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152527/0-1726016219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152527/0-17260162195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第53页的例5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5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这里注意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体会用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5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体验感悟法、讨论交流法等。
在学法的指导上,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生活中感知“速度”的含义,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承前启后链
学习: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如:速度×时间=路程。
延学:公式的实际运用。
如: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复习:回顾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如: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联想导入法: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的成语吧!关于风、雨、雷、电的成语你能说出哪些?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这个词的意思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预设1: 因为光比雷声传播得快。
预设2: 因为光比雷声的速度快。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
(板书:速度、时间和路程)
【品析:简短的谈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故事引入法: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话说比赛后兔子越想越不服气,它又要和乌龟比比谁的车更快,请看。(出示龟兔赛跑情境图:兔子: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乌龟:我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到底谁的车更快?我们应该怎样比较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
【品析:通过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观看分析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理解“路程、时间”的概念,为理解速度含义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模型。】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速度、时间和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的概念。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5,认真观察题目中的信息。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1: 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学生2: 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例如:行280千米。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例如: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例如:4小时,10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2. 认识复合单位。
提问: 上面汽车行驶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它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呢?怎样读呢?你知道70千米/时表示什么吗?
尝试练习:你能像这样写出并读出自行车的速度吗?
学生独立写出,并交流写法和读法。
【品析:课本情境图中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通过实例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并且加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3.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在学生认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之后,学生可以独立解答例5中的两个问题,但对少数学生还是有些难度,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这两题已知的是什么数量,问题是求什么数量。
学生理解题意:这两道题都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小组解答,并在算式下面写出数量名称,再思考这些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品析: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求路程的方法是速度×时间=路程,猜测一下怎样求时间?怎样求速度?为什么?
学生: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我认为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猜测的到底对不对,需要用实例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题目,解决下面的问题。
甲、乙两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1)60×4表示行驶的路程,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2)240÷4表示求汽车的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3)240÷60表示求汽车行驶的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品析: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两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要自己组织语言谈一谈本人的收获,有哪些还没有明白。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再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作讲解、归纳。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 在这节课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
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
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时间=路程)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虽然创设情境设计得好,但没有充分利用,还可以再深层发掘。
(2)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如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有创新,但没有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激励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3)讲课的时候缺乏激情,而且延伸得不够,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太少。
(4)课堂上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特别是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时候,更是不敢让学生说。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数学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共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