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练习(含解析)
专题九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九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3 人类遗传病4颗星(11--20题,26--30题,33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的科学家是萨顿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摩尔根等绘出了果蝇多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
2.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女儿没有红绿色盲基因
B.女儿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只有男性可能患红绿色盲
C.儿子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后代只有女性可能患红绿色盲
D.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3.某XY型二倍体动物有圆眼(A)和三角眼(a),长尾(B)和短尾(b)两对相对性状,其中A/a位于X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一子代表型及比例可推测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B.实验二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
C.若让实验一F1中圆眼长尾个体相互杂交,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长尾雌:圆眼短尾雌:圆眼长尾雄:圆眼短尾雄=12:4:9:3
D.由实验一、二的结果可推测含Xa的卵细胞致死
4.某种家禽(2n=48)的性别决定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眼型有正常眼和豁眼,由Z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让正常眼雄性和豁眼雌性杂交,F₁均为正常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家禽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B.该种家禽体内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中含有24个四分体
C.F₁雌雄个体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都含有两个B基因
D.雌性家禽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5.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9:3: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
B.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
C.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
6.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如下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已知其中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且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在女性中约占1/400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6患病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
C.Ⅱ5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Ⅱ7与Ⅱ8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200
7.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眼睛的红色与青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翅缘的黑色和灰色由等位基因D/d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b、D/d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黑翅缘为显性性状
C.F2中表型为黑翅缘红眼的个体,其基因型共有5种可能
D.F2中红眼雌性与青眼雄性杂交,无法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性别
8.下面是探究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的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表现显性性状,雄性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9.基因定位是指基因所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测定,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项基本工作,通常可借助果蝇(2n=8)杂交实验进行基因定位。现有Ⅲ号染色体的三体野生型1和某隐性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过程如下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其它变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三体在减数分裂时,.细胞内任意两条同源染色体可正常联会并分离,另一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配,且各种配子及个体的存活率相同)
A.萨顿利用果蝇杂交实验,首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三体(Ⅲ)野生型1在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最多可形成个3个四分体
C.图中三体(II)野生型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性母细胞有8条染色体
D.若F2的果蝇表型及比例5:1时,能够确定该隐性突变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0.如图是人类性染色体的模式图。Ⅱ区段为同源区,即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在两条染色体上均有;Ⅰ、Ⅲ区段为非同源区,即Y和X染色体分别特有的片段。通常情况下,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
B.三个区段都含有多个基因,但并不是都成对存在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Ⅱ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
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线粒体DNA的缺陷引发的遗传病,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若已经确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2.恶性高热是一种潜在致命性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无症状,但当接触麻醉剂后,会诱发患者出现高热等症状,死亡率极高。某家庭的母亲和女儿皆患有恶性高热,母亲因该病去世,女儿经及时抢救而康复。科研人员对该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控制该性状的某一基因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用凝胶电泳法分离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所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完全显性,且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结合3、4可推断2号不患病的概率是100%
C.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碱基的替换形成
D.4号与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结婚,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
13.下图1为关于甲病和乙病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对该家系中部分成员的乙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经某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分离的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及X、Y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检测I2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可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
B.若检测Ⅱ4关于乙病的基因,结果与Ⅱ2相同的概率为2/3
C.乙病是由基因突变而来,突变导致该限制酶识别位点丢失
D.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Ⅱ3和Ⅱ4生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1/48
