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75分钟,共100分。答题前,考生要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条形码横向平整地粘贴在规定区域。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Fe56 Cu6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FeCl3溶液B. 云、雾C. CuSO4溶液 D. 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云、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符合题意;
C.CuSO4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B.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C. 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D. 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SO4水溶液中电离产生Na+、H+、硫酸根离子,因此属于强酸酸式盐,不属于酸,A错误;
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生石灰为CaO,属于金属氧化物,C错误;
D.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D错误;
故选B。
3. 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Cl-的结构示意图:
B. 氯化氢的电子式为:
C. 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D. 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有1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应为,故A错误;
B.氯化氢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碳酸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C正确;
D.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7+9=16,该氮原子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是( )
A. 在强酸性溶液中:K+、、、Cl
B. 在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Na+、Cl-、[Al(OH)4]-
C. 在含有大量的溶液中:Ba2+、Na+、Cu2+、Cl-
D. 在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OH-、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H+,H+能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与Ba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 Fe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片插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 往B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C.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2+8H+═3Cu2++2NO↑+4H2O
D. 一小块金属Na投入水中:Na+H2O═Na++OH-+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片插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CO2和BaCl2溶液不反应,则C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离子方程式可写,故B错误;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8H+=3Cu2++4H2O+2NO↑,故C正确;
D.一小块金属Na投入水中,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故选:C。
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况下4.48L CH3CH2OH所含的分子数为0.2NA
B. 56g铁粉与1ml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0.1 m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3NA
D. 1m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况下CH3CH2OH为液体,故A错误;
B.56g铁粉与1mlCl2充分反应,Cl2不足,计算以1ml Cl2计算,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
C.Na2O2阳离子个数为2,阴离子为1,0.1 m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3NA,故C正确;
D.1m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答案选C。
7.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化硅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
B.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iO2和N2
C.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C单质
D.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l Si3N4转移24ml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氮化硅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A错误;
B.SiO2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该反应的氧化剂是N2,B错误;
C.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该反应的还原剂为C单质,C正确;
D.氮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每生成1 ml Si3N4转移12ml电子,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说明气体产物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二氧化碳,A错误;
B.铵根离子和浓氢氧化钠加热反应生成氨气,稀氢氧化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的氨气不一定能逸出,B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既可以氧化亚铁离子,也可以氧化氯离子,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入适量的氯化亚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不一定可以证明Fe2+具有还原性,C错误;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脱水碳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与脱水碳化生成的碳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所以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的过程中,浓硫酸体现了氧化性和脱水性,故D正确;
故选D。
9.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刻,反应逆向进行
B. 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 t3时刻,达到反应进行的限度
D. t4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t1时刻,υ(正)>υ(逆),反应正向进行,故A错误;
B.t2时刻,υ(正)>υ(逆),故B正确;
C.t3时刻,υ(正)>υ(逆),反应没有达到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故C错误;
D.t4时刻,υ(正)=υ(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υ(正)=υ(逆)0,反应没有停止,故D错误。
本题答案B。
10. 如图为某锌-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B. 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C. 负极电极反应式:
D. 电路中每转移0.2 ml电子,理论上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增加6.5g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失电子生成Zn2+,Cu为正极Cu2+得电子生成Cu。
【详解】A.Zn为负极,电子由Zn电极通过导线流向铜片,A错误;
B.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u2+向铜电极移动,B正确;
C.负极上Zn失电子生成Zn2+,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C错误;
D.电路中每转移0.2ml电子,有0.1ml锌失去电子变为锌离子,0.1ml铜离子变为铜单质,理论上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增加0.1ml ×65g∙ml−1−0.1ml ×64g∙ml−1=0.1g,D错误;
故答案选B。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②石油裂解能得到乙烯,乙烯是生产聚乙烯原料
