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0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03
    还剩8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8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镇位于,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自然环境与区域
    (2023辽宁,12—13,6分)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 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 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下图为环南海区
    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
    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红树物种数量(种) B 季风
    夏季传播路线 □ 水 域
    □ 陆 地
    1.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 火山和地震多
    B] 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其种子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
    读图分析,相较于红树物种数量高值区的马来半岛和加 里曼丹岛,巴拉望岛附近海域纬度较高,海水温度并不
    高,A项错误。巴拉望岛位于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 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项错误。图中南部、东南 部均位于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巴拉望岛并非火山和地震 发生频率最高区,且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影响较小,D 项错误。巴拉望岛轮廓南北狭长、东西较短,岛屿整体 面积小,海岸曲折,河流和沿岸滩涂欠发育,所以淤泥质 潮间带较少,缺少红树林的生长空间,因此其红树物种 数量少,B项正确。
    2.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
    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B 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段海域位于中南半岛东岸, 其沿岸陆地以三角洲平原地貌为主,地势低平,潮间带
    面积大,D项错误。从夏季红树种子传播方向看,虚线 段北部的海南岛是在红树物种数量高值区,说明此海域 自南向北的洋流推力并不弱,C 项错误。综上所述,排 除了生存空间和洋流对虚线段海域红树种子传播的影 响,因此盛行风是造成该地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规模小的 主要因素。中南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虚线段海域表 现为离岸风,来自低纬度海域的红树种子难以在潮间带 “登陆”,所以在该海域传播规模较小,B项正确。中南 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地形的阻碍较小,且若 西南季风受阻减弱,将有利于红树种子在潮间带“登 陆”,会扩大其传播规模,A项错误。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2020天津,3,3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D.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 B 材料提到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可以推断当地土壤受海水影响严重,盐碱度高,植被不易生存。故当地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高度增加,可降低土壤盐碱度,保证林地的生长。B正确。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20课标Ⅱ,1,4分)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答案 A “河”是水文要素;“梁”是指山体中间隆起的地方(本为陕北方言用语,后来专用于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名称);“柳”属于植物。故A项正确。
    5.(2020课标Ⅱ,2,4分)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 D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乙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这一地区在起名时,地表径流较为丰富。而现在图中乙地区河流较少,表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9海南单科,12,3分)该镇位于( )

    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
    答案 C 注意材料中“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第一缕曙光的观赏与当地的纬度、经度关系密切。北纬30度穿过浙江省,沿海经度约东经122度,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经度位置相对靠东。
    7.(2019海南单科,13,3分)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
    答案 B 通过房屋的位置(沿海、山坳),房屋的用材(石块),建筑群的形态(“屋咬山,山抱屋”),可推测主要是为了抵御台风。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Ⅰ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Ⅱ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8.(2018江苏单科,15,2分)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由景观图可知,该村落整体位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形处。图Ⅱ中的丁处等高线数值大且稀疏,说明丁处海拔高且地势平坦,适合修建地坑院。
    9.(2018江苏单科,16,2分)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A 地坑院与一般民居修建位置、形态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一定的非凡性,可选择部分地坑院作为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开发,故A项正确。但由于地坑院位于地下,居住在其中也有诸多不便,则不宜加速推广建造,废弃后也不必大力修复。
    知识拓展 地坑院,源于穴居文化,与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并称为民居史上的“四大奇观”。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现主要分布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等地,多位于高台平地。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8课标Ⅱ,4,4分)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答案 C 填海造陆的地区为了减少工程量,造陆后的地区一般地形较为平坦,很少有山丘出现,图中可以看出西南、西北、东北都有山丘分布,说明地势较高,东南方向地形相对平坦,距离山丘最远,所以在东南方向海岸线推移距离最长。
    11.(2018课标Ⅱ,5,4分)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
    答案 C 澳门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结合图中高程数据,少见自行车是因为坡大;街道狭窄和曲折不会限制自行车行驶;修建道路一般会使地形趋于平坦,路面凹凸不平不符合常理。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2018课标Ⅲ,1,4分)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答案 C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油纸伞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蕴涵是其走俏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油纸伞携带不便,由材料“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可知,适用地不广且不够耐用。故本题选C项。
    13.(2018课标Ⅲ,2,4分)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 A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因为油纸伞不适宜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所以中亚、中东等气候干旱的地区不是重点推销市场。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经济发达,对文化收藏品的消费能力更强,故选A项。
    澳大利亚(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乙)。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2018课标Ⅲ,9,4分)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甲所示的(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答案 B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根据所学知识,明确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只有②地符合“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描述,故选B。
    15.(2018课标Ⅲ,10,4分)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答案 D 该地区降水稀少,通天井无法收集雨水;这种地下住宅是在工业时代形成的,当时已有很好的通信方式;由图看出,通天井又深又窄,采光作用有限,但可以很好地通风换气,故选D。
    16.(2018课标Ⅲ,11,4分)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由材料可知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地下住宅的室温也会有所变化,只是温差小、冬暖夏凉。该住宅位于地下,明显与黄土高原的窑洞类似,故选B。
    审题方法 本题的审题关键是要抓住“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说明其夏天凉快,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2017海南单科,9,3分)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答案 A 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18.(2017海南单科,10,3分)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答案 B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19.(2017海南单科,11,3分)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慢,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0.(2017课标Ⅱ,1,4分)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答案 C 秦岭—淮河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等一致,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有划分依据。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河道与秦岭—淮河地理界线不一致;秦岭和淮河是该线的重要自然标志,但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流向发生改变,故自然标志不对应;秦岭—淮河线南北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山脉的阻挡,而洪泽湖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阻挡作用不明显,故两侧地理差异不显著。
    21.(2017课标Ⅱ,2,4分)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 D 材料信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多座长江大桥”说明历史时期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故习惯上以此为界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
    22.(2017课标Ⅱ,3,4分)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 D 由上题可知,长江阻隔了苏南和苏北,使苏北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弱,苏南受辐射带动作用强,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进入21世纪,江苏境内多座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因此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3.(2017课标Ⅲ,1,4分)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答案 D 图中信息反映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观,该景观主要分布于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24.(2017课标Ⅲ,2,4分)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 B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该地区平坦的地形条件和年降水量充沛直接相关。
