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7.4第七章力复习总结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58299/0-17262063265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7.4第七章力复习总结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58299/0-17262063266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7.4第七章力复习总结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58299/0-17262063266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7.1 力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7.1 力课后复习题,共45页。
1.认识:力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3.了解:弹性与塑性的概念;弹性形变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重心的概念及应用;
4.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概念;
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识导图】
【专题复习】
专题一:对力的理解
※专题概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一定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当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典例一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抓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手受到了向下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B. 绳子C. 水桶D. 水
典例二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 )。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方向有关
C.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典例三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到,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生命或是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C.用力推茶杯的下部,茶杯会沿地桌面滑动,而推茶杯的上部,则茶杯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D.地球上一个重500N的物体M,M对地球的作用力是500N
典例四排球运动员扣球时,感到手部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排球会变瘪,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专题二:力的示意图
※专题概述
1.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抽象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在箭头的旁边标注力的符号(大小);(4)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3.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定物:确定受力物体;二、定点: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三、定向:确定力的方向;四、画线: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五、标记: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力的符号(大小)。
典例一 画出图中斜面上静止的茶杯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典例二 请在图中画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典例三 图中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物块水平方向受力示意图。
典例四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请作出钩码对测力计挂钩拉力F的示意图。
专题三:重力
※专题概述
典例一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关于足球所受重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大小、方向都不变B.大小、方向都在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典例二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B.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典例三 图事例中应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悬挂正相框B.用力拉弹簧
C.往墙敲钉子D.向前推物体
典例四 一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上的。将120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 kg,重力是 N。
专题四: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专题概述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力,其实质都是弹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大且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要注意如果弹簧受到的拉力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将不能自动恢复到原状。
典例一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典例二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3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
A.3N、3NB.3N、6NC.0N、6ND.6N、3N
典例三 一根弹簧原长10cm,若挂5N物体时,弹簧长为12cm,那么挂10N物体时,则( )。
A.弹簧伸长了2cmB.弹簧伸长了12cm
C.弹簧的长为 24cmD.弹簧伸长了4cm
典例四 小明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收集的实验数据。
(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上表的空白处。
(2)在坐标中画出的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4)支持你上述结论的依据是: 。
(5)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是: 。
(6)在对本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你觉得运用图象分析的优点有哪些?(说出一点即可) 。
专题五: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专题概述
1.需要进行的操作: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
2.数据处理方法:用计算比值的方法处理或作出物体的G-m图像。
3.多次测量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4.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典例一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________。
(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______)
(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5)若干年后,小明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选“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典例二 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
表一:在地球上
表二:在月球上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的数据后(填写实验序号),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大。
(3)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一个质量为60kg的中学生,到月球上后,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典例三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格的空格处。
(2)你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观点,依据是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典例四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如图甲所示),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得多组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数据。
(1)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成G-m的图像;发现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_______”;
(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像,图线可能是图乙中_______,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已知ρ绿豆﹥ρ黄豆)
(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提出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量液体的密度秤,具体操作如下:
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N,则液体密度为_______kg/m3。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处标注对应其它液体的密度;小宇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丁中的图线____(选填“①”、“②”或“③”);若某次测量液体密度时,小桶中没有装满待测液体,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若要提高此密度秤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本溪铁岭辽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首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如图为谷爱凌手拿滑雪板向观众致意时的情景。下列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比赛当天场地的气温约为20℃B. 滑雪板长约为2m
