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背景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随堂练习,写景游子漂泊行旅图,游子之悲,凄凉冷清,羁旅之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旅途中,他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散套: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句解: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3.《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和“小桥流水人家”两种不同的画面你怎样理解?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以乐景写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表达“乡愁”最浓的句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中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烘托到高潮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堂小结: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下文做铺垫。表达孤寂愁苦、思念家乡之情。
全曲中,暗含题目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的一句是: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的文字。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必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思考探究,课堂小结,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诗词品读,思考探究,主旨归纳,典型考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授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视频知作者,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文学常识,拓展延伸对比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