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3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4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5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58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64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76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80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61842/0-172630556389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课件)2024-2025中考高分作文技巧讲练
-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3 结尾收束 避免拖沓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4人物刻画 活灵活现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6 做好布局 重视文脉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7斟词酌句 深度锤炼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8 线索穿珠 印象深刻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5 景物穿插 情景交融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道西风瘦马,补写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生动的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写景使用了比喻修辞,从视角角度写景。月光如水,透着寒凉,正是作者凄凉心境的体现。 ◎《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写船快,突出江水湍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则是平视;“渔者歌曰……”则侧面烘托渲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值得我们仔细品味。课文中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的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你,这些景物描写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2.选景无特色——不知道“写什么”3.安排不合理——不知道“怎么写”
记叙类文章穿插景物描写与环境本身的关系
暗示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
(渲染了战争开始前的紧张气氛)
《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下午五点整,成绩出来了。此刻,空气凝固了,万物静止了,心跳停拍了……窗外的蝉在无情的嘶喊,树叶被太阳烤炙得耷拉着脑袋,在炎热的夏天里我却感到了手脚的冰凉。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我一头倒在了床上。四面白色的墙壁似乎要扑地而来,压着我,压着我的心。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托尔斯泰《穷人》
屋外与屋内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又黑又冷,一个是温暖舒适,表现人物勤劳持家的品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上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儿,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蒙眬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节选自《人性的爱抚》)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当太阳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是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是不得不在雨中挣命。——节选《骆驼祥子》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节选鲁迅《祝福》
“日烈雨暴”展现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
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心情的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喜爱与留恋,对眼前故乡萧条的景物感到悲凉,前后对比,烘托出“我”的心情的变化。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故乡的美好景象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梨花风起正清明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一棵结木梨。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 ③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④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整条老街也没找到。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⑤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⑥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但我相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⑦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记叙文如何穿插景物描写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①九月,校园里的桂花开了。一树葱茏,点缀着一簇簇金灿灿的小花,碎碎的,亮亮的。微风拂过,细小的花蕊轻轻颤动,那醉人的芬芳便撒满了整个校园,也撒满了我的记忆…… ②曾记得,刚入小学,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您—魏老师。您站在教室门前的桂花树下,笑容像那盛开的桂花一样灿烂。您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进教室。您微笑着教我们学生字,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走到我身边,您弯下腰,轻轻拥着我:“这样,先写横,再写竖,不要下倒笔哦!”看到我写好的字,您摸摸我的头,高兴地说:“对啦,以后就这样写!”窗外的桂花幽幽地吐着芬芳,我的心情也像浸在这桂花香里。 ③魏老师,谢谢您!初涉求知路,是您的温柔驱散了我的紧张。在那个桂花飘香的季节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亲情之外的另一份温暖。
④还记得,那次我代表班级参加征文比赛,作文交上去,却石沉大海。我备受打击,心灰意冷,看着窗外风中飘零的桂花出神。您把我叫到桂花树下,语重心长地说:“比赛只是一个锻炼,不要太在意结果,只要你认真做了,就没有遗憾。”这时,一朵桂花落在我的肩头,您轻轻拈起它,指着一树盛开的桂花说:“你瞧,桂花的花朵很小,可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就香飘十里了。作文也是不断积累、不断沉淀的过程,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迎着你鼓励的目光,我心底的阴霾一扫而空。我重新爱上了写作,还在几次作文竞赛中获了奖! ⑤魏老师,谢谢您!遭遇坎坷时,是您的教导给了我前行的力量。那一树桂花,蕴藏着您对我多少期望!