    25.(2017课标Ⅲ,3,4分)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答案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以越剧为主。川剧主要分布在四川,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6.(2016海南单科,13,3分)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B.风力大
    C.日照强D.气温高
    答案 B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
    27.(2016海南单科,14,3分)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 D 结合上题可知,海坛岛多大风,风沙危害较大;地表岩石裸露,植被稀疏,说明降水稀少;加上石材资源充足,因此“碉堡”应该具有低矮、屋顶缓、窗小的特点。
    28.(2016海南单科,15,3分)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B.林业
    C.种植业D.牧业
    答案 A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面临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9.(2014江苏单科,1,2分)“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
    30.(2014江苏单科,2,2分)“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31. (2013上海,23,2分)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答案 C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
    32. (2013上海,24,2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石油资源B.水能资源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
    答案 A 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运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自然资源是石油资源。
    33.(2023海南,1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 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下图)。
    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
    该地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河谷地区,草场面积广大,水源充足,畜牧业发达;该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临近河流,取水便利,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地势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每点2分,任答五点共10分)
    解析 影响居民定居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资源、交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降水较少、土壤贫瘠,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加之交通不便,一般而言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但从该材料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相对高度大,山谷出口处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因此图示该地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冲(洪)积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种植业较发达;河谷地区,水源充足,牧草丰富,畜牧业发达;又因该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临近河流,能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34.(2022福建,19,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下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32.答案 地处贵州省高原峡谷,日照时间较短,且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喀斯特地貌区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 设问要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分析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材料可知,当地位于贵州高原峡谷地区,日照时间短且多阴雨天气,反射镜面面板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区,降水虽多但地表水易渗漏,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5. (2021福建,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百年来,贵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图8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4分)
    33.答案(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命题意图本题以贵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为情境,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同时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突出了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会判读农业生产活动与等高线的关系,二是明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三是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1)从梯田位置角度,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应从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从等高线图可知,Z村位于山谷中,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应选取品种多样的糯稻;Z村位于山谷中,周围被山林环绕,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当地选择耐阴、耐寒的糯稻。
    (2)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应从抗旱、养分积累、深水梯田环境等方面进行。因为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而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同时该地为“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高埂蓄水量大,可以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因为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水位,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角度分析,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从地形角度分析,Z村所在区域等高线相对密集,则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和控制旅游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同时要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方法技巧 地形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36. (2021湖北,17,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图1
    图2
    (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6分)
    (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9分)
    答案(1)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暖湿化(气候变暖变湿)。其依据是在雨季均温升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2)冬虫夏草繁殖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的变化,必将导致产区位置和面积变化。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在1981—2015年期间,雨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减少,原有海拔高度内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产区位置向3 000米以上更高海拔方向移动(海拔下限直接抬升),产区面积相应缩小。
    命题意图本题以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微环境的变化为情境,考查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发现并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审题指导首先要从图中正确提取并解读信息,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气候的变化;然后结合题目中关于冬虫夏草生长环境的相关描述,正确推测出随着微环境的变化,冬虫夏草产区的分布变化。
    解题思路(1)首先解读图1中数值的含义,正数代表气温升高,图中各地气温变化值都为正,说明气温整体是升高的,因此依据“气温升高”,可以推断出“气候变暖”;从图2中可读出降水的变化值有正有负,正值意味着降水增加,负值意味着降水减少,总体上看,降水增加占主导,因此依据“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可以推断出“气候变湿”。
    方法技巧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
    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示。
    气温和降水只是气候的要素,需要有明确的数值,并用数值描述其升高降低或者增加减少。
    气候要素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数值依据,气候变化是要素变化的归纳。本题一定要区分“气候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化”,不能只用“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来代替气候变化,气温与降水只是气候的要素,描述要素的变化是依据,最终还是要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气候的变化。
    (2)材料中“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说明冬虫夏草产区的具体位置在3 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雨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会导致日照减少,再加上气温升高,这些都会导致原来“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的利于冬虫夏草生长区域的环境发生改变,冬虫夏草的生长下限抬升。虽然雪线也可能随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冬虫夏草生长上限也可能抬升,但总体来说,海拔越高山体面积越小,所以冬虫夏草产区面积会缩小。
    方法技巧 本题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关注“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只有理解了产区的位置,才会避免答出“位置向南北移动”之类的完全无关的答案。二是理解山体随海拔升高面积变小,这样才能建立位置与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面积变化提供依据。
    37.(2021湖南,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4分)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4分)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4分)
    35.答案(1)疏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 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 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命题意图本题以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图为载体,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识,同时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1)注意图中冰川空间分布的差异,根据等高线图,分析其海拔的差异。
    (2)解答本题需注意: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对气温的影响。
    (3)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中给出的冰川服务价值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1)读图判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分布的海拔较高;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分布的海拔较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全球气候变暖使祁连山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冰川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3)东部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东部地区冰川融化速度过快,应从冰川面积、纬度、海拔、水文特征等角度进行分析。
