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157058/0-17261467717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7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157058/0-17261467718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7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6157058/0-17261467719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69份)
第67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67讲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025届高考部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含答案),共8页。
1.[2024江西吉安开学考]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以及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这种股份公司( )
A.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体现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D.公平参与国际商业贸易
2.[2023安徽宣城模拟]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
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
3.[2023湖北襄阳月考]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对外贸易主要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贩运东方的奢侈品;在新航路开辟后,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一转变( )
A.预示着工业资本的崛起
B.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
C.使商人获得贸易主导权
D.推动了蒸汽动力的普及
4.[2023广东韶关二模]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等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5.[2023辽宁丹东期末]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精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充满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
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
6.[2023广州三模]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7.[2023浙江期中]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
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于西方
C.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8.[2024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9.[2023天津三模]在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及收藏地图,经常把地图挂在房间里或是建筑物庄严的大厅里,就像他们用绘制有当地以及海外题材的画来做装饰品一样。这反映出( )
A.地圆学说深入人心
B.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商业格局变化推动荷兰崛起
10.[2023广东韶关二模]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人们喜欢用定制于中国、有十三行场景等纹饰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盛放调制好的酒。“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11.[2023北京房山区模拟,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①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②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来自波斯萨珊王朝,图案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71年波兰人卜弥格的《中医的秘密》。该书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6年,荷兰人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痛风论集》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风潮。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被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自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从南亚传入我国西南地区;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都有种植。
大白菜原产自中国。17—18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在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人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几株展品,但试种失败,直到20世纪初,日本才培育出适合日本本土种植的大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大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大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答案版
1.[2024江西吉安开学考]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以及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这种股份公司( A )
A.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体现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D.公平参与国际商业贸易
2.[2023安徽宣城模拟]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B )
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
3.[2023湖北襄阳月考]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对外贸易主要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贩运东方的奢侈品;在新航路开辟后,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一转变( B )
A.预示着工业资本的崛起
B.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范围
C.使商人获得贸易主导权
D.推动了蒸汽动力的普及
4.[2023广东韶关二模]17世纪,晋商开辟了从福建武夷山向北出发,穿过蒙古地带,经由西伯利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万里茶道。茶道沿线的码头、镖局、客栈、饭庄、货场、会馆、骡马舟船、搬运行帮、票号等蓬勃发展。这表明,万里茶道的开通( C )
A.导致了晋商对万里茶道的垄断
B.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
C.推动了跨国贸易产业链的发展
D.见证了中俄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5.[2023辽宁丹东期末]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精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充满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C )
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
6.[2023广州三模]18世纪中期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以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B )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
C.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7.[2023浙江期中]清朝内务府做钟处承造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这反映了( C )
A.西方计时手段改变了中国计时习惯
B.清朝计时习惯落后于西方
C.国人借鉴西方且保留自身文化特色
D.中国文化融入世界市场
8.[2024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D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9.[2023天津三模]在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及收藏地图,经常把地图挂在房间里或是建筑物庄严的大厅里,就像他们用绘制有当地以及海外题材的画来做装饰品一样。这反映出( B )
A.地圆学说深入人心
B.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商业格局变化推动荷兰崛起
10.[2023广东韶关二模]18世纪以来,西欧“潘趣酒文化”盛行。人们喜欢用定制于中国、有十三行场景等纹饰图案的巨型潘趣碗(下图)盛放调制好的酒。“潘趣酒文化”的盛行反映了( D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11.[2023北京房山区模拟,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①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②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来自波斯萨珊王朝,图案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71年波兰人卜弥格的《中医的秘密》。该书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6年,荷兰人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痛风论集》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风潮。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被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自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从南亚传入我国西南地区;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都有种植。
大白菜原产自中国。17—18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在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人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几株展品,但试种失败,直到20世纪初,日本才培育出适合日本本土种植的大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大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大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答案 示例 角度1: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汉字、儒学及先进的制度传到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近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医、儒学等传入欧洲并被吸收借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3分)
角度2: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古代,原产于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胡桃、胡瓜、胡葱、胡椒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传向世界各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以及马、牛、羊等带入美洲,原产于中国的水稻、大白菜等也成为世界作物。世界各地动植物的传播与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还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加,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3分)
角度3: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互鉴。丝绸之路开通后,产自中国的丝绸销往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也不断交融。如材料中的鎏金银壶,出土于中国,产自波斯,壶上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明清时期,借助西洋技法烧造出的珐琅彩、粉彩瓷器畅销海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与互鉴。(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5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3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