③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④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气体
⑤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③⑤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汽油是含5个碳至12个碳的烃类,属于混合物,故①说法错误;
②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等,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乙烯,故②说法正确;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过程中生成CO2和H2O,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故③说法正确;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和乙烯反应,反应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和甲烷反应,故④说法正确;
⑤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⑤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2. 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B. 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 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D. 能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烯酸含有羧基,能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
B.丙烯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丙烯酸含有羧基,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C正确;
D.丙烯酸含有碳碳双键,能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B。
13. 从黑铜矿(主要含有Cu2S、FeS和少量SiO2杂质),利用黑铜矿湿法炼铜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铜矿在“高温煅烧”前需要经过粉碎处理
B. “高温煅烧”时,矿石中的硫元素被氧化
C. 酸浸时,稀硫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
D. 固体X可以为铁粉,试剂Y可以为Cu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黑铜矿(主要含有Cu2S、FeS和少量SiO2杂质)在“高温煅烧”前需要经过粉碎处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高温煅烧”时,Cu、Fe元素化合价均升高转化为对应的CuO、Fe2O3,酸浸时,CuO、Fe2O3分别被转化为CuSO4、Fe2(SO4)3,然后加入过量固体X为铁粉,因氧化性:Fe3+>Cu2+>H+,铁粉先与浸出液中的Fe3+反应生成FeSO4,铁粉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铁粉有剩余,过滤得到FeSO4溶液和Cu、Fe固体,最后向Cu、Fe固体中加入的试剂Y为CuSO4溶液,可以除去Cu中的Fe,过滤得到Cu,据此解答。
【详解】A.黑铜矿在“高温煅烧”前需要原料预处理,经过粉碎处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A正确;
B.“高温煅烧”时,FeS与氧气反应生成Fe2O3和SO2,则硫元素被氧化,B正确;
C.需要制取硫酸亚铁溶液,酸浸时,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硫酸,否则无法得到硫酸亚铁溶液,C错误;
D.根据分析,固体X可以为铁粉,试剂Y可以为CuSO4溶液,D正确;
故选C。
14.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常温下,Y的单质遇浓硝酸时会发生钝化,X的质子数比Y的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X< YB. 化合物ZW2中仅含共价键
C. 原子半径:Z>Y> X> WD. Y2W3为碱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W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W是O元素,常温下,Y的单质遇浓硝酸时会发生钝化,则Y为铝;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为4,且原子序数大于铝,为硅, X的质子数比Y的少2,则X为11号钠元素;
【详解】A.X为Na、Y是Al,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金属性:X> Y,A项错误;
B.化合物SiO2是共价化合物,Si和O共用电子对,仅含共价键,B项正确;
C.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半径:X> Y> Z > W,C项错误;
D.Al2O3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D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8分。)
15. 已知:A(分子式为:C2H4)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B、D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E是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F是一种高聚物,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请完成下列空白。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3)写出反应E的结构简式_______。
(4)乙烯与氢气反应得到乙烷,下列物质与乙烷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填字母)
A. CH2=CH2B. HOCH2CH2OH
C. CH3CH2CH3D.
(5)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①. ②. 羧基
(2)①. 加成反应 ②.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CH3COOC2H5或CH3COOCH2CH3或CH3CH2OOCCH3
(4)CD
(5)
【解析】A(分子式为:C2H4)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推断A为乙烯CH2=CH2;B、D是厨房中的两种有机物,而B和D生成具有果香味的有机物E,B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由此推断,B为乙醇,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C为乙醛;F是一种高聚物,F为聚乙烯。
(1)A为乙烯CH2=CH2,电子式为,D为乙酸CH3COOH,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
(2)A为乙烯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乙醇,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为乙醇,D为乙酸,两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乙酸乙酯,③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E为乙酸乙酯,E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2H5或CH3COOCH2CH3或CH3CH2OOCCH3;
(4)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乙烷CH3CH3属于烷烃,A. CH2=CH2含有碳碳双键,与乙烷的结构不相似,两者不是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
B. HOCH2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与乙烷的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B不符合题意;
C. CH3CH2CH3和乙烷都是烷烃,组成上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C符合题意;
D. 和乙烷都是烷烃,组成上相差3个CH2,互为同系物,D符合题意;
故选CD;
(5)B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16. Ⅰ.金属矿物资源以及海水资源的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海水淡化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___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
(2)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食盐,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溶液 ⑤加过量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 ⑤④②③①B. ⑤④②①③C. ④⑤②①③D. ⑤②④①③
(3)步骤Ⅱ用水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步骤Ⅱ吹出的Br2还可以用纯碱吸收,发生的反应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当吸收0.3ml Br2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l。
