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左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道德物化”是指把抽象的道德理念通过恰当的技术设计,使之在人工物的结构和功能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传统的道德教化途径是从人的角度着手,使道德规范内化于人心;而“道德物化”则是从外在环境着手,把道德规范外化到人工物的构造之中。
其实,“道德物化”思想的萌芽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后来以不同的形态在一些学者的思想中不断出现,比如中国古代的“藏礼于器”思想和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的“微观权力”思想中都包含有“道德物化”的成分,只不过尚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系统化的表述,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于“物化”一词本身,也需要做一点讨论。提到“物化”,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想到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从而直觉地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人被外物所奴役,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这种“物化”是需要被克服和超越的。但是,道德的“物化”强调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在具体的人工物构造中得以体现,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此处的“物化”具有正面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王前《道德可以被物化吗?——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评介》)
材料二:
近年来,道德物化思想颇具影响,它最早是由汉森·阿克特豪斯提出,而后主要由他的学生维贝克继承与发展。
尽管维贝克受到过诸多思想的启发,但他直接继承的是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思路。伊德认为人的当代处境,表现在人总是受到技术调节,扼要地讲,就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调节我们的微观知觉。以视觉为例,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时,人的视野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些图像信号被边缘化,隐没在背景下,群星看不到了;而有些信号则被放大,呈现在焦点中,人们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可见,望远镜的放大—缩小结构对视觉知觉进行了整理,在此过程中,技术对视觉进行了建构。
所以,后现象学指出人的知觉经验是人和技术共构的,技术不是中立的,它在积极地构造经验。既然人的认识经验总是受到技术的调节,那么道德经验也不例外。维贝克将描述性的技术现象学进行了规范性转向,系统地提出了道德物化理论,旨在澄清技术如何调节人的道德经验。
道德物化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最核心的理论部分,道德物化本质上仍是一个纯粹描述性的理论。现象学和后现象学都是一种纯粹描述性的思路,只不过其描述性的对象不尽相同。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描述对象是意识指向某个对象,而伊德的描述对象是技术如何调节人的知觉经验,到了维贝克这里描述对象又被转化成了技术如何调节道德这一特殊的知觉经验。
但道德物化常被认为是对后现象学做了规范性转向,使得其关注了道德问题。这主要指的不是道德物化的理论部分,而是这一思路的实践性部分。维贝克在描述技术如何调节人的道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事关“应当”的问题,即我们应当考虑将一些普遍接受的公共善在技术的设计阶段就嵌入到其工程蓝图之中,透过技术的布置和使用来劝导人按照道德的期许去行动。这一规范性的转向主要面向的对象是技术设计的工程人员。道德物化理论指出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一些道德义务;首先,他们应当将技术不再简单理解成价值中立的工具,而应认识到技术可以调节道德经验,因此应对技术保持价值敏感性。其次,他们应当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实现技术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应当主动地将有益于良善生活的重要价值共识嵌入技术中。当然,技术中所内嵌的价值不应该侵害基本自由。这些基本自由所保障的价值通常是基本人权,技术如果使得这些价值更容易受到侵害则应当被立即禁止。维贝克本人曾常年在荷兰著名理工大学特温特大学任教,他在该校指导设计实验室,给很多工程专业的学生上伦理学课。这一现实情境和他提出道德物化学说是紧密相关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维贝克道德物化理论的描述性部分继承了后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存在论成果,即人与技术共构的关系本体论思想。道德物化的规范性部分可被视为该成果的应用轮理成就。在伊德看来,在知觉的生成层面,人和物是互相建构的,即不是人也不是物完全主导了知觉经验形成。维贝克直接继承了关系本体论,指出在道德经验方面人和物也是互相建构的,克服了人本主义伦理学把人当成唯一的道德主体,把物当成中立工具的伦理思路。道德物化理论鲜明地指出,分析一个道德行为,不能简单仅把人当作唯一主体,而应把人和物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去澄清这两者是如何建构一个特定的伦理行动的。只有澄清道德物化的描述性和规范性部分的关系和内涵,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德物化哲学。
