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第1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第2页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练习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图示观测时段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

    考点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2浙江6月选考,24,3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题。
    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D.冬季的高纬度
    答案 B
    考点2 大气受热过程
    (2024浙江1月选考,3,2分)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 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 600米,2012年上升到5 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题。
    1.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答案 D
    (2023浙江1月选考,25,3分)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2022浙江1月选考,24—25,6分)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2021广东,12—14,9分)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
    答案 C
    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答案 D
    7.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 B
    (2020北京,5,3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2020课标Ⅱ,6—8,12分)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答案 C
    10.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11.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答案 C
    考点3 热力环流
    (2022天津,2,3分)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1.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答案 C
    (2021全国乙,7,4分)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题。
    2.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答案 A
    (2019海南,19—20,6分)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
    答案 C
    4.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 D
    5.[2022湖南,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 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考点4 风
    (2023浙江1月选考,24,3分)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1.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2022浙江6月选考,25,3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题。
    2.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2022浙江1月选考,15,2分)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题。
    3.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答案 D
    (2021江苏,3,2分)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回答下题。
    4.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答案 C
    (2020浙江7月选考,24—25,6分)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5.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答案 A
    6.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答案 B
    (2020浙江1月选考,13,2分)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7.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 A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3浙江考前模拟四,23)大气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空气易产生对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下图示意某年夏季北极科考“雪龙”号考察船探空观测数据,包括北极太平洋扇区和白令海的大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变化状况(阴影部分为标准差)。据此完成下题。
    1.确定图中大气对流层顶高度的气温指标是( )
    A.气温垂直变化由降低转为升高
    B.气温垂直递减速率增大
    C.气温垂直变化由升高转为降低
    D.气温垂直递增速率减小
    答案 A
    (2023浙江强基联盟10月统测,10)帽状云是在山顶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多出现在雨雪过后的高海拔地区孤立山峰上。贡嘎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我国帽状云出现最多的一座山峰。下图为帽状云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题。
    2.雨雪天气后更容易见到帽状云,原因是大气( )
    A.尘埃杂质减少B.水平运动加强
    C.水汽含量降低D.气温逐渐回升
    答案 C
    考点2 大气受热过程
    (2024届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返校联考,3)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量。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1.该地9月份太阳总辐射量出现小峰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天气变化C.昼长时间D.海拔高程
    答案 B
    (2023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3—4)浙江某地冬季草莓大棚顶部以白色塑料膜搭建,用黑色塑料膜覆盖草莓根部土壤。下图1示意地—气系统的热量传递;图2为某草莓生产地。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2.图1中( )
    A.①为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
    B.①②两种均属于短波辐射
    C.④只有水汽、CO2可吸收
    D.⑤一般在夜晚的时候最强
    答案 B
    3.图2中白色、黑色塑料膜分别可以( )
    A.增加①、减少④
    B.减少②④、降低土温
    C.增加③、减少⑤
    D.减少③⑥、保持土温
    答案 D
    (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改编,3—4)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接地逆温平均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8时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 )
    A.地面温度较低
    B.大气的对流较强
    C.太阳辐射较弱
    D.大气逆辐射较强
    答案 A
    5.影响夏季与冬季接地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风速B.昼夜长短
    C.降水D.气温日较差
    答案 B
    考点3 热力环流
    (2024届高三百校起点调研测试,24)乌鲁木齐地区东南大风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当地也称焚风)。图1为局部区域地形图,图2示意乌鲁木齐某次东南大风的发生过程中大气垂直剖面的气温变化(实线时,温度为正值;虚线时,温度为负值)。据此完成下题。
    图1
    图2
    1.地形对本次东南大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狭管效应作用明显
    ②下坡风起加剧作用
    ③主要由山风引起
    ④位于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2023北京西城一模,6—7)下图是我国某城市月均热岛强度和气象用电量强度季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关于该城市热岛强度和人均用电强度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
    A.5—8月天气炎热,用电量攀升;降水较少,热岛强度较低
    B.10—11月气温适宜,用电量适中;云量少,热岛效应显著
    C.12—2月燃煤供暖加强了热岛效应;能源紧张降低了用电量
    D.3—4月农作物返青,增大了城郊温差,城市热岛强度增加
    答案 B
    3.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广州B.北京C.昆明D.哈尔滨
    答案 A
    (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三统测,17—18)盘锦位于辽河口,渤海北岸,其与渤海间存在海陆风的日变化。读盘锦一年中海风和陆风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甲风名称及风向为( )
    A.陆风 偏南风B.陆风 偏北风
    C.海风 偏南风D.海风 偏北风
    答案 C
    5.与冬季相比,夏季盘锦地区海风持续时间( )
    A.不确定 B.较短 C.不变 D.较长
    答案 D
    考点4 风
    (2024届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24—25)梯度风是指到达一定高度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下图为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相同高度上,城区梯度风占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城区( )
    A.人口工业集中,气温较高
    B.楼房高大密集,摩擦力大
    C.水域面积较小,比热容大
    D.空气尘埃较多,污染严重
    答案 B
    2.同样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将会导致( )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郊区大气污染加重
    C.城市逆温天气增加
    D.农村雨雾天气多发
    答案 A
    (2023浙江高三开学考试,9)下图为10月11日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图中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锋面系统。完成下题。
    3.图中①②两地气温高低及成因是( )
    A.①地高,①地盛行偏南风
    B.①地高,①地盛行偏北风
    C.①地低,②地盛行偏南风
    D.①地低,②地盛行偏北风
    答案 C
    限时拔高练
    分钟:20分钟 分值:2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4届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4—25)自由大气(不计摩擦力)中,平衡状态下的风向随高度的变化主要与气层中的温度场有关。在暖气柱中,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得慢,从而改变气压在不同高度的水平分布。完成下面两题。
    1.若图示为北半球自由大气,则V2所在平面内( )
    A.Pa

    相关试卷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一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一讲过关检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九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讲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九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讲练习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讲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讲练习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