    疑难突破 抓住气温变化对冰川的影响这个关键点,分析祁连山东西部气温差异的自然原因。
    38.(2021河北,1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
    36.参考答案(1)冰期寒冷,不利于动植物生存,古人类食物减少;低温冻寒。
    (2)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充足;靠近河谷,水源充足;地处北山南侧,有利于躲避严寒;地形相对封闭,有利于躲避野兽侵袭。
    命题意图本题以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侧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蕴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解题思路(1)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方式,气候变化导致植物生长期缩短,植物生长量减少,动物迁徙或灭绝,古人类食物来源减少;冰期时气温下降,寒冷导致古人类生存困难。
    (2)读图可知,该地地貌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充足;古人类遗址地处地势较低的河谷,热量相对丰富,水源充足;地处北山南侧,山地阻挡了寒冷空气入侵,有利于古人类躲避严寒;西部和北部为山地,东部为河流,地形相对封闭,有利于躲避野兽侵袭,安全性高。
    39.(2019天津文综,13,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8分)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
    答案 (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4点即可。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 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素多角度分析聚落、产业和自然原理的设问,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以国际合作示范区切入产业发展,体现了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的观念;正确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对聚落影响和整体性原理的运用,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和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1)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地形、土壤、矿产资源等。从图中位置和水系可知,珲春市地处长白山区,纬度较高,辖区内大部分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加剧了气候的寒冷,加之水源不足,土层浅薄,山地森林密布,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聚落多沿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分布,河谷地区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发展与对外联系。
    (2)评价产业的区位条件,需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阐述。根据材料中“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可知,国家政策支持珲春市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图中显示,珲春市地处国境线附近,有贸易口岸,且有铁路、公路通向邻国,交通便利。但珲春市为内陆城市,较封闭,无海港,且水运能力较差,交通依赖陆地联系;地处东北地区,周边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生产与消费能力低。
    (3)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中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森林植被会截留大气降水,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延缓洪峰和降低地表径流的洪水期水位,使地处俄、朝交界处的下游河段径流量更加平稳,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植被可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
    40.(2016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5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小,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分)
    解析 注意文字材料提示,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小,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屋内,而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41.(2015重庆文综,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9分)
    (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13分)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图中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4分)
    答案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蚊虫;防雷击等。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主要考查园林建筑的影响因素及自然条件对园林特点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1)明清时期园林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要结合插图和文字材料内容从经济状况、市场、交通、劳动力数量及技术等方面分析。
    (2)营造园林水景要围绕“水”下笔,结合图例信息及有利于水景形成的条件来分析。
    (3)注意审题,题干中提到了该地古典园林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此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从破坏木材的因素如火、潮湿空气、虫、雷击等方面分析。
    42.(2012海南单科,23,10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答案 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4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2分)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材料中“对襟短衣”“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由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
    考点二 区域发展
    (2023江苏,17 — 19,6分)考古研究发现,从距 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 交流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 “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 农 牧 业 扩 散 路 径 示 意 图 ” 。据 此 回 答 下 面
    三题。
    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 方 农 牧 业 扩 散 主 要 通 道 的 原 因 是 其 ( )
    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
    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 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
    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
    D 据图可知,“草原之路”途经地区山脉、沙漠很 少,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成为东西方农牧业 扩散主要通道,D项正确;地广人稀,虽能为牧草生长提 供场地,但是劳动力不足,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A
    项错误;“草原之路”连接东亚农牧业中心与西亚农牧业
    参考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明确影响居民定居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资源、交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二是明确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环境特征。
    中心,但两者距离并不近,B项错误;东方农牧业中心主 要以种植业为主,“草原之路”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生产 条件并不相似,C 项错误。
    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
    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
    ( )
    A. “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
    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
    C. 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
    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
    B] 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 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可能 由原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向农牧业交融模式转变,变得更 加多样,B项正确;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 进一步交融,使得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扩大,C项 错误;“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更短,随着“绿洲之 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草原之路”未达 极限,且“草原之路”的容量不是影响“绿洲之路”发展 的原因,A 项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 展种植业,且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 D项错误。
    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
    “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
    力是 ( )
    A.人口扩散迁移 B. 交通工具变化
    C.文化语言交流 D. 聚落规模扩大
    A]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 的原因,因此,“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
    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项正确,C、D 项错误。此外,在早期农牧文明时期,人类无交通工具 的飞跃式革新,B项错误。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21北京,8,3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21北京,9,3分)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AC命题意图本题组以M县某村的生态搬迁为背景,考查了环境承载力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注重对地图判读能力的考查,突出了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1.审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注意从所给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抓住关键词“时令河”和“绿洲”。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M县制定的是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因此生态搬迁不考虑N县的乙地;设问要求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根据图中的时令河和绿洲,可以推测该地水资源匮乏,而甲地有河流流经、绿洲面积大且居民点密度小,因此甲地是生态搬迁的首选之地;丙地居民点密度大,绿洲面积小,不适宜进行生态搬迁;丁地有地质公园,需要重点保护,不适宜布局村落。因此答案选A。
    2.解题思路搬迁后,该村位于甲地,图文材料中无甲地的矿产信息,不一定有矿山,因此重点开采矿山不合理;该地水资源缺乏,牧草少,不适合放养牛羊;该区域降水少,多时令河,不适合开展水上漂流;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可以种植耐旱农作物,比如棉花。因此答案选C。
    知识归纳 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区域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区域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从而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区域的消费水平
