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0月17日,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东南亚第一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雅万高铁项目75%以上的服务和采购是在印尼当地,并为印尼培养了数千名技术人员。下图示意雅万高铁两种选线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相对于Ⅱ线,Ⅰ线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缓,跨越河流少B. 重叠公路,新建线路短
C. 城镇集中,人口分布多D. 远离山区,地质灾害少
2. 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可能因降水多导致工程受阻的时间及原因是( )
A. 1月台风登陆频繁B. 1月处于西北风迎风地带
C. 7月台风登陆频繁D. 7月处于东南风迎风地带
3.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对印尼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雅万两地通勤交通压力
②带动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③提升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
④增加当地民众的就业机会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线和Ⅱ线均两次跨越河流,次数相同,A错误;Ⅰ线比Ⅱ线线路更长,B错误;Ⅰ线沿途有4个城镇,比Ⅱ线人口分布多,C正确;两条河流均流经山区,且地势较为陡峭,降雨量较大,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数量均较多,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2题详解】
雅万高铁位于6°S-7°S之间,纬度较低,地转偏向力较弱,不易形成台风,AC错误;在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偏转为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受到南侧山地阻挡,产生地形雨,会影响工程施工,B正确;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当地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控制,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3题详解】
雅万高铁可以分散客流量,从而缓解两地通勤交通压力,①正确;雅万高铁用于客运,而非货运,②错误;雅万高铁位于东南亚境内,由中印共建,并不能提升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③错误;高铁的建设和开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周边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增加当地民众的就业机会,④正确。故ABD错误,本题选C 。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会北移,赤道附近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会越过赤道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气压带和风带会南移,赤道附近赤道低压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会越过赤道并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所示沉积岩类型有( )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5. 该剖面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沉积作用—挤压弯曲—断裂位移—岩浆侵入
B. 沉积作用—挤压弯曲—岩浆侵入—断裂位移
C. 断裂位移—岩浆侵入—沉积作用—挤压弯曲
D. 断裂位移—沉积作用—挤压弯曲—岩浆侵入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例可知,图中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砾岩、砂岩和页岩,共4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由图可知,首先是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受挤压变形弯曲,后来断层切断4个岩层,可知断层发生在沉积岩之后;花岗岩切穿断层,岩浆的侵入晚于断层的形成,故正确的顺序是:沉积作用—挤压弯曲—断裂位移—岩浆侵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构造类型是褶皱(包括背斜、向斜)和断层(包括地垒、地堑),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
下图为沿某30°纬线圈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 )
A. a大洋是世界上最冷的大洋B. b大洋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洋
C. c大洋是世界上最热大洋D. b大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7. 甲大陆( )
A. 高大山系分布在中部B. 地形以高原为主
C. 高大山系分布在西海岸D. 地形以平原为主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30°N纬线穿过非洲、亚洲和北美洲,陆地较宽阔,由此判断,图中纬线不是30°N,只能是30°S;再根据图中经度可判断,甲为非洲大陆,乙为澳大利亚大陆,丙为南美大陆,a为印度洋,b为太平洋,c为大西洋。其中,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D正确;世界上最冷的大洋是北冰洋,A错误;世界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B错误;世界上最热的大洋是太平洋,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B正确,D错误;非洲大陆的高大山系分布于西北部和东南部,AC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最冷的大洋是北冰洋,最热的大洋是太平洋。
下图为世界人口经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亚洲人口分布较多的区域是( )
A. 东亚、南亚B. 北亚、东亚C. 中亚、西亚D. 西亚,北亚