C. 她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D. 她的滑雪速度约为50m/s
2.(2022·福建省)如图,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最容易的是( )。
A. B. C. D.
3.(2021·江苏连云港市)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获胜。小明对弟弟的力记为F1,弟弟对小明的力记为F2,则( )。
A.F1大于F2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D.F2先于F1产生
4.(2021·湖南衡阳市)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像,其中对实验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图乙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D.图丁说明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5.(2021·湖南长沙市)怀旧的竹蜻蜓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列静止的竹蜻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6.(2021·云南昆明市)下列四个现象中,一个力作用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不等效的是( )。
A.一只甲壳虫和一群蚂蚁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
B.一个同学和两个同学匀速地将同一桶水从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头牛将一辆轿车和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
D.两个人坐在一艘小船上,只有其中一个人划和两个人划,使船匀速运动的力
二、填空题
7.(2020·江苏泰州)如图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舰载机在山东舰着陆后,飞机仍会在甲板上高速滑行,此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是__________(填运动状态)的。为使飞机平稳着陆在甲板上阻拦索对刚着陆的飞机施加一个拉力,便其速度迅速减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8.(2022·江西省)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
9.(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端午节龙舟赛上,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会向前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当2号龙舟超过5号龙舟时,它们是相对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0.(2021·湖南怀化市)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三、作图题
11.(2022·四川遂宁)一根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请你作出小球摆动到右边最高点时,小球所受绳子拉力F与重力G的示意图。
12.(2022·江苏连云港)如图为路灯下悬挂的灯笼,请画出这只灯笼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3.(202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14.(2022·江苏扬州)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拴着一个沙袋,甩起来,使沙袋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沙袋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对沙袋的作用)。
四、实验题
15.(2021·浙江杭州市)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_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______cm。
16.(2021·陕西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完弹黄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不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零刻度线:挂1N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1N;将这段距离等分为20格,每格表示0.05N。用此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发现测量值不准确。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外力的关系。
他们利用规格为0.05N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所示。
(1)螺母挂在橡皮筋下静止时,受到橡皮筋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70.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15.0mm处。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______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______;
(4)同学们更换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探究,发现其它橡皮筋的特点均与此相似,他们由此总结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______,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排球砸向地面时变瘪
2.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判断弹簧是否容易伸长;
B.试试弹簧的弹性;
C.为了避免弹簧被卡壳;
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4.一个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球受到的支持力就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球产生的弹力就是木板受到的压力
5.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8NB.一定小于8NC.一定大于8N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沿斜坡下行时,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成熟的果实落到地面上,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7.关于g=9.8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
B.物体的质量是重力的9.8倍;
C.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D.1kg=9.8N
二、填空题
11.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12.2015年5月11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成都开赛,其中游泳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游泳馆展开。如图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圈中的示数为______N,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_。
14.有一根量程为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若不受任何力时,弹簧长度是______。当弹簧长度为时,所测拉力______(“超过”,“没有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15.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它的质量是________ kg,重力的方向_______。(g取10N/kg)
16.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它是利用了______的原理;此时说明桌面______面较高。(选填“左”或“右”)
三、作图题
17.按要求作图:如图所示,画出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示意图。
18.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民俗。图为小亮放风筝时的情景,请画出风筝所受重力及风筝线对手中线轴拉力的示意图。(O点为风筝的重心)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刚同学通过查材料知道: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他马上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更大。
(3)有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以内,本实验中B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_____N/m。
20.如图(a)、(b)所示,小强用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垂线、大头针、直尺和记号笔等器材进行实验。
(1)观察图中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可知,小强同学的实验目的是用悬挂法找_________;根据图(b),说明他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
(2)该实验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2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图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大小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大小G=mg,g=9.8N/kg
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铅垂线,可用来检验铅笔是否竖直、墙画是否挂正等
作用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质量分布均匀的空心球、圆环的重心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处,不在这些问题上
弹力/N
0
0.5
1.0
1.5
