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01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02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对称(chèn) 潜滋暗长(qiǎn)
    B.记载(zǎi) 粗拙(zhuō) 两肋插刀(lèi)
    C.粗犷(guǎng) 莅临(lì) 铮铮作响(zhēng)
    D.瞥见(piē) 绰号(chuò) 味同嚼蜡(ji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潜滋暗长(qiǎn)——qiá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于那些见义思迁的人,那些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啊,小桃树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那楚楚的容颜全然都退尽了。
    C.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就会精神悲泣压抑,形销骨立。
    D.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见义思迁——见异思迁;
    B.退尽——褪尽;
    C.悲泣——悲戚。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已有数千年,在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栩栩如生的龙图腾随处可见,中国人潜意识对龙的崇拜和向往早已根深蒂固。我们对“龙”文化抱有两种心态,一面渴望它的庇护,一面又忌惮它的铮芒毕露。
    A.源远流长B.栩栩如生C.根深蒂固D.锋芒毕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用来形容“龙”文化历史悠久,使用正确;
    B.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形容“龙图腾”雕刻得形象逼真,使用正确;
    C.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用来形容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向往不可动摇,故选项正确;
    D.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含贬义,用来形容我们对“龙”文化的心态是贬词褒用,使用有误。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成都有超过600万名游客走进公园绿道,观赏新年春回大地的喜乐氛围。
    B.通过举办此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都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C.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走每个人都学有所长的特色发展。
    D.许多读者之所以喜欢余华小说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情感丰富细腻,叙述方式自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A.搭配不当。“观赏”与“氛围”搭配不当,可将“观赏”改为“感受”;
    C.成分残缺。“走”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特色发展”后加“之路”;
    D.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B.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C.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到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学而不思则罔
    C.策之不以其道 皆以美于徐公
    D.骈死于槽枥之间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B.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C.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D.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私下进谏;几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观点鲜明。甲文指出要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强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B.两文均说理巧妙。甲文以千里马的遭遇比喻人才的际遇,乙文以家中事类比朝中事。
    C.两文均长于讽刺。甲文讽刺了统治者的愚昧专横,乙文讽刺了齐王的昏庸无知。
    D.两文均语言精当。甲文中一个“不知”揭露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乙文中一个“蔽”字概括了齐国朝政的症结。
    【答案】5.D 6.B 7.A 8.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选项正确;
    B.句意: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临:面对。选项正确;
    C.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选项正确;
    D.句意:能传到我耳朵里的。闻:使……听到;选项不正确。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不译/的;
    B.都表转折;
    C.按照/认为;
    D.在/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
    句意: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A.选项正确;
    B.“间进”译为“偶然有人进谏”,不译为“私下进谏”。故选项错误;
    C.“期年”译为“满一年”,不译为“几年”。故选项错误;
    D.“间进”译为“偶然有人进谏”,不译为“私下进谏”;“期年”译为“满一年”,不译为“几年”。故选项错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乙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C.选项说法有误,乙文主要是劝齐王广开言路,并不是讽刺齐王昏庸无知。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第Ⅱ卷(非选择题,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天时不如地利 ②壮心不已 ③何妨吟啸且徐行
    (2)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谭嗣同的《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心之所向锦官城
    ①“锦官城外山如画,春雨飞花红满川”“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就是成都,自古以来,它就是许多人心之所向的地方。
    ②成都本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些年因为张艺谋导演的宣传片、歌手赵雷的民谣《成都》的加持,成都越发人见人爱起来。“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
    ③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如同成都火锅“可以涮烫一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山西人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山东人诸葛亮为成都留下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蓉漂”诗人李白、杜甫、陆游……客居成都期间均写下大量传世佳作。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也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

    “最会享受”成都人
    ①“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被定义为生活悠闲会享受的典型。
    ②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竹椅摇摇,绿树成荫,盖碗茶喝起,龙门阵摆起,这样的镜头在成都是寻常风景;但在软件园、开发区的写字楼里争分夺秒,甚至把床铺直接架在办公室也是成都人的生活常态。一位成都朋友说,他一天喝过四次茶,谈了四单生意;另一位讲,因为工作需要,他一周就吃了五顿“麻辣烫”。“劳”中“休”,“忙”后“闲”,成都人最会找到其中的平衡,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
    ③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可以享受的。“喔豁”、“不存在”、“安逸惨了”……成都人总能以俏皮的方式,调侃生活中的所有际遇。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东汉陶俑让人印象深刻:它头扎布巾,单脚跃起,左臂环抱小鼓,右掌挥舞鼓槌,咧着大嘴,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笑。有人说:“这个陶俑真是像极了成都人!”
