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素养提升课课件+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素养提升课(七)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素养提升课(七)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学案,共31页。
素养提升课(七) 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1.知道传送带模型的特点,掌握应用动力学角度解决传送带模型的方法。2.知道板—块模型的特点,掌握应用动力学角度解决板—块模型的方法。 探究1 传送带模型1.模型介绍2.注意几个要点(1)判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确定所受摩擦力方向→求出物体加速度,进而由运动学公式求解。(2)物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摩擦力一般发生突变→判断突变后摩擦力方向→求出物体突变后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求解。(3)对于倾斜传送带不但要判断摩擦力方向,还要判断摩擦力大小,即动摩擦因数μ与传送带倾角的正切值tan α的关系。(4)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Δx=x带-x物(规定好正方向,计算时带着正负号)。角度1 “水平传送带”模型【典例1】 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 m/s匀速运行,在A处把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 s,物体到达B处,A、B相距L=10 m,g取10 m/s2,则:(1)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多少?(2)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3)若物体是煤块,求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解析] (1)由v2t<L可知,物体从A到B先经历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匀速运动到B端。设匀加速阶段的时间为t1所以v2t1+v(t-t1)=L代入数据,得t1=2 s。(2)在匀加速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g=ma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得v=at1联立解得μ=0.1。(3)在匀加速阶段,传送带上表面相对于地面走过的位移x=vt1=4 m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x′=12at12=2 m所以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Δx=x-x′=2 m。[答案] (1)2 s (2)0.1 (3)2 m角度2 “倾斜传送带”模型【典例2】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37°,AB的长度为64 m,传送带以20 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点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8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sin 37°=0.6,cos 37°=0.8,g=10 m/s2)。[解析] 开始时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1=g(sin 37°+μcos 37°)=10 m/s2运动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1=va1=2010 s=2 s下滑的距离x1=12a1t12=20 m由于tan 37°=0.75>0.5,故物体2 s后继续加速下滑,且此时a2=g(sin 37°-μcos 37°)=2 m/s2x2=x-x1,得x2=44 m根据x2=vt2+12 a2t22,解得t2=2 s故共用时间t=t1+t2=4 s。[答案] 4 s[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1=3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其两端点A、B之间的距离L=0.75 m;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以v2=2 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A向右运动,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则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是( )A.0.5 s B.1 sC.1.5 s D.3 sA [小物块向右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μg=2 m/s2。速度减小到零所经历的时间为t1=v2a=22 s=1 s,物块滑过的位移为x1=v22t1=22×1 m=1 m>0.75 m,所以物块滑离传送带时速度不为零,设物块滑离传送带的时间为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