不射宿。
    纲:本义提绳的长网,指用网捕鱼
    【7.27 解读】钱穆《论语新解》:孔子的钓、射,是为“娱心解劳”,而用大绳拉网捕鱼,射杀宿鸟,是专为捕杀猎物,是孔子所不为。辞章说的是“游于艺”之事,不是“依于仁”。鲍鹏山:圣人以人道推及鸟兽之道,爱人而及物,“善推而已矣”“恩及于禽兽”“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杀生要有其道,要有节制。商汤网开三面(网开一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体现了博爱精神。爱万物,就是爱人类自身。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ì)之,知之次也。”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识:记住(默而知之/博闻强识)
    【7.28 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7),“不知”没关系,不要强以为知。止步于“不知”而不求上进,就是自贼、堕落。多闻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充实、提高自己,变不知为知。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保:守,引申为追究、纠缠、盯着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7.29 解读】只要愿意改正错误,追求进步,就予以肯定、鼓励和教诲,而不问他过去的错误,也不预测他未来会进步还是退步。体现出孔子“成人之美”“诲人不倦”的精神。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 解读】在孔子看来,仁道本于人心,因此为仁就全靠自己,不假外力。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到。“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人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道德修养必须依靠自觉,不能依靠外力;只要自觉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仁人。既给人以鞭策,也给人以信心。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之)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君取于吴:状后,“君于吴取”;取,同“娶”
    PS:为尊/贤/亲者讳
    【7.31 解读】“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世界上之所以是非有时难以确定,是因为世界上有多种原则,判定一种行为或事实,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孔子既没有为鲁昭公辩解,也不为自己做解释,而是自认有过。但孔子又没有正面接受陈司败的指责,只说自己有过,人必知之,是自己的幸事,体现其“闻过则喜”的精神。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hè)之。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莫:表推测,大约/或许/也许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已矣:罢了。“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7.34 解读】圣与仁是需要终身求之的,唯有学而不厌,才能逐步接近和达到。孔子不以圣、仁自居,不是简单的自谦,而是出于对学道、行道的深刻体悟。只有真正懂得道的博大精神,才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公西华“正唯弟子不能学也”,真正难的,正是在对道的体悟和自觉的学习践行上。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ěi)曰:‘祷尔于上下神祇(qí)。’”子曰:“丘之祷久矣。”
    神:天神 祇:地神
    诸:兼词,“之乎”合音 PS:不识有诸?
    诔:祈祷文 《芙蓉女儿诔》
    【7.35 解读】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天道无亲,唯德是辅。孔子认为自己平日言行都合乎天命,实际上等于一直祈祷,所以不必再作祈祷,反映了他对于鬼神的态度。
    7.36 子曰:“奢则不孙(xùn),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孙:同“逊”,恭顺。不孙,即越礼,傲慢,不谦恭。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7.36 解读】寒伧只损害自己的形象,傲慢则伤害别人的感情。两害相较取其轻。所以宁可寒伧,也不要傲慢。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底平坦宽广,小人却常常局促忧愁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相关课件

    语文《论语》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9166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背景图课件ppt</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日一旦,敏聪明,请请允许我,拓展链接,使役使,事实践,斯指示代词这,患担心担忧,不行行不通,兵兵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论语》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a href="/yw/tb_c9166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课文配套ppt课件</a>,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祖先古公亶父长子,胆怯害怕畏葸不前,说话尖刻,淡薄漠,PS“礼”不可或缺,同“汝”,同“弊”,胆大妄为,拓展链接,疾大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a href="/yw/tb_c9166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名著导读《论语》背景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子桑伯子人名,简简约而不繁琐,临面临治理,大通“太”,然正确,拓展链接,公西赤,增加添,yǔ2斗4升,yì穿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7《论语·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