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永和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永和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
B. 根据细胞学说可以推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
C. 乳酸菌、青霉菌、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 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DNA
【答案】B
【分析】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分为放线菌、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由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老细胞由更老的细胞产生,由此可推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B正确;
C、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色球蓝细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其中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假说
B.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假根中的细胞核
C. 利用同位素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用丙酮从蛙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答案】A
【分析】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 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被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外侧,通常与蛋白质结合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糖被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外侧,通常与蛋白质结合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表面的识别等功能有关。
【详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假说,A正确;
B、通过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假根,还需要通过核移植实验才能充分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假根中的细胞核,B错误;
C、利用发绿色荧光蛋白的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蛙的红细胞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故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大于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D错误。
故选A。
3.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细菌分解后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₃
B. 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 取土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纸袋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D. 图中纯化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均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D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在脲酶的催化下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二氧化碳,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一般情况下该方法统计的活菌数目比实际值偏低,B正确;
C、为防止其他杂菌污染以及防止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与计数造成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取土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纸袋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C正确;
D、图中纯化培养得到的微生物未必都具有分解尿素的能力,因此还需要对得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D。
4. 广东省的两只华南虎成功实现了野外自主捕食,这表明“放虎归山”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濒危的华南虎进行人工繁育的过程用到了胚胎分割。下列关于胚胎分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提高繁育率B. 可提高遗传的多样性
C. 可选取发育良好的原肠胚进行D. 需保证滋养层的均等分割
【答案】A
【分析】为了快速繁育优良品种,可以采用胚胎分割的技术手段,即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分割后产生的个体因为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性状表现很相似。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免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详解】A、胚胎分割可增加后代胚胎的数量,提高繁育率,A正确;
B、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是遗传物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能提高遗传的多样性,B错误;
C、在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C错误;
D、胚胎分割时要保证内细胞团的均分,D错误。
故选A。
5. 研究者将M病毒膜蛋白注射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细胞融合,通过筛选获得单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完全培养液培养M病毒,通过离心可获得膜蛋白作为抗原
B. 可用M病毒膜蛋白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
C. S细胞应具备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D. 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大量抗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M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故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病毒,A错误;
B、可用M病毒膜蛋白(抗原)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B正确;
C、S细胞不是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繁殖的特点,不具有产生抗体的特点,C错误;
D、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由于没有发育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6.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此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后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以供应肌肉运动的需求。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
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时产生少量能量并形成少量ATP
C.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使NADH再生,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
D. 可立氏循环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肌糖原不会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
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ATP产生,B错误;
C、依题意,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消耗NADH,生成NAD+,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C错误;
D、依题意,当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可通过转化为葡萄糖重新进行入循环。这种机制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D正确。
故选D。
7.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反映的实质是( )
A. F1的基因型为1:1
B. F1产生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D:d=1:1
C. F1的表现型比例
D.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
【答案】B
【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详解】A、F1的只有一种基因型,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正确;
C、F1只有一种表现型,只能判断显隐性关系,不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F1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B。
8. 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B. 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C. 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D.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效果相反