    10.2023年成都宣传片的主题广告词是:“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两文概括作答。
    11.两文都引用了民谣《成都》的歌词,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2.某同学打算选用甲乙两文中的部分语段完成一篇题为《爱上一座城》的短文,并按以下方式组合排序。请你分析他这样排序的理由。
    组合排序方式:甲②—乙②③—甲③
    【答案】10.①旅游资源优质丰富 ②城市文化包容开放 ③成都人在生活中懂得劳逸结合 ④成都人的生活态度幽默乐观
    11.甲文以成都街头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引出对成都旅游资源优质丰富的说明;乙文以在成都街头走一走的悠闲,引出对成都人的悠闲会享受其实是他们善于劳逸结合,生活积极乐观的论述。
    12.甲②写喜爱成都的景点,乙②③写喜爱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甲③写喜爱成都文化,由是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第②段中“其实成都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街头的风景呢?探寻古蜀文明奥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的寺庙武侯祠,全国第一家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大熊猫基地,全国唯一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桂湖公园,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真要都走一遭,十天半月也不够”可知,成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历史遗迹,如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等,极具吸引力,旅游资源优质丰富。
    根据甲文第③段中“成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火锅,如同成都火锅‘可以涮烫一切’,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成都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可知,成都美食丰富,以火锅为代表,能让各地的人都找到满足感。
    根据甲文第③段中“成都与许多历史名人都产生过伟大的互动……如今,全国许多知名汽车生产厂家在成都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各地创客也汇聚成都……一位外地软件工程师感叹:‘许多人不是已经在成都创业,就是在来成都创业的路上。’”等内容可知,成都有包容的特质,与许多历史名人有互动,且能吸引各地的人来创业发展。
    根据乙文第①段“很长时间以来,成都人被定义为生活悠闲会享受的典型”,第②段中“成都人的确会享受,但成都人的‘悠闲’不是懒惰和不思上进……成都人最会找到其中的平衡,让日子过得‘巴巴适适’”,第③段中“对于成都人来说,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可以享受的”等内容可概括,成都人既会享受生活,又能在工作中努力拼搏,能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让日子过得舒适自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民谣的作用。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甲文第①段中引用的民谣“锦官城外山如画,春雨飞花红满川”意思是锦官城的外面山峦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春雨飘洒,落花纷飞,使得河流两岸都铺满了红色落花。“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意思是:天亮的时候去看那被雨水湿润的花丛,整个锦官城成都一片繁花盛开沉甸甸的景象。两句民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成都的美丽的山水景色以及春雨后繁花似锦的景象,展现了成都的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诗意、浪漫且充满生机的意境,以优美的诗句引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介绍和赞美。引用古诗名句,为描述成都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乙文中第①段引用民谣“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营造出一种悠闲、浪漫且带有成都特色的氛围,让听众能直观感受到成都的独特风情,引出下文对成都人既会享受生活,又能在工作中努力拼搏,能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让日子过得舒适自在的表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排序的理由要结合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甲文②主要写成都的美景丰富的旅游资源,甲文③主要写成都的文化;乙文②③具体阐述了成都人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排序的理由:首先用甲②中对成都整体的描述来展现成都的魅力,接着用乙②③具体阐述成都成都人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用甲③中关于成都的各种特色元素进一步说明成都的文化和吸引力。这样排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能较为全面地展现爱上成都的原因。
    五、作文(60分)
    1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当张岱遇见湖心亭的雪夜,便有了明清第一小品文中的绝美意境;当“我”和老余遇见路边那座小茅屋,便有了“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爱心接力;当海伦凯勒遇见莎莉文老师,便有了生命因重塑而绽放的动人光彩;还有春遇见冬,天遇见地,于是有了岁月,有了永恒……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生命中有许多遇见。
