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152523/0-17260162095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152523/0-1726016209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第48页的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再笔算。
教学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利用旧知迁移到新
知。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承前启后链
延学:积的变化规律。如:5×12=60、
50×12=600。
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如:105×12=1260。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如:145×12=174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激趣法:你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规则:每竖排为1组,每组中成员依次完成一道口算,中间有人错,全组重新开始,以组为单位,计算完成总时间,用时最短获胜,每人奖铅笔一支。下面的口算供参考。
25×4= 18×2= 6×15= 24×3= 7×21=
31×30= 300×8= 2×420= 130×5= 20×40=
比赛结束,把这些口算写到黑板上,启发学生观察规律。(第一行题因数里没有0,第二行题因数的末尾都有0)
提问:在口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回答: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一数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
引入新课:其他同学有这样算的吗?在下面的计算中我们会不会也用到这种问题呢?好奇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乐园。
【品析: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为把口算方法迁移到笔算做铺垫。】
动画导入法:熊大和熊二今天一起比赛做数学题,可是算完后,它们的计算结果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你能帮帮他们吗?
笔算: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品析:动画情境导入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以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故事引入法:公园里新来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计算能力非常好,不信你看:
12×3=36 12×30=360 12×300=3600 12×3000=36000
这么难的题目,鹦鹉1分钟就完成了。我们来采访一下鹦鹉:“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鹦鹉说:“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引入:鹦鹉说的这种口算方法对我们有帮助吗?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品析:利用鹦鹉的计算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目的特点,并借鹦鹉之口说出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为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利用了学生的知识迁移。】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题目:160×30=
提问: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道算式中因数的末尾有0。
学生尝试完成笔算,完成后汇报交流各自的笔算方法。
思考: (1) 3为什么和6对齐? (2) 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3) 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2.出示题目:106×30=
提问: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道算式中因数的中间有0、末尾也有0。(板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尝试完成笔算,完成后汇报交流各自的笔算方法。
思考: (1)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2)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3)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品析: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质疑二 :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说说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写竖式时注意什么。
提示:笔算时我们必须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但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中,为了计算简便,不必相同数位对齐,只需把两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品析: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由于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这节课的内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着力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教师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给学生引导。在开始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步进行,给予温馨提示,交流两个因数末尾都为0的乘法计算方法。再交流一个因数中间有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最后,交流乘法算式的特点,总结算理算法。在交流计算方法的时候,首先鼓励算法多样化;其次引导学生把握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以笔算学习为主,重点引导他们交流、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选择算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等等。另外这节课从头到尾贯穿了解决问题的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足之处:课堂估计不足。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够,在前面的算法引导中还可以简洁些,这样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60×30=4800 106×30=3180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含反思):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含反思),共5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共3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