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B. 阿伏伽德罗C. 张青莲D. 道尔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B、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D、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
    答案:C。
    2. 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 1∶1D. 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类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甲醇和水的分子数目比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D. CO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物质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
    【详解】A、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D、CO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液氮冷却麻醉B. 粮食发酵酿酒
    C. 罗盘指引航海D. 霓虹灯闪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氮冷却麻醉,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发酵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罗盘指引航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霓虹灯闪烁,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马上就要来临,人们为了迎接新年通常会张贴对联。下列对联内容中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 丹桂飘香喜临门B. 步步登高走鸿运
    C. 月照花影到人间D. 爆竹声声辞旧岁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丹桂飘香喜临门体现分子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步步登高走鸿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月照花影到人间,形成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爆竹声声辞旧岁,爆竹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实验中水的作用
    C.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分别向两集气瓶中加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对比变浑浊的程度,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B. 该实验研究实验中水的作用,水不是变量,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符合题意;
    C.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变量是是否加入二氧化锰,分别取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内有二氧化锰,一支没有,当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木条复燃,没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对比现象得出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D. 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变量是温度不同,能比较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化学课程要培养核心素养。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相似
    B. 科学思维:硫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 科学探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可以比较吸入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D. 科学态度: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是保护空气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多植树造林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说法正确;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高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可以比较吸入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说法正确;
    D、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是保护空气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多植树造林,说法正确。
    故选A。
    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C. 取用固体粉末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瓶塞没有倒放,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故A错误;
    B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故B错误;
    D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选C。
    9.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 给试管内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液体加热
    B. 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
    C. 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后伸入液体中
    D.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充分燃烧后,先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正确;
    B、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正确;
    D、没有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可能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红磷充分燃烧后,先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故正确。
    故选B。
    10.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 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中的氨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都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空气成分模型B. 灭火原理模型
    C. 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D. 溶液的性质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由 78%N2 、21%O2和 1% 其他成分组成,故选项错误;
    B、灭火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选项错误;
    C、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故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 如图所示,关于电解水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B. 管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C.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答案】D
    【解析】
    【详解】2H2O通电2H2↑+ 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质量比(由方程式可得)为32×1:2×2=8:1。A、管a中气体体积更多,为氢气,因此叙述正确;B、管b中为氧气,因此叙述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因此叙述正确;D、体积比才为2:1,质量比应为8:1,因此叙述错误。综上,选D。
    13. 下列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B. 银放入稀盐酸中:;置换反应
    C. 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置换反应
    D. 氧酸钾分解制氧气:;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错误,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正确,不符合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红磷测定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一定量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是,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不为2:1,选项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钾与催化剂二氧化锰以固体的形式存在,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零,选项错误;
    C、通过燃烧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实验开始,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反应停止后,气体减少,温度降低,装置中的压强逐渐减小,恢复至常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容器中,容器中的液面停止上升后,装置中的压强与装置外的大气压相同,选项错误;
    D、一定量的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液体中的水的质量逐渐增大,直至过氧化氢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D。
    1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B. 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 点燃木炭,放入氧气中,产生红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A正确;
    B、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没有点燃,不会燃烧,故B错误;
    C、点燃木炭,放入氧气中,产生白光,不是红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错误;
    D、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②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2023年临沂“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奠基。氢能源的优点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①. 不可再生 ②. C
    (2)热值高
    (3)
    【解析】(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②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符合题意;
    D、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氢能源的优点有: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热值高,故填:热值高;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7. “圆梦”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_____进行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向沉淀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明矾,充分搅拌溶解后再静置,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臭氧的目的是灭菌消毒,该变化是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1)①. 肥皂水 ②. 加热煮沸 (2)吸附悬浮小颗粒
