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案•落实学科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晨背晨练 积累学科素养
学案05 预习案•掌握必备知识
学案06 研学案•突破关键能力
晨背晨练 积累学科素养
族 (120个重点实词)[词义推导] “族”的本义是“聚集”,最开始指箭头聚集在一起。很多人在一起,也会有“族”的感觉,因此有了“种族、民族”之义。如果这些人又因为某种纽带,如血缘关系等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家族、宗族”等说法。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彼此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于是“族”就有了“类别”的含义。
[词义例释](1)名词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那首诗用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立意。②种族,民族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计数千年。(《少年中国说》)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同宗族人聚集在一起居住,自立于这个地球之上已有数千年。③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士大夫之类一听到谁称谁是老师,谁称谁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讥笑他。④(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觉起来。
(2)动词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秦王室灭族的人,其实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3)形容词,众,一般 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
[成语助记]1.名门世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2.非我族类: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答案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名句翻译]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一瞬间就过去了。[适用角度] 人生短暂 生命价值 有限与无限 珍惜青春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名句翻译] 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适用角度] 田园生活 自由恬淡 内心宁静 生命境界
3.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名句翻译] 同一种(事物)相互比较,同一种声音相互呼应,本来就是自然的法则。[适用角度] 志趣相投 共同追求 价值倾向 生活目标4.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名句翻译] 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适用角度] 毁誉人生 评价他人 表里如一
[主题导读]同样的刀子,同样是用来剔割牛肉,一般的厨师只用了一个月便刀刃缺损,只好再换新的;技术好的厨师可以一年换一次;有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把刀子用了十九年,刀刃依旧锋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就以厨师用的刀子使用时间的长短,来形象地说明养生的大道理。他在《庖丁解牛》中通过厨师与文惠王的对话,婉转而又风趣地说明养生的要领。这个要领就是了解自然、顺应自然。
[精彩语段]有时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物身上,反而存在于籍籍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智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顺应自然、游刃有余的智慧。庖丁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正是因为他“以无厚入有间”,这种超越技艺的境界,不正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体现吗?这种超然一切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却还未拨开心头的迷雾。简要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1)《庖丁解牛》中,写庖丁解牛之后从容自得心满意足的形象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庖丁解牛》中,庖丁阐明自己观点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庖丁解牛》中,运用对比手法,写良庖与族庖刀的不同情况:良庖解牛“割也”,所以“_____________”;族庖解牛“折也”,所以“______________”。答案 (1)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2)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3)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逍遥无恃,南华真人——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①______”,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②__________”。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体会到了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颐养天年,并对生死、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其代表作《⑦______》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⑧老子》《⑨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观、审美观、政治观、社会观等诸多方面。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大小寓言二百多个。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14)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遇,接触 (15)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神欲,精神活动 (16)天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7)批大郤: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 (18)导大窾: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窾,空隙 (19)因其固然: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20)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容易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合处
(21)大 :大骨 (22)更:更换 (23)割:割肉 (24)族庖:一般的厨师。族,众 (25)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26)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硎,磨刀石 (27)彼节者有间:那牛骨节间有空隙。间,空隙 (28)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 (29)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30)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31)怵然:戒惧的样子 (32)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 (33)微:轻 (34)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 声音 (35)委:散落,卸落 (36)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37)善:这里指揩拭 (38)养生:指养生之道
2.注意括号内的易错字,并翻译句子。(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 ”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微点拨]状语后置句常见的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作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作状语,即译为“比蓝青”。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分析: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作“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作状语。同理,后面的“先乎吾”应为“乎吾先”。
1.[文题解读]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庖”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解牛”指____________________。“庖丁解牛”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__________”。
2.[结构导图] 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目无全牛 ②解牛得道
“……,……也”表判断
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刀刃若于硎新发”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现代汉语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道”。2.体会《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的特点。
本文语言平淡自然,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含意深隽,刻画了一个深谙“道”的高人形象。在这位高人手中,本应血腥的宰牛场景却变成了一场舞蹈的盛宴。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庖丁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庄子散文写人善于绘形传神,注重人物神态、心理情绪的惟妙惟肖的表现。《庖丁解牛》中是如何描写庖丁的“游刃有余”的状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从庖丁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写其小心翼翼、高度警惕的专注态度。“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写出庖丁观察的谨慎细致,遇到难题时的从容淡定、一丝不苟。“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则从动刀之结果写出庖丁解牛的熟练、轻松。“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则刻画了庖丁解牛的驾轻就熟、怡然自得之神态。“善刀而藏之”则写出庖丁的收敛锋芒、低调做人的特点。这些描写是对上文说理部分的补充,正因为庖丁爱好的是研究解牛的规律,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这一规律且能娴熟运用,所以才能有解牛之后的轻松、愉悦、自豪。这就突出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一中心。