【答案】C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从题干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前均需测定血糖浓度,A正确;
B、注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即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B正确;
C、甲、乙两个实验组均可前后对照,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因此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故选C。
9. 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图是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获得的,则①是基因工程
B. 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C. 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④,需严格控制温度、pH等条件
D. 若⑥是微生物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答案】C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体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等。从自然界中分离菌体的方法有基因工程、诱变育种和细胞工程(①②③),④表示接种,⑤表示灭菌,⑥⑦分离提纯的产物可以是微生物细胞本身,也可以是代谢物。
【详解】A、从自然界中分离菌体的方法有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等,若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获得的,则①是基因工程,A正确;
B、微生物培养需要适宜的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B正确;
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而④是接种,C错误;
D、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若⑥是微生物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D正确。
故选C。
10. 蓝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人们以蓝莓为原料制作了果酒、果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前需对器具进行消毒
B. 果酒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无氧环境
C. 与制作果酒相比,制作果醋需适当提高温度
D. 传统制作果酒、果醋通常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发酵
【答案】B
【详解】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前需对器具进行消毒,防止外界污染,A正确;
B、在制作果酒过程中,一般先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从而大量繁殖;然后密封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果酒的发酵温度一般为16℃-24℃,而果醋的发酵温度一般为20℃-30℃左右,因此与制作果酒相比,制作果醋需适当提高温度,C正确;
D、传统发酵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因此传统制作果酒、果醋通常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发酵,D正确。
故选B。
11.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葡萄糖丙酮酸CO2
A. 在人体细胞中,过程①②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以热能散失
B. 在酵母细胞中,过程②可产生NADPH,也可消耗过程①产生的NADPH
C. 在植物细胞中,过程①②可释放能量,过程②释放的能量远多于过程①
D. 在植物细胞中,过程①既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A
【详解】A、在人体细胞中,过程①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以热能散失,A正确;
B、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无氧呼吸的②过程消耗[H],[H]指的是NADH,B错误;
C、如果是有氧呼吸,则过程①②可释放少量能量,如果是无氧呼吸,①释放少量的能量,②不释放能量,C错误;
D、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D错误。
故选A。
12.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动粒蛋白质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就与这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染色体就被拉向这一极。下列现象中最可能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一个中心粒增殖为两个中心粒
B. 核仁逐渐解体,两个中心体分开移向两极
C.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 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形成纺锤体,此过程为有丝分裂前期,一个中心粒增殖为两个中心粒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不在同一个时期,A错误;
B、核仁逐渐解体,两个中心体分开移向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发生在同一时期,B正确;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不在同一个时期,C错误;
D、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不在同一个时期,D错误。
故选B。
13.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极度濒危、我国一级保护物种野双峰驼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荒漠类自然保护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野双峰驼构成一个种群
B. 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沙子、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C. 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动植物构成生态系统的群落层次
D. 与野双峰驼相比,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缺少“系统”层次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⑦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⑧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野双峰驼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
B、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沙子、水属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正确;
C、该自然保护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统的群落层次,所有的动植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任何层次,C错误;
D、与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14. 西湖龙井茶树叶片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若以龙井茶树叶片叶肉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前需对龙井茶树叶片进行染色处理
B. 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需要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
C. 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 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A
【详解】AB、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叶绿体是绿色,便于观察,不需要将龙井茶树叶片染色,A错误、B正确;
C、为使细胞保持活性,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细胞器形态的观察,C正确;
D、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相反的虚像,若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则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正确。
故选A。
15. 科学研究中,生物的呼吸方式可通过呼吸熵(RQ)来推测,RQ是指单位时间内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量CO₂与消耗的O₂量的比值。某种微生物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测定其RQ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该微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AB段,该微生物产生的酒精逐渐增多
C.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
D. 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点时所对应的浓度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以葡萄糖为底物,A点是,呼吸熵大于1,说明该微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无氧呼吸),A正确;
B、AB段,呼吸熵逐渐增大,说明无氧呼吸能力逐渐增强,产生的酒精逐渐增多,B正确;
C、由于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大于1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C正确;