    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其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消费水平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20山东,3,3分)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
    答案 C 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应为经济原因,排除A选项;材料中指出八年后杨树成材,且收入不算丰厚,即使销路好,但获利周期长、利润低,排除B选项;即使个别地方种杨树有补贴,但林木收入加补贴的收入也不算丰厚,排除D选项。植树投入劳动力少,节省下的时间可以外出务工,获利更多,故选C。
    7.(2020山东,4,3分)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 D “农地杨树化”占用了原有耕地,浪费了有限的耕地资源,从农民增收角度来说,栽植杨树收入不算丰厚;农地流转,利于提高农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8.(2020浙江7月选考,5,2分)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拓展汽车租赁市场B.引进技术型人才
    C.搬迁企业到消费地D.发展资源型产业
    答案 B 传统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的主要思路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引进技术型人才和加大研发投入是关键,B正确;拓展汽车租赁市场对减少亏损有利,但不能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A错误;汽车的消费市场往往比较分散,企业搬迁费用较高,且不能照顾到所有的消费市场,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较低,搬迁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也不能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C错误;该企业为汽车制造企业,不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发展资源型产业无法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D错误。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面两题。
    9.(2019浙江4月选考,7,2分)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小,应为④;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应不断降低,为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总和为100%,根据数值可判断②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①为城镇人口比重。
    10.(2019浙江4月选考,8,2分)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答案 C 图示时期,城镇人口比重在逐渐上升,A错;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为平稳,B错;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不断下降,与城市化没有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故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C项正确。
    读图,回答下题。
    11.(2019北京文综,5,4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区域内部物资、人员、资金和技术等的交流,从而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工业的地域联系加强,因此②④正确,选C。区域一体化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但不会增加乡镇的数量,因此①错误。一体化发展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而不是产业趋同发展,因此③错误。
    知识拓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
    根据2016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2018年常住人口2.2亿,约占全国的1/6,2017年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
    12.(2019天津文综,6,4分)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答案 C 由材料可知,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历史悠久,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原有桑蚕产业上,新增了蚕丝被生产、桑蚕文化产业等,体现了基于植桑养蚕的产业多元化发展,C项正确;扩大原有产业规模、培育新的产业链、传播桑蚕文化均是该镇产业多元化的体现,A、B、D项错误。
    13.(2019天津文综,7,4分)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答案 A 材料说明,该小镇特色产业(养蚕、丝绸纺织)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小镇,故该小镇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动并进,A项正确;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进入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B项错误;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体现社会发展,C项错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属于生态保护范畴,D项错误。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2018课标Ⅲ,3,4分)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答案 D 由图可知,县城的等级比中心集镇高,故县城基础设施更完善、更接近消费市场、资金供应更充裕。但中心集镇距离村庄更近、更易招募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故D项正确。
    关键点拨 抓住“题眼”,材料的主题是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增加其收入是最直接的扶贫。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就是因为更易招募到劳动力。
    15.(2018课标Ⅲ,4,4分)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答案 C 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是务农,居住在中心集镇则是为了务工,所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有利于本地农民兼顾务工务农。故C项正确。
    13.(2018课标Ⅲ,5,4分)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该题的考查地区是某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表现就是人均收入低。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并不利于农民脱贫;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并不能直接带动农民脱贫。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可增加就业岗位及创收;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可增加农民收入。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完成下面两题。
    14.(2018浙江4月选考,9,2分)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材料显示,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衡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④城市各项指标均最高,故正确答案为D。
    15.(2018浙江4月选考,10,2分)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C 技术创新能力越强,高新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由图示可以看出创新带动能力指标③④两城最高,故正确答案为C。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6.(2017海南单科,3,3分)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答案 D 注意关键信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低,D项正确;水稻种植对技术要求不高,A项错误;劳动力投入大不会导致当地红米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种子成本高,C项错误。
    17.(2017海南单科,4,3分)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答案 B 乙类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该类村落种植的农作物主要目的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B项正确。
    18.(2017海南单科,5,3分)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答案 A 与乙、丙两类村相比,甲类村属于自给自足类村落,可推断目前甲类村位置较偏僻而不利于发展市场型农业,A项正确;乙类村发展观光农业,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故不可能坐落于山顶,B项错误;该地位于横断山脉南部,有梯田景观,说明该地坡度大、地势起伏大,C项错误;当地农作物总体上以水稻为主,则水田作物多于旱地作物,D项错误。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2016课标Ⅱ,1,4分)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庄园经济是利用区域优势,开展集约化经营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经营模式。当地拥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故B正确。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是其发展的重要辅助性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故A、C错误;庄园经济不是高精尖技术产业,故D错误。
    审题技巧 提取关键有效信息,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的经营组织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
    20.(2016课标Ⅱ,2,4分)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 C 现代茶庄园实行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的经营组织模式,可促进茶产业深加工和扩大经营范围,会使产品更多样;另外,管理企业化,更能促使效益提高,这是现代茶庄园相比传统茶园的突出优势,故C项正确。与传统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品牌可能更多,但品牌多只是其表现形式,不能体现“突出”优势,突出优势应体现在市场与效益上,故A项错误。由现代庄园经济特点可知,现代茶庄园投入更多、生产成本更高,故产品价格更高,故B、D两项错误。
    知识拓展 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以茶叶为主。而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2015课标Ⅱ,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 D 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审题技巧 “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说明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进一步分析可知,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22.(2015课标Ⅱ,2,4分)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增,桑基、蔗基鱼塘改为花基、菜基鱼塘可明显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这种改变不会对土壤质量、劳动力数量、生态循环带来明显的影响,故D项正确。
    知识拓展 注意区别“花基、菜基”与“桑基、蔗基”,“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
    23.(2015课标Ⅱ,3,4分)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 A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
    审题技巧 材料中“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当地农业地域类型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反映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24.(2015浙江文综,7,4分)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较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
