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阶段检测含答案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三第三讲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过关检测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凝灰岩属于,甲地构造地貌为,图中断层形成于,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读下面四幅地貌照片,完成下题。
1.照片中主要岩石特征具有结晶较细,有气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中部,地质历史时期火山大规模爆发,厚厚的火山灰散落在地表,层层堆积固结形成凝灰岩。凝灰岩内部存在岩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塔状的“精灵烟囱”地貌景观。下图为“精灵烟囱”地貌演变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凝灰岩属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答案 B
3.根据③阶段“精灵烟囱”的形态判断( )
A.b岩层岩性坚硬,对a岩层起支撑作用
B.a岩层岩性松软,外力侵蚀速度快
C.a岩层岩性坚硬,对b岩层起保护作用
D.b岩层岩性松软,内力断裂成塔状
答案 C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结构示意图,C—O3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完成下面两题。
4.甲地构造地貌为(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答案 C
5.图中断层形成于( )
A.C地层之后 B.S1地层之前
C.S3地层之后 D.O3地层之前
答案 C
H盆地经历多次断陷,在寒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形成了近万米厚不同时代的沉积地层,沉积期间发生过一强一弱两次构造抬升,使部分地层遭受剥蚀。盆地内早期的沉积地层是最重要的油气生成和存储层,后期的构造变形、断裂活动造成了油气的重新运移和聚集。下图示意该盆地地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据图推断盆地断陷沉积期间的强烈构造抬升最可能发生在( )
A.寒武纪至石炭纪之间
B.石炭纪至二叠纪之间
C.二叠纪至三叠纪之间
D.侏罗纪至古近纪之间
答案 D
7.图中最适宜钻井开采油气储藏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研究发现,阴山南麓洪积扇发育众多,下层扇体面积大于上层,如同叠瓦,被称为“叠瓦状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南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甲地堆积物下层比上层( )
A.形成早,颗粒大 B.形成晚,颗粒大
C.形成早,颗粒小 D.形成晚,颗粒小
答案 A
9.推测乙、丙洪积扇面积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乙河流域降水更丰沛
B.乙河流域土质更疏松
C.丙河流域地势更陡峭
D.丙河流域植被更茂密
答案 C
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下图示意某年3月17-30日期间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 )
A.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粗
B.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细
C.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粗
D.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细
答案 A
11.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 )
A.持续发生淤积 B.先冲刷,后淤积
C.持续发生冲刷 D.先淤积,后冲刷
答案 D
1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答案 B
吐鲁番市西南大约13千米有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城市遗址,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河心洲上,该河心洲为一处黄土台地,四周崖岸壁立,台地上是一座没有树木的废弃城池,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下图为该城遗址所在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古人把城址选择在台地上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耕
B.便于商贸
C.军事防御
D.取水方便
答案 C
14.该城不是用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而是一寸一寸硬掏出来的,是因为有良好的( )
A.气候条件 B.技术条件
C.土质条件 D.地形条件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坐落于日本本州岛上的富士山经历多期次的喷发过程,其雏形小御岳山目前已经不可见。富士山锥形形态完美,不同坡向外观相似。图1示意富士山多期次喷发过程,图2为富士山景观图。
(1)描述富士山的多期次喷发过程。(6分)
(2)目前小御岳山完全不可见,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富士山锥形形态完美的原因。(4分)
答案 (1)早期,小御岳山和爱鹰山喷发,形成规模相当的两座火山;中期,富士山喷发,熔岩流尚未溢流到爱鹰山,爱鹰山此时已经停止发育;晚期,富士山继续大规模喷发,且熔岩流覆盖爱鹰山的低山地带。
(2)富士山喷发的位置与小御岳山距离较近;富士山喷发规模大,其形成的火山锥超过小御岳山,小御岳山成为富士山山体的一部分。
(3)岩浆多期次喷发补充熔岩物质;外力风化、侵蚀使得山坡内部地势起伏减小;当地冬夏季风都来自海上,不同方向降水量都较大,不同方向侵蚀强度相似。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
(1)指出第一次河流袭夺对古汉江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4分)
(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4分)
(3)分析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该地区古人类生存和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1)对古汉江水文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量增大,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强;(2分)对古汉江水系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域面积增大,流程变长,支流增多,落差增大。(2分)
(2)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形成宽浅的河谷,(2分)第二次袭夺后水量增大,短时间内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V形峡谷。(2分)
(3)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水源更加充足,更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2分)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洪水更加迅猛,古人类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2分)为趋利避害,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过关检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机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过关检测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同城化演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并非“村中城”形成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七过关检测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