(摘编自王小伟《道德物化哲学的当代科技伦理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教化与道德物化着手角度不同,但都具有正面意义,后者更为强调融抽象道德规范到具体人工物中。
B.后现象学认为技术不是中立的,它时刻都在调节着人类的微观知觉,维贝克则张认为技术在调节道德经验。
C.道德物化对后现象学进行了规范性转向,作为承担主要道德义务的技术人员,要深刻认识技术的道德价值。
D.道德物化丰富了伦理学的研究思路,澄清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和内涵,有利于准确理解真正的道德物化哲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物化思想近年来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与社会深度科技化带来的道德挑战有关,一方面与道德物化的应用伦理成效有关。
B.人们之所以直觉地对“物化”产生抵触心理,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原有概念的影响,“道德物化”一词应注意结合具体的人工物构造来理解。
C.依据道德物化理论,技术设计人员要在意识和行为上承担道德义务,如果技术中嵌入了侵害基本人权的价值,这种技术应当立即停止。
D.在规范人的行为方式上,道德物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由外在的技术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它的强制性比法律还要大。
3.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技术人工物,不符合道德物化“嵌入道德价值”倡导的一项是(3分)
A.音乐楼梯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钢琴键盘,每走一级阶梯就会产生一个乐符,不少行人选择爬楼梯感受音乐,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B.在学校附近、停车场出入口等地安装减速坡,司机通过它时,为了减少汽车的震动,自然就会放慢速度,提高交通安全系数。
C.智能电表技术会自动精准计算用户实时用电量,然后回输给计算机,继而通过统筹来推荐较为优惠的用电时间,优化电价。
D.某沙发制造商将图案隐藏在丝绒表面,随着丝绒磨损,隐藏的图案得以显示,使消费者感到耳目一新,打消更换沙发的念头。
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维贝克道德物化哲学的内容。(4分)
5.大数据算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这一技术也存在着“大数据杀熟”、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根据道德物化哲学,应该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投考①
沈虎雏
这里正在进行北京中等专科学校招生统考。我第一志愿投考竞争最激烈的重工业学校。生怕考不上,心里老在打鼓。同时我又满意自己的重要抉择。
我迷恋机器,热衷于亲手做个什么会动的东西。大约从六岁开的头。初中三年尽管看了许多闲书,我偏没读过《绿魇》,不然这会儿就能振振有词,用爸爸的预见去说服他自己。当年他这样描写过我们兄弟:
……今夜里却把那年轻朋友和他们共同做成的木车子,玩得非常专心,既不想听故事,也不愿上床睡觉。我不仅发现了孩子们的将来,也仿佛看出了这个国家的将来。
十岁时,我曾把记忆中的“昌黎号”,用正投影规则,敬绘出主视图和俯视图,他又大加赞赏和鼓励。今天我当真要去搞机器,爸爸却不乐意了。但是他表现得柔和、讲理。
“弟弟,你还是多读几年书吧!妈妈同我都可以帮到你,把文章写好起。”
“我搞不了文!你跟老师都说我的作文有八股味。”
“有点儿也可以,多写写,懂得好坏,我就不叫你沈八股了。”
“我喜欢机器,这也挺好嘛!”
过两天他又找我谈:“弟弟,学机器也很好。家里有条件供你读大学,大学也可以搞机器。”
“我要现在就学,四年毕业,还赶得上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出两年力。”
“你还小呢,不必忙着找事情做。”
“都十五了!你十四岁当兵比我还小。”
唉!这个爸爸是怎么啦?干吗那么上心?我只是想跟这个家拉开点儿距离,越早越好!我选中了唯一实行供给制的学校,念书吃穿都由国家负担。我要去住校,去工作,成天生活在集体里,别人才会拿我当一个独立的人。可惜他不能明白!
统考以后,他还不放弃希望,总想劝我再去考一次高中:“弟弟,不读大学,我觉得很可惜,你又不是功课赶不上。我非常之羡慕能进大学的人。我当时实在不得已,程度太低,吃饭都成问题,没有机会呢。你没有这些障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可惜了……”爸爸耐心做思想工作,一点儿也打不动我。
电车铃声清亮悦耳。
“爸,都到小经厂了,你坐车回去吧!”
他不肯,“再走走,同你再走走。”
只好继续推着自行车走下去。
他从来对谁都不远送,这会儿怎么啦?去我的新学校才六站距离,比男四中还近,再说周末就能回家……不过,我已记不起有多少年没一块散步了,走走也好。
从录取那天起,爸爸一直沉默寡言,我猜他还在为我惋惜,可从来不说半句泄气的话,连叹气都没叫我听见一声。
鼓楼檐角外小燕穿来穿去。它们多自在!
