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7)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7)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7)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小测,自主梳理,要点探究,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赏析人物语言,评价人物形象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预习小测】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敢以烦执事。
    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晋,何厌之有?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失其所与,不知。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__________)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__________)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__________)
    ④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_“远”,__________)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厚”,__________“薄”,__________)
    ⑥既东封郑(“东”,__________“封”,__________)
    ⑦若不阙秦(“阙”,__________)
    ⑧阙秦以利晋(“利”,__________)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__________)
    ⑩共其乏困(“乏困”,__________)
    【自主梳理】
    1.解释下列“之”字的含义。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子犯请击之
    3.是寡人之过也
    4.许之
    5.何厌之有
    6.辍耕之垄上
    2.解释下列“焉”字的含义。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要点探究】
    1.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
    2.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3.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思考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参考答案】
    【预习小测】
    1.(1)从属二主。(2)通“矣”。(3)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4)增加。(5)满足。(6)侵损、消减。(7)通“悦”,高兴,愉快。(8)结交,亲附。通“智”。
    2.①“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②“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③“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④“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3.①使动用法,使……撤兵。②名词作动词,驻军。③使动用法,使……灭亡。④名词意动,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⑤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⑥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⑦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⑧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⑨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⑩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自主梳理】
    1.1.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代词,指秦军。
    3.助词,的。
    4.代词,这件事。
    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动词,到。
    2.1.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2.句末语气词,不译,或者灵活的译为“罢”。
    3.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何”。
    【要点探究】
    1.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2.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3.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歩: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个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虽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 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关于孟子,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掌握下列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