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第2页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均得0分)
    1.(3分)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kg
    B.贺州市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4℃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cm
    2.(3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使用测量工具时的一些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3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如图所示,随后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于火箭上升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台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宇航员为参照物,发射台是运动的
    C.火箭上升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进入预定轨道后,宇航员之间可以不使用任何仪器进行面对面交流
    4.(3分)小明对小宇同学说,我们班语文老师的声音很“尖”,物理老师的声音很“沉”,这里的“尖”和“沉”指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5.(3分)加油站都有“熄火加油”的提示,如图所示,这是为了防止小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6.(3分)对图中的几种生活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雨后天晴形成“彩虹”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凉亭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因为光的折射
    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因为光的色散
    7.(3分)共享单车的使用,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8.(3分)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需配戴眼镜
    9.(3分)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C.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0.(3分)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冬天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要增大
    B.家里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一般较高,是因为冷空气密度大,会向下流动
    C.房间暖气片的位置一般较低,是因为热空气质量小,会向上流动
    D.冬天湖面结冰,鱼儿可以在4℃的湖底自由游动,是因为水在4℃时密度最小
    11.(3分)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12.(3分)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103kg/m3
    C.体积为8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80g
    D.量杯质量为20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3.(2分)小鹏同学拨动琴弦时发出琴声,用手按住琴弦,琴声消失了,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果在物理考试期间,教室外传来“优美”的琴声,这琴声属于 (选填“乐音”或者“噪声”)。
    14.(3分)有一天早上,爸爸开车送小冬上学,雾很大,而过一段时间后雾慢慢消失了,小冬对爸爸说,雾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后来雾消失了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刚到学校门口,小冬听到门卫室保安员说“小冬来了”,保安员这样说是以 为参照物(选填“汽车”或“学校大门”)。
    15.(3分)光在真空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可见光年是 单位。
    16.(1分)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应相距5m,则图中“?”应为 m。
    17.(2分)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则入射角为 度。MN的 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18.(2分)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打磨成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引燃物体。
    19.(2分)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成语中“杯弓蛇影”的“影”是光的 形成的,“立竿见影”的“影”是光的 形成的。
    20.(2分)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密度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如果都用 (填“质量”或“体积”)作计价单位最公平。
    21.(3分)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受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 (能/不能)用来测革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2.(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3.(2分)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24题5分,25题8分,26题9分,共22分)
    24.(5分)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 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如,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选填“乙”或者“丙”)。
    25.(8分)小聪同学利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填“同一直线”或“同一高度”)。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该原理应用于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如果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 (填“实”或“虚”)像。
    26.(9分)小明的爸爸在古玩市场淘到一块和田玉,但真伪难以辨别。小明阅读资料得知和田玉的密度一般为2.9﹣3.1g/cm3,为了鉴别真伪,小明和爸爸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直到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将玉石放在左盘中,用 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 g。
    (3)将玉石用细线系住并缓慢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玉石的体积为 cm3,观察知道,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 cm3。
    (4)计算得出玉石的密度为 g/cm3,相当于 kg/m3。根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判断该玉石 (选填“是”或“不是”)和田玉。
    五、计算题(第27题7分,第28题11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7.(7分)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平直隧道,从列车的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头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5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入隧道,一直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28.(11分)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全方位展示了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如图所示。小华同学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1)某次需要到30m的高度拍摄,若无人机此次上升的平均速度为最大上升速度的一半,则到达的时间是多少?
