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及反思,共3页。
课题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时间
节次
第 节
主备人
来源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目标确立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讲述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概况,整体偏向感性认知和概括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从古代到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构建相关历史现象的时空观念。
2.通过对《世界遗产公约》的了解和认识,提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3.通过对各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的了解,培养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公约》、各国文化遗产
2.难点: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
请大家观看一则视频新闻。这里讲的是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我们看到塔尖烧毁跌落,看到巴黎市民墩身的祈祷,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所以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法国宫殿,会引动大家的关怀和瞩目?大火后的结局也在引动着人们的心弦,正如视频中所说,这是一场全世界的灾难,因为有一种遗产是世界遗产,他们是全人类的财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生:
回答观看视频的感受(悲伤心痛,感到非常惋惜)
回答自己记忆认知中的巴黎圣母院,虽然离自己很远却又仿佛很近
意图:
通过视频场景史实的渲染,调动学生对巴黎圣母院火灾的喟叹,埋下本节课的主线和情感基调,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损失都是全世界的损失,我们要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环节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①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师:
给出图片:圣母院大火场景。
提问: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问什么会引起广泛关注,同学们有答案了吗?
补充讲述:文化遗产的价值。A、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共同的财富B、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C、是历史、文化、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学生:
回答出知道雨果,知道那本书《巴黎圣母院》知道其中所蕴含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是曾经存在过的人类精神、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熟知的问题,将新知接入生活场景;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
②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教师:
给出图片,四川佛窟面目全非的修复对比;给出敦煌史料(敦煌学在世界)
提问:这样的修复,同学们认同吗?
补充讲述: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A、真实性B、完整性C、世界性
学生:
回答不认同面目全非的保护,得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真实性和世界性(敦煌史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史料分析能力
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教师:
给出表格
给出任务,同学们快速的浏览教材第83、84页,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梳理历史上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第一组总结古代的,第二组总结近代的;第二个任务总结保护利用的发展趋势,第三组来说趋势。
补充讲述,国际合作立约、立法,引出国际公约《世界遗产公约》
学生:
阅读教材,小组补充,自主梳理并回答。
总结趋势:古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个人收藏,近现代呢,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立约和立法的方式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空观念和信息提取、历史解释的能力。以及小组协作。
环节二:世界遗产公约
①《世界遗产公约》
教师:
讲述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了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呢,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充分肯定了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二是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集体参与保护这些日益受损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会议之后在1978年1979年收录和颁布了《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关键词有些区别,即标红的即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
给出图片,提问学生掌握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三种分类。
给出公约中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概念的问题所在。
学生:
观察图片。
回答判断图片属于那种遗产类型。
回答什么属于文化遗产?思考文化遗产的概念。学生的回答溢出了《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外。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分析批判,加强对历史文本的解读能力。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
播放视频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提问:黄梅戏在刚才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之中吗?那这是不是文化遗产?是哪种文化遗产?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之前文化遗产的区别。
补充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内涵、形式和意义。
学生:
回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举列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结特征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育精神,并珍爱非遗。
③中国践行《世界遗产公约》
教师:
给出表格
给出任务,梳理中国践行遗产公约精神的行动。
学生:
阅读教材
回答梳理总结的成果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环节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教师:
给出图片,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一切浏览古今世界和中国之间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
学生:
浏览文明古迹,并简单回答其中的信息和故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敬重,从内心生发对文化遗迹的保护之情
课堂小结
教师:
给出本节课的框架结构
学生:
回思、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结构、整体性思维。
板书
设计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a.价值b.原则c.保护方式
2.世界遗产公约:a.内容b.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c.中国
3.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a.世界b.中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