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教案
展开1.掌握“ 藤、昏鸦、瘦、夕阳、西下、天涯”等易错字的写法;
2.掌握作者马致远的简单情况;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熟读成诵;积累有关“乡愁”的诗词名句;
4.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5.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6.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3.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方法:
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认识古诗文的美。
2.通过图片,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表现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示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
那么,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著名的思乡之作——《天净沙·秋思》。(板书题目)
二.检查预习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藤(téng) 昏鸦(hūn yā) 瘦(shòu)
夕阳(xī) 西下(xī) 天涯(yá)
3.元曲,又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是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散曲分为小令和散套。“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三.整体感知
【知】知背景
1. 背景简介
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读】读诗歌
2.听读课文,注意体会朗读节奏;
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自由朗读;
4.请同学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齐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6.请对照注释翻译此诗,先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
【译】译诗文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试着用流畅优美的文字翻译这首诗。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自由发言,教师作出点评并明确:
⑴投影展示诗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
①枯藤:干枯的藤蔓。
②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③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④西风:秋风。
⑤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⑥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⑵翻译示例: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合作探究
【析】析诗文
1.快速浏览这首元曲,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景物?都是什么?
明确:十种景物,分别是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
2.作者用了哪些修饰语来形容这些景物?
明确:修饰语分别是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西下。
3.这是什么季节?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是秋天,可以从“西风”这两个词中看出;
这首元曲中的景物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
4.为什么这几个字就能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换成“青藤大树乌鸦”还有这种感觉吗?
明确:枯:枯萎,没有生命力。老:苍老,光秃秃的。昏:黄昏时,乌鸦也要归巢。这些词都给我们一种荒凉、凄清、没有生命力的感觉。秋天的萧瑟味道就出来了。
5.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凋零凄清之感。再班级齐读。
6. 还有哪些词也给我们带来秋的味道?你能简要分析吗?
明确: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是年代久远,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在行走。西风是秋风,吹在人身上让人感到寒冷。瘦马,说明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旅途劳顿,精神疲惫。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孤独,寒冷。
7.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孤独寒冷之感。再班级齐读。
8.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描绘一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自由发言,教师作出点评并明确:
有一个行人,骑着瘦马,吹着西风,独自走在杂草丛生的古道上,他看到古道边上枯藤和老树互相缠绕,乌鸦栖息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凄厉地叫着。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悲伤。
9.在这首元曲中你是不是感觉有一句跟其他的句子感情色彩不一样?是哪一句?
明确:小桥流水人家。
10.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吗?
明确:加个“小”字,桥立刻显得——温馨了;水流动起来,立刻显得生动了,再加上人家,整幅图画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非常温馨,似乎是一幅温馨柔美的江南农村图景。流水潺潺,一座小桥跨过小溪,小桥后露出了几户人家的屋檐。
整句话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11.你是不是觉得这句话是多余的?你能说说理由吗?
明确:不多余。
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行人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景象,想到自己却是身处在古道西风瘦马之中,更加悲伤了。
12.我们也把这一句朗读一遍,读出一种温馨中带着些苦涩的感情。
13. 这时行人又往西边一看,看到了什么?这个时候人们通常该做什么事了?
明确:看见了“夕阳西下”,该回家了。
14. 夕阳西下了,远处人家飘出了缕缕炊烟,就连乌鸦也不再飞翔,停在树上休息了。而自己却在哪里?
明确:古道西风瘦马。
15.于是我们知道,行人伤心并不只是因为秋天的景色太过凄凉,而是因为他——想家了。他的悲伤到了什么程度?用了哪个词?
明确:断肠!那是形容人痛苦到了极点。
16.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马致远为什么会被伤到几乎痛断肝肠的程度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当时的处境。
(多媒体)介绍马致远生平:
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担任过地方小官吏,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未能实现他满腔抱负,以至于一生漂泊无定,郁郁不得志。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小结:了解了背景之后,我们再来读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人在天涯,也就是说不在家里。使他伤心断肠的是他那颗抑制不住的思乡的心,这就是他见秋景而生的秋思,这秋思不只是秋思,其实也是愁思,这愁思愁的是家乡太远,难以回去,是乡愁。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板书)情景交融 秋景——秋思——乡愁
17.让我们再次体会马致远的思乡之情,再齐读这首曲。(生齐读)
五.巩固练习
练习一:用原文填空。
1.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回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达游子羁旅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直抒胸臆的一句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
2.小桥流水人家。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断肠人在天涯。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下面是一组中考题,快来试试身手吧!
1.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曲极其出色地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的统一。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C.作品的语言富有特点,全部都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D.全篇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与悲哀。
2. 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蕴含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答:
4. 从炼字的角度给“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
答:
5.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这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
答:
6. 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7.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答:
参考答案:
1.C
2. A
3. 略
4. 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5. 悲伤低缓的语调,因为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愁苦的思乡之情。
6. 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7. 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七.板书设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藤 枯
树 老 引出 小桥 流水 人家
鸦 昏 夕阳西下 孤寂愁苦
道 古 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风 西
马 瘦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7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文学常识,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文本定位,设计理念,目标定位,教学环节,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