    (2)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木的密度为0.72×103kg/m3,塑料的密度为1.2×103kg/m3,碳纤维的密度为1.8×103kg/m3),他用量筒测得一支螺旋桨的体积为10c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
    (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现在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一支质量为9.9g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的碳纤维体积为2.5cm3,则碳纤维的质量是多大?这支螺旋桨内层包裹木的体积又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均得0分)
    1.(3分)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kg
    B.贺州市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4℃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cm
    【解答】解:A.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0.2kg,故A不符合实际;
    B.贺州市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4℃,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22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3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使用测量工具时的一些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也可从不为零的整数位开始。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且与被测边平行。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2)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俯视读数偏大。
    (3)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4)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故选:A。
    3.(3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如图所示,随后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于火箭上升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台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宇航员为参照物,发射台是运动的
    C.火箭上升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进入预定轨道后,宇航员之间可以不使用任何仪器进行面对面交流
    【解答】解:A、以发射台为参照物,运载火箭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发射台为参照物,宇航员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火箭上升过程中,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进入预定轨道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靠无线电波相互交流与联系,故D错误。
    故选:B。
    4.(3分)小明对小宇同学说,我们班语文老师的声音很“尖”,物理老师的声音很“沉”,这里的“尖”和“沉”指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解答】解:语文老师的声音很“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物理老师的声音很“沉”,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3分)加油站都有“熄火加油”的提示,如图所示,这是为了防止小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解答】解: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汽,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的标语。
    故选:C。
    6.(3分)对图中的几种生活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雨后天晴形成“彩虹”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凉亭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因为光的折射
    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因为光的色散
    【解答】解:A、雨后天晴形成“彩虹”是因为光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形成的,属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凉亭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7.(3分)共享单车的使用,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解答】解:A.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位于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与放大镜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C正确;
    D.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的尾灯上发生反射从而引起后方车辆司机的注意,故D错误。
    故选:C。
    8.(3分)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需配戴眼镜
    【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3分)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同种物质随着温度降低,密度会增大
    C.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故A正确;
    B、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低于4℃时密度变小,故B错误;
    C、在常温常压下,水银是液体,它的密度是13.6g/cm3,比固体铁的密度(7.8g/cm3)还大,故C错误;
    D、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跟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0.(3分)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冬天自来水管会冻裂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要增大
    B.家里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一般较高,是因为冷空气密度大,会向下流动
    C.房间暖气片的位置一般较低,是因为热空气质量小,会向上流动
    D.冬天湖面结冰,鱼儿可以在4℃的湖底自由游动,是因为水在4℃时密度最小
    【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所以自来水结冰后,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设水的质量为m,则水的体积为,结冰后的体积,结冰后增加的体积,=,故A正确;
    B.家里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一般较高,是因为冷空气密度大,会向下流动,故B正确;
    C.房间暖气片的位置一般较低,是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流动,故C正确;
    D.冬天湖面结冰,鱼儿可以在4℃的湖底自由游动,是因为水在4℃时密度最大,故D错误。
    故选:D。
    11.(3分)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镜中的你与你面对面,所以镜中的你用左手写字,笔往左移动。
    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选:C。
    12.(3分)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1.0×103kg/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103kg/m3
    C.体积为8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80g
    D.量杯质量为20g
    【解答】解:ABD、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由此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
    代入①得m杯=20g;故A、D正确,B错误;
    C、当液体的体积V3=80cm3时,由ρ=可得液体质量:
    m3=ρ×V3=1g/cm3×80cm3=80g,故C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3.(2分)小鹏同学拨动琴弦时发出琴声,用手按住琴弦,琴声消失了,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如果在物理考试期间,教室外传来“优美”的琴声,这琴声属于 噪声 (选填“乐音”或者“噪声”)。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琴弦,琴弦停止振动,所以琴声消失;
    如果在物理考试期间,教室外传来“优美”的琴声,这琴声干扰了学生们的考试,所以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噪声。
    14.(3分)有一天早上,爸爸开车送小冬上学,雾很大,而过一段时间后雾慢慢消失了,小冬对爸爸说,雾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后来雾消失了是 汽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刚到学校门口,小冬听到门卫室保安员说“小冬来了”,保安员这样说是以 学校大门 为参照物(选填“汽车”或“学校大门”)。
    【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液化形成的雾在阳光下由液体变为气态,又发生汽化;刚到学校门口,小冬听到门卫室保安员说“小冬来了”,保安员这样说是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学校大门。
    15.(3分)光在真空中沿 直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可见光年是 长度 单位。
    【解答】解: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
    故答案为:直线;3×108;长度。
    16.(1分)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应相距5m,则图中“?”应为 0.4 m。
    【解答】解: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7m+2.7m﹣0.4m=5m,所以图中“?”应为0.4m。
    故答案为:0.4。
    17.(2分)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则入射角为 40 度。MN的 右 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解答】解: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该在同一种介质中,所以MN左侧的两条光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因为反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50°,所以反射角等于90°﹣50°=40°;
    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40°;
    已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0°,所以折射角等于90°﹣30°=60°;