    25.(2015浙江文综,8,4分)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则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6. (2012福建文综,5,4分)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是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故C项正确。受纬度影响的等值线主要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A项错误;甲地和两侧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相同,且都是季风区,故B项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的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D项错误。
    27. (2012福建文综,6,4分)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A选项积温大小反映热量多少。东北地区跨纬度较广,热量总体由南向北递减,受地形因素(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的影响,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中部平原地带的热量条件好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即中部热量等值线向北凸出。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8.(2012课标,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答案 B 由材料知,近年来随着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应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保证粮食生产,但不会使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C项错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D项错误;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加大,粮食单产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故选B项。
    29.(2012课标,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
    答案 A 选项中四个粮食主产区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挤占最多,符合题意。
    30.(2012课标,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及特点。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1.(2012江苏单科,13,2分)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答案 D 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产业结构。由图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增加,故A项“持续快速下降”说法错误;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故B项中“始终”说法错误;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故C项错误;该市整体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因此产业结构趋于优化,故D项正确。
    32.(2012江苏单科,14,2分)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代替第一产业和重工业代替轻工业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三产业也会逐渐代替第二产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不属于产业升级,故B为正确答案。
    33.(2023新课标,36,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8分)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6分)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8分)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6分)
    (1)泰北山地海拔较高,气温适宜,空气湿度大,适宜种植茶树;(2 分)山地坡度大,排水条件好,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2 分)纬度低,气候湿热,酸茶具有开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能;(2 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适应当地的气候逐渐形成了吃酸茶习俗。(2 分)
    (2)酸茶和红碎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2 分)其主要销售范围包括东南亚、南亚、中国西南部地区,(2 分)以上地区与泰北山区气候条件类似,酸茶和红碎茶可发挥
    相似的功效。(2 分)
    (3)有利于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和茶叶生产加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2 分)有利于种植和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 分)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品牌影响力,促进当地茶文化的推广;(2 分)有利于当地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
    售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 分)
    (4)利用泰北山区茶场资源,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发展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充分挖掘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开展茶艺表演活动,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和泡茶品茶过程,宣传与推广茶文化,推进休闲旅游;设计和生产泰北山区酸茶文化相关主题的旅游产品,促进茶文化宣传,扩大茶产品的销售,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增加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任答
    三点得6 分)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山地,海拔在1 000 米左右,且坡度较大,排水条件好,气候适宜,有利于大叶种茶树的种植和生长;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酸茶具有开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效,有助于当地居民适应当地的气候。(2)根据泰北山地的地理位置和茶的特点来分析其主要销售范围。基于酸茶和红碎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其主要销售范围应是与泰北山区气候相近的地区,因此其主要销售范围包括东南亚、南亚、中国西南部等地区。(3)茶房村茶叶加工实行集中化生产,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有利于种植和
    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品牌影响力;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有利于茶产业的产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泰北山区可以通过茶场资源、茶文化习俗及其当地的文化活动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开发、设计和生产具有泰北山区酸茶文化相关主题的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将茶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34.(2023湖南,17,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成为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6分)
    (1)广东省主要方言区成片状分布;粤语、客家语方言区面积大,粤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他方言区呈点状或块状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北部。
    (2)客家语方言区的客家人多,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中心城镇周边地区;中心城镇多为区域的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以粤语方言为主的本地人多居住在中心城镇。
    解析 (1)由图可知,广东省分布较广的方言为粤语、客家语,主要成片状分布,分别位于中西部、中东部。闽语、韶关语等方言呈点状或块状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北部。(2)由材料“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可知,南下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客家语方言区。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中心城镇周边地区,中心城镇多为区域的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以粤语方言为主的本地人多居住在中心城镇。
    35.(2022全国甲,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6分)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8分)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分)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4分)
    35.答案 (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等,自然景观丰富——发展旅游业。
    (2)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可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技术先进,可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价值(附加值),获取更多利润。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4) 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解析 (1)根据图文材料首先写出该地的优势自然资源,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相关的非农产业,注意结合材料中瑞士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2)本题属于原因考查类问题,从资源贫乏,不能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但经济发达,有能力发展低原料消耗工业,且发展低原料消耗工业有诸多优点等几个方面分析。(3)设问强调“指出”和“优势因素”,只需答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即可,不需展开具体说明。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再结合产业区位因素,可概括出其发展金融业具有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源优势。(4)瑞士的经济发展特点主要是在其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该地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为考虑问题的切入点去回答问题即可。
    易错警示
    第(1)题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清,抓不住关键词易答偏。自然资源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能够被人们直接利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弄清楚其分类有利于回答问题。非农产业主要指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也要区分清楚。
    36.(2021广东,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
    (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36.答案(1)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
    (2)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愿强,支持力度大。
    (3)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命题意图本题以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区位和措施分析为设问,考查考生描述地理事物变化、工业区位和区域合作等知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渗透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突出了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1)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图例及图上的信息,关注面积、集散程度、分布方位、形状等特征变化。(2)本题解题关键在于调用工业区位解题思路,提取图文信息并结合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3)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产业协同内涵的理解,并从多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题思路(1)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变化特征,先整体把握,再局部分析,从面积大小、分布方位、集散程度、形状等角度进行描述。结合图例,需要从图例所提到的不同区域,结合方位等信息进行描述。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展开分析。嘉—昆—太地区与上海相邻,易受上海产业辐射带动,地理位置优越;结合材料,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发展历史、工业基础、区域协作、政策等条件,再结合所学,分析市场、资金等条件。