    请以“遇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略。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4.诗中描绘了柳树哪两种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
    15.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4.①欢愉 ②悲苦
    15.诗歌前两句回忆春日盛景(柳树在春日生机勃勃)是虚写,后两句写此刻的凄凉是实写,虚实对照,强烈抒发了美好不再的哀叹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意:曾经它追逐着东风,在舞筵上轻盈拂动,在那令人欢乐的游春苑里,在令人断肠的春天。可它怎么会愿意来到凄清的秋日呢,此时已经带着西斜的夕阳,又伴随着寒蝉的鸣叫。这首诗通过描写柳树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状态,以柳喻人,抒发了时光易逝、美好难再以及身世飘零的慨叹和悲哀。
    故诗中描绘了柳树两种生命状态:一是春天时的繁华得意欢愉的状态,它曾在东风吹拂下在舞筵上摇曳;二是秋天时的凄凉衰落状态,到了清秋日,带着斜阳又伴着蝉鸣,尽显萧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能力。虚实结合手法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实”主要指的是对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等具体形象或实际情况的描写;“虚”则包括对回忆、想象、梦境、幻想、未来等非现实情境的表达,或者是对抽象的情感、理念等的呈现。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诗歌开篇“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通过回忆柳树曾经在春天的繁华之景,属于虚写,与后面“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现实中秋天柳树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热闹欢乐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枯寂,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也使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记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裕轩。夫裕者,宽广之谓也。然其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元实之裕在己;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
    夫今人,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欲贵也,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厌;欲娱乐也,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驱驰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不为侈丽。竭力以求之,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元实不然,饭一箪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其心裕如也;夏一葛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而其心裕如也;诵其诗,读其书,适情则游,足则息,无求多于乐好,而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预市肆之言,目不耽昳丽之容,口不谤讥庙堂之是非,无求欲夸于人,而心裕如也。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其求;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元实为之主也。
    甲午之岁,余辟患于越,与元实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选自《刘基散文选集》,有删改)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不盈丈 盈:满B.不为厌 厌:满足
    C.弋猎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D.讼狱之庭 狱:诉讼事件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人以物为裕也,元实以己为裕,于是己裕而物亦裕,斯所以为裕也!
    (2)僮仆之慢,子弟之驽钝,使令之外非其忧,然则何不裕哉?
    18.以下选项中哪个人物与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请选择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 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 C.《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
    【答案】16.C
    17.(1)一般人都把拥有充足的物质当作丰裕,王元实先生是把自我(内心)的充实作为丰裕。因此自己内心感到充裕了,然后感觉物质上也就丰裕了,这就是(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2)家里的仆役疏忽怠慢,子侄后辈们才能平庸,只要能供差遣使唤就行,这之外的事就不是他所忧虑的,既然这样,那怎么会不感到充裕呢?
    18.B。理由:宋濂和王元实都不追求物质的富裕,而重视自我内心的充实,精神生活的丰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谈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与王元实无求多于口腹,无求多于衣,无求多于乐好,求其心裕如也的精神追求一致。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射猎追逐。驱驰:奔走、追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要结合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本题重点词有:
    (1)以……为:把……当作;裕:宽裕;斯:这;