活动二 领悟圣贤的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先民创造的思想经典。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思想,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学习时,要注意探讨和分析庄子的思想精要。
2.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哪三重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答案 第一重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庖丁学解牛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第二重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这说明他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运用规律)。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个境界的崭新境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导,避开技经肯綮与大 ,从容运刀,游刃有余。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的洞悉、掌握和娴熟运用,全在于长期的专注与实践。
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答案 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活动三 赏析圣贤说理艺术
庄子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对比等手法,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庄子的说理艺术。
4.从本文内容的表达来看,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善于寓言说理,巧于比喻。即把深刻抽象的道理寄托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发。本文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通过庖丁对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的阐述,通过良庖、族庖与庖丁在用刀方法上的不同的介绍,通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和解牛之道的陈述正面表现庖丁技术的精湛,突出他对道的精通;通过文惠君的质疑与赞叹来侧面衬托庖丁解牛之道的出神入化;逐层深入,前后照应,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得养生焉”的主旨。
5.庄子散文说理,不仅善用比喻,也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本文将良庖、族庖和庖丁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良庖岁更刀”——“割”;“族庖月更刀”——“折”;“臣之刀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解”。将良庖、族庖和庖丁不同的用刀方法进行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庖丁之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犹如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解牛时的“以无厚入有间”,避开“技经肯綮”和大的骨头,“每至于族”时不莽干。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B.文章用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对比: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凭精神和牛接触,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C.庖丁解牛动作熟练,声响美妙、自然、优美。他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D.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解析 B项把“三年之后”的庖丁和“方今之时”的庖丁混为一谈。
2.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6分)答案 庄子的“养生之道”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动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保分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砉然向然,奏刀 然B.善哉!技盖至此乎C.批大郤,导大窾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解析 A.“向”同“响”,声音。B.“盖”同“盍”,何、怎么。C.“郤”同“隙”,空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B.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D.均为介词,用。A.介词,替/介词,被。B.介词,从/介词,比。C.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A.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古今同义。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解析 D.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宾语前置句,即“未尝技经肯綮”。C.省略句,“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D.宾语前置句,“是以”即“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是“于硎发”。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B.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C.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D.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解析 “然善属书离辞”意为“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不能自解免也”意为“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名李耳,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是春秋时道家学派创始人。B.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C.大夫,古代职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D.乘,量词,用于计算车、马、舟等。文中“数乘”“百乘”均指兵车。解析 “均指兵车”错,文中指普通的车,并非兵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他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等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许以相位。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C.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做“曳尾于涂中”的龟,而不愿意做死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D.曹商以丧失尊严为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庄子对曹商的讽刺,是对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之徒的痛斥。解析 A.“然而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理解错误,原文是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并不是所有文章都这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4分)(2)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4分)答案 (1)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2)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
11.选文(一)反映了庄子怎样的政治态度?(3分)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读懂题干,抓住词句理解选文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由“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知,庄子的政治态度是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答案 不为治人者所用,追求自由无为。
【参考译文】(一)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但他的中心思想来源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了《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来彰显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连缀文字以成辞章,描摹事物譬喻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免于遭受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臣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二)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楚王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庄子拿着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
(三)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国国君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予的)几辆马车。(到了秦国,)秦王十分高兴,加(赐)了他百辆马车。回到宋国后,拜见庄子(炫耀)道:“住穷弄窄巷里,因为贫穷而要编织鞋子,枯瘦的脖子焦黄的面容,这是我曹商所缺乏的;见一次拥有万辆马车的国君而跟着得到百辆马车,这是我曹商所擅长的啊。”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割开疮痈,挤出脓水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得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趣味导入,场景设想杏坛讲学,《论语》常识,资料卡语录体,《论语》名句,孔子介绍,孔子轶事,查看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庖丁解牛,第1课,晨学任务单,预学任务单,研学任务单,固学任务单,任务单,一词语积累,二名句识记,三主题悦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晨学任务单,预学任务单,研学任务单,固学任务单,任务单,一词语积累,二名句识记,三主题悦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