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61250/0-17262891571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61250/0-17262891572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进入课堂,结构图解,总结中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2.学习本文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3.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句式。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率直鲁莽的子路,温雅贤良的颜回,聪颖善辩的子贡,潇洒脱俗的曾皙等。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了解背景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饥馑( )比( )及哂( )笑
铿( )尔舞雩( )喟( )然
2.掌握通假
(1)鼓瑟希( )
(2)莫春者,春服既成( )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1)如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沛公起如厕
⑤逝者如斯夫
(2)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⑤以俟君子
⑥为国以礼
(3)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遂与外人间隔
④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4)尔①如或知尔
②铿尔
③君尔妾亦然
④无他,但手熟尔
(二)实词
(1)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③论功则汤武不足方
④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2)加①加之以师旅
②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
④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词类活用
(1)端章甫( )
(2)风乎舞雩( )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5.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 )
(2)不吾知也!( )
(3)则何以哉?( )
(4)何伤乎?( )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第①段中的关键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体现出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特征?
4.课文详写了曾皙述志的过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出了什么?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疑难点析
1.《侍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全文可分为几段?简述各部分内容。
3.如何理解曾皙所述之志?
4.从孔子对四位弟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些什么?
【结构图解】
【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二)1. 饥馑(jǐn)比(bì)及哂(shěn)笑
铿(kēnɡ)尔舞雩(yú)喟(kuì)然
2. (1)鼓瑟希(“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莫通“暮”。莫春,指三月。)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1)如 ①如或知尔 连词,如果,
②如五六十 连词,或者,
③如其礼乐 连词,至于,
④沛公起如厕 去,往,
⑤逝者如斯夫 像
(2)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②毋吾以也 动词,用,任用,
③则何以哉 动词,行,做,
④加之以师旅 介词,把,
⑤以俟君子 连词,则,⑥为国以礼 介词,用
(3)与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成,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语气词,
③遂与外人间隔 和,同,
④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等待,
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予
(4)尔①如或知尔 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②铿尔 形容词词尾,
③君尔妾亦然 这样,
④无他,但手熟尔 表限止语气,罢了
(二)实词
(1)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道,指是非准则,
③论功则汤武不足方 相比,
④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地域,边境,
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正,才
(2)加①加之以师旅 加到……上,
②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施及,
③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④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强加
4. (1)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事)
5.(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毋”同“无”)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没人知道我呀)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那么你们做些什么)
(4)何伤乎?(宾语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
【进入课堂】
(一) 1. “侍”。一个“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2.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谈话环境。可见孔子确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3.直率,自负,自我夸耀,语气果断,同时也显得有些粗疏鲁莽。
4.是从动作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鼓瑟希”“舍瑟而作”的动作和曾晳富有诗意的描述,表现出曾皙的洒脱、从容、逍遥自在。
(二)1.本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谈论人生志趣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以及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文章重在记言,但也记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了子路、曾皙等人的不同性格。标题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
2.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言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尾)孔子评志。
3.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长幼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因而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另外一种理解则是曾皙的说法具有消极避世的意味。
4.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孔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及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