⑥更记得,小学毕业前夕,我们紧张复习,积极备考,您始终与我们同拼搏,共奋斗。那天很热,窗外的桂树叶子都被晒得打了卷。汗珠顺着您的脸颊一直流,您顾不得擦一下,依然激情洋溢。同学们受到感染,听得格外用心,学得格外用力。毕业合影照上,桂花树斑驳的影子洒在您的脸上,那幸福欣慰的笑容,显得格外明亮! ⑦魏老师,谢谢您!奋进冲刺中,是您的奉献,让我们学会了拼搏,成就了梦想! ⑧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灿灿烂烂。魏老师,离别已多日,但您的融融爱意、盈盈笑语,始终温暖着我,鞭策着我,一如眼前这馨香扑鼻的桂花,萦绕在我心里,芬芳在岁月里……
以景为线,以景寓理……
1.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要学会观察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3.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4.写景要抒情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写景的秘诀:1.抓住特征,加入修饰语,巧用修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碧绿“、”光滑“等词语的使用无疑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的。《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写出了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2.调动多器官,多角度描写。同样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可谓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形状;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声音,“又酸又甜”是味道。景物明丽,从中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3.虚实结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春》春花图中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渲染出了百花怒放的生机勃勃。4.动静结合 《春》春花图中,不仅写了怒放的百花,还写到了由花香引出的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5.注意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春》春花图中作者从树上的花写到树间飞舞的蜂蝶再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井然有序。6.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观潮》最后写观潮人之盛正是侧面突出了潮水之壮观、江潮表演之精彩。 7.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窗外 我的卧室兼书房的窗正对着院子里的一小块空地,地上长着些杂草野花,最显眼的是两棵树:一棵是枫树,一棵是栀子树。① 从我记事起,枫树就已经站立在那里了。吃饭时,奶奶常叫
①概写窗外景色,语言质朴简洁。
我多吃点,说是要和枫树比赛谁长得快,我听信了,拼命吃。可是不管我怎么吃,怎么踮起脚来和枫树比,怎样往上蹦,都比不上枫树长得快。 栀子树则是我和奶奶三年前一起种的,去年起开始开花。因为我为它浇过水,捉过虫,所以特别喜欢它,常把它当知心朋友,
有什么心事我就写下来,偷偷地埋在它的脚下。② 每当春天来临,窗外的小天地里便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枫树发芽,送来阵阵清香,好像告诉我:“春天来了,快出来吧,和我们一起玩。”站在窗前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翠色。看啊,地
②讲述和两棵树的故事,充满童趣。
上的小草绿得多么可爱,不知名的花儿也露出了笑脸。树干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鹅黄色的嫩芽。③ 春末夏初,枝叶越发繁茂,阳光照在树叶上,一片片叶子就像一片片金子。偶尔有风从树梢上轻轻拂过,或急速掠过,整个树顶就晃动起来,亮点交错闪烁。
③描写了春天来临时窗外欣欣向荣的景象。
栀子花开了,那个香啊,沁人心脾,提神醒脑。每当我写字累了,看书乏了,只要站在窗前享受一下它的香气,顿时心旷神怡,学习的疲劳便一扫而空。香气还引来了蜜蜂和蝴蝶,蜂蝶嗡嗡,鸟语花香,这窗外宁静的小园变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世界。④
④从嗅觉的角度写栀子花带给“我”的享受。
最富有诗意的要算是秋天了。那是枫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秋风吹拂,不时地将美丽的枫叶送到我的书桌上。有时,一片红叶悄然而至,好像是枫树捎给我的信,问候我:“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要多加件衣服啊!”有时,几片叶儿纷至沓来,又似她调皮的玩笑。
我格外珍惜这友好的问候,总把她们留下来,或夹在书中当书签,或制成小饰物挂在墙上。 ⑤ 小窗是我和自然交流的桥梁,窗外的小园是我思想自由奔驰的天地。现在好多人喜欢高楼大厦,喜欢豪华的装修,喜欢用坚固的防盗门、厚重的窗帘把自己和外
⑤抓住枫叶的火红来写,突出了秋天枫叶的特点。
界隔离开来,恨不得住进保险箱里去。可我不喜欢。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根源。只有和自然亲近,才能保持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的宽广胸怀,保持纯朴的童心。我永远不会关上这扇窗!⑥
⑥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了“窗外”的含义。
1、局部映衬法 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如何贯穿描写景物
2、整体烘托法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
1、结合文义,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一段景物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心情。 雨后的彩虹 彩虹出现风雨后,成功来自磨难中。这句话我体会最深。 “二模”后,走出教室,…… 2、 运用景物描写,结合情境,写一段话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因为误会和父母闹矛盾之后……
彩虹出现风雨后,成功来自磨难中。这句话我体会最深。 “二模”后,走出教室,
天一下变得昏暗起来,阵阵狂风刮得树叶沙沙直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尘土味,顷刻间,暴雨如倾盆般下了起来,砸在头上,竟是那样的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10 穿插议论 点题显意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何时抒情议论为好,技法再提升,半命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9 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中心助人为乐,提分秘籍,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锦上添花,侧面描写锦上添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高分作文炼成十讲 08 线索穿珠 印象深刻 2024-2025学年中考作文讲练(统编版)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记叙的线索,小试牛刀,我会思考,我会分析,如何设置线索,学以致用,示范《背影》,我会构思,我会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