2.0
2.5
弹簧总长度/cm
6.0
7.2
8.4
9.6
10.8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2
2.4
4.8
6.0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__
3
4
实验序号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1
0.2
1.96
9.8
2
0.3
2.94
9.8
3
0.4
3.92
9.8
实验序号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4
0.2
0.32
1.6
5
0.3
0.48
1.6
6
0.4
0.64
1.6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__
3
4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螺母个数n/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螺母总重G/N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刻度尺读数L/mm
0
5
11
20
30
45
60
75
90
110
135
158
质量m/g
100
200
300
_____
500
重力G/N
1
2
3
4
5
课时7.4 第七章 力复习总结(帮课堂)(解析版)
【学习目标】
1.认识:力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3.了解:弹性与塑性的概念;弹性形变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重心的概念及应用;
4.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概念;
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识导图】
【专题复习】
专题一:对力的理解
※专题概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一定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当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典例一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抓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手受到了向下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B. 绳子C. 水桶D. 水
【答案】B。
【解析】通过绳子提起水桶,与手接触的是绳子。手对绳子有一个向上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也会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B。
典例二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 )。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方向有关
C.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用力向右拉弹簧时,弹簧变长;用力向左压弹簧时,弹簧变短;由此可见,在力的大小与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典例三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到,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生命或是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C.用力推茶杯的下部,茶杯会沿地桌面滑动,而推茶杯的上部,则茶杯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D.地球上一个重500N的物体M,M对地球的作用力是500N
【答案】D。
【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用力把乙推到,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无论有无生命或有无动力,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错误;
C.用水平力推动茶杯底部,茶杯会沿地桌面滑动,推茶杯的上部,杯子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错误;
D.地球上一个重500N的物体M,M对地球的作用力和M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M受到的重力是500N,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四排球运动员扣球时,感到手部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同时排球会变瘪,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力不仅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答案】相互的;运动状态。
【解析】[1]排球运动员扣球时,手拍球的同时,球也同时反作用于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给排球一个力,排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专题二:力的示意图
※专题概述
1.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抽象的,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在箭头的旁边标注力的符号(大小);(4)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3.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定物:确定受力物体;二、定点: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三、定向:确定力的方向;四、画线: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五、标记: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力的符号(大小)。
典例一 画出图中斜面上静止的茶杯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茶杯的重心O点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标出重力符号G,如图所示:
典例二 请在图中画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苹果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重力的作用点﹣﹣苹果的重心竖直向下画有向线段,即可画出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典例三 图中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物块水平方向受力示意图。
【解析】物块正水平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分析可知在O点时物块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对它向右的弹力、地面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过物块重心,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做出这两个力。
典例四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请作出钩码对测力计挂钩拉力F的示意图。
【解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钩码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钩码对测力计挂钩拉力F竖直向下,作用点在测力计挂钩上,如图:
专题三:重力
※专题概述
典例一 如图所示为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关于足球所受重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大小、方向都不变B.大小、方向都在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答案】D。
【解析】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质量不变,由公式G=mg知,受到的重力不变;
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故选:A。
典例二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B.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B。
【解析】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是错误的,因只有在赤道和两极上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桨向后划水桨给水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也给船一个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船就会前进,故B正确;
C.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和铁钉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三 图事例中应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悬挂正相框B.用力拉弹簧
C.往墙敲钉子D.向前推物体
【答案】D。
【解析】A、悬挂正相框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只要相框的边缘与重锤线平行,则说明相框挂正,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弹簧,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往墙敲钉子,体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前推物体,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说明力正在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四 一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上的.将120kg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 kg,重力是 N。
【答案】120;200。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该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的质量相同,都是120kg;
