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第2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够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预习】
    一、知人论世:走近孔子,走近《论语》。
    1.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身在没落的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论语》:“论”是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3.《幽兰操》歌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知识链接:《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孔子在兰这一意象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
    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据这个记载,可见孔子因身不逢时,略有感伤、喟叹,却并不改变其如兰草一般的高洁志趣。
    二、考题链接
    1.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乙:君子和而不同。
    2.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 , 。
    3.《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课堂探究】
    任务活动一:杏坛论道——揣摩入境,展示风采。
    (一)揣摩角色,合作入境。
    主要内容:主要故事、人物动作、动作动机、人物性格、台词(文言、白话均可)、画外音等。
    小组分工:组合成表演小组,5-6人。
    围绕表格揣摩角色:
    (二)小组展示,领悟内涵。
    展示三阶段:
    1.表演前:围绕表格,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
    2.表演时:演员专注投入,其余各小组准备点评、完成打分。
    3.表演后:该组学生自主完成归纳,完成表格书写;其余同学对该组表演进行点评,有理有据。
    任务活动二:建言献策——评价整合,畅谈所得。
    任务活动三:高屋建瓴——深度解读,撰写成果。
    微电影要求有一段解说,针对文本内容及表演体会,请你写一则画外音,并思考你的画外音是置于影片开头、中间或结束的哪个部分。
    知识链接:
    1.定义:凡影片中发出的声音,其声源不在画面内的,即不是由画面中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都称为“画外音”。画外音通俗点理解就是:注解,题外话。事实上它就是旁注与补充,以便人们对事实能更详细、明确地理解,它往往与主题相关,具有辅助的作用。
    2.注意:画外音不应重复画面的内容,而应有所升华和提炼。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3.示例: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唐之韵》之《千古唐诗》
    【课后拓展】
    1.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微电影已顺利完成,为使电影演出效果更佳,需在电影中加上配乐,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及风格,推荐配乐并简述理由。
    2.拓展阅读:《论语》
    《孔子世家》(司马迁《史记》)
    《天纵圣贤》/《风流去》(鲍鹏山)
    《不读论语枉少年》(谢然)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二、1.答案示例:我会选择乙句。首先,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这句话是在说君子纵然有所不同,但仍可和平共处,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旨在让各国人民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哲理与智慧,而在“文化侵略”上绝无用心。因此“和而不同”能够让他国人民在葆有自身文化的独到性的前提下,让血液中另一种炎黄子孙的脉动与之和平共处,这样才可彰显中国文化传播却不同化他人的大国责任感。此外,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选择这句话,于己、于人禆益匪浅。
    解析:此题要求阐明从《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的理由。答题时首先确定选择哪句,然后明确理由,如选“君子和而不同”,然后从“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的角度分析原因。
    2.答案示例一:是一个四处游说 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 是一个才华满腹 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答案示例二:是一个颠沛流离 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 是一个平凡普通 却被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答案不唯一)
    3.(1)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2)不同之处: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和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冉有和公西华“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冉有和公西华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课堂探究】

    【课后拓展】

    人物
    形象(性格特征)
    台词、语调、动作、表演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形象特征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孔子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