    (2)慢:怠慢;驽钝:愚笨;忧:忧虑;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8题详解】
    本题为探究题。分析哪个人物与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首先,他追求的“裕”并非物质上的富足与宽裕,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安宁。他对饮食、衣着、娱乐等物质需求要求极低,“饭一箪而饱,酒一升而醉”“夏一葛而凉,冬一裘而温”等表现体现出他的淡泊与知足。其次,他醉心于诗书、适情而游,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不追逐外在的奢华和虚荣。再者,他远离世俗的纷扰,不涉足诉讼、不关心市井闲言,不被美色和庙堂是非所左右,内心保持着一种超脱和自在。总的来说,王元实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内心宁静与自足,不被世俗欲望所羁绊的高尚境界。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作者欧阳修在安徽滁州任职时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醉翁亭周围的优美景色以及作者与友人相聚品茗、畅谈天地之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序中,宋濂叙述了自己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上可知,《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与本文中王元实先生的精神世界最相似。理由: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谈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他强调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求知),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这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重视,超越了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这与王元实无求多于口腹,无求多于衣,无求多于乐好,求其心裕如也的精神追求一致。
    参考译文:
    会稽王元实,在他的居所旁边建造了一座小居室,取名为“裕轩”。裕,说的是宽广之意。如今王元实这件居室,大不满一丈,高不超过一仞,庭院中栽不下一手握的小树,路不容一匹马的四只脚通过,却叫它作“裕”,可以吗?大概人的宽裕在于外物的宽广,而王元实的宽裕在于自我本心。一般人都把拥有充足的物质当作丰裕,王元实先生是把自我(内心)的充实作为丰裕。因此自己内心感到充裕了,然后感觉物质上也就丰裕了,这就是(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如今的人,想要富裕,金谷园的珊瑚也不嫌多,西蜀的铜山也不嫌富饶;想要富贵,四匹马拉的大车也不认为荣耀,万钟五鼎的俸禄也不会觉得满足;想要娱乐,歌声靡靡舞姿曼妙也不认为过分,野外游猎驰骋也不认为荒废,珍奇古玩充满亭台馆舍也不认为奢侈华丽。那一定是竭尽全力来求得一切,一旦有不能得到的东西,就吃不香,睡不好。王元实却不这样。饭只吃一碗就饱了,酒只喝一升就醉了,在口腹之欲上没有过多的需求,而他的心却宽广自如;夏天穿一件单衣就自然凉爽,冬天穿一领裘衣便觉得温暖,对于衣服也没有过多的追求,而他的心依然宽广自如的样子;吟诗读书,符合情致便去游玩,满足了就休息,对于游乐玩好也没有过多的追求,而心仍旧是宽广自如的样子;双脚不去官司诉讼的宫廷,耳朵不听市井上的粗俗言语,眼睛不沉溺于娇美妖冶的容貌,口中不谈论官场政治的正误是非,而心依然宽广自如的样子。一间居室虽然渺小,除了遮蔽风雨之外也没有什么需求的;家里的仆役疏忽怠慢,子侄后辈们才能平庸,只要能供差遣使唤就行,这之外的事就不是他所忧虑的,既然这样,那怎么会不感到充裕呢?所以屋子不宽裕却得到了宽裕的名声,是因为有王元实做主。
    甲午这年,我在越地开辟了一块土地,与他交接而深觉他是一位值得结交的友善之人,于是在这里给他写了一篇记。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19.小说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往往与其生活地点的转换密切相关。例如《简·爱》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请你参照示例,从该书中再选一处类似情节并简要概述。
    示例: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来到桑菲尔德,遇到罗切斯特并和他相爱,博学多才的罗切斯特教给简爱许多知识,影响了她的世界观。
    【答案】示例:
    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来到罗沃德学校。在那里她遇到了谭波儿小姐,在谭波儿小姐的影响下,她开始学习法文和绘画,心境变得与在盖茨海德府时大为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结合题干“小说主人公命运的改变往往与其生活地点的转换密切相关”,可知:题目要求要从地点出发表现简·爱命运的改变。
    简·爱在盖茨海德府被两个表姐和一个表哥殴打,总是被他们殴打,侮辱。她反抗了,殴打他的表哥,被舅妈发现之后,把她送去了罗沃德学校。罗沃德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海伦去世后,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受到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的款待,开始做阿黛尔这个小姑娘的家庭教师。她去桑菲尔德的路上帮助了一个从马上摔落的绅士,他正巧是桑菲尔德的主人戴墨尓德罗切斯特。之后的那段日子,简·爱以她不同常人的智慧与人格深深吸引了她的主人。他们决定结婚。在教堂之上,梅森却说出罗切斯特早有妻子的事实。简·爱便默默离开了桑菲尔德。正当她身无分文并且即将饿死的时候,沼泽居的圣约翰救了她。圣约翰多次向简爱求婚,但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要她同他一起去印度进行他的基督教事业,她拒绝了。她听说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况糟糕时,决定回桑菲尔德看看,发现桑菲尔德在火中化为灰烬,罗切斯特夫人死了,而罗切斯特本人则失去了右眼及左臂,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了。
