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5)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5)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5)第2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5)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魅力作家,背景回眸,相关链接,脉络梳理,内容概览,内容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
    2.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暗暗地)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好像)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及,比得上)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啊)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2)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
    (3)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
    (4)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顺承)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6.而
    (1)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才)
    (2)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7.其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出使的人”)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这件事”)
    (3)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4)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8.之
    (1)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2)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3)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4.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6.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8.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
    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0.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
    1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2.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14.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过错。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译文: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译文: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
    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二、魅力作家
    文质兼备的君子——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左丘明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孔子言与其同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这与秉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三、背景回眸
    秦晋围郑的原因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其原因有二:
    (1)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向晋国示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2)秦晋围郑,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且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是必然的选择。
    四、相关链接
    (一)文学常识
    春 秋 三 传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二)文化常识
    西周春秋爵位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
    (三)《左传》十大经典名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6)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7)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8)不以一眚掩大德。
    (9)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1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五、脉络梳理
    六、内容概览
    本文主要通过记叙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退秦军一事,塑造了烛之武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他深明大义的气度、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七、内容感知
    1.通读全文,请选出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
    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贸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
    2.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
    ①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
    【参考答案】
    内容感知
    1.【答案】选D。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
    2.【答案】②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希望 ③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 ④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 ⑤子犯建议攻打秦军

    相关学案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虚词,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关于孟子,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掌握下列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典题引路,知识积累,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