9. 东经90°附近亚洲人口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交通B. 地形、气候C. 气候、交通D. 气候、植被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亚洲人口分布较多的区域所在的经度范围在60°E-130°E,这一区间对应的是南亚和东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东经90°附近亚洲人口分布纬度差异以南亚为主,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农业发展,地形为恒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稠密;北部穿过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区为青藏高寒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截至2022年11月,世界人口已超过80亿,其中55%(44亿)生活在亚洲。截至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流域、印度半岛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
多洛米蒂山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属于M山脉的一部分,因山上有洁白的白云石(浅色石灰岩)而得名“白山”,属于复合地貌。该山群峰形态各异,山谷深邃,多陡峭岩崖,岩石中含有丰富的化石。因其壮观的山地景色和特殊的地质价值,多洛米蒂山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1、图2分别示意多洛米蒂山地理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多洛米蒂山所属的M山脉是( )
A. 亚平宁山脉B. 阿尔卑斯山脉C. 乌拉尔山脉D.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1. 多洛米蒂山的地貌类型有( )
①喀斯特地貌 ②丹霞地貌 ③冰川地貌 ④风成地貌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洛米蒂山所属的M山脉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属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多洛米蒂山因山上有洁白的白云石(浅色石灰岩)而得名“白山”,属于复合地貌,石灰岩分布的区域多形成喀斯特地貌,①正确;该山群峰形态各异,山谷深邃,多陡峭岩崖,阿尔卑斯山海拔高,有冰川地貌分布,③正确;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当地没有红色砂岩,②错误;当地降水较多,风成地貌少,④错误;故选A。
【点睛】地貌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如岩石、构造等; 二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当物质基础和动力因素不同时,形成的地貌形态也不一样。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M-N一线( )
A. 高差最大达300mB. 海拔最低处为30m
C. 丙处为谷地D. 经过两个鞍部
13. 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 )
A. 甲处能看到乙处B. 乙处能看到丙处
C. 丁处能看到丙处D. 甲处能看到丁处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M一N一线,乙附近为最高海拔:270m<最高海拔<300m,丙附近为最低海拔: 0m<最低海拔<30m,计算可知,240m<高差<300m,高差最大没有达到300m,A错误,0m<最低海拔<30m,因此最低海拔不是30m,B错误;自M向N方向,依次经过甲沟谷一乙山地一丙谷地一丙丁间鞍部,因此只经过一个鞍部,D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知,丙处海拔比两侧低,因此丙地是谷地,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乙处位于山脊右侧,甲处位于山脊左侧的沟谷,所以从甲处看不到乙处,A错误;乙处海拔为270m,向东到丙处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二者之间为凹坡,因此乙处可以看见丙处,B正确;从丁处看丙处,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先缓坡后陡坡,故从丁处看不到丙处,C错误;甲处位于山谷中,与丁处之间有乙处所在的山脊阻挡,因此甲处看不到丁处,D错误。故选B。
【点睛】两地之间若无山地或者山脊,则可以通视。要特别注意,凹形坡一般可通视,凸形坡则容易挡住视线。有时仅看两地的凹凸坡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这种情况下,凹形坡也不能通视。
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省文昌(19°N,110°E)发射场发射升空,5月18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文昌发射天和核心舱的优势是( )
A. 便于进行跟踪观测B. 有利于节省燃料
C. 可充分利用太阳能D. 有利于保障火箭安全
15. 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后( )
A. 成为地球的卫星B. 成为太空中独立的行星
C. 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D. 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16. 从发射升空到完成在轨测试验证的时段内,酒泉发射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
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不断变小D. 不断变大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与其它三个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速度大,可以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发射天和核心舱的优势是节省燃料和成本,B正确;海南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晴天比其他三大航天发射基地少,进行跟踪观测方面优势不大,A错;航天发射的能量与太阳能关系不大,C错;从国防安全的角度考虑,位于内地酒泉、西昌、太原发射基地更有利于保障火箭安全,D错。故本题选B。
【15题详解】