D、由题图可知,C点时RQ为1,表示该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浓度,但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C点时所对应的浓度,D错误。
故选D。
16.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大多使用单一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 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分离、提纯产物,如果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
C.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积累的代谢产物不同,发酵过程需严格控制pH值
D. 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微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
【答案】B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
【详解】A、发酵工程一般用到单一菌种,可从自然界筛选,也可通过基因工程育种或诱变育种获得,A正确。
B、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B错误;
C、谷氨酸棒状杆菌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C正确;
D、发酵工程可用于生产微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不同,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例如,苏云金杆菌可以用来防治80多种农林虫害,一种放线菌产生的井冈霉素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D正确。
故选B。
1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常用于商业化生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和培养基均需要先进行灭菌处理,之后才可进行接种培养
B. 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中均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产生足够的愈伤组织后,需要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低的培养基中一直培养
D. 在工业化生产中,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物叶片中提取大量次生代谢物
【答案】B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为获得无菌培养物;外植体要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也必须彻底灭菌,外植体不能灭菌,A错误;
B、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中均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种选择性表达确保了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能够形成所需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完成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B正确;
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升高,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降低,利于芽的分化,产生足够的愈伤组织后,诱导生根和生芽的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并不相同,C错误;
D、在工业化生产中,应从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的植物组织中提取大量次生代谢物,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是个体,D错误。
故选B。
18.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进行液体培养增殖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须经无菌处理
B.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特殊的营养物质血清
C. 为使悬浮细胞正常生长,培养基须保持适当的温度、pH和渗透压
D. 利用悬浮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可减少植物资源的消耗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应;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
【详解】A、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须经无菌处理,A正确;
B、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加入血清(动物细胞培养才需要添加血清),B错误;
C、细胞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为使悬浮细胞正常生长,培养基须保持适当的温度、pH和渗透压,C正确;
D、利用悬浮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可减少植物资源的消耗,同样也不受季节和天气得限制,D正确。
故选B。
19. 淡水水域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该现象称为水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生物主要利用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
B. 与蓝细菌相比,绿藻的主要特征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遗体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部分氧气,不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D. 淡水水域中含有适量的氮、磷等元素,有利于藻类、浮游动物等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案】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绿藻是真核生物,不含藻蓝素,A错误;
B、与蓝细菌(原核生物)相比,绿藻(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C、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遗体分解消耗水中大部分氧气,导致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C正确;
D、氮、磷等元素是植物必须的矿质营养,淡水水域中含有适量的氮、磷等元素,有利于藻类、浮游动物等生物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A
20. 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某些部位可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32P标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来检测蛋白质的磷酸化
B. 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可发生去磷酸化
C. 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后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D. 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与蛋白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发生磷酸化,从而被活化;相反在蛋白磷酸酶的催化下,发生去磷酸化,从而失活。
【详解】A、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会脱离下来转移至蛋白质分子上,标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可得到被标记的磷酸化蛋白质,故可用32P标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来检测蛋白质的磷酸化,A正确;
B、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在蛋白磷酸酶的催化下可以发生去磷酸化,B正确;
C、由图可知,蛋白质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结构决定功能,因此其功能也发生改变,C正确;
D、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发生磷酸化,因此细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与蛋白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1)线粒体(2)叶绿体(3)高尔基体(4)核糖体 (5)内质网(6)中心体(7)溶酶体(8)液泡
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②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3)(5);
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3)(5)(7)(8);
④含RNA的细胞器只有(1)(2)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A
【详解】①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①正确;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与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1)线粒体、(3)高尔基体、(4)核糖体 (5)内质网,②错误;③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3)(5)(7)(8),③正确;④含RNA的细胞器(1)(2)(4),④错误,故A正确。
22.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D. ③④⑤⑥
【答案】A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 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详解】A、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