14.研究人员对某单基因遗传病开展调查,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运用PCR等技术对该家系中某些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基因用E/e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需要根据基因E和基因e的核苷酸序列来设计引物
B.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Ⅰ2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D.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
1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B.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辈中一定有该病的患者
C.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D.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为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人类应提倡优生、优育
16.绵阳某校高一年级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计划调查绵阳市红绿色盲发病率及遗传方式。下列关于该病的调查措施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将调查点就设置在学校门口,趁放学人流量大时进行调查
B.准备可排除其他种类色盲或色弱的图片,以避免出现无效问卷
C.应询问被调查者自身及其家人的患病情况,以便推测遗传方式
D.应分别统计男性及女性患病率,可体现男性患病率更高的特点
17.亨廷顿舞蹈症(HD)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发病年龄通常在30~40岁之间,常见面部抽搐、震颤及随意运动失去控制,最终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或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如图是某HD患者的家系图,已知Ⅰ3、Ⅱ1不含该病致病基因,表现型完全正常,Ⅱ3尚未达到HD发病年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HD与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亨廷顿舞蹈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Ⅱ3个体可能伴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发病症状
D.亨廷顿舞蹈症的遗传符合交叉遗传的特点
18.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因对钙、磷吸收不良,而表现出X型腿或O型腿。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他们打算生二胎(不考虑变异),则会出现的情况是( )
A.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一定是男孩B.再生孩子若为女孩则一定正常
C.再生孩子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D.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19.遗传病常常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影响和负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都不是遗传病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均相同
D.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2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突变引起的疾病。90%以上的病例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造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易位患者可能产生异常配子,进而产生异常胚胎,应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实现优生
B.染色体间的易位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则属于基因重组
C.染色体间仅仅相互易位,故患者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都未改变
D.若想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狭叶受基因B、b控制。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
2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胞姐妹体内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
B.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C.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D.人成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卵细胞不含Ⅲ片段
23.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可以连在一起成为一条并联X染色体(X—X),并联X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分离,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且是可育的,而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果蝇及无X染色体的果蝇均不能存活。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一只有并联X染色体的白眼雌果蝇(Xa-XaY)和一只染色体组成正常(XY)的红眼雄果蝇交配,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A.子一代雌果蝇将表现为白眼、雄果蝇将表现为红眼
B.子一代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母本、Y染色体来自父本
C.子一代中只有雌果蝇带有并联X染色体
D.让子一代雌雄果蝇交配,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的眼色性状与子一代一致
24.果蝇的长刚毛与短刚毛、正常眼与棒状眼分别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雄果蝇的某种配子致死的现象(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让两只长刚毛正常眼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F1代雌果蝇中长刚毛正常眼181只、短刚毛正常眼59只,雄果蝇中长刚毛正常眼30只、长刚毛棒状眼31只、短刚毛正常眼31只、短刚毛棒状眼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的刚毛长度和眼型的遗传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短刚毛、正常眼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Y的配子致死
C.F.中长刚毛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
D.让亲本雄果蝇测交,子代中出现短刚毛棒状眼雄果蝇的概率为1/3
25.蚕丝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养蚕人喜欢多养雄蚕,因为雄蚕比雌蚕产丝量多,而消耗的桑叶又比雌蚕少。家蚕肤色表现正常和油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亲代均有正常蚕和油性蚕的三组家蚕杂交结果如下表(家蚕性别决定方式
为ZW型,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组亲代为油性蚕母本和纯合的正常蚕父本
B.根据B组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
C.C组子代的正常蚕进行交配,后代油性蚕为雄性
D.三组子代雄性正常蚕个体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
26.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为AAA,则其只产生一种配子
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
C.该患者体细胞内有47条染色体,仍能形成可育配子
D.可进行羊水检查,分析胎儿的致病基因以诊断该病
27.一些新型的、高准确率且低风险的筛查途径可帮助人类规避遗传病。例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只用提取孕妇血液中游离的DNA,即可获得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等)的风险率。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其发病率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无关
C.胚胎发育期间,胎儿的DNA分子可以进入母体的血液中
D.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所产生的Aa型配子占1/3
28.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把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血液中苯丙氨酸积累,影响智力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子女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苯丙酮尿症在男性和女性中患病概率相同