    又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MN右侧为空气。
    故答案为:40;右。
    18.(2分)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打磨成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有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引燃物体。
    【解答】解:“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会把光线集中在焦点上时,所以当把艾放在焦点上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燃点时即可燃烧。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19.(2分)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成语中“杯弓蛇影”的“影”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立竿见影”的“影”是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解答】解:杯弓蛇影属于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立竿见影”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
    20.(2分)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密度会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如果都用 质量 (填“质量”或“体积”)作计价单位最公平。
    【解答】解: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价格降低;
    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如果都用质量作计价单位最公平。
    故答案为:变小;质量。
    21.(3分)如图所示,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受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3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 不能 (能/不能)用来测革月亮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2.(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是50°;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然后在法线的左侧作出反射光线,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3.(2分)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解答】解:延长两条光线到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入射或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第24题5分,25题8分,26题9分,共22分)
    24.(5分)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靖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碎冰块 (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靖他们做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时一直保持 固液共存 状态,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实验现象可如,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丙 (选填“乙”或者“丙”)。
    【解答】解:(1)体积较大的冰块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很好的与冰块接触,而碎冰块能很好的包裹住温度计玻璃泡;故选择碎冰块。
    (2)从丙图象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熔点(48℃)不变,熔化过程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有无固定的熔点;从图中来看,该冰跟海波熔化时都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跟海波都是晶体。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故海波的熔化图象是丙。
    故答案是:(1)碎冰块;(2)不变、固液共存、晶体;(3)丙。
    25.(8分)小聪同学利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为 10.0 cm。
    (2)实验前,要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填“同一直线”或“同一高度”)。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该原理应用于 投影仪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如果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的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 虚 (填“实”或“虚”)像。
    【解答】解:(1)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位置,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u>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原理应用于投影仪;
    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透过光线,仍能会聚成像,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像的亮度变暗;
    (4)当蜡烛位置位于42cm刻度线处时,u=50cm﹣42cm=8cm,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缩小;(3)倒立;投影仪;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4)不能;虚。
    26.(9分)小明的爸爸在古玩市场淘到一块和田玉,但真伪难以辨别。小明阅读资料得知和田玉的密度一般为2.9﹣3.1g/cm3,为了鉴别真伪,小明和爸爸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端移动,直到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将玉石放在左盘中,用 镊子 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 52.0 g。
    (3)将玉石用细线系住并缓慢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玉石的体积为 20 cm3,观察知道,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 10 cm3。
    (4)计算得出玉石的密度为 2.6 g/cm3,相当于 2.6×103 kg/m3。根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判断该玉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和田玉。
    【解答】解:(1)由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测量物体质量时,先调节平衡,然后用镊子夹取砝码;
    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玉石的质量m=50g+2.0g=52.0g,
    (3)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10cm3,则玉石体积V=60mL﹣40mL=20mL=20cm3;
    (4)玉石的密度ρ===2.6g/cm3=2.6×103kg/m3。
    由于玉石的密度不在2.9﹣3.1g/cm3之内,所以该玉石不是和田玉。
    故答案为:(1)水平;右;(2)镊子;52.0;(3)20;10;(4)2.6;2.6×103;不是。
    五、计算题(第27题7分,第28题11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7.(7分)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平直隧道,从列车的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头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5s。求:
    (1)隧道的长为多少?
    (2)从列车的车头进入隧道,一直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解答】解:
    (1)已知v=72km/h=72×m/s=20m/s,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35s,
    则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1=vt=20m/s×35s=700m,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1=L隧道﹣L车,
    L隧道=s1+L车=700m+140m=840m;
    (2)因为整个列车若全部通过隧道,则所需通过的路程为:
    s2=L隧道+L车=840m+140m=980m,
    时间t===49s。
    答:(1)隧道的长为840m;
    (2)从火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49s。
    28.(11分)在学校运动会上,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全方位展示了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如图所示。小华同学找到了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1)某次需要到30m的高度拍摄,若无人机此次上升的平均速度为最大上升速度的一半,则到达的时间是多少?
    (2)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木、塑料或碳纤维(木的密度为0.72×103kg/m3,塑料的密度为1.2×103kg/m3,碳纤维的密度为1.8×103kg/m3),他用量筒测得一支螺旋桨的体积为10c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螺旋桨的材料是什么?
    (3)高端无人机的螺旋桨采用碳纤维包裹木的方式,既减少质量,又增加强度。现在用这种方法制作了一支质量为9.9g的实心螺旋桨,若外层包裹的碳纤维体积为2.5cm3,则碳纤维的质量是多大?这支螺旋桨内层包裹木的体积又是多少?
    【解答】解:(1)无人机此次上升的平均速度为最大上升速度的一半,则此时速度v=5m/s=2.5m/s,
    由v=可得,到达的时间t===12s;
    (2)螺旋桨的密度:ρ螺旋桨===1.2g/cm3=1.2×103kg/m3,
    所以材料为塑料;
    (3)木的密度为0.72×103kg/m3=0.72g/cm3,碳纤维的密度为1.8×103kg/m3=1.8g/cm3,
    由ρ=得,碳纤维的质量m碳=ρ碳纤维V碳=1.8g/cm3×2.5cm3=4.5g;
    则内层木的质量m木=m总﹣m碳=9.9g﹣4.5g=5.4g,
    故内层木的体积V===7.5cm3,
    答:(1)到达的时间是12s;
    (2)该螺旋桨的材料是塑料;
    (3)碳纤维的质量是4.5g;内层木的体积7.5cm3。起飞质量
    1213g
    最大上升速度
    5m/s
    最大下降速度
    3m/s
    飞行时间
    约25min
    镜头焦距
    2.8mm
    影像传感器
    有效像素1200万
    螺旋桨(实心)质量
    12g/支
    起飞质量
    1213g
    最大上升速度
    5m/s
    最大下降速度
    3m/s
    飞行时间
    约25min
    镜头焦距
    2.8mm
    影像传感器
    有效像素1200万
    螺旋桨(实心)质量
    12g/支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关于电能消耗的认识正确的是,有关下列图片,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