    示例: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沼泽居的圣约翰救了她,在拒绝圣约翰多次求婚后,简·爱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决定听从内心呼唤,回桑菲尔德看看,最后和罗切斯特结婚了。
    2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例子不能印证前面的观点?请结合阅读《儒林外史》的体验进行判断并简述理由。
    ①女性要自强不息——沈琼枝流落金陵
    ②出淤泥亦可不染——匡超人入西湖诗会
    ③人间自有真情在——老和尚和刘布衣交往
    【答案】②,匡超人入西湖诗会后,收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没有“出淤泥亦可不染”,而是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横线前面的观点进行分析。
    ①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被父亲误许给扬州盐商宋为富做妾,她不愿受屈辱,于是独自带着一些细软逃离宋家来到金陵。在金陵,她靠卖诗文和刺绣自食其力。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不甘于屈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追求独立和自由。其性格坚毅、聪慧,有胆有识,面对困境不畏惧、不退缩,努力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和尊严。沈琼枝印证了“女性要自强不息”观点。
    ②匡超人本是一个勤奋好学、孝顺善良的农村青年。他流落杭州后,先是受到马二先生的影响,开始热衷科举。后来他与一帮所谓的“名士”交往,逐渐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他变得虚伪、自私、堕落,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他善于伪装自己,欺骗他人,性格逐渐变得扭曲,从一个淳朴的青年沦为一个道德败坏的儒林丑类。匡超人入西湖诗会,不能印证“出淤泥亦可不染”的观点。
    ③在《儒林外史》中,老和尚和刘布衣之间有交往,老和尚心地善良,收留过很多人,刘布衣与老和尚相识后有一定往来,他们的交往主要体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谊,所以老和尚和刘布衣交往印证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观点;
    综上可判断②匡超人入西湖诗会,不能印证“出淤泥亦可不染”的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尽令天下洽春熙
    侯志明
    ①每次走过春熙路,我就在想: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
    ②“众人熙熙,如春登台”,这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大家兴高采烈,如同在春天登台远眺美景,春熙路的名字由此而来。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的路或街,都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令人感到温和吉祥。
    ③一九九八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成都,朋友说“吃在春熙”,就是在春熙路请客。是不是在百年老店“龙抄手”吃的饭,记不得了。记得清清楚楚的是,每人大概花了不到三十块钱,就吃到好几种小吃,有红油抄手、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糖油果子、肥肠粉,等等。碗碗碟碟、汤汤水水,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也不知如何下箸,只能小心翼翼地腾挪选择。碰杯时,两只细嫩的小碟子被挤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循声而来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服务员,她动作利落,几下子就把残渣碎片清扫得干干净净。我说:“对不起,按价赔偿吧。”她回答:“不存在,您也不是故意的,开心用。”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过同样的事,曾让我付出好几倍的赔偿,曾让我一个晚上心情郁闷。而春熙路,有幸一遇就带给我春天般的暖意。从此,我对春熙路便有了莫名的。好感。
    ④一九九九年我调到四川工作,在春熙路附近的省电影公司上班。立春刚过,乍暖还寒,在春熙路就能见到穿着短衣短裙的女孩子,当地人叫她们“超妹儿”。但我觉得她们更像鸣春的黄鹂,告诉你春天来了,春天就是这样年轻、靓丽的模样。夏天的景致是在晚上,由流彩的灯光、熙攘的人流、热烈的叫卖、深情的吟唱组成。秋冬两季流淌着诗意,“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街面上桂香刚刚飘过,深巷里寒梅已孕蒏看花。“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当年对成都的赞美。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真的变成了一幅绝美的画,而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
    ⑤几乎每个上班的早晨,我都是在总府路下车,沿春熙路走。早晨的春熙路清新、寂静,甚至有点慵懒。此时,我正好在春熙路的雕塑间安静地穿行。在我看来,这些雕塑是中国所有城市雕塑中最逼真最合人性情的。他们仿佛是我温柔的朋友,比邻小坐,相视莫逆。一同抚摸历史的印痕、岁月的沧桑,令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流连忘返,甚至涌起一点豪情。那种感觉之好,在别处是无论如何难以找到的。
    ⑥后来,我的工作单位变动到了红星路二段85号,距春熙路也只有一站远。所以,一年四季午间散步时,不自觉地就走进了春熙路,而且觉得每次都有新收获。锦华馆就是我最近去时发现的,它曾是“蜀绣刺线交易之地”。带着这些新发现,回来再找有关书籍对照,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总能加深对春熙路的了解和感情,有一种常去常新的感觉。
    ⑦浩矣无穷乐,春熙醉笑中。
    ⑧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信步来到春熙路,不知不觉走到了那个曾经工作过的老影院门口。“是侯老师吗?”一位身着蓝色短裙、白色短袖衬衫的女孩走过来说:“我曾在影院工作过。您可能不记得我,但我们还在一起演过节目呢。”
    ⑨我一边打量,一边搜索着我的记忆库:“有印象,还在影院上班吗?”