C.该病症可通过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来根治
D.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和母亲
29.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智力远低于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13号染色体是3条,即亲代之一的生殖细胞形成了异常配子。据统计,现已发现多一条13号、18号或21号染色体的婴儿,还未发现多其他常染色体的婴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常配子可能发生于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B.异常配子可能是MⅠ后期和MⅡ后期两次分裂异常共同导致
C.异常配子可能是MⅡ后期2条13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导致
D.未发现多其他常染色体的婴儿是因其他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正常分离的
30.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MYO7A基因与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图1为一个遗传性耳聋的家系图,进一步对家系部分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用限制酶BamHI处理MYO7A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将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两图中的Ⅱ-5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为正常女孩或男孩
C.Ⅲ-7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1或Ⅰ-2
D.Ⅲ-8与Ⅰ-1的基因型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31.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粗眼与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等位基因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雌果蝇的基因型彼此相同)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果蝇产生的子代数目相同),F1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让F1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粗眼与细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其中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X”“Y”或“X和Y”)染色体上。
(3)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选用进行交配果蝇的表型是______________。
(4)F2中的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
32.果蝇(2n=8)属于XY型性别决定,其眼色红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发现一只无眼雄果蝇突变体(有眼和无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交配,F₁均为红眼,再让F₁果蝇随机交配获得F₂,统计F₂的表型时发现:雌雄果蝇均出现红眼,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雄性无眼:雌性无眼=1:1。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F₂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若F₂的全部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₃中无眼雄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繁殖多年的自然果蝇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雌雄果蝇均有,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蝇为3种不同眼色的新隐性突变体品系(突变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为了研究突变基因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A1、A2、A3三种突变体的基因型,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标注它们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1、A2、A3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al、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33.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回答下列问题:
(1)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如图1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______(填序号)。
图1
(2)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2(1是乙,2、3、4均为乙的亲属)。根据该电泳图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病在某群体中的发病率为51%,患者乙与此群体中某患病异性婚配,所生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______。
图2
(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过基因诊断和试管婴儿等技术,生育健康小孩。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摩尔根等利用果蝇做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女儿的基因型为XBX或XBXb.因此可能有红绿色盲基因,A错误;B.女儿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表现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XBY,故后代只有男性可能患红绿色盲,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儿子的基因型为XBY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则后代男性和女性均可能患红绿色盲,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则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女儿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不会患红绿色盲,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A、由实验一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尾雌:长尾雄=2:1,短尾雌:短尾雄=2:1,说明长尾(B)和短尾(b)这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即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由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B正确;C、由分析可知,实验一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BbXAXa,则实验-F1中圆眼长尾个体雌性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F1中圆眼长尾个体雄性的基因型为BbXAY,因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圆眼长尾雌:圆眼短尾雌:圆眼长尾雄:圆眼短尾雄=(4/7×3/4):(4/7×1/4):(3/7×3/4):(3/7×1/4)=12:4:9:3,C正确D、由实验一、二的结果可推测XaY致死,结合XAXa不致死,可知含X的卵细胞不致死,D错误。
4.答案:D
解析:A、该家禽含有48条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工前期含有24个四分体,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都决定性别但都和性别相关联,AB正确;C、正常眼雄性和豁眼雌性杂交,F1均为正常眼,说明正常眼为显性,且二者均为纯合子,亲本基因型为ZBZB、ZbW,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ZBW、ZBZ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都含有两个B基因,C正确;D、ZW型生物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为ZZ,所以雌性应含有46条常染色体和2条异型的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A、亲本为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红眼,所以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A正确;
B、黑体为隐性性状,若F2中黑体果蝇全为雄性,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若F2中黑体果蝇有雌性也有雄性,且雌雄比例相当,则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所以重新统计F2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B正确;