鼓楼斜对街铁匠铺里火星飞溅,大锤闷响和掌钳师傅榔头的脆声交替应答,新学校大概也要学打铁?我对那几个汗流浃背的师徒,产生一种亲切感。
“爸,都走出三站路了,星期六我一定回来,你快上电车吧!”
他不走,把我领进一家冷食店,要两瓶汽水。我嘬着蜡纸管,爸爸走向柜台,弄来一个小圆面包。
“吃过晚饭了,爸,不饿。”
“你吃得下,就一个。”
面包很小很新鲜,盘一圈螺旋形黄丝,他把喝了一点儿的汽水瓶推过来。
还不肯回去。进了弯弯曲曲的烟袋斜街。窄街上,车后行李有点儿碍事,我推车拐来让去。他在一家棉花店前驻足,观看门楼上那些雕饰。
“清朝留下的老铺子,以前很讲究呢。”
银锭桥把着斜街西南口,桥头有鲜枣卖,他把手绢摊开来。
“别买了,爸,同学要笑话。”
爸爸像没听见。“尝了,很甜,只有半斤。”
扎上手绢,我说没法拿。他不懂自行车装载学,果然想不出该把它挂在哪儿,又去解开疙瘩。
消化机!消化机……
儿时的我胃口好,食量大,爸爸老说我是家里的“消化机”。现在“消化机”早已懂得克制了。我忸怩着,被装满裤兜。他俯身捡拾滚落的几个。
“爸!我顺着这后海北河沿很快就到学校,听说那是摄政王府。你到家没准天都黑了。”
“我知道,那也是溥仪的家。骑车子小心点儿。”
我跨上车滑开,桥上剩下爸爸一人。
……
这孩子终于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了。沿岸一段缓坡,车子轻松地加快。背后大包……
被得车把有点儿飘,一定要稳住,别让桥上那人看见它晃来晃去。
太阳快要沉落微带金红,越展越宽的水面闪闪烁烁,对这孩子眨眼微笑。谁说北京的云霞赶不上云南?前边这片天空正张开最美的一幕。小燕比不上这孩子,它们只懂得爹妈教的飞法,体会不到挣脱羁绊的轻快欢畅。
银锭桥上据说是燕京八景还是十景的一个去处,闹不清朝哪方看才算真正内行。那个留在桥上的人,依然朝着一株株柳树间隔里,望那远去的孩子,孩子全身都能感觉到这件事。那个人想些什么?却不知道!孩子顾不上琢磨这些,心满意足朝一片红光的方向奔去。他将在一座漂亮的大花园里,“在新环境中”受到最好教育,获取那些令他心往神驰的本领。他将挥汗如雨,亲手塑造一些无机生命。这孩子会不断进步,逐渐提高。沿后海这条土路总是向左拐,又向左拐,在彼岸终于折到相反方向。这条路本没修好,有平坦硬实的地段,也有坑坑洼洼泥泞,绕它一圈,是条长长的路程。
有一天,孩子走过了这条长路,从另一个方向来到桥头,想听听银锭桥的传奇故事。桥上空空荡荡,一无所有,那个人早已离去。
(有删改)
[注]①文章节选自沈虎雏《团聚》,题目为编者所加。沈虎雏,沈从文之子。②《绿魇》:沈从文散文,作于1934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儿子因迷恋机器,初中毕业后执意要报考中专学校,引出了下文父亲与儿子关于“投考”选择问题的探讨。
B.父亲以年龄小、大学教育机会可贵等理由劝阻儿子,以自身经历表达未上大学的遗憾,说明父亲观念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C.“桥上剩下爸爸一人”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父亲被“抛下”的孤寂落寞,“爸爸”“一人”同义复指,凸显人物形单影只的状态。
D.通过买汽水、面包、枣和叮嘱骑车小心等情节,可见父亲希望能与儿子多相处,并对儿子离家求学感到担忧和不舍。
7.关于文中“父亲望着儿子远去”这一部分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在描写太阳沉落的景象时,使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B.将小燕和“这孩子”进行对比,用孩子的欢畅和喜悦凸显对小燕不懂得挣脱羁绊的批评。
C.“桥”在这里是一种意象化表达,桥上时空流淌、人事变换,独特意象中蕴含着。
D.这部分叙述者转换,视角的补充更有利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的形复杂的情感。
8.文章引用散文《绿魇》中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父子相送,围绕“小经厂”到“后海”这段路展开叙述,艺术效果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某自丱角读书及有知识,迄今四十年,时态历观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问之曰:“君家曩时蕃衍盛大,何贫贱如是之速耶?”有应于予曰:“嗟呼!吾高祖起自忧勤,噍类数口,兄叔慈惠,弟侄恭顺,为人子者告其母曰:‘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酬,使我兄叔之和也。’为人夫者告其妻曰:‘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使我弟侄之和也。’于是共巵而食,共堂而燕,共库而泉,共廪而粟。寒而衣,其币同也;出而游,其车同也。下奉以义,上谦以仁。逮其子孙蕃息,妯娌众多,内言多忌,人我意殊,礼义消衰,诗书军闻,星分瓜剖。父无争子而陷于不义,夫无贤妇而陷于不仁,所志者小而所失者大,至于危坐孤立,患害不相维持,此其所以速于苦也。”
