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58497/0-17262101088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58497/0-17262101089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158497/0-17262101090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上册语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主题分析+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展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 )》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的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旨在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故事的缩写。教材在《猎人海力布》的课后题、《牛郎织女(二)》的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概括内容的要求,为缩写故事作铺垫。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牛郎织女》分成了两部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这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部编版五上大单元教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沉淀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牛郎织女》分成了两部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猎人海力布》主要讲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2.本单元目标:字词句:认识2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阅读:(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2)能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变换人称的形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3)能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教育。(4)能抓住文中的问句,感受设置悬念给故事带来的变化,了解这样表达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口头交际:(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3)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书面表达:(1)通过缩写练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2)把握文章的要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有效取舍,运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3)学习缩写,对原有故事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做到内容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5)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语文园地:(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3)学会品析优美词句,并且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或写出优美生动的好词好句。品析语句,学会快速概括语句的意思的方法。(4)在阅读文章时,既要读得快,又要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5)朗读、背诵古诗《乞巧》。3.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4.本单元要素:(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的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2)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除了要在专门的写作指导课上着意落实这一要素,阅读教学中也要适时渗透,适当训练。(3)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都和民间故事密切相关,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写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而深入的体验。在学习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关注各部分的教学要点和方法:二、教学安排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会认字(22个)9.猎人海力布:酬(chóu) 誓(shì) 谎(huǎng) 牺(xī)10.牛郎织女(一):嫂(sǎo) 恳(kěn) 筛(shāi) 歹(dǎi) 罕(hǎn) 梭(suō) 狱(yù) 酿(niàng) 瞌(kē) 拘(jū) 落(luò)11*牛郎织女(二):俭(jiǎn) 皇(huáng) 偎(wēi) 衰(shuāi) 泰(tài) 珊(shān) 瑚(hú) 礁(jiāo) 筐(kuāng) 拗(niù)会写字(22个)9.猎人海力布:酬 珍 叮 嘱 塌 焦 誓 谎 延 悔 扶 10.牛郎织女(一):郎 爹 嫂 辆 歹 罕 纱 妻 趟 托 狱 婚 辈 挨多音字(4个)号(háo)号叫 哀号(hào)号召 记号 拗(niù)执拗 拗不过(ǎo)拗断(ào)拗口 违拗辨析:表示“大声呼喊或大声哭”时,读 há0,如,干号、号啕大哭;其余情况一般读 hào。字歌:自学拗(ào)口令,执拗(niù)不用教。用力拗(ǎo)树枝,拗(ǎo)断当柴烧。落((là)落下(luò)落地(luō)大大落落 (lào)落汗 辨析:表示“遗漏,丢下”时,读 |à,如,丢三落四;义同“落”(luò),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落炕、落枕、落不是、落埋怨”等时,读 |ào;在“大大落落”中读 luō;表示“掉下来,往下降”“衰败”“遗留在后面”“停留”“归属”“写下”“停留或聚居的地方”等时,读 luò,如,落泪、没落、落选、落脚、落账、村落。词语(28个)9.猎人海力布猎物 酬谢 珍宝 感激 叮嘱 复活 议论 崩塌 搬家 焦急 发誓 千真万确 谎话 迟延 镇定 后悔 悲痛 震天动地 10.牛郎织女(一)嫂子 剩饭 床铺 亲密 笑嘻嘻 成家立业 好歹 稀罕 妻子 晚霞 游泳 一辈子 结婚 相依为命作家作品民间故事:本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沉淀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21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写作特色:小说凝练、真实;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等人生格言:理想是事业之母。好句积累1.精彩句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第一句写出了天气变化的猛烈;第二句写出了村子被洪水淹没时的惨烈,也照应了前面鸟所说的“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2.心理描写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这句话是对牛郎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之情。3.含义深刻的句子(1)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再三叮嘱”强调把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的后果非常严重,为后文海力布说出秘密变成石头埋下伏笔。(2)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三个“干干净净”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牛郎对老牛的照顾十分周到,表现出了牛郎对牛的深厚情感。(3)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织女生活的甜蜜幸福,这与她在天上缺乏自由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牛郎急切的心情。日积月累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诗中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句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人。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王仙坛》。词语:①[乞巧〕指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相传这一天女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被称作“乞巧节”。②〔碧霄〕指青天。③[几万条]比喻多。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赏析: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单元学习要点1.能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2.创造性地复述《牛郎织女(一)》中的故事情节。3.给《牛郎织女(二)》绘制连环画并配上文字。4.会缩写故事。高频考点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是考试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常见的考查形式:(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2)通过“×××”我们知道×××的性格特点是( )。(3)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他(她)的性格特点。解题小窍门1.通过对短文内容的总体把握,了解事情的详细过程,看看文中的人物做了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总体分析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2.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如人物的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或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人文主题”分课解读解读: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沉淀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语文要素”分课解读及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的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 )》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的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旨在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写法借鉴《猎人海力布》转变角色讲故事(1)学方法创造性复述是以原文为依据,展开想象发挥创造性的复述方式。它不是对原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那么,怎样转变角色讲故事呢?