C、F1全为灰体,若F2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时,F2黑体果蝇全为雄性,C错误;
D、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红眼全为雌果蝇,白眼全为雄果蝇,后代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据图分析Ⅱ3和Ⅱ4婚配生出有病男孩,且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Ⅱ6的基因型为XaXa,其致病原因是母方(XAXa)的等位基因分离,产出Xa的配子。父方(XaY)产生了Xa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XaXa),导致后代Ⅱ3患病,B正确;
C、Ⅱ5的基因型为XAXa,Ⅲ10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所以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正确;
D、由于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在女性中约占1/40000,可推算Xa的基因频率为1/200。Ⅱ7的基因型为XAY,而Ⅱ8为表型正常,基因型为XAX-,其为XAXa的概率=2×XA×Xa÷(XA×XA+2×XA×Xa)=2/201,故I7与Ⅱ8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02,D错误。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4:4:3:3:1:1是9:3:3:1的变式可知,B/b、D/d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分析F1的表型可知,黑翅缘为显性性状,若D/d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DW×ZdZd,F1中雌性应均表现为灰翅缘,雄性均表现为黑翅缘,与实验不相符;若D/d位于ZW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DWD×ZdZd,F1中雌雄均表现为黑翅缘,F1自由交配,F2中雌性均表现黑翅缘,雄性黑翅缘:灰翅缘=1:1,与实验不相符,故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雌性无论是哪种基因型都表现为黑翅缘,B错误;根据亲代与F1的表型可知,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ZBW×ddZbZb,F1的基因型为DdZbW、DdZBZb,F2中黑翅缘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DDZBW、DdZBW、ddZBW、DDZBZb、DdZBZb,共5种,C正确;F2中红眼雌昆虫的基因型ZBW,青眼雄昆虫的基因型ZbZb两者杂交,后代雌性个体表现为青眼,雄性个体表现为红眼,可判断性别,D错误。
8.答案:C
解析: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①错误;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错误;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
方法2:纯合显性雄性与隐性纯合雌性: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①正确;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②正确;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综上所述“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首次将特定基因定位于特定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由题意知,三体野生型1在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最多可形成个4个四分体,B错误;C、图中三体(Ⅲ)野生型个体2含有9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另一个细胞含有5条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一个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一个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故图中三体(Ⅲ)野生型个体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性母细胞有8或10条染色体,C错误;D、若该隐性基因(设为a)在Ⅲ号染色体上,则亲本隐性突变体1的基因型为a,三体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A,子一代三体野生型基因型为AAa,与隐性突变体1(aa)杂交,由于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A:a:Aa:A=l:1:2:2,因此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 : Aaa :Aa=l:1:2:2,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隐性突变型=5:1,D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呈线性排列,A正确;B、三个区段都含有多个基因,但并不是都成对存在,比如Y染色体上含有工区段全部基因对应的等位基因,Y染色体上不含有亚区段对应的基因,B正确;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D、工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如XbXb、XBYb交,后代雌雄性状有差异,D正确。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
B、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线粒体DNA属于质DNA,其缺陷引发的遗传病,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
D、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父亲只有500bp和800bp的片段,女儿和儿子既含1300bp片段,也含500bp和800bp的片段,说明儿子和女儿都是既含致病基因,又含正常基因,因此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若是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儿子就不会同时含有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因此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B、父亲只有500bp和800bp片段,说明父亲是纯合子,根据题意,“控制该性状的某一基因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若是致病基因被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父亲有可能是患者,B错误;C、据题图可知,某限制酶作用于相应基因后,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碱基对的总长度不变(都是1300bp),因此推测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碱基的替换形成,C正确;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表示相关基因。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AA或Aa或aa,4号是杂合子,4号与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结婚,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或AA、Aa、aa,或Aa和aa,子代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可能有2种、3种、2种,后代的基因型最多,D正确。
13.答案:B
解析:根据图1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通过检测Ⅰ1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可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若其携带隐性致病基因,则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否则为伴X隐性遗传,A错误;Ⅰ3和Ⅰ4不患乙病,生出的女儿Ⅱ5患有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B/ b,则Ⅱ5基因型为bb,Ⅰ3和Ⅰ4基因型为Bb,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1/3BB、2/3Bb,对照图2可知,11.3kb代表B基因,8.0kb和3.3kb代表b基因,故Ⅱ2的基因型为Bb,因此Ⅱ4关于乙病基因的检测结果与Ⅱ2相同的概率为2/3,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B基因与b基因的长度基本相同,b基因由B基因经碱基对改变而来,但正常基因突变后,中间产生了该限制酶识别位点,可被切割成8.0和3.3两个片段,C错误;假设甲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单独分析甲病,Ⅱ1基因型为XaY,故Ⅰ1和Ⅰ2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则Ⅱ3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Ⅱ4基因型为XAY,Ⅱ3和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XaY)的概率为1/2×1/4=1/8;单独分析乙病,Ⅱ4基因型1/3BB、2/3Bb,I1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BB,由于Ⅱ2基因型为Bb,故I2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1/2BB、/2Bb,Ⅱ3和Ⅱ4生出患乙病孩子(bb)的概率为2/3×1/2×1/4=1/12,因此Ⅱ3和Ⅱ4生一个同时患甲、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8×1/12=1/96,D错误。