    ⑩“不上了。我和男朋友都是农村的,我们决定一起回老家创业。走前来看看,在这儿留个影。”她脸上掠过一抹失落,顿了一下又说,“今天真巧,能遇到您,可不可以和您照张合影?”
    ⑪照完相,她加了我微信,我说:“你们选择农村创业真是有眼光!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希望常来成都,常来留有你足迹的春熙路,希望经常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⑫手机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是那个女孩发来的照片,下面还有一行文字:“我是春熙女孩。我以后一定要再来,还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开眼界。我觉得春熙路真好,包括这名字。”
    ⑬“尽令天下洽春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这是谁作的呢?我一下子记不起了,但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景!
    ⑭折转身,我大步向前走去。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03期,有删改)
    21.作者为什么说“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请参照示例,简要概括。
    示例:雅洁美丽的名字,令人感到温和吉祥,
    22.第④段画线的比喻句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23.文章花了较长篇幅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4.本文的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有何含义?请依据全文内容简要作答。
    【答案】21.①宽容的人情味儿,给人带来暖意;
    ②四季不同的景致,让人感到既有诗意又有烟火味;
    ③逼真而合人性情的雕塑,让人抚今追昔生出豪情;
    ④每次去总会有新发现,给人常去常新的感觉。
    22.①把成都比作一副绝美的画,把春熙路的景致比作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突出了现代春熙路既有诗意又有烟火味,也表达我对成都的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与前文所引用李白赞美成都的诗句内容相照应。
    23.①我偶遇曾经的同事并给予鼓励,让她增添了信心,体现了春熙路上人情的温暖;②女孩对春熙路的留恋和赞美,与我对春熙路的热爱,共同体现(照应)了文章开头“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推断;③女孩的短信表达了对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深化了主旨。
    24.作者希望天下都如春熙路一样繁华、温暖、美丽;也希望人们的生活像春天一样美好祥和、充满活力;鼓励人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表明我愿为此而努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从原文中找出支撑这一观点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归纳,并注意参照示例。
    根据文章第③段中“她回答:‘不存在,您也不是故意的,开心用。’我吃了一惊。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过同样的事,曾让我付出好几倍的赔偿,曾让我一个晚上心情郁闷。而春熙路,有幸一遇就带给我春天般的暖意”等内容可知,当我不小心打破碟子,春熙路宽容的人情味儿,给人我带来春天般暖意;
    根据文章第④段中“春天就是这样年轻、靓丽的模样。夏天的景致是在晚上,由流彩的灯光、熙攘的人流、热烈的叫卖、深情的吟唱组成。秋冬两季流淌着诗意……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真的变成了一幅绝美的画,而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等内容可知,春熙路四季不同的景致,让人感到既有诗意又有烟火味;
    根据文章第⑤段中“在我看来,这些雕塑是中国所有城市雕塑中最逼真最合人性情的。他们仿佛是我温柔的朋友,比邻小坐,相视莫逆。一同抚摸历史的印痕、岁月的沧桑,令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流连忘返,甚至涌起一点豪情”等内容可知,春熙路逼真而合人性情的雕塑,让人抚今追昔生出豪情;
    根据文章第⑥段中“所以,一年四季午间散步时,不自觉地就走进了春熙路,而且觉得每次都有新收获……总能加深对春熙路的了解和感情,有一种常去常新的感觉”等内容可知,每次去春熙路总会有新发现,给人常去常新的感觉。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分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要指出本体和喻体,以及其在表现事物特点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比作“一幅绝美的画”,并指出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突出了现代春熙路既有诗意又有烟火味。结合上文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当年对成都的赞美。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知,画线句子与李白赞美成都的诗句内容相照应,表达我对成都的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结合全文找出相关情节的内容,文章第⑧-⑫写“遇见春熙女孩”一事;再从丰富内容、体现春熙路的意义和情感联结等角度分析。
    根据第⑩段中“‘不上了。我和男朋友都是农村的,我们决定一起回老家创业。走前来看看,在这儿留个影。’她脸上掠过一抹失落”等内容可知,女孩对春熙路的留恋和赞美,这与我对春熙路的热爱,共同照应了文章开头“凡是来到成都的人,一定会爱上春熙路吧”的推断;
    文章第⑪段“我说:‘你们选择农村创业真是有眼光!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希望常来成都,常来留有你足迹的春熙路,希望经常听到你们的好消息。’”等内容,写出了我对女孩的鼓励,体现了春熙路上人情的温暖;