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G地=mg=120kg×10N/kg=1200N,
由题意可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G月=G地=×1200N=200N。
故答案为:120;200。
专题四: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专题概述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力,其实质都是弹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所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大且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要注意如果弹簧受到的拉力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将不能自动恢复到原状。
典例一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弦对箭的推力
C.竹子对熊猫的拉力 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
【答案】D。
【解析】A、运动员压跳板,使跳板变弯,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弹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拉开弓,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弦对箭的推力是弹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熊猫向下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竹子对熊猫的拉力是弹力,故AC符合题意;
D、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不是弹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二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3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
A.3N、3NB.3N、6NC.0N、6ND.6N、3N
【答案】D。
【解析】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3N时,说明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力为3N,由于弹簧测力计A处于静止,受平衡力作用,则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N;
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力大小为3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弹簧对B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力大小,也是3N,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3N;
而两个弹簧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等于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也是3N。
故选:A。
典例三 一根弹簧原长10cm,若挂5N物体时,弹簧长为12cm,那么挂10N物体时,则( )。
A.弹簧伸长了2cmB.弹簧伸长了12cm
C.弹簧的长为 24cmD.弹簧伸长了4cm
【答案】D。
【解析】由题知F1=5N,△L1=12cm﹣10cm=2cm,F2=10N;
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
F1:F2=△L1:△L2
所以5N:10N=2cm:△L2
△L2=4cm,
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0cm+4cm=14c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典例四 小明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收集的实验数据。
(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上表的空白处。
(2)在坐标中画出的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4)支持你上述结论的依据是: 。
(5)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是: 。
(6)在对本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你觉得运用图象分析的优点有哪些?(说出一点即可) 。
【答案】(1)3.6;(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成正比;(4)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弹簧测力计;(6)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更直观明了(或可以了解变化趋势;可以得到其间任意伸长量对应的弹力大小等)。
【解析】(1)通过观察表格中其它四组数据可知:弹力每增加0.5N,弹簧的伸长量就增加1.2cm,则当弹力为1.5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1.2cm×=3.6cm;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成正比;
(4)由图象可以看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的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正比例函数图象;
(5)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成正比,此实验结论应用在我们所学过的弹簧测力计这一测量工具中;
(6)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更直观明了;可以了解变化趋势;可以得到其间任意伸长量对应的弹力大小等。
故答案为:(1)3.6;(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力成正比;(4)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弹簧测力计;(6)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更直观明了(或可以了解变化趋势;可以得到其间任意伸长量对应的弹力大小等)。
专题五: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专题概述
1.需要进行的操作: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
2.数据处理方法:用计算比值的方法处理或作出物体的G-m图像。
3.多次测量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4.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典例一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________。
(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______)
(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5)若干年后,小明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选“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
【答案】同意;举物体,物体质量越大,越费力;0—5;0.2;2;见解析;正比;不能。
【解析】(1)重力大小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增大的倍数相等,从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故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猜想;
(2)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4)由图像可知: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即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5)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无法测出物体的重力,故此实验不能完成。
典例二 一宇航员用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数据:
表一:在地球上
表二:在月球上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的数据后(填写实验序号),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大。
(3)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一个质量为60kg的中学生,到月球上后,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答案】(1)物体在同一位置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2)1、4(或2、5或3、6);(3)60;96。
【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中重力与质量的倍数关系,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位置上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与表二的数据1、4(或2、5或3、6)后,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
(3)地球上质量是6kg的物体到月球表面,只是位置的变化,其质量不变,还是60kg;地球上质量是60kg人,在月球上重力为60kg×1.6N/kg=96N。
典例三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李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格的空格处。
(2)你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观点,依据是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
【答案】(1)2;(2)同意;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3)如图所示;(4)正比。
【解析】(1)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2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