某闻而泣之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因为常语以劝焉。吾子其听否?昔先猷以子弟喻芝兰玉千生于阶庭者,欲其质之美也。又谓之龙驹鸿鹄者,欲其才之俊也。质既美矣,光耀我族;才既俊矣,荣显我家。岂宜偷取自安而忘家族之庇乎?
吾族居此四世矣,未闻公家之追负,私用之不给,泉粟盈储,金朱继荣,大抵礼义之所积,无分异之费也。其后人心不坚,无胜已之交,信小人之党,骨肉不顾,酒戴是从,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逸,恣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居湖坊者,不二世而绝;居东阳者,不二世而贫。其或天欤?亦人之不幸欤?吾子力道闻学,执书册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无待老夫之言矣。愿以吾言敷而告之,吾族敦睦当自吾子起。志之曰《家诚》。时绍圣元年八月日书。
(节选自黄庭坚《家诫》)
材料二: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爱者所以使众也。《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某闻而泣之A家之不齐B遂至如是C之甚D可志此以为E吾族之鉴F因为常语G以劝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缧绁,原指捆绑犯人的绳索,文中指囚禁,与《苏武传》“武能网纺缴”中的“网”用法相同。
B.速,文中意思为快速,与《六国论》“始速祸焉”、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义相同。
C.燕,文中同“宴”,意为进餐、宴饮,与《项脊轩志》“客逾庖而宴”中的“宴”意义相同。
D.而,在此处表示顺承,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而”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黄庭坚从自己的人生见识出发,对迅速败落的家族情况进行剖析,论证了家族内仁义的重要性。
B.如果一个家族不能保持礼义,成员之间不相互提醒,家族内部就不能亲善和睦,甚至会导致四分五裂。
C.黄庭坚以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多处运用对比,如将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对照,引起子弟警醒。
D.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既有对儒家典籍的引用,又有个人的论述,阐述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先猷以子弟喻芝兰玉干生于阶庭者,欲其质之美也。
(2)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逸,恣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
14.请概述两则材料中对家族子弟教诲的内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杨万里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著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回复昌英主簿时久雨已停,日光透过云的缝隙照在花上,景象清新而动人。
B.颔联呼应诗题和首联,既写“久雨”“解休”后的日常生活,也描写农忙情景。
C.颈联体现诗歌“起承转合”中“转”的结构特点,由眼前之景转而写心中之情。
D.尾联以景结情,借写柳叶间传来黄鹂的鸣叫声,寄寓诗人丰富浓郁的思想情感。
16.诗人心中到底有无闲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认为自己出仕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 , ”也表达了相似的想法。
(2)“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为喻,表达自己想
要为祖母尽孝的句子是:“ , ”。
(3)暑期研学之旅,同学们来到湖北省博物馆,见到了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以及戈、戟等多种兵器,脑海中浮现出中国古代诗、词、文里将士挥舞兵器的热血场景,不由地朗诵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美炎夏日,子似子特别得受,不在我们的耳边“唱着歌",还在我们的皮肤上留下“见面礼。“不速之客”源自何方?数子对期湿的地方 A ,它们偏好湿润环境,不“娇气”也不挑食。它们的繁殖通常在静止的水中进行,是典型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阶段的蚊子被称为“孑孓”,它们在水中度过童年,用鳃呼吸,并通过成蛹实现羽化成虫。河道、下水管井、楼房屋顶、露天游泳池以及闲置的各类积水容器等,都有可能成为雌蚊子的产卵地和“度假村”。
