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微专题-开放性实验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0632/0-17262765115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微专题-开放性实验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0632/0-1726276511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微专题-开放性实验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0632/0-17262765117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物理微专题-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实验学案
初中物理微专题-开放性实验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微专题-开放性实验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学案,共8页。
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测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密度其基本原理为,即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测得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
因此所选择的测量工具为:
其中液体密度还可以通过密度计直接进行测量。
测固体物质密度的方法:
①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③将固体完全浸入量筒中,测二者的总体积为V2。
④固体的密度
测液体物质密度的方法:
①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简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液体的密度
操作错误引起的误差:
①测量固体密度∶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物体表面有液体附着,所测质量偏大,最终导致所测密度偏大
②测量液体密度∶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量筒内壁有残余液体使所测液体质量偏小,最终导致所测密度偏小;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体积测量值偏小(如烧杯上残留有液体)。导致所测密度值偏大。
密度是物质的本质属性,除简单的测物质密度试验外,同类型还可考查设计实验鉴别物质的种类,设计实验验证物体是否空心,验证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等试验。其基本设计思路与上述均类似,抓住控制变量的原则,每次只探究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即可解决。
1.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是否有关。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现象与结论: 。
2.给你一张密度表和一个可沉于水中的小铁球,请你再自选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该小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1)主要器材: ;
(2)简要做法: ;
(3)如何判断: 。
3.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天平和配套的砝码(砝码质量已知)若干、质量不同的铁块若干个、烧杯一个、水足够、量程足够大的量筒、细线.要求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写出实验步骤 ;
(2)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
4.给你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请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写出用所测量的量表示的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5.小雄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于是老师给了小雄下列仪器和材料:①天平(配有砝码),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面粉,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只需简单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6.某校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山上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他们想测出这块岩石的密度.几位同学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器材有:电子天平(附说明书)、购物用的弹簧秤、卷尺、喝水用的茶缸、铁锤、细线和一瓶饮用水(已知水的密度为).请你从中选用部分工具和器材,帮他们设计一种精确测量岩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写出岩石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物理量
测量工具
液体或固体体积
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质量
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XX牌电子天平说明书(节选)
用途:称量物体的质量
自重:1.75kg
量程:0~4kg
精度:0.1g
外形尺寸:290×170×120(mm)
供电方式:7号干电池·4
参考答案:
1. 电子秤、橡皮泥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是否有关,需选取测量质量的工具,还需选取易于形变的物体,所以实验器材选用电子秤、橡皮泥。
(2)[2]实验步骤:用电子秤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m1,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用电子秤测出其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3)[3]现象与结论:若m1=m2,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反之,若m1≠m2,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有关。
2. 密度表、小铁球、天平和量筒 用天平称出小球质量、用量筒测出小球的体积 若,则小铁球是空心的;若,则小铁球是实心的
【分析】根据密度表来判断小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计算小铁球的密度,先测出质量,再用量筒测出小铁球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求出小铁球的密度,对比密度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对比密度需用到密度表,测量小铁球的质量用到天平,测体积用到量筒,故器材为:密度表、小铁球、天平和量筒。
[2]先把天平调平,称出小球质量,再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把小铁球放入量筒,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小铁球的体积,故做法为:用天平称出小球质量、用量筒测出小球的体积。
[3]根据公式求出小铁球的密度,对照密度表进行判断:若,则小铁球是空心的;若,则小铁球是实心的。
3.实验步骤为:
①取三个质量不同的铁块,分别用天平和钩码测出并记录它们的质量、、;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③分别用细线拴住三个铁块,依次放入量筒,记下每次水面到达的体积、、.
④分别计算并记录每个铁块的体积、、.
⑤分别计算并记录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实验数据记录表
【详解】(1)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要验证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步骤的确定应围绕设计.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普遍性,最少设计三组实验过程.
所以分别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测量体积,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三个质量不同的铁块,分别用天平和钩码测出并记录它们的质量、、;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③分别用细线拴住三个铁块,依次放入量筒,记下每次水面到达的体积、、;
④分别计算并记录每个铁块的体积、、.
⑤分别计算并记录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应该体现简单、直观,便于记录,便于分析规律,包括:质量、体积、体量与体积的比等项目.表格如下:
4.实验步骤:(1)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1;(2)把橡皮捏成小盒状,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此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2;(3)把橡皮泥捏成实心团使其沉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3. 推导过程:橡皮泥的重为:G=F浮=ρ水g(V2-V1),则m=ρ水(V2-V1) 橡皮泥的体积为:V=V3-V1,则:ρ=m/V=ρ水
【详解】根据排水法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可得:先在量杯中装入水,体积为V1,将橡皮泥做成盒状浮在水面,总体积为V2,根据浮力知识可推出橡皮泥的质量m=ρ水(V2-V1),再将橡皮泥浸没在水,总体积为V3,则橡皮泥体积V=V3-V1;
故答案为
(1)实验步骤:
①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1;
②把橡皮捏成小盒状,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此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2;
③把橡皮泥捏成实心团使其沉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3.
(2)推导过程:
橡皮泥的重为:G=F浮=ρ水g(V2-V1),则m=ρ水(V2-V1),
橡皮泥的体积为:V=V3-V1,
则:密度.
5.见解析
【详解】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冰糖的密度,需测出冰糖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所提供器材,利用天平(配有砝码)可测出冰糖的质量;由于冰糖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若用保鲜薄膜包裹,因为冰糖形状不规则,测量体积误差较大;因此,可以取一定体积的面粉,用量筒测出面粉的体积,然后将面粉倒出,将冰糖放入量筒中,再将面粉倒入量筒,即可求出冰糖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冰糖块的质量m;
(2)将面粉倒入量筒,摇匀压实后记下此时的刻度值V1;
(3)将量筒内的面粉全部倒在白纸上;
(4)将冰糖块放入量筒,再将面粉倒入量筒后摇匀压实,记下此时的刻度值V2;
(5)则冰糖块的密度为 。
6.见解析所示
【详解】(1)测物体密度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所以要测出岩石的密度,就需要知道岩石的质量和岩石的体积,故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铁锤敲击岩石,取下适当体积的小岩石块;
②用电子天平称出小岩石块的质量,记为m0;
③在茶缸中倒入适量水,称出茶缸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1;
④用细线系好小岩石块,提着细线的一端,将小岩石块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小岩石块不与茶缸接触),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记为m2;
(2)小岩石块浸没在水中,V=V排,排开水的质量:
m排=m2−m1
则其排开水的重力为:
G排=(m2−m1)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G排=(m2−m1)g
又因为
F浮=水gV排=水gV
故
V==
所以岩石的密度表达式
= ==⋅0
实验次数
质量
体积
实验次数
质量
体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微专题-引言:开放性实验设计通用解题思路 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微专题-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微专题-验证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设计 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