(2)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观点,依据是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3)描出(0.1,1)(0.2,2)(0.3,3)(0.4,4)各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因物体的重力随质量的变化关系图由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物体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典例四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如图甲所示),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得多组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数据。
(1)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成G-m的图像;发现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_______”;
(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像,图线可能是图乙中_______,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已知ρ绿豆﹥ρ黄豆)
(3)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提出把弹簧测力计改装成测量液体的密度秤,具体操作如下:
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N,装满水后总重力为3N,再装满另一液体时示数为4N,则液体密度为_______kg/m3。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处标注对应其它液体的密度;小宇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丁中的图线____(选填“①”、“②”或“③”);若某次测量液体密度时,小桶中没有装满待测液体,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若要提高此密度秤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正比;C;1.5×103;②;偏小;增大桶的体积。
【解析】(1)分析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因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为一定值,故图线可能是图乙中C,以此判断重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3)装满水的重力为:G水=3N-1N=2N,
装满液体的重力为:G液=4N-1N=3N,
因桶的容积不变,水的体积等于液体的体积,故有:V水=V液
ρ液=×ρ水=×1.0×103kg/m3=1.5×103kg/m3;
(4)由题意可知,先将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相当于塑料杯的质量忽略不计),小桶的容积不变,由F=G=mg=ρVg可知,F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成正比,故图线①不符合此关系;
图线②表示小桶有一定的重力,当液体具有一定质量时,F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成正比,故图线②符合此关系;
图线③表示F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没有考虑塑料杯的重力,故图线③不符合此关系;
(5)某次测量液体密度时,塑料杯中没有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液体的重力减小了,根据的图线②可知,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小;
(6)要想提高液体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应减少分度值,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桶的体积。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本溪铁岭辽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首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如图为谷爱凌手拿滑雪板向观众致意时的情景。下列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比赛当天场地的气温约为20℃B. 滑雪板长约为2m
C. 她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ND. 她的滑雪速度约为50m/s
【答案】A。
【解析】A.北京冬奥会在2月举行,比赛当天场地的气温约为-20℃,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滑雪板长度比谷爱凌的身高短,约为1.5m,故B不符合题意;
C.谷爱凌的质量约为60N,所以她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为F=G=mg=60kg×10N/kg=600N
故C符合题意;
D.谷爱凌滑雪最快的速度约为30km/h,约合8.4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福建省)如图,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最容易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BC.推门是一个轮轴,离门轴越远,相当于动力臂越大,越省力,故AB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而沿门方向向外拉,力的作用线过轴的位置,相当于动力臂为0,无法推开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1·江苏连云港市)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获胜。小明对弟弟的力记为F1,弟弟对小明的力记为F2,则( )。
A.F1大于F2B.F1和F2大小相等
C.F1先于F2产生D.F2先于F1产生
【答案】B。
【解析】小明和弟弟掰手腕,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1·湖南衡阳市)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像,其中对实验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图乙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D.图丁说明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CD。
【解析】A.图甲是v-t图象,且v保持不变,所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乙是s-t图象,而s保持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图丙中的m与V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
D.图丁中的G与m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CD。
5.(2021·湖南长沙市)怀旧的竹蜻蜓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列静止的竹蜻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竹蜻蜓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静止状态,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竹蜻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选D。
6.(2021·云南昆明市)下列四个现象中,一个力作用的效果与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不等效的是( )。
A.一只甲壳虫和一群蚂蚁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
B.一个同学和两个同学匀速地将同一桶水从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
C.一头牛将一辆轿车和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
D.两个人坐在一艘小船上,只有其中一个人划和两个人划,使船匀速运动的力
【答案】D。
【解析】A.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的大小是相同的,一只甲壳虫和一群蚂蚁匀速移动同一片树叶的力产生的效果等效,故A不符合题意;
B.匀速地同一桶水的力的大小是相同的,一个同学和两个同学匀速地将同一桶水从地面搬到桌子上的力产生的效果等效,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一头牛将一辆轿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等于一群人将一辆卡车从泥沼中拉出来的力,因此这二个力产生的效果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人坐在一艘小船上,船受到的阻力与船的速度有关,当速度越快时,船受到的阻力越大,所以当船速不相同时,只有一个人划和两个人划的力不相等,此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不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
二、填空题
7.(2020·江苏泰州)如图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舰载机在山东舰着陆后,飞机仍会在甲板上高速滑行,此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是__________(填运动状态)的。为使飞机平稳着陆在甲板上阻拦索对刚着陆的飞机施加一个拉力,便其速度迅速减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答案】(1)静止;(2)运动状态。
【解析】当在甲板上高速滑行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此时飞行员相对于舰载机是静止的。
当舰载机着舰后精确钩住阻拦索后,便其速度迅速减小,这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2022·江西省)如图所示,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此时,该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
【答案】① 0.1;②1.5。
【解析】[1]由图可知,测力计0~1N之间分成了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0.1N,即圆筒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
[2]由图可知,圆筒露出的小格数为15个,所以测力计读数为0.1N×15=1.5N。