C、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
D、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C。
24.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壁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相同
C.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
D.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答案】C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A错误;
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故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细胞内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等生物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D错误。
故选C。
25.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对光果甘草进行培养以获得药物甘草西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④⑥细胞分裂方式相同,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也相同
B. 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C. 植株丁还可以直接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后培养获得
D. 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为接种外植体,②为诱导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③为诱导再分化,④为诱变育种,⑤为植物体细胞杂交。
【详解】A、过程③④⑥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高时,利于生根,该值低时利于生芽,③④⑥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A错误;
B、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的是愈伤组织,经筛选,并进一步培养才能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B错误;
C、植株丁是原生质体诱导融合后得到的,还可以直接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经诱导加倍后培养获得,C正确;
D、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应将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该过程没有得到完整植株或其它各种细胞,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横线上)
26. 杂拟谷盗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粮食害虫,瑞香狼毒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具有杀虫作用的草。研究发现很多植物性杀虫剂对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研究瑞香狼毒提取物能否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科研人员将杂拟谷盗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相同浓度的瑞香狼毒石油醚提取物熏蒸处理不同时间,挑选每组中依然存活的杂拟谷盗放入研钵中,经研磨和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即为待测酶液,测定AChE活性,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hE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______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AChE能够迅速分解乙酰胆碱的机理是______。AChE只能分解乙酰胆碱,而不能分解其他类型的神经递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
(2)图中对照组测定的是______的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
(3)各反应体系的温度和pH都应保持______。若将待测酶液先置于0℃环境中保存,然后再调整到实验所需温度,所测结果与图示结果基本一致,原因是______。
(4)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①. 胞吐 ②. 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③. 专一性
(2)未用瑞香狼毒提取物处理
(3)①. 相同且适宜 ②. 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可通过升温使酶的活性恢复
(4)瑞香狼毒提取物能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专一性),高度催化效率。酶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
【小问1详解】
AChE的本质是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由于AChE能显著降低乙酰胆碱分解所需的活化能,因此AChE能够迅速分解乙酰胆碱;AChE只能分解乙酰胆碱,而不能分解其他类型的神经递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瑞香狼毒提取物能否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就是是否用瑞香狼毒提取物来处理杂拟谷盗,因此对照驵测定的是未用瑞香狼毒提取物处理的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
【小问3详解】
该实验中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因此实验中各反应体系的温度和pH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若将待测酶液先置于0℃环境中保存,然后再调整到实验所需温度,所测结果与图示结果基本一致,原因是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可通过升温使酶的活性恢复;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瑞香狼毒提取物能抑制杂拟谷盗体内AChE的活性。
27. 玉米籽粒颜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黄色。基因R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r纯合的个体为白色。现有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籽粒颜色分别为棕黄色、白色和红色,已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rr。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上述实验中品系甲、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实验②的F2白色子粒中纯合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2)根据①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玉米籽粒颜色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与R/r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甲和丙杂交得F1,F1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之后,认为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实验中观察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AAbbRR、aaBBRR ②. 1/2
(2)①. B/b与R/r ②.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9:3:3:1的变式,且A基因纯合
(3)棕黄色:紫红色:红色=1:2:1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甲是纯合子,其表现型为棕黄色,基因b控制黄色,说明其基因型为_ _ bb_ _,由于“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R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r纯合的个体为白色”,所以甲的基因型为_ _ bbRR,可能是aabbRR或者AAbbRR,如果是aabbRR,甲的表现型为黄色,不符合题意,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RR。丙是纯合子,其表现型为红色,基因B控制红色,说明其基因型为_ _ BB_ _,由于“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R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r纯合的个体为白色”,所以丙的基因型为aaBBRR。
实验②乙的基因型为AABBrr,丙的基因型为aaBBRR,甲和丙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Rr,其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BR_:A_BBrr:aaBBR_:aaBBrr=9:3:3:1,紫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R_,红色的基因型为aaBBR_,A_BBrr和aaBBrr由于r基因纯合,所以表现型为白色。F2白色子粒中纯合体(AABBrr、aaBBrr)占所有白色(A_BBrr、aaBBrr)的比例为1/2。
【小问2详解】
①组杂交实验,甲的基因型为AAbbRR,乙的基因型为AABBrr,甲和乙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Rr,表现型为紫红色。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_R_:AAbbR_:(AAB_rr、AAbbrr)=9:3:4,是9:3:3:1的变式,后代有16种组合类型,说明亲本各能产生4种雌、雄配子,又由于A基因是纯合子,故说明B/b与R/r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甲的基因型为AAbbRR,丙的基因型为aaBBRR,甲和丙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RR,若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甲、丙基因型判断,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F1自交时,产生的雌配子为AbR、aBR,产生的雄配子为AbR、aBR,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RR:AaBbRR:aaBBRR=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棕黄色:紫红色:红色=1:2:1。