14.答案:D
解析:无论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₃和Ⅱ₄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均为1/4,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而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均有可能导致遗传物质(DNA)的改变;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致畸药物导致胎儿患有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是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变化,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都是先天性的,根据遗传规律,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患者,其祖辈可能是携带者,并不一定是患者。
16.答案:A
解析:A、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调查,调查遗传方式要在患病家系中调查,A错误;B、要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及遗传方式,可准备可排除其他种类色盲或色弱的图片,以避免出现无效问卷,B正确;C、调查遗传方式要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因此,应询问被调查者自身及其家人的患病情况,以便推测遗传方式,C正确;D、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分别统计男性及女性患病率,可体现男性患病率更高的特点,D正确。故选A。
17.答案:D
解析: A、由分析可知,亨廷顿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亨廷顿舞蹈症是单基因遗传病,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
C、Ⅱ3尚未达到亨廷顿舞蹈症发病年龄,假设Ⅰ2的基因型为Aa,Ⅰ3的基因型为aa,Ⅱ3患亨廷顿舞蹈症(Aa)的概率是1/2,因此其在系谱图中未表现为患病可能是因为未达到患病年龄,可能伴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发病症状,C正确;
D、亨廷顿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不符合交叉遗传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假定用D/d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基因型只能是XdY,一定是男孩,A正确;B、再生孩子若为女孩,基因型为XDXD.XDXd,一定患病,B错误;C、该病是伴性遗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再生孩子患病情况与性别有关,比如再生男孩一定患病,C错误;D、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基因型为XdY,其概率是1/4,D错误。故选A。
19.答案:D
解析: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遗传病,后天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A错误;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不一定相同,如伴性遗传,C错误;
D、 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易位患者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含变异染色体的配子,因此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该夫妇生育前需做好产前诊断等措施,A正确
21.答案:ABC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控制植株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与控制宽叶和狭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代中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都是Aa;子代雌株中都是宽叶、雄株中宽叶:窄叶=1: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正确;
C、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共4种,C正确;
D、子代雄株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D错误。
故选ABC。
22.答案:BCD
解析:A、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是XX,同胞姐妹体内都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因此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A正确;B、位于片段I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如女性中有两条X染色体,可能有XA与Xa,属于等位基因,B错误;C、II区段是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如XbYB与XbXb杂交的子代,雄性全为显性,雌性全为隐性,C错误;D、片段III是Y染色体上的特有区段,女性没有Y染色体,因此III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体内,女性不含该片段,D错误。故选BCD。
23.答案:ACD
解析:AC、让有并联X染色体的白眼雌果蝇(Xa-XaY)和染色体组成正常的红眼雄果蝇(基因组成为XAY)交配,由于并联X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分离,则白眼雌果蝇(Xa-XaY)产生的配子为Xa-Xa:Y=1:1,红眼雄果蝇(XAY)产生的配子为XA:Y=1:1,理论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得到的染色体组成有四种:XAXa-Xa(致死)、Xa-XaY(白眼雌果蝇)、XAY(红眼雄果蝇)、YY(致死),A、C正确;
B、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AY,其XA染色体来自父本(XAY)、Y染色体来自母本(Xa-XaY),B错误;
D、若让子一代雌雄果蝇交配,在子二代个体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Y、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前者表现为白眼、后者表现为红眼,因此子二代雌雄果蝇的眼色性状和子一代对应一致,D正确。
故选ACD。
24.答案:ABC
解析:
据题干数据分析可知,长刚毛为显性,正常眼为显性,亲代表型及基因型为长刚毛正常眼雌果蝇AaXBXb、长刚毛正常眼雄果蝇AaXBY,A错误;亲代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产生的雌配子为AXB,AXb,aXB,aXb,产生的雄配子为AXB、aXB、AY、aY,F1果蝇中,长刚毛雌果蝇:短刚毛雌果蝇=3:1,而长刚毛雄果蝇:短刚毛雄果蝇=1:1,长刚毛是显性性状,根据题干,存在雄果蝇的某种配子致死现象,故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Y的配子致死,B错误;F1长刚毛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错误;让亲本雄果蝇AaXBY测交,得到的子代为长刚毛正常眼雌果蝇:短刚毛棒状眼雄果蝇:短刚毛正常眼雌果蝇=1:1:1.所以子代中出现短刚毛棒状眼雄果蝇的概率为1/3,D正确。
25.答案:CD
解析:由于三组亲本中均含有正常蚕和油性蚕,根据A组子代可判断正常蚕为显性,根据B组子代可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A组亲本为油性蚕母本和纯合的正常蚕父本,A、B正确;假设该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则C组亲本为ZaW和ZAZa,子代正常蚕基因型为ZAW、ZAZa,相互交配后,油性蚕表现为雌性,C错误;A组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子代正常蚕雄性为ZAZa,B组亲代基因为ZAW、ZaZa,子代雄性正常蚕为ZAZa,三组子代雄性正常蚕均为杂合子,D错误。
26.答案:BC
解析:A、若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为AAA,其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AA,共2种,A错误;B、唐氏综合征是因患者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引起,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B正确;C、患者47条染色体中,只有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它同源染色体都是两条。若21号染色体在分离的时候,只有一条21号染色体随其它正常分离的染色体进入配子,则该配子是可育的,C正确;D、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可进行羊水检查,分析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以诊断该病,D错误。故选BC.
