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0)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0)第2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0)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共6页。
    鲁之君子——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编年史《左传》,晚年双目失明,仍发愤编修国史和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国语》是现存最早的国别史。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援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秦国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
    关于史书的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文本鉴赏]
    课文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的事情,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伯,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气度,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晋国被围攻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晋之军分驻两处的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佚之狐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郑文公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烛之武“夜缒而出”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郑国明明还未灭亡,烛之武为什么却说“郑既知亡矣”?为什么站在秦的立场上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烛之武为什么又转入晋国对秦国“忘恩负义”这一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8.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晚年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做了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这一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2.写法指导
    运用详略得当“三注意”
    (1)明确中心。文章的详略是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
    (2)突出过程。就是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略写,发展过程要详写。
    (3)点面结合。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3.迁移运用
    请你写一段文字,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拳拳爱国心
    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虽然郑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但是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
    还为自己的人生在最后填沟壑之前挥洒了鲜亮的一笔,实现了其人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他怀才不遇,却能在临危之时深明大义。由此观之,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有胸怀,有爱国心,有责任心,之后才是机遇。
    【应用角度】 “选择”“爱国”“发现人才”“小我与大我”“机遇与准备”“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等。
    2.素材应用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的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次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们再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能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的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参考答案】
    [文本鉴赏]
    【答案】 ①深明大义 ②爱国主义
    [文本深读]
    1.【答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答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郑国形势危急,点出了烛之武游说秦君的背景,为烛之武的出场渲染气氛。同时,写出秦、晋两军分地驻扎,也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做了铺垫。
    3.【答案】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并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说明佚之狐识人,二说明烛之武才能不凡,三为后文写秦退兵埋下伏笔。
    4.【答案】 郑文公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人。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他政治上的精明。
    5.【答案】 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等内容。内容上:一是表明形势已相当危急,一触即发;二是表现他的献身精神。
    6.【答案】 示弱认输,满足敌人的骄横心理。站在秦的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便于进一步打动秦伯。
    7.【答案】 是为了表明晋国过河拆桥,这样就赤裸裸地挑明了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8.【答案】 “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围郑。“不知”才是实质,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即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国退兵,也是因为个人之“利”。
    9.【答案】 (观点一)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才招致了今天的“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武到晚年才被重用,郑伯应负主要责任。
    (观点二)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在烛之武的心里,还存留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他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路径,但却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国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他的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他不会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写法借鉴]
    【写作示例】 故乡,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
    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棱棱地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叠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缱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的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飞过,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关于孟子,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掌握下列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典题引路,知识积累,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