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学案
展开【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茬chá: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也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
抠kōu: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家底jiādǐ: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觅食mìshí: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闹xīnà:嬉笑打闹。
空旷kōngkuàng: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逗liádòu:挑逗,招惹。
炊烟chuīyān: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乖巧guāiqiǎ:指聪明、听话而讨人喜欢。
掺杂chānzá:混杂。
驱除qūchú:赶走,除掉。
镰刀liándā: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小锯齿。
温顺wēnshùn:形容性格温和、顺从。
重叠chóngdié:指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置之不理zhìzhībùlǐ: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xiēsīdǐlǐ: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的状态。
【易错读音】捆扎(zā)撩逗(liá)觅食(mì)驱除(qū)掺杂(chān)
旧茬(chá)戳破(chuō)
二、字形
【易错字词】眺望嬉闹纯粹空旷肥硕仓皇犹如夜幕残酷恶劣兴致胆怯撩逗乖巧萤火虫置之不理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曹文轩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1954年 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等。
2、课文说明
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主题识记】
本文叙述了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面失学,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他在历经牧鸭生活起初的孤独和恐惧之后,战胜了自我,变得坚强,小说告诉当今的青少年,人在艰苦环境下能够磨炼自身,在孤寂中可以迅速成长。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赏析】
拟人:写鸭们的动作和心理,鸭们的心理,实
际上是杜小康此时心态的反映鸭们的恐慌反映了主人的恐慌。
课文重点句子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赏析】
借景抒情:通过对雨后天晴的描写,烘托出杜小康找到鸭子后的兴奋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杜小康受过暴风雨的洗礼之后逐渐长大的欣慰和赞美之情。天空的“蓝”和月亮的“明亮"暗示着少年杜小康确定自己已经长大并坚强了。
五、课文赏析
文中出现了很多景物描写: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3)有关风雨的描写。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六、夯实基础
第一部分(1)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父亲放鸭
第二部分(2-35)发展: 放鸭经过,描述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36-49)高潮:暴风雨追鸭
第四部分(50-52)结局: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坚强了。鸭也长大了,下蛋了。
问题解疑
1. “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祈盼。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明喻修辞,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5.阅读36自然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突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6.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渲染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这场暴风雨也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7.“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8.“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这是细节描写。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9.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还有回忆过去时的心悸。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 孤独之旅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7* 孤独之旅学案,共4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学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