①变换角度,体验角色。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如本文就可以分别站在海力布和乡亲们的角度展开想象,体会面对洪水即将侵袭,海力布和乡亲们之间的承盾冲突。②改变叙事口吻,设定好人物关系,叙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变换角色讲故事就要改变叙事的人称和说话的口吻,要符合人物设定。比如,要以小白蛇的口吻讲这个故事,首先就要设定海力布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一人物关系,然后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回忆当时海力布救自己的情景,然后以第三人称讲述后来发生的事情,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③结合情境,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如果要以海力布的口吻来劝乡亲们搬家时,可以根据课文中海力布“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等细节来表现海力布的内心活动。想一想:作为知情人,自己就是海力布,当时会怎样想?你打算怎样劝说大家离开?结合这样的问题展开想象,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故事更加吸引人。(2)迁移运用发挥想象,以小白蛇的口吻讲述自己被救的经过。答案:我是小白蛇,龙王的女儿。有一天我去人间游玩,没想到在森林里玩得正高兴时,被一只老鹰盯上了,它死死地抓住我不放,带着我飞过森林。我拼命挣扎,大声呼喊救命,希望能有奇迹出现。谁知就在这时,我的救命思人海力布出现了,只见他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那凶恶的老鹰受了伤,扑腾着翅膀丢下我连忙逃走了,就这样我才脱了险,现在想想也是后怕。《牛郎织女(一)》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1)学方法①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补充具体事例,丰富细节。如,讲述“牛郎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告诉老牛”,可以不断追问:这天牛郎在哪儿放牛?联系前面课文,最近他又受了兄嫂的哪些虐待?他会如何跟老牛表白?……从而使我们对故事情境想得更多、更细。②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当时的情形,讲好故事的起伏。比如,“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可以调动类似的生活经历,如,和同学商量“秘密行动”,想象织女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时,大家可能有的反应,想象当时众仙女的神情、动作;可能会有胆小的仙女提出反对意见,她会说什么?其他仙女又会怎么回应?最后又会怎样?把情节的波折、事情的起伏表现出来。③把描述变成对话。如,讲述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形,可以想象看到牛郎拿着自己的纱衣,织女可能会感到吃惊会说什么?牛郎会如何诚恳地说明情况?织女听后可能又惊又喜,会说什么?牛郎是如何把自己的情形说清楚的?善良的织女又同情又爱惜,会说什么?整个过程可以用对话展开,适当加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来表现人物的特点。4.结合课文的插图或相关连环画或不同版本的故事,打开创编故事的思路,重点从创编的内容和细节上展开。想象要合理,讲述时动作、语气要符合人物身份和当时的场景。(2)迁移运用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答案:织女说:“姐妹们,我们在天上每天织布,一点儿自由都没有。听说人间的生活特别有趣,我们什么时候也去看看哪?”另一位仙女马上拍手叫好:“太好了,太好了!我也想去!”旁边的大姐平时就胆小,小声地说:“可是……王母娘娘是不允许我们随便下凡的……”“那有什么呀,咱们就找个机会,趁她不注意,偷偷下凡一会儿,反正也不能耽误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这次秘密行动,暗自做好周密的计划,见机行事。)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复述故事这一关键词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的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在本单元之前,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谓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解读:由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到四年级“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再到五年级“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看出,复述要求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有重点地复述→有顺序、有重点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每次变化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提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表现力。螺旋上升的习作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故事的缩写。教材在《猎人海力布》的课后题、《牛郎织女(二)》的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概括内容的要求,为缩写故事作铺垫。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引导学生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次习作编排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缩写及其基本方法。缩写故事就是把较长的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教材列举了缩写的基本方法,一是摘录、删减,在保持原意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删、留的内容,突出原文要点;二是概括、改写,可以长句缩为短句,几句合并一句,描写改成概述,使表达更简练。第二部分是结合《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示例,具体介绍了如何摘录、删减、概括、改写。如,删去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这种常见的套话,说明缩写故事要尽量删去无关紧要的语言,直奔故事核心内容;删去了“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事例,因为前一句已经说明“他热心帮助别人”,此处删去具体事例,不影响原意;概括了“解救小白蛇的过程”,说明次要的事件不必详细展开,可以概括介绍;把小白蛇与海力布的对话改写成了简要的叙述,把“宝石的秘密”交代得非常清楚,说明缩写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情节,因为宝石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所以缩写需要突出重点。这段示例与上一段的缩写方法形成印证,进一步说明缩写的方法。第三部分指出本次缩写的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明确缩写后的故事要符合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的基本要求。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1.了解缩写的意义,明确缩写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教学伊始,可以通过阅读影视作品介绍、旅游景点简介、整本书的内容概要等,引导学生了解缩写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如果想介绍给别人的内容比较长,就需要缩写。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提示,明确本次作的缩写要求。2.结合范例,明确缩写故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缩写时,可结合教材《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示例,组织学生与原文对照阅读,在尊重原作、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体会“摘录”“删减”“概括”“改写该如何操作。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缩写的要求和方法。3.缩写故事。学生明确了如何缩写之后,可按照教材要求,尝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也可以缩写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学生在课文学习时已经做过“海力布”石头的简介,建议本次习作选择其他民间故事作为缩写内容。4.评改与交流。完成习作后,要组织学生对缩写后的故事进行语言加工。要求学生自己读一读习作看看是否做到了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也可以把缩写的故事读给小组同学听看别人能否听明白,是否抓住了原意,做到了前后连贯,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课文关注要点关注教学方法9.猎人海力布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的特点。10.牛郎织女(一)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11.牛郎织女(二)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习作:缩写故事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语文园地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学会扩写段落。4.积累古诗词。通过比较意思相同、相近的词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快乐读书吧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利用动画片、影视作品,以及适当展开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课时划分教学内容课时目标具体分配基础大闯关:单元导读+整合学习单元生字词,熟读课文。1单元字词和《语文园地三》课文内容梳理: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教育。1,《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重点讲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1《猎人海力布》重点讲练: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1《牛郎织女(一)》单元重难点突破: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1交流平台、《牛郎织女(二)》朗读课文、积累古诗《乞巧》。早读《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和日积月累《乞巧》通过口语交际的学习,感受在讲民间故事时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1口语交际《将民间故事》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1习作:《缩写故事》利用动画片、影视作品,以及适当展开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1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教师自主安排1查缺补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