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9)第1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9)第2页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9)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助读资料
    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2.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二、课前自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6.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合作探究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叙述步骤。
    2.秦晋联盟,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从而力挽狂澜的?属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3.课文是如何刻画烛之武这个人物的?
    四、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一词多义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⑥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 “许之” “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五、课后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汜(sì)南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B. 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阙(jué)秦 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
    课前自测 1、A 2、D 3、B 4、C 5、D 6、略
    合作探究 1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之中请求烛之武,烛之武应允前往,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后来晋也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文章组织严密,融为一体。
    2这篇文章将烛之武的娴于辞令表现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一步,先处处为秦着想,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然后指出亡郑实际是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削弱了秦的实力,接着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第二步,充分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指出晋的忘恩负义和贪得无厌,打动了秦伯的心。属于离间计。
    3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国家危难,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赴敌营义无反顾;强敌当前,烛之武不卑不亢,措辞得体,聪慧机智,富有人格魅力。
    文言知识梳理
    一 实词
    1 (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供应。读ɡōnɡ。(3)“说”通“悦”,高兴。读yuè。(4)“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5)“厌”通“餍”,满足。
    2
    (1)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箱包、铺盖等。(3)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4)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数字“二”的大写。
    3(1)做疆界,动词/疆界,名词 (2)军队,名词/驻军,动词/军队编制单位 (3)宫殿,名词/空隙、豁口,名词/侵损、削减,动词 (4)如果,连词/你,代词/像,动词 (5)知道,动词/明智,形容词 (6)才能,名词/能够,动词 (7)陈说,动词/杂说,名词/通“悦”,高兴 (8)推脱,动词/告别,动词/推辞,动词 (9)边远的地方,名词/名词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浅陋鄙俗,形容词
    4(1)使动用法,使……撤兵 (2)名词作动词,驻军 (3)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名词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用作动词,作为疆界 (7)动词使动用法,使……消弱 (8)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 (9)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10)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二虚词(1)代词,指秦军/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其,还是,表商量语气或希望语气/表反问语气,难道/表疑问语气/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 (3)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顺承,连词/把,介词 (4)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何/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此 (5)才,连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
    三句式(1)~(2)为判断句 (3)~(6)为状语后置句 (7)为宾语前置句 (8)~(12)为省略句
    课后检测[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6.D(A、B 、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7.D(否定判断句) 8.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 9.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关于孟子,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掌握下列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