蚊子叮咬皮肤时,会使用特殊的口器刺穿皮肤,同时,将其含有抗凝血和麻醉成分的唾液注入皮肤。被蚊子叮咬后会产生肿块和瘙痒,就是因为我们对蚊子的唾液产生了过敏反应。( 甲 ),会促使我们想要抓挠被叮咬的区域。如果持续抓挠,则会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身体释放更多的组胺,形成一种“越挠越痒”的恶性循环。因此,被蚊子叮咬后,要 B ,可以选择在叮咬处冷敷或者涂抹抗组胺的药膏,以便迅速降低红肿皮肤组织的温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
请收下这些防蚊“护身符”。首先,为皮肤建立一道物理屏障。蚊子无法刺透编织紧密的衣服,而且它喜欢攻击身着会营造弱光环境的深色衣物的人体,因此,( 乙 )。其次,使用传统驱蚊成分——避蚊胺,它是针对蚊子凭借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来找到吸食血源的原理,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驱蚊产品中,通过阻断蚊子的二氧化碳受体来起到驱蚊的作用。当然,还可以采用蚊帐和电蚊拍等驱蚊物品,让蚊子无处藏身。但要注意的是,电蚊拍虽好,使用也要当心,它也会“咬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列关于文中引号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面礼”的引号表示反语,体现对蚊子叮咬带来的伤害的厌恶。
B.“度假村”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体现蚊子对潮湿环境的偏好。
C.“越挠越痒”的引号表示强调,形容被蚊子叮咬后的常见反应。
D.“护身符”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体现防蚊妙招的神奇保护功能。
22.结合文段整体内容,拟写一则防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小缝隙,可能隐藏着危机;但有时,一个小缝隙也是黑暗深处能透进光亮的地方,给人无限希望和生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启用前注意保密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参考答案】C
【解析】“作为承担主要道德义务的技术人员”表述不当,原文为“道德物化理论指出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一些道德义务”。
2.【参考答案】D
【解析】“因此,它的强制性比法律还要大”表述不当,于文无据。
3.【参考答案】C
【解析】“智能电表技术会自动精准计算用户实时用电量”嵌入了伤害用户隐私的价值,不符合道德物化倡导的内嵌价值。
4.【参考答案】维贝克的道德物化哲学包括理论(描述性)和实践(规范性)两部分:①理论(描述性)部分直接继承了后现象学中人与技术共构的关系本体论思想,旨在描述技术如何调节道德;②实践(规范性)部分可被视为关系本体论思想的应用伦理成果,它要求技术设计的工程人员应当考虑将一些普遍接受的公共善嵌入技术设计中,透过技术的布置和使用来劝导人按照道德的期许去行动。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参考答案】认识:人们应该认识到技术可以调节道德经验,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是人与技术共同构建了道德伦理行动。
解决:①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的道德价值,审查技术是否存在伤害公共善价值的情况,还要主动将善的价值共识嵌入技术中;②人们不能只关注到技术的实用性价值,还要保持道德价值的敏感性,避免被误导。
[6分。答出“认识”部分得2分,答出“解决”部分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参考答案】B
【解析】“父亲观念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表述不当,父亲并非观念陈旧,而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和关切。
7.【参考答案】B
【解析】“凸显对小燕不懂得挣脱羁绊的批评”于文无据。