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后,将按预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工作,成为地球的卫星,A正确,B错;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不属于地球同步航天器,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不相同,C错;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所以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D错。故本题选A。
【16题详解】
从发射升空到完成在轨测试验证的时段内,即从4月29日-5月1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酒泉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不断减小,所以酒泉发射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点睛】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坐落于秦淮河和长江共同形成的河漫滩高地上,拥有天然山水环护的地势条件,外围有长江及诸山拱卫。城南的秦淮河和城北的金川河及两河支流共同构成南京城市内部水系。历史时期当地人将城市水系主要应用于供水、交通运输、调节局地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洪减灾、美化环境等方面,非常重视水系维护,不断在城内挖掘人工渠道,并令诸水与秦淮河及后湖(今玄武湖)相贯通,即“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左图、右图分别示意历史时期、2010年南京城与水网关系。
(1)指出城市水系分布状况对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2)简述历史时期当地人重视水系、挖掘人工河道连接水系的原因。
(3)研究发现,现代南京市区内部水系功能逐渐弱化,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影响聚落(南京城市)选择;影响南京城市道路方向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限定早期南京城市范围,影响南京城市发展的方向等。
(2)河流可作为防卫边界,抵御外敌入侵;调节水量,疏导洪峰,减轻洪涝灾害;水道可作为商贸和交通通道;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天人合一的人地协调观等。
(3)现代南京地势较古时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水系调节当地气候和净化水体的能力下降;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现代南京城区地面硬化率较高,地表水分下渗减少,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城市安全;城内人工河道狭窄且水浅,极易淤塞,后期维护成本高;随着南京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用地缺乏,填埋河道,增加城市用地,水系功能进一步弱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京城市水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对聚落的影响、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坐落于秦淮河和长江共同形成的河漫滩高地上,城市水系对其建设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在城市选址方面,影响聚落(南京城市)选择。天然山水环护的地势条件,外围有长江及诸山拱卫,为城市的建立提供了安全且适宜的环境。对城市道路方向和内部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城南的秦淮河和城北的金川河及两河支流共同构成南京城市内部水系,这些水系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城市道路的走向,同时也塑造了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限定了早期南京城市范围,影响南京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水系在早期成为城市发展的自然边界,对城市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小问2详解】
历史时期当地人重视水系、挖掘人工河道连接水系的原因主要从军事防御、防洪减灾、经济发展、理念遵循等角度进行分析。河流可作为防卫边界,抵御外敌入侵。南京地处重要地理位置,水系成为天然的防御屏障。可调节水量,疏导洪峰,减轻洪涝灾害。历史时期,南京地区常受洪水威胁,水系的合理利用有助于缓解水患。水道可作为商贸和交通通道。便利的水运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天人合一的人地协调观。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合理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小问3详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南京地势较古时平坦,河流流速较慢。这导致水系调节当地气候和净化水体的能力下降。水流缓慢不利于水体的循环和更新,使得水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同时也难以有效地净化水体。南京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现代南京城区地面硬化率较高,地表水分下渗减少,大量的雨水无法及时渗入地下,容易形成地表径流。而水系的排水能力有限,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城市安全。城内人工河道狭窄且水浅,极易淤塞。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进入河道,加上水流缓慢,容易导致河道淤积。后期维护成本高,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水系维护的足够重视和投入,使得水系功能进一步弱化。随着南京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用地缺乏。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部分河道被填埋,增加城市用地。这使得水系的面积和长度减少,功能进一步受到限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下水人工回补”指将再生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污水)、雨洪水、河湖水等水资源人工补给至地下水含水层中,以便后续回收的行为。澳大利亚珀斯的水务公司将再生水进一步处理后通过高压井灌的方式回补到地下深部承压含水层,为当地提供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左图示意珀斯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两种地下水人工回补方式。
