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导入课题,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教海拾遗,反思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第87~88页的例8、例9、例10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8、例9、例10教材通过计算来引导学生探讨商的变化规律,这里有三种情况:除数不变,被除数变;被除数不变,除数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例9和例10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教法与学法
    1.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今天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登山游戏吧。游戏规则是: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内合作接力完成一次“登山”。如果中间有一次错误,全组退回山脚重新更换一组题目,直到登上山顶。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可供参考的题须有规律,例如:
    A组: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B组:88÷22=4 888÷222=4 8888÷2222=4
    C组:880÷220=48800÷2200=4 88000÷22000=4
    发现:我们无论编出多少道不同的算式,什么是不变的?(商不变)
    商不变,是什么在变呢?(被除数和除数)
    探究: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有怎样的变化,商却不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品析: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
    谈话导入法:
    老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还记得吗?
    学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2: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板书)
    【品析:简简单单的复习提问,不经意间将乘、除法之间挂起钩来,打通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巧妙的运用了正迁移,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猜测入手启动整个教学活动。】
    故事引入法:出示猴子分桃的情境:有4堆桃,每堆分别是8个、16个、
    32个、64个。要把这些桃分给小猴们。
    小猴晶晶立刻说:我要在有64个桃的那组。
    猴妈妈说:“别着急,这些桃要这样分,8个桃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16个桃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32个桃要平均分给8只小猴,64个桃要平均分给16只小猴。晶晶你要在哪组?”
    晶晶会选择在哪个组呢?同学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里的伙伴听听。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比较,再从下往上观察、比较。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让学生明确商不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故事引入课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的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例8的第(1)、(2)小题,汇报交流。
    观察并思考: 第(1)题被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第(2)题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
    举例帮助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大家所发现
    的规律,比如:有一个蛋糕,如果平均分给10人吃,每人只吃它的,是一小块;如
    果平均分给5人吃,每人吃它的,是一大块;如果平均分给2人吃,每人就会吃它的,是更大的一块。这就跟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就缩小、除数缩小商就扩大的道理是一样的。
    【品析: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学生最难理解的,这与乘法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教师巧妙的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例8的第(3)题。
    完成后观察思考并交流:
    问题一: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规律?
    问题二: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思考:能同时乘或除以0吗?为什么?
    预设回答:不能,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任何数除以0都没有意义。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规律:
    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9第(1)小题。
    780÷30=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自己的笔算方法。
    两种计算方法: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用简便的笔算方法计算,教师可以直接出示,让学生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可以直接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出示例9第(2)小题。
    120÷15=
    提示:能否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转化成整十数来计算呢?
    学生小组讨论转化方法,汇报交流,再独立完成笔算。
    完成后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品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着重去体会计算的过程,通过对比理解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学生动手自主探索,要用到对比的思想,还要用到转化的思想,这两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3.出示例10。
    840÷50=
    学生先独立进行笔算,并展示自己的笔算过程。
    质疑:余数是4还是40?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说明原因。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即16×50+40=840是对的,而16×50+4=804是错的。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简便运算中余数的含义。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是余数变了,去掉几个零,就在余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品析:通过计算、举例、验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得出、牢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自如的应用到笔算当中,使计算变得简便。】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在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算时,一定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一定要相同,且不能为0,才能保证商不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即: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反而要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或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课堂上要根据教材的安排,让学生计算、分析、对比三组不同的算式,发现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判断、计算。一节课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条规律能够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做练习时容易将三条规律混淆使用,出现错误。我想如果能对教材进行分化处理,将三条规律分两节课来上,那么一定可以免去许多“亡羊补牢”的遗憾。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

    相关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案及反思,共3页。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