    易错提醒 在区位条件的分析中,很多考生容易忽略地理位置的分析,导致丢分。
    (3)题目限定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关于产业协同,可以将视角落实到区域内的产业协作,可以从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产业链配合、区域联系、基础设施等角度回答。故提出的建议是促进区域间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资源优势互补;加强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协作;降低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加强产业联动;强化区域间产业的融合。
    37.(2021湖南,1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
    (1)湖南省与海南省拟加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合作,指出各自的优势条件。(6分)
    (2)说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的原因。(4分)
    (3)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6分)
    37.答案(1)湖南省:水稻科研力量雄厚;地域范围广,水稻播种面积大,试验推广条件好。
    海南省: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野生稻种丰富;环境质量好,育种试验自然条件好。
    (2)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夏秋多台风,影响农民种两季或三季稻的积极性;一些地区种一季稻外,其他时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
    (3)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较大(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稻米需求量大。
    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试验的区际合作和海南、湖南两省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为命题情境,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粮食问题等主干知识,侧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蕴含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突出了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1)审题指导解题需明确本题的本质是比较湖南、海南杂交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考查湖南、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的差异。
    解题思路表中数据表明,湖南水稻播种面积大,利于试验推广;湖南是杂交水稻发源地,科研力量雄厚。文字信息表明,海南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环境质量好,利于育种试验;海南地处热带,全年高温,作物可一年三熟,可缩短育种周期。
    (2)解题思路据文字信息,海南一年二熟或三熟的水稻仅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地区且种植面积不大,说明大部分地区水源不足限制水稻种植。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受地形和水利设施影响,灌溉条件差,而夏秋季节台风易带来强风、暴雨,不利于水稻种植;粮食单位面积效益低,冬季农民多种植单位面积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因此海南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
    (3)审题指导解题需围绕稻米的“需求+供给”,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思考。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海南省的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海南人口较多,稻米需求量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加之水稻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较低,故在农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较小,总产量较低。
    知识归纳 (1)把握农业发展的思路
    ①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②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思路: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等方面分析。耕作制度主要看所处的温度带,一般热量越丰富的地区,复种指数就越高。
    ③分析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关系的思路: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如农牧业生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及相应措施。
    (2)归纳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或是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退化。
    ②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耕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3)分析粮食问题的角度
    ①产生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粮食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严重不平衡;粮食生产技术仍较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量大。
    ②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是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不大,应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产的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38.(2020课标Ⅲ,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1)估算该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距离,说明其位置优势。
    (2)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3)该休闲城定位高档。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该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8分)
    (4)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简述这样的模式对吸引消费者的作用。(4分)
    答案 (1)距吉隆坡市中心约20千米,距国际机场约40千米。离两地距离较近,临高速公路(交通方便,用时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国外)游客前往。
    (3)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3)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休闲需求和休闲层次要求急剧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密切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国际(政务、商务等)人员和游客,且休闲城高档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国际高消费人群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4)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强。
    解析 (1)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在图中大致测量出休闲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国际机场的图上距离,然后与图中比例尺进行对比即可得出实地距离。首先明确“说明其位置优势”指的是休闲城的位置优势。由材料可知休闲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因此休闲城的位置优势要从其便于游客到达的角度回答。首先,题干隐含了休闲城距离吉隆坡和国际机场都较近;其次,由图可知休闲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并且连接吉隆坡,因此便于吉隆坡市民和外地游客到达休闲城。
    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两个角度回答建设休闲城的有利条件。由于矿场已经被废弃,因此其土地价格低,建设休闲城投入费用低;由材料可知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而且废置矿场在湖的周边,因此可把矿坑湖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第(3)题,题干强调了休闲城定位高档,而且要求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休闲城主要的客源市场。由文字材料可知休闲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因此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背景既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背景又要考虑国外经济发展背景。由材料“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可知,一方面随着马来西亚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本国市民对休闲和旅游的高端需求增加,特别是该休闲城距离首都近,首都吉隆坡高消费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其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必然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密切,因此吸引国际高消费人群。第(4)题,由题干可知休闲城规模大,集休闲娱乐、体育、会展、购物、酒店、住宅等于一体,因此休闲城功能齐全,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由材料可知该休闲中心有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等,说明休闲城规模大,服务全面且接待能力强,对消费者具有吸引作用。
    39.(2017课标Ⅰ,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我国热带面积小,仅局限于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等地。我国热带地区纬度位置偏高,水热条件较赤道地区明显不足,导致剑麻产量低,品质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汽车、船舶制造等产业规模巨大,剑麻纤维需求量极大,供需矛盾尖锐。
    (2)观察地图可得,基洛萨靠近首都和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3)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量。
    (4)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方法技巧 中国公司投资对当地影响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关于中国公司投资对当地影响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可参照产业转移的影响。一般是从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提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来分析。当试题仅仅是考查影响而非正面影响时,还应考虑负面影响,如对当地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
    40.[2016课标Ⅰ,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1)可从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材料中茉莉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要求水分充足等。
    (2)结合材料中茉莉生长习性,从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以下关键信息: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茉莉种植。
    (3)茶加工属于农产品加工,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可以从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
    (4)本题以横县茉莉花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问题①侧重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从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方面回答。问题②侧重茉莉花的产业化经营,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回答。