9.(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端午节龙舟赛上,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龙舟就会向前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当2号龙舟超过5号龙舟时,它们是相对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相互的;运动。
【解析】[1]桨向后划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向前推桨,龙舟向前行驶。
[2]当2号龙舟超过5号龙舟时,以5号龙舟为参照物,2号龙舟向前运动,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10.(2021·湖南怀化市)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解析】[1] 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浆,浆对水有向后的力,水对浆有一个向前的力,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船加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作图题
11.(2022·四川遂宁)一根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请你作出小球摆动到右边最高点时,小球所受绳子拉力F与重力G的示意图。
【解析】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重力符号G,拉力从重心沿绳斜向上画,标出符号F,如图所示:
12.(2022·江苏连云港)如图为路灯下悬挂的灯笼,请画出这只灯笼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13.(202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14.(2022·江苏扬州)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拴着一个沙袋,甩起来,使沙袋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沙袋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对沙袋的作用)。
【解析】沙袋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受竖直向下重力G,绳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沿着绳指向手,两个力都画在沙袋的重心O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5.(2021·浙江杭州市)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_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______cm。
【答案】1.5N;0.2cm;1.5cm。
【解析】(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3]当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16.(2021·陕西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完弹黄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不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零刻度线:挂1N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1N;将这段距离等分为20格,每格表示0.05N。用此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发现测量值不准确。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外力的关系。
他们利用规格为0.05N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所示。
(1)螺母挂在橡皮筋下静止时,受到橡皮筋的拉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70.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15.0mm处。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______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______;
(4)同学们更换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探究,发现其它橡皮筋的特点均与此相似,他们由此总结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______,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答案】等于;越长;0.33;不能;30;0.2N;较小。
【解析】(1)[1]由平衡条件得,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2)[2]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3]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4~8之间,刻度尺读数是均匀变化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70.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
[4]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0~4之间,刻度尺读数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15.0mm处。此时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5][6]由表格可知,螺母个数从4~8之间,刻度尺读数是均匀变化的,所以零刻度线应该标在刻度尺的30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90mm刻度处的示数,应该标为
(4)[7]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较小,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排球砸向地面时变瘪
【答案】D。
【解析】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因为橡皮泥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故A不符合题意;
B.饼干一捏变成碎片,饼干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粉笔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故C不符合题意;
D.排球砸向地面时变瘪,当排球离开地面后能够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A。
【解析】如图中,一次压缩弹簧,一次拉弹簧,两次的大小相同,作用点也相同,但方向是相反,弹簧一次变短,一次被拉长,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选C。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判断弹簧是否容易伸长;
B.试试弹簧的弹性;
C.为了避免弹簧被卡壳;
D.看看能测多大的拉力,以便确定量程
【答案】A。
【解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仅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把它的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从而影响正常的测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一个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B.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球受到的支持力就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D.球产生的弹力就是木板受到的压力
【答案】D。
【解析】A.根据弹力产生的特点可知,木板形变是由足球产生的弹力造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足球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在与足球接触的木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因为受到重力对木板产生压力的结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8NB.一定小于8NC.一定大于8N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8N。
故选B。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沿斜坡下行时,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成熟的果实落到地面上,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D。
【解析】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仍然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任何时候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成熟的果实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果实会落到地面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空心的篮球等物体的重心在空心部分的球心上,没有在篮球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
7.关于g=9.8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
B.物体的质量是重力的9.8倍;
C.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D.1kg=9.8N
【答案】A。
【解析】AB.重力和质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说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或物体的质量是重力的9.8倍,故AB不符合题意;
C.质量为1kg的物体重力是:,故C符合题意;
D.在地球上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而不是1kg=9.8N,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答案】相互;球。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脚对足球施力时,足球同时对脚施力,因此,脚会感到痛,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球。