28. 细胞呼吸是植物生理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能量,还是代谢的枢纽。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在原料、产物等多个方面存在着联系。对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测定细胞呼吸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单位时间内CO2 浓度的变化表示呼吸速率,可用CO2浓度传感器在密闭容器中测定实验前后的CO2浓度,然后进行计算。将第一个容器中O₂浓度设置为零,其他容器中的O₂浓度由低依次变高(最后一个容器O₂ 浓度足够高),得到各容器中CO2的含量变化并绘制CO2浓度变化曲线,则当容器中为种子时(该种子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CO2浓度变化曲线的走势为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在容器中放入的种子必须经过_______处理。
(2)若以单位时间内O₂浓度的变化表示呼吸速率,可利用液滴移动法进行测定。当容器中为绿色植物时,要进行_______处理,为了校对外界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放入的材料为____________。
(3)若用单位时间内干重变化表示呼吸速率,可采用叶圆片称量法,如图所示。
实验中在叶柄基部做环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在不同时刻分别从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 1cm2的叶圆片,取下后进行_____处理后称其质量,按图示字母计算,叶片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g⋅cm⁻¹⋅h⁻¹。
【答案】(1)①. 先降后升再不变 ②. 消毒
(2)①. 黑暗##遮光 ②. 相同体积的死植物
(3)①. 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 ②. 烘干 ③. (x-z) ÷3
【分析】光合速率的测定中,一般采用的指标有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变化量。
【小问1详解】
无氧环境下,细胞无氧呼吸释放一定量的CO2,随着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强度虽有所增加,但强度较小,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故曲线下降,直到CO2的释放量最小,随着O2浓度继续增加,无氧呼吸变得越来越微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O2释放量又逐渐增加,至无氧呼吸消失只有有氧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不再改变,曲线稳定在一定高度。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置于密闭容器中。
【小问2详解】
光下叶片光合作用吸收CO2,测得的是净光合吸收的CO2值,要测定细胞呼吸速率,要对绿色植物进行黑暗处理。为了校对外界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对照组放人的材料为等体积的死植物,测得的数据是外界温度等变化时液滴移动的距离。
【小问3详解】
叶片能通过叶柄输入或输出有机物,实验中在叶柄基部做环剥处理的目的是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保证干重变化是由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所致。因为测定的是干重,故在不同时刻分别从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后进行烘干处理后再称其质量。叶圆片面积为1cm2,实验时间为3小时,按图示字母计算,叶片的呼吸速率为(x一z)÷3g⋅cm⁻2⋅h⁻¹。
29. 甘草酸(GA)是甘草地下部分的一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阻止病毒复制、恢复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效。传统的GA一直依赖于植物提取,属于资源依赖型产品。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借助生物工程技术生产GA,以解决甘草酸及其他稀缺天然产物获取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短缺等问题。
(1)甘草酸由于其在植物细胞中含量低,栽培甘草质量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可通过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以获得_____________(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主要应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来获得大量甘草细胞,用于诱导和提取甘草酸。
(2)在明确甘草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其中几种关键酶后,科研人员尝试借助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开发了酵母细胞工厂合成甘草酸的途径。具体如下:
Ⅰ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科研人员获取几种关键酶基因,借助PCR 技术大量扩增后,为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要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插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构建出基因表达载体。
Ⅱ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感受态的酵母菌细胞中。
Ⅲ为了快速检测甘草酸,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给小鼠注射甘草酸一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抗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相较于植物细胞融合,促进过程②特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来诱导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进行过程③的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④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检测GA 所利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次生代谢物 ②. 植物细胞培养
(2)①. 启动子 ②. 终止子 ③. 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 淋巴细胞 ④. 灭活病毒诱导法 ⑤. 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⑥.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其中①为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②是诱导细胞甲与骨髓瘤细胞融合,③是筛选得到细胞丙,④对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育和抗体检测,⑤对细胞丁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小问1详解】
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称为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酸属于次生代谢产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应用的技术是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技术。
【小问2详解】
Ⅰ、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位于基因上游,紧挨转录起始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和识别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的转录;终止子也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位于基因下游,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故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应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插入到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Ⅲ、图中给小鼠注射甘草酸一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抗原的目的是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图中过程②是诱导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该过程使用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然后在HAT培养基上进行过程③的第一次筛选后,得到细胞丙是杂交瘤细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筛选即④过程,过程④代表对上述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获得细胞丁,目的是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检测GA甘草酸所利用的技术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①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棕黄色:白色=9:3:4
②
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永和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永和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