27.答案:CD
解析:A、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其发病率,A错误;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在遗传上也与性别有关,若A为致病基因,XaXa与XaYA进行婚配,则所生女儿均为正常,所生儿子均患病,B错误;
C、结合题干“只用提取孕妇血液中游离的DNA,即可获得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等)的风险率”可知,胚胎发育期间,胎儿的DNA分子可以进入母体的血液中,C正确;
D、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情况为:A:AA:Aa:a=2:1:2:1,故基因型为AAa的21三体患者所产生的Aa型配子占1/3,D正确。
故选CD。
28.答案:BD
解析:A、依题意,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它单基因遗传病,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子女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A错误;B、依题意,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患病概率相同,B正确;C、该病症可通过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来缓解,不能根治,C错误;D、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和母亲,D正确。故选BD。
29.答案:AC
解析:A、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Ⅰ或Ⅱ后期13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均可能导致异常配子,A正确;
B、若MⅠ后期和MⅡ后期两次分裂异常会导致配子有4条或0条13号染色体,B错误;
C、MⅠ后期或MⅡ后期2条13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均可能导致异常配子,C正确;
D、理论上其他染色体也可能发生异常分裂,未发现多其他常染色体的婴儿可能是因其他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均致死无法出生,D错误;
故选AC。
30.答案:C
解析:A、根据电泳图可知,Ⅱ-5是含有正常和致病基因的表型正常的男性,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电泳图可知,Ⅲ-8为杂合子,所以表型正常,但是女孩、男孩不确定,B正确;
CD、根据电泳图可知,Ⅰ-2不含致病基因,Ⅲ-7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2,Ⅲ-7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Ⅲ-8与Ⅰ-1均携带致病基因且均不患病,二者均为杂合子,因此Ⅲ-8与Ⅰ-1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D正确。
故选C。
31.答案:(1)染色体数目少,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饲养、繁殖速度快等
(2)自由组合;截毛;X和Y
(3)ffXdYD∶ffXDYD=2∶1;粗眼截毛雄果蝇
(4)5/39
解析:(1)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快,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而通常被科学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2)由题意可知,亲本均为刚毛,子一代出现了截毛,所以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且子一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中刚毛:截毛=2:1,表型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根据题意“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形的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即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均为刚毛,子代雌性出现了截毛,说明亲本都携带有截毛基因,雄性亲本携带截毛基因,表现为刚毛,说明其为杂合子,且子代雄性均为刚毛,则在Y染色体上携带有刚毛基因,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3)子一代全为细眼,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细眼:粗眼=3:1,所以细眼为显性性状。亲本雄性为粗眼,基因型为ff,根据子一代雌性中刚毛:截毛=2:1,雄性全为刚毛可知,亲本雄性中存在XdYD.XDYD两种基因型,设XdYP所占比例为a,则两种基因型的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及比例为Xd:XD=a:(1-a),由题干可知,所有雌性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即基因型均为XPXd,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1:1,则子一代雌性中截毛果蝇(XX所占的比例为1/2a=1/3,a=2/3,即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XdYD:fXDYD=2: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Xd,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基因型,即让亲本雌果蝇与粗眼截毛的雄果蝇(ffXdYd)杂交,则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细眼刚毛雌:细眼刚毛雄:细眼截毛雌:细眼截毛雄=1:1:1:1.(4)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fXdYD:fcXDYD=2: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PXd,F中细眼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XD和FfXDXd,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YD和FfXdYD,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FXD、fXD、FYD、fYD、FXdfXd,共6种。单独分析细眼基因的遗传:FfXDXD僚交,子二代细眼中基因型有FF和Ff两种,其中FF占1/3;单独分析刚毛基因的遗传:子一代中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XDXd=1:3,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Xd:XD=3:5;子一代中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DYD:XdYD=1:1,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Xd:XD:YD=1:1:2.