    (3)吸附色素和异味 (4)化学
    【解析】(1)可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明矾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可以使水中悬浮小颗粒凝聚而加快沉淀,故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小颗粒;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过滤器中加入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4)加入臭氧的目的是灭菌消毒,利用臭氧的氧化性使细菌损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含催化活性物质,它们能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该团队提出利用月壤实现月球生存的设想:
    (1)环节①分离出水后的气体含有CO2、N2和______等(填一种)。
    (2)环节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环节③利用月球夜间低温(约-173℃),将二氧化碳凝结分离。为检验分离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CO2,可将气体样品通入______。(填试剂名称)
    (4)环节④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CH4)和水。该反应中最小微粒的符号是______。
    (5)该设想有利于实现月球基地中______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答案】(1)O2 (2)2H2O2H2↑+O2↑
    (3)澄清石灰水 (4)C、H、O
    (5)碳元素、氢元素(或氧元素)
    【解析】(1)如图所示,环节①是将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分离。故分离后气体所含成分与空气的成分虽含量不同但种类基本一致,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故含有CO2、N2和 O2 等。
    (2)如图所示,环节②水在月壤催化剂I的作用下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4)环节④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月壤催化剂II和光照的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反应物中有碳、氢、氧原子,故最小微粒的符号为:C、H、O。
    (5)如图所示,整个转化过程中是将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转化再利用,实现了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利用。
    19.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问题。
    (1)小明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_________后,症状得到缓解。
    (2)酥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3)空气中氮气的用途有_________(填字母)。
    A. 制取氮肥B. 作保护气
    C. 充霓虹灯D. 填充探空气球
    (4)跨学科小组使用“空气质量监测站”对空气污染物进行采样和测量,二氧化硫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监测内容。
    【答案】(1)氧气##O2 (2)水蒸气##水##H2O (3)AB (4)属于
    【解析】(1)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人体缺氧所致,吸氧可以缓解高原反应,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2)酥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3)A、氮气含有氮元素,能用于生产氮肥,A选项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作保护气,B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充霓虹灯,氮气不具备这一性质,C选项错误;
    D、氦气化学性质稳定,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氮气密度较大,不能用于填充探空气球,D选项错误。
    故选:AB。
    (4)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监测内容。
    20.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含氯消毒剂
    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二氧化氯)。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
    A. 84消毒液(含NaClO)B. 双氧水(含H2O2)
    C. 氯气(Cl2)D. 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物理性质______(根据材料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氧气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4
    (2)BD
    (3)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4)
    【解析】(1)ClO2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x=+4;
    (2)A84消毒液(含NaClO)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
    B.双氧水中不含有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
    C.氯气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
    D.过氧乙酸中不含有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选:BD;
    (3)根据题目描述: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都属于ClO2的物理性质;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氧气和氯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 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分两步,步骤一:通入 N2一段时间后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步骤二:停止通N2改通氧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P2O5能与 H2O反应。
    (1)步骤一通入 N2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步骤一中,两处白磷都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起加热作用
    C.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湿棉花可以吸收白雾防止污染空气
    D. 向水中的红磷通入氧气,红磷可在水中燃烧
    (4)查阅资料可知,金属镁可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由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
    实验一:烧杯罩住两支燃烧的蜡烛如图 1,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后熄灭,烧杯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2。
    实验二:2023年 9月 21日,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在我国空间站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到其火焰比我们平时实验要小,外观近球形(如图 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实验一可知,火灾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B. 实验二失重环境中,气体对流较弱,周围氧气向蜡烛燃烧处补充较慢,所以火焰较小
    C. 实验一如改用更大烧杯重做以上实验,也会出现高的蜡烛先熄灭的现象
    D. 实验二失重环境中,燃烧处气体分子向四周运动趋势相同,所以火焰近球形
    (6)甲同学根据 80s时蜡烛熄灭的现象,得出蜡烛燃烧新认识,即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 1.5%时,蜡烛就不会燃烧。乙同学认为此结论是错误的,请你帮乙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1)排尽 W管内的空气
    (2)步骤一中 b处白磷不燃烧,步骤二中 b处白磷燃烧
    (3)B
    (4)①. ②.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C
    (6)将一燃着的蜡烛放入装有含二氧化碳 2%,氧气浓度占 21%,其他可为氮气的集气瓶中,蜡烛仍能燃烧
    【解析】(1)步骤一通入N2,是为了排尽W管内的空气;
    (2)步骤一中b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燃烧,步骤二中b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A、步骤一中,两处白磷都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氧气参与,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起加热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的着火点比较高,热水的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向水中的红磷通入氧气,红磷在水中也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得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5)A、发生火灾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失重环境中,气体对流较弱,周围氧气向蜡烛燃烧处补充较慢,所以火焰较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如改用更大的烧杯重做以上实验,不会出现高的蜡烛先熄灭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失重环境中,燃烧处气体分子向四周运动趋势相同,所以火焰近球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将一燃着的蜡烛放入装有含二氧化碳2%,氧气浓度占21%,其他可为氮气的集气瓶中,蜡烛仍能燃烧,说明此结论是错误的。
    22.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________,发生装置可以选择A或C,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若用F装置和量筒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则CO2从________端(填“a或b”)进入。
    (3)乙同学利用图1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1、4为湿润的石蕊棉球,2、3为干燥的石蕊棉球。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③. b
    (3)①、④棉球变红,且④先变红,①后变红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相比装置B,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植物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故可以使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应短进长出,故气体从b端进入;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棉球变红,通入二氧化碳钱棉球都不变红,通入二氧化碳之后②、③不变红,①、④棉球变红,且④先变红,①再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2)反应共生成氧气多少______克。
    (3)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
    (2)3.2
    (3)设原混合物中 KClO3的质量为 x,

    答:原混合物中 KClO3质量为 8.17g。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t2时氯酸钾部分发生反应,而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不发生改变,故t2时,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2)由图像可知,反应结束时,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2g;
    (3)见答案。

    相关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以上的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