(5)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金属矿物冶炼得到的铁屑和海带中提取的碘可以用于生产KI,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6)KI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操作A包括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
(7)请设计一种检验水溶液中是否含有碘单质的方法:_______。
【答案】(1)蒸馏
(2)BD
(3)
(4)0.5
(5)
(6)蒸发浓缩
(7)取少量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含有碘单质
【解析】海水淡化得到淡水,用氯化钠电解得到氯气,将氯气通入母液中得到低浓度溴水溶液,用热空气将其吹出,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将氢溴酸溶液通入氯气得到工业溴。
(1)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中的水与盐类物质分离的过程,淡化方法有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最常见的是蒸馏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
(2)除掉分别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但加入的试剂都必须过量,后面加入的物质还需要将前面过量的离子除掉,因此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后面,碳酸钠既要除掉钙离子,还要除掉前面多加的钡离子,而氢氧化钠在任意位置都可以加入,加入沉淀剂后,先过滤,过滤后再加盐酸除掉多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答案为:BD;
(3)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反应中Br元素化合价分别由0价变化为-1价、+5价,3ml溴单质反应电子转移5ml,则吸收0.3ml Br2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ml;
(5)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氢气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KI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则将溶液中水分蒸发达到浓缩,再冷却结晶,因此操作A包括蒸发浓缩(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7)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检验水溶液中是否含有碘单质的方法:取少量水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含有碘单质。
17. Ⅰ.已知Na2S2O3与硫酸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研究小组为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研究的是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V1=_______,V2=_______。
Ⅱ.CO2催化加氢合成新能源甲醇,既实现了碳资源充分利用,又可有效减少CO2排放。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lCO2和6m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3)在4min到9min时间段,v(CO2)=_______ ml·L-1·min-1
(4)下列情况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CH3OH的质量保持不变
B. H2的含量保持不变
C. 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 CO2、H2、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
(5)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Ⅲ.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H2燃料电池,其电极总反应为2H2+O2=2H2O。
(6)则负极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
(7)若此燃料电池电路中转移2ml电子,则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答案】(1)温度
(2)①. 2.0 ②. 1.0
(3)0.05
(4)D
(5)1.5ml
(6)H2
(7)11.2L
【解析】(1)实验①②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②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保证硫酸浓度相同,则V1=2.0;实验①③研究的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Na2S2O3溶液体积不同,则需硫酸溶液体积相同,即保证硫酸浓度相同,而Na2S2O3浓度不同,则需溶液总体积相同,即V2=1.0;
(3)在4min到9min时间段,CO2的浓度变化量为0.25ml/L,则v(CO2)==0.05 ml·L-1·min-1;
(4)A.CH3OH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H2的含量保持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CO2、H2、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5)平衡时CO2的变化量为0.75ml/L×2=1.5ml,则H2的变化量为4.5ml,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6ml-4.5ml=1.5ml;
(6)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总反应可知,H2被氧化,则负极通入的气体为:H2;
(7)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若此燃料电池电路中转移2ml电子,则消耗0.5ml 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l。
18. 实验小组学习了,反应的相关知识后,欲探究镁是否与SO2气体反应,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注:石棉线是一种耐火材料,不参与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_______。
(3)若可供选择的固体试剂有:木炭、铜片、亚硫酸钠固体。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装置B中所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填名称),作用是_______。
(5)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6)实验完毕后观察到石棉绒上有黄色固体物质生成,写出该固体与足量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防倒吸
(3)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4)①. 浓硫酸 ②. 干燥SO2气体
(5)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6)
【解析】装置A制备二氧化硫,B是干燥二氧化硫气体装置,C是二氧化硫和镁单质的反应装置,D是尾气处理装置;
(1)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分液漏斗,答案:分液漏斗;
(2)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气体减少会使得压强减小,所以a装置的作用防倒吸,答案:防倒吸;
(3)木炭、铜片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从图示可知没有加热装置,因此是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 =Na2SO4+SO2↑+H2O,答案: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4)装置B为干燥二氧化硫,故所盛放的药品是液体干燥剂浓硫酸,答案:浓硫酸、干燥SO2气体;
(5)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答案:吸收多余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6)石棉绒上有黄色固体物质生成,推测为硫单质,硫与足量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碳和浓硫酸加热所得气体产物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产物中含有和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
C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入适量的氯化亚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具有还原性
D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得到黑色蓬松的固体,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实验序号
反应
温度(℃)
加入0.1ml/L
Na2S2O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0.1ml/L
H2SO4溶液的
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出现浑浊的时间(s)
①
20
2.0
2.0
0
t1
②
40
2.0
V1
0
t2
③
20
1.0
2.0
V2
t3
[化学][期末]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硝酸 B . 同素异形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羧基,蒸馏,温度,分液漏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