8.【参考答案】①照应上文:引用父亲书中的回忆性文字照应上文“我迷恋机器”,以此佐证“我”选择的正确性;②升华主旨: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凸显机械专业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③引出下文:为下文父亲最终理解并默许“我”的选择做铺垫,父亲最终理解并支持“我”实现心愿。
[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事件围绕这段路展开,使事件发展流畅、脉络分明;②通过地点变化推动事件发展,转换情节,便于读者阅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这段路涉及的地点具有地方特色,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④这段路也是父子俩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儿子走向独立、父亲逐渐放手的过程。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参考答案】ADF
【解析】正确断句为:某闻而泣之,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因为常语以劝焉。
11.【参考答案】B
【解析】B项中,“始速祸焉”中的“速”意为“招致”;“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为“邀请”。D项中,“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中的“而”意为“就,则”,表示顺承;《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而”意为“并且,而且”,表示递进,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12.【参考答案】C
【解析】“将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对照”说法错误,对豪门大族和“吾族”的对比,都是自身由盛而衰的对比,并不是豪门大族的衰颓和自己家族的振兴的对比。
13.【参考答案】
(1)古代先贤把后辈们比作生长在庭院中的芝兰玉树,是期望他们品质美好。
[4分。“以”,把,1分;“芝兰玉干生于阶庭者”,定语后置,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
(2)以至于苟且钻营、自私自利,贪取眼前的安逸,放纵口腹之欲,而忘记了长远的谋划。
[4分。“自私”,自利,谋求个人利益,1分;“恣纵”,放任、放纵,1分;“计”,谋划、打算,1分;大意1分]
14.【参考答案】①家族子弟应能合乎礼义,既奉养长辈,又能规谏自己的父母;②家族子弟应读书修身,使自己品质美好、才华出众,同时不忘家族大计;③家族子弟应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
[5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2分,第③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从自幼时读书。到有了一些知识。迄今四十年了,世事百态历历在目。(曾经看到)高门大户、豪门大家、世袭贵族,金银珠宝布满厅堂,没过几年再次探访,只看到田地废弃无人耕种,粮仓空置废弃不用。又过几年再见到,(家族之人)有的被官府拘押,有的挑着担子在路上奔波劳累,问他们说:“你家过去人口众多,繁荣兴盛,为什么这么快就落入贫贱呢?”有人回答我说:“唉!我的高祖起初是靠着忧虑勤奋起家的,家中只有少数几口人,兄长叔父仁慈贤惠,弟弟侄子恭敬有礼,做儿子的对母亲说:‘不要为小钱争执,不要为小事记仇,这能让兄长叔父和睦相处。’做丈夫的告诉妻子说:‘心里不要猜忌别人,不要把得失放在心上,这能让弟弟侄子和睦相处。’于是(他们)用同一个酒杯喝酒,在一个厅堂宴饮,有钱放在一起,共用粮仓里的粮食。天冷的时候做衣服,布料价钱都一样;出门一起游玩,坐同样的车子。晚辈恭敬讲义气,长辈谦让有仁心。等到后代子孙人口增加,妯娌多了,家里说话忌讳越来越多,彼此想法不同,礼义消失衰亡,听不到吟诗读书声,一家人像星星一样分散,如切瓜一样离心。父亲没有了能谏诤的儿子而不讲道义,丈夫没有了贤惠的妻子而没有仁心,(他们)所追求的微小而所失去的却很多,以至于(到了)孤立无助,患难时不能互相帮助的地步,这就是他们迅速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听说这些后流泪哭泣,家中不和睦竟然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应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作为我们家族的鉴戒,从而作为常说的话来劝戒家人。我儿子他能听进去吗?古代先贤把后辈们比作生长在庭院中的芝兰玉树,是期望他们品质美好。又称他们为龙驹鸿鹄,是期望他们才智出众。品质美好,就能荣耀家族;才华出众,就能显赫门楣。哪能自己苟且偷安却忘了家族的庇护呢?