12.2015年5月11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成都开赛,其中游泳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游泳馆展开。如图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水;相互的。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向前运动时,人向后推水,水向前推人,水对人的推力使人向前运动。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圈中的示数为______N,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_。
【答案】0~5;3.6;垂直。
【解析】[1]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值是5N,即量程是0~5N。
[2]由图知道,1N分5个小格,每小格代表0.2N,即分度值是0.2N,测力计示数为3.6N。
[3]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必须垂直于刻度面板。
14.有一根量程为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若不受任何力时,弹簧长度是______。当弹簧长度为时,所测拉力______(“超过”,“没有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答案】15cm;没有超过。
【解析】[1]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且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设弹簧的原长为xcm,则有
解得x=15cm
[2]由以上推理知,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比值为1N/cm,所以当弹簧长度为25cm时,所测拉力
F=1N/cm×10cm=10N
而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2N,那么所测的拉力没有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15.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它的质量是________ kg,重力的方向_______。(g取10N/kg)
【答案】3;竖直向下。
【解析】由G=mg知道,南瓜的质量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6.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它是利用了______的原理;此时说明桌面______面较高。(选填“左”或“右”)
【答案】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左。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此特点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它就是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此时重垂线与支架不重合,说明桌面不水平,如图可知,重垂线偏向右侧,说明桌面左侧高。
三、作图题
17.按要求作图:如图所示,画出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示意图。
【解析】由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 G 竖直向下,受到斜面的弹力 F 垂直于斜面向上,如下图所示:
18.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民俗。图为小亮放风筝时的情景,请画出风筝所受重力及风筝线对手中线轴拉力的示意图。(O点为风筝的重心)
【解析】风筝所受重力过 O 点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段,并在线段末标上箭头和 G ,即为风筝所受的重力,风筝线对线轴的拉力是沿绳的方向,故过线轴与线的交点沿绳方向画一条线段,标上向上的箭头,故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刚同学通过查材料知道: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他马上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用弹簧_____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更大。
(3)有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以内,本实验中B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_____N/m。
【答案】10;A;B;100。
【解析】(1)[1]由图乙可知,A弹簧的原长为5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力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A的伸长量为10cm。
(2)[2]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測量的精确程度高。
[3]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则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
(4)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即弹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当F=10N时,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即当拉力F为10N时,即x=0.1m,将数据代入F=kx,得k=100N/m。
20.如图(a)、(b)所示,小强用形状不规则的薄板、重垂线、大头针、直尺和记号笔等器材进行实验。
(1)观察图中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可知,小强同学的实验目的是用悬挂法找_________;根据图(b),说明他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
(2)该实验所应用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1)不规则薄板的重心;薄板的重心在l1、l2的交点处;(2)二力平衡的条件;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小强是分两次用细绳悬挂物体,并在静止时沿悬线方向画出直线,并找处两直线的交点。这是用悬挂法找不规则薄板的重心的操作过程。在该实验中,两次所画直线的交点即为薄板物体重心,即题中L1、L2的交点处。
(2)该实验中薄板物体处在静止状态下时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悬线拉力与物体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又根据细线拉直时拉力沿着细线所在直线方向可得,重力沿着细线所在直线方向。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一定处在等效重力所在直线上。即重心处在细线所在直线上。故而两次细线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重心位置。
2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图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400;(2)2;(3)如图;(4)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解析】(1)通过分析表格中相关数据即可知,重力为1N时质量为100g,重力为2N时质量为200g,重力为3N时质量为300g,则重力为4N时质量为400g。
(2)根据弹簧测力计指针在刻度盘上的位置,可读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通过描点(1N,100g)(2N,200g)(3N,300g)(4N,400g)(5N,500g)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为:
(4)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可知,质量是原来几倍,重力也是原来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大小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大小G=mg,g=9.8N/kg
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铅垂线,可用来检验铅笔是否竖直、墙画是否挂正等
作用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质量分布均匀的空心球、圆环的重心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处,不在这些问题上
弹力/N
0
0.5
1.0
1.5
2.0
2.5
弹簧总长度/cm
6.0
7.2
8.4
9.6
10.8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2
2.4
4.8
6.0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__
3
4
实验序号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1
0.2
1.96
9.8
2
0.3
2.94
9.8
3
0.4
3.92
9.8
实验序号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4
0.2
0.32
1.6
5
0.3
0.48
1.6
6
0.4
0.64
1.6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__
3
4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螺母个数n/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螺母总重G/N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刻度尺读数L/mm
0
5
11
20
30
45
60
75
90
110
135
158
质量m/g
100
200
300
_____
500
重力G/N
1
2
3
4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7.1 力课时训练,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优秀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65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总结原卷版doc、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讲义65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总结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