    41.(2015课标Ⅰ,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材料中提到“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因此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于卤虫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河流注入大盐湖,为藻类等卤虫饵料生长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2)本题考查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产品的产量,材料中提到了早年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因此市场需求小,且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影响。结合材料,从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说明海洋渔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提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中提到的“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显示了水产养殖业对卤虫产业规模的影响。
    (4)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若赞同则从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回答;若不赞同则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审题技巧 准确解读信息是关键,如卤虫生存环境、以藻类为食,说明了其生长需要的条件;而大盐湖卤虫资源丰富,体现了该地满足卤虫生长条件。再如规模小的原因,“低温运输、喂养观赏鱼类”体现了运输成本高、市场需求小。再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体现了原有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2.(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2分)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2分)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分)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3分)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分)
    (3)土壤肥沃(肥力高);(2分)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2分)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答出其中1项得2分,答出其中4项即可得满分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以及该地农业突出特点形成的原因等。
    (1)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废弃物较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
    (2)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两方面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自然原因是该地土壤肥沃;人为原因是该地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
    (4)“绿色”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43.(2013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答案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本题以维多利亚湖中尼罗河鲈鱼的引入、繁殖为情境,提供区域位置图,考查鱼类引入、繁殖的影响因素,以及尼罗河鲈鱼引入后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1)本题关键信息:阻碍、游入、自然原因。阻碍鱼类游入湖泊的自然原因一般可从地形、地势、水系角度分析。图文资料显示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上,湖面海拔1 134米,与尼罗河上游之间连接水道少且多瀑布。则河流与湖泊间连接河道少且落差大是阻碍鱼类游入的主要自然原因。(2)能在湖中迅速繁殖,说明维多利亚湖有适于尼罗河鲈鱼生长的自然条件。文字资料提示尼罗河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丰富,可提供丰富的饵料,利于尼罗河鲈鱼繁殖;湖泊空间远大于河道,利于体型大的鱼类生长繁殖。(3)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尼罗河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必然会以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数量的减少;尼罗河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新领域。(4)地理现象或事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贡献),一般可从社会和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结合文字信息“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可得出答案。
    审题技巧 (1)由图示河流及流向、湖泊海拔等信息,可判断地形特征为高原盆地;由图中瀑布图例,可判断阻碍原因。(2)注意尼罗河鲈鱼“体型最大”需要空间,“肉食性”“迅速繁殖”需要大量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最大”“肉食性”,则必然大量捕食原有鱼类;大型鱼类的捕捞技术不同于原有鱼类捕捞技术。(4)注意“说明”“贡献”,要从带来的积极影响角度分析。
    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
    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下题。
    1. (2023湖北,9,3分)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属于实时可以做到的,C正确;预测交通出行人数、优化居民出行方式无法了解交通堵点实时情况,起不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的作用,A、B错误;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只能解决交通出错率问题,与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关系不大,D错误。
    (2023广东,11—12,6分)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
    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 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 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 硬岩层。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A] 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 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 力作用主要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关系较小,B 错误;同等外力作用条件下,硬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
    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
    3.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 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 )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B 岩土变形预警可通过RS 和 GPS 提供变形数据, 再由GIS进行分析预警,气象水文预报可通过 RS 提供 气象数据和GIS进行数据分析,游客行为可通过地理信 息系统进行引导监管,A、C、D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 除主要通过工程机械作业完成,故选B。
    (2023辽宁,10,3分)中学地理小组到某综 合试验区开展研学活动,在科研人员指导下, 运用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象要 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 和数据采集,了解该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北京时间18:14 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据此完成下题。
    4.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应
    C 由材料可知,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 象要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数 据采集,能够用于农业中的灌溉施肥、防灾减灾等(如监 测作物长势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施肥、是否有虫害等)。 预报天气主要依靠云层的遥感数据;作物熟制与热量相 关性大,与该监测系统无关。故选C。
    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5. (2022海南,12,3分)图1中信息制图、图2中数据的获取分别利用 (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④实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延安市安塞区地形图应是在遥感信息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而成;有机碳数据获取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即需要利用实验方式获取土壤中有机碳数值;故B正确。
    易错警示
    注意“分别”的含义,即制图、数据获取分别利用的手段与方式;遥感可获取地表信息,但不能直接获取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具体数值。
    6. (2022海南, 13,3分)据图判断,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的是( )
    A.梯田建设 B.退耕还林
    C.打坝淤地 D.退耕还草
    B 土壤有机碳储量能体现土壤固碳效果,二者应为正相关关系。图示中恢复20年后的人工林有机碳储量总体上要大于农田、天然草地,说明人工林固碳效果最好,即退耕还林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
    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两题。
    7. (2022浙江6月选考,1,2分)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①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地貌;②明显为“U”形谷,属冰川侵蚀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形成的石林地貌;④为风力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堡景观。故本题选B。
    8. (2022浙江6月选考, 2,2分)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
    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
    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
    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
    B 可使用GIS模拟冰川移动;RS可以监测冰川面积的变化,也可以测定冰面温度;VR是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先测量冰川的厚度,再用VR呈现,不能直接用VR获取。本题选B。
    易错分析
    本题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不好则易错选。RS即遥感,主要是对地表进行远距离感知;GPS属于全球定位系统,适用于实时定位、导航;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VR为虚拟现实技术。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下题。
    9.(2021浙江6月选考,3,2分)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
    A命题意图本题以几个地理信息图层为命题情境,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注重对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图像信息、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素养,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审题指导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和对照三个图层中的地理要素数值信息。这三个图层的要素就是影响该地质灾害的三个主要因素,然后对照地块编号,判断出最可能发生该地质灾害的两处地块编号。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题目中的三个图层要素是降水强度、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由此可推断出该地质灾害最可能是滑坡。根据题目“数值越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再结合地块编号观察,地块4和7的降水强度较大,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最低,因此,地块4和7最容易发生滑坡灾害,故选A。
    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下题。