(1)从气候角度分析,珀斯进行地下水人工回补时大量使用再生水的原因。
(2)与自然下渗回补相比,说明高压井灌方式在珀斯城区运用的优势。
(3)简述珀斯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的生态意义。
【答案】(1)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受寒流减湿作用,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早);地表自然水源(雨洪水、河湖水)少。
(2)城区场地面积有限,高压井灌占用场地小;自然下渗速度慢,高压井灌回补效率高;无露天储水,回补水源蒸发损耗少;避免回补水源受外界环境污染,保证水质。
(3)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利于地下水位恢复;防止地面沉降,阻止海水入侵;回补水源较清洁,改善区域地下水水质;利于地表植被生长,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大地下蓄水量,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珀斯地下水为背景,涉及地下水补给原因、方式和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降水减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资源缺乏;区域内的河流湖泊较少,地表少资源少,因此,天然的水资源缺乏,要使用再生水回补。
【小问2详解】
高压井灌方式可以通过增加水压,确保水能够更有效地渗透到土壤深层,从而提高灌溉效率。城区场地面积有限,高压井灌占用场地小,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高压井灌无需采用地表储水,减少水资源因蒸发的损失;采用井进行储水,避免回补水源受外界环境污染,保证水质。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从保障水质、水量、维持地下水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地下水人工回补工程可以恢复和保持地下水的自然循环,从而改善土壤湿度,促进植被生长,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增大地下蓄水量,可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通过注入经过处理的河水或再生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提升水质,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饮水质量;人工回补地下水可以补充地下水量,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利于地下水位恢复,从而防止地面沉降,阻止海水入侵。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旋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年同区域海水表层温度异常降低。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我国的台风平均生成位置偏南,强度偏弱。下图示意1949-2021年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影响太湖流域台风频次的逐年分布,其中拉尼娜年影响太湖流域的台风最多6次,最少1次。表示意厄尔尼诺年与拉尼娜年太湖流域台风参数对比。
(1)描述与多年台风情况相比,拉尼娜年影响太湖流域台风特征。
(2)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年影响我国台风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1)与多年平均台风情况相比,拉尼娜年发生的台风频次变化较大;总体来看,拉尼娜年台风频次超过多年平均台风频次,且拉尼娜年平均台风发生频率升高;拉尼娜年台风较多年平均台风对太湖流域年度的影响时间变长等。
(2)我国东部海岸线广阔,受海洋影响面积大;东部为我国经济重心,人口密集,台风带来的损失更大;我国低纬沿海地区临近西太平洋暖池,暖池气流活跃、强劲,易形成热带气旋。
(3)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升高,盛行上升气流;由于热力环流,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下沉气流,上升气流受到抑制;气旋对动力要求更高,纬度较高区域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气旋,生成于低纬度的气旋强度变小,平均生成位置偏南,影响时间偏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厄尔尼诺年与拉尼娜年太湖流域台风参数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拉尼娜年影响太湖流域的台风频次最多6次,最少1次,与多年平均台风情况相比,频次变化较大。从数据上看,拉尼娜年台风频次超过多年平均台风频次,且拉尼娜年平均台风发生频率升高。拉尼娜年台风影响时间为7月16日-9月15日,较多年平均台风影响时间7月16日-9月10日有所延长,说明拉尼娜年台风对太湖流域年度的影响时间变长。
【小问2详解】
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受影响程度取决于气旋活跃度、气旋强度、距离远近、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集程度。我国东部海岸线广阔,受海洋影响面积大,为台风的形成和登陆提供了条件。东部为我国经济重心,人口密集,一旦遭受台风袭击,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对台风的关注度也更高。我国低纬沿海地区临近西太平洋暖池,暖池气流活跃、强劲,易形成热带气旋,进而发展成台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小问3详解】
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区的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升高,这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由于热力环流的作用,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下沉气流,上升气流受到抑制。气旋的形成需要上升气流提供动力,而在这种情况下,气旋对动力的要求更高,纬度较高区域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气旋,所以生成于低纬度的气旋强度变小,平均生成位置偏南。同时,由于强度减弱,且台风影响频次也比多年平均有所减少,台风影响时间也会偏短。
频次/个
最早影响时间
最晚影响时间
多年平均
3.38
7月17日
9月10日
厄尔尼诺年平均
3.20
7月21日
9月13日
拉尼娜年平均
3.68
7月16日
9月15日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