我的家族住在此处有四代人了,没听说过朝廷追债,自家用度不足的情况,钱财粮食堆满仓库,金印朱绶接续荣华富贵,大概是凭着礼法道义的积累,没有不合理的耗费。但到后面,人心动摇,没有能超越自己的朋友,盲信那些小人,不顾亲人,(整日)吃喝玩乐,以至于苟且专营、自私自利,贪取眼前的安逸,放纵口腹之欲,而忘记了长远的谋划。居住在湖坊的,不到两代就绝户了;居住在东阳的,不到两代就贫穷了。难道是天意吗?还是人的缘故造成的不幸呢?孩子们要致力于道义、勤奋学习,看书要明白古人遗留下的训导,观察世事的利害关系,不用等着我来说明白。希望能将我的话陈述出来并告诉众人,我们家族亲善和睦应该从你们开始。记录这些话叫《家诫》。写于绍圣元年八月某日。
材料二:
《大学》中说:“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应该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为根本。本乱末治是不可能的,对重要的事情疏忽,而对次要的事情过于重视,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就是懂得根本,这就是最高的智慧。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不能教育好,却要去教育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君子不需要离开家庭,就能在国家中施行教化。孝顺用于侍奉君主,尊敬用于侍奉长辈,慈爱用于管理众人。《诗经》中说:“宜兄宜弟。”意思是兄弟和睦,这样才能教育国人。《诗经》中还提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意思是父子、兄弟之间行为规范,然后天下民众才会效仿。这就是治国在于治家的含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参考答案】B
【解析】“也描写农忙情景”表述错误。“全为农家放麦秋”意思是天气初晴,为农家带来了可以收割麦子的好时节,而非描写农民麦收的忙碌景象。
16.【参考答案】
示例一:有闲愁。分析:①一愁雨后阳光不够晴朗,是“半明”;②二愁久雨初晴,农家麦收时机紧急;③三愁无人同赏新晴美景,只有黄鹂鸟空鸣,让人感到孤寂。
示例二:无闲愁。分析:①久雨初晴,日光柔和,阳光驱散潮湿,无苦雨之愁;②雨后放晴,农人得以迎来麦收的好天气,无收粮不及之愁;③有黄鹂鸟回应自己的欣喜之情,心中并无遗憾。
[6分,每点2分。只答有无,没有分析,不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参考答案】
(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2)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3)示例: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6分,每空1分。若有错字、漏字、多字,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参考答案】A:情有独钟 B:对症下药
[4分,每空2分]
19.【参考答案】它利用蚊子凭借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来找到吸食血源的原理,通过阻断蚊子的二氧化碳受体来起到驱蚊的作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驱蚊产品中。
【解析】“是”字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针对……原理”搭配不当,应为“利用……原理”;“通过……起到……作用”和“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两句顺序不当,应调换。
[3分。修改恰当一处得1分,两处得2分,三处得3分]
20.【参考答案】甲:蚊子唾液对神经的刺激
乙:要尽量选择编织紧密的浅色衣服
[4分,每空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1.【参考答案】D
【解析】“护身符”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2.【参考答案】
示例一:防蚊重清源,护身有妙招。
示例二:清源断蚊粮,智护捍夏趣,让蚊子无处“安家”!
示例三:清源如斩草除根,智护似筑铜墙铁壁,让蚊子如“落魄游子”!
[4分。能够结合文段“蚊子产生的源头”和“护身符”两方面的内容来写给2分,语言准确给1分,修辞手法给1分]
四、写作(60分)
23.【审题指导】
作文材料含义丰富,由“缝隙”概念延伸到更广泛的思考。材料由富含思辨性的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揭示“缝隙”的负面影响,指出小的缝隙有可能隐藏危机,会造成大的危害,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第二部分揭示“缝隙”的正面意义,即缝隙虽小,却有透进光亮的可能,会带来希望和生机。
“缝隙”既是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也具有象征意义,显然我们不能只写生活中实在的空间意义上的“缝隙”,而应该延伸到不同对象、不同层面上的“缝隙”,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缝隙”,生命成长的“缝隙”,心理上的“缝隙”,经济、文化等发展过程中的“缝隙”等。
“缝隙”的影响可以从负面来看,比如“缝隙”的存在,可能造成人与人的分裂、国与国的争端、文化的断层等;也可以从正面来看,比如必要的距离促进人们的和谐。必要的“缝隙”是发展的空间。因此如何看待“缝隙”,需要人们具有清醒冷静的认识,而人们对待“缝隙”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到“缝隙”的变化。比如有的“缝隙”会因为人们的轻视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有的“缝隙”会因为人们的勇于面对、积极应对,给人带来希望与机会,获得突破和发展,化“危机”为“生机”。
作文的引导语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要求学生能准确分层理解,抓住关键词和核心概念,并且形成自己的认识;“你”则强调学生要站在高中生、青少年、当下时代、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来写;“联想”则要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事件,从材料走向现实,不可局限于材料本身,作填充式写作;“思考”则要由概念到它的内涵、表现、影响等,深层次挖掘“缝隙”的本质,并阐述自己对“缝隙”的认识。
【参考立意】
①小缝隙,也有大道理;
②小心裂缝,为生活补漏;
③透光的缝隙,希望的开始;
④在缝隙中持冷静,在缝隙中求生机。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1
答案
C
D
C
B
B
ADF
B
C
B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PDF版附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