    10.(2021广东,3,3分)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气压感知 B.大地测量 C.遥感监测 D.卫星定位
    审题指导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无人机自动返航需要使用卫星定位技术。
    解题思路无人机自动返航需要确定无人机起止点的位置和无人机返航过程中具体的位置信息,需要使用卫星定位技术。故选D。
    归纳总结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
    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提供定位数据、导航服务;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则是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
    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1.(2021浙江1月选考,1,2分)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
    12.(2021浙江1月选考,2,2分)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命题意图 本题以滑坡发生前的成功预警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地理概念的积累、地理原理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解题思路 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本题选择D项。
    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体现了我国在自然灾害发生机理、规律、防范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考查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需要对GPS、BDS、RS、GIS的功能记忆准确,结合滑坡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 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分析与模拟、统计、智慧决策等,可以对滑坡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和动态模拟,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BDS(北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精准测量等,故可以用BDS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②说法正确;GPS不能用来采集雨量信息,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关键点拨 除了定位与导航,GPS还可以用来进行精确测量,比如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测量珠峰高度等,GPS在测绘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完成下题。
    13.(2020浙江7月选考,16,2分)评价过程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RS即遥感技术,是从高空或外层空间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在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起到获取植被覆盖信息的作用,故①正确;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故②错误;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图层管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故③正确、④错误。因此B项正确。
    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Ⅰ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Ⅱ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完成下题。
    图Ⅰ
    图Ⅱ
    14.(2019浙江4月选考,23,2分)图Ⅱ反射率波段与图Ⅰ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丙 ②—乙 ③—甲
    B.①—乙 ②—丙 ③—甲
    C.①—丙 ②—甲 ③—乙
    D.①—乙 ②—甲 ③—丙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可知,遥感影像亮度越高,则反映出该波段反射率越高,图Ⅰ中甲、乙、丙的亮度逐渐变暗,说明反射率逐渐降低,依次对应图Ⅱ中的③①②,因此选B。
    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完成下题。
    15.(2018浙江4月选考,17,2分)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判读。需要注意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由于比例尺不同,左图的比例尺是右图比例尺的两倍,因此右图代表的实地范围较大,所以当两幅地图进行叠加时,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右图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左图相同时,图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的二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6.(2018江苏单科,17,2分)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答案 D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能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事象分布,可帮助分析事象之间的联系,则D项正确。遥感获取的影像信息,还需要人工查证、确认,故A项错误;遥感不能获取地下信息,也不可以探知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则B项、C项错误。
    17.(2018江苏单科,18,2分)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 D 突尼斯中南部位于3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为荒漠景观,人迹罕至,不利于野外实地考察,但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知地表信息。
    图Ⅰ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Ⅱ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8.(2015江苏单科,17,2分)图Ⅰ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答案 A 本题考查对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图中甲点所在地形颜色深,该地形又在冰川冰舌的延伸方向上,应为山谷。
    19.(2015江苏单科,18,2分)图Ⅱ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答案 D 图Ⅱ中数字2表示冰川。1973年冰川面积为18×900平方米,到2009年冰川面积为15×900平方米,减少了3×900=2 700平方米。
    20.(2015广东文综,10,4分)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城市应建在地震破坏程度低、次生灾害发生频率低的区域,同时不能建在断裂带附近,图中丁处符合,故选D。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1.(2014福建文综,1,4分)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答案 A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因此A项正确。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属于GPS的功能,整合、集成网络信息是处理信息的环节,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数据的收集阶段,故B、C、D项错误。
    22.(2014福建文综,2,4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发展。据图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社区、政务、交通等方面为城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因此D项正确。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下题。
    23.(2013江苏单科,3,2分)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3S”技术。根据试题文字材料关键信息“全球卫星定位”和“短文通信系统”,可确定③④正确,故选D。①是RS功能,②是GIS功能,从而排除A、B、C选项。
    审题技巧 本题的题眼为题干中描述的“BDS是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提供短文联络”。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24.(2012山东文综,5,4分)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远的感知,获取卫星云图,利用的是遥感技术,故A正确;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故B、C错误;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利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故D错误。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5.(2011北京文综,10,4分)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 C 根据各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可知,遥感技术无法测定监测点分布,故A错;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定事故的位置,但无法预测交通流量,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故C项正确;该图的制作显然与数字地球技术无关,道路与监测点是确定的,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将其互换,D错。
    26.(2011北京文综,11,4分)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 D 中心商务区处于市中心商业区内,市场最优为主要区位,而不是在快速干道、事故频发的甲地,故A错;图中东部地区路网密度大,监测点多、事故次数多的地点密度大,该处最可能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D项正确;快速干道最可能是对外联系的通道,城市东部和南部居多,C错;大型地面停车场的建设一要考虑场地,二要考虑停车需求,图中乙地处于东西干道连接处,停车需求量不大,不适宜建设大型地面停车场,B错。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 km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 km2(该区面积共16 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下面两题。
    27.(2011浙江文综,7,4分)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根据材料要求,结合图中河流的分布和地形的分布可得到答案。
    28.(2011浙江文综,8,4分)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丙
    答案 A 将地形与河流的评估图进行叠加或分别将四地进行评估判断可得到答案。丙地不符合①地形平坦,丁地不符合②距河流1 km范围内。
    29. [2023湖南,19(3),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下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表2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
    为调研人员提供导航服务;进行精准定位,确定各测点与河源间的距离;提供三维坐标,确定各测点的水位高程;提供短文通信,解决山区手机通信信号差的问题,便于调研人员间的远距离联络。(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实时定位、导航、测距、短文通信等服务。
    33
    参考答案
    34
    参考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客家人的居住方式与特点,多居住在大山深处,较少与外界交流,居住在中心城镇周边地区。
    省份
    项目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 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 611.5
    人均水稻产量(千克)
    133.9
    377.5
    1
    C
    智慧交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路网、智慧装备、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为重要内容的交通发展新模式,具有信息联通、实时监控、管理协同、人物合一的基本特征。
    用于
    ( )
    ①预报天气
    ②灌溉施肥
    ③改变熟制
    ④防灾减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距河源的距离
    (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参考答案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ND,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甲国位于,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7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17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