32.答案:(1)红眼和有眼
(2)遵循;由于F₁均为红眼(有眼),F₂中的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表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F₁均为有眼,而F₂中雌雄果蝇均出现有眼和无眼,说明控制有眼和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无眼雌果蝇:无眼雄果蝇=6:3:3:2:2;1/18
(4)实验设计思路:在果蝇种群中随机选取多只红眼雄果蝇和多只白眼雌果蝇进行多对杂交实验,观察子代雄果蝇的表型;结果和结论:若子代雄果蝇均为白眼,则相应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出现红眼雄果蝇,则相应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5)
解析:(1)由于F1中都是红眼,F2中出现了白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因为亲本中雄性无眼,雌性为有眼(红眼),而F1都是有眼(红眼),说明有眼对无眼为显性。
(2)遵循;理由是:由于F1均为红眼(有眼),F2中的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表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F1均为有眼,而F2中雌雄果蝇均出现有眼和无眼,说明控制有眼和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亲本的基因型:RRXAXA和rrXaY,F1为RrXAXa和RrXªY,所以F2中R_XAX-雌性红眼:R_XAY雄性红眼:R_XaY雄性白眼:rrXAX-雌性无眼:rrXAY和rrXaY雄性无眼=3/4×2/4:3/4×1/4:3/4×1/4:1/4×2/4:1/4×2/4=6:3:3:2:2;让F2红眼自由交配,两对基因单独分析,其中F2中有眼为RR:Rr=1:2,所以产生配子R:r=2:1。自由交配后代中无眼rr=1/3×1/3=1/9。另一对基因,雌性XAXA:XAXa=1:1,产生XA:Xa=3:1,雄性XAY产生XA:Y=1:1,后代中雄性占1/2,所以自由交配后代中无眼雄性占1/9×1/2=1/18。
(4)实验思路:在果蝇种群中随机选取多只红眼雄果蝇和多只白眼雌果蝇进行多对杂交实验,观察子代雄果蝇的表型。
结果和结论: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亲本可能为XaXa和XaYA,后代雄性都是红眼,雌性都是白眼。
若基因位于X上,亲本可能为为XaXa和XAY,后代雄性都是白眼,雌性都是红眼。
(5)由题干信息可知,果蝇A1、A2、A3为不同眼色隐性突变品系且突变基因位于II号染色体上,A1与A2杂交子代都是野生型,说明A1与A2的突变基因为不同的两个基因,分别位于II号染色体的不同位置,A1可以写成a1al,A2可以写成a2a2,野生型用++表示,a1和a2的位置如图:
A3与A2杂交子代都是突变型,说明A3与A2的突变基因位于II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A3可以写成a3a3,A2可以写成a2a2,野生型用++表示,a3和a2的位置如图:
A3与A1杂交子代都是野生型,说明a3与a1两个基因位于II号染色体的不同位置,野生型用++表示,a3和a1的位置如图:
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下:
33.答案:(1)②Ⅰ代正常夫妻生出患病孩子,为隐性遗传病(合理即得分);①③
(2)不能;无法确定哪个条带表示致病基因;7/34
(3)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卵细胞中只含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因此杂合子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解析:(1)①II-2、II-3患该病,III-1不患该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II-2的母亲I-1不患该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I-1、I-2患该病,II-3患该病,II-1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I-1、I-2不患该病,II-3患该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一定不属于S病;④II-2的女儿III-1不患该病,排除伴X显性遗传病,但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③;
(2)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电泳图可知,乙(1号个体)为杂合子,但无法推断哪条条带携带致病基因,哪条条带携带正常基因,因此该电泳图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
(3)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杂合子)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是随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从而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
检测成员
Ⅱ3
Ⅱ4
Ⅲ5
基因E
—
+
—
基因e
+
+
+
代别
组别
亲代
子代
母本×父本
♀
♂
A组
________×________
正常蚕
正常蚕
B组
________×________
油性蚕
正常蚕
C组
________×________
正常蚕、油性蚕
正常蚕、油性蚕
性别
细眼刚毛
细眼截毛
粗眼刚毛
粗眼截毛
雌性
39只
9只
13只
3只
雄性
48只
0只
16只
0只
PA1×A2
↓
F₁野生型
PA2×A3
↓
F₁突变型
PA1×A3
↓
F₁野生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0四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考点剖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