    文章第⑫段中“我是春熙女孩。我以后一定要再来,还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开眼界。我觉得春熙路真好,包括这名字”可知,女孩的短信表达了对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深化了主旨。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要分析出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联系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进行挖掘。
    根据文章对春熙路特点的描写及作者对春熙路的喜爱可知,春熙路蕴含的美好、温和、吉祥等特质。作者偶遇曾经的同事,她对春熙路的留恋以及未来的期望“我以后一定要再来,还要带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他们开开眼界”,这些都体现了春熙路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对女孩的鼓励“希望经常听到你们的好消息”和文章第⑬“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这是谁作的呢?我一下子记不起了,但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愿景!”都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都如春熙路这般美好、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愿景。文章⑭段“折转身,我大步向前走去”表明了表明作者愿为此而努力。
    综上可分析出“尽令天下洽春熙”的含义,既指春熙路本身所蕴含的美好、温和、吉祥等特质,也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都如春熙路这般美好、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愿景。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2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山水”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山水•歌】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勾起了许多人春日踏青的游兴。请依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山水•画】下面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段介绍。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人们常说“江山如画”,其实早在千年之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以说,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有趣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你看,“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这浩如烟海的山水画,筑就了中国画者的心灵居所,更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大观。
    (3)【山水•言】请参照示例,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和提示补充语句,注意语言表达耍简洁、鲜明、生动。
    面对考了高分骄傲自大的同学,你想以山或水为喻提醒他,你可以这样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者这样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考试失利灰心沮丧的同学,你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他,你可以这样说:“今日逆水行舟,明朝登凌绝顶”,或者这样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绚丽画卷展示缤纷世界 ②句句表游春雅意 ③一曲《春山》,一段风雅颂 ④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美丽
    (2)①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 ②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 ③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 ④“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3)①山峦无尽头,谦逊方长久 ②水穷之境期云生,危崖之边觅坦程
    【解析】
    (1)本题考查情景补写。补写时要注意相应的内容,同时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提示补写出相同句型的句子。
    ①根据“醉烟杨柳、呢喃春燕……字字绘春山胜景”“游春踏青、会友放鸢”“一曲《春山》,一幅和乐图”可分析,此处应概括出歌曲出圈的原因,与歌词中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人们的欢乐生活有关;再结合“轻松乐曲表达喜悦心情”“多远传播提升知名热度”的句型,进行概括。
    示例:精致画卷勾勒多彩生活。
    ②根据“游春踏青、会友放鸢”可知,歌词写出了人们欢愉的生活场面;同时要根据“字字绘春山胜景”的句型,进行补写。
    示例:句句吟春日欢情。
    ③根据“轻松乐曲表达喜悦心情”“宫商角徵声声悦,钟鼓琴瑟曲曲悦心。歌谣体中年味满满”等分析出内容与音乐相关;再根据“一曲《春山》,一幅和乐图”“一曲《春山》,一席文化宴”的句型进行补写。
    示例:一曲《春山》,一篇韵律章。
    ④根据“《登科后》《虞美人》……十四首经典诗意盎然”“一曲《春山》,一席文化宴”等内容分析,此处应概括出歌曲出圈的原因,与歌词中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相关;再根据“轻松乐曲表达喜悦心情”“多远传播提升知名热度”的句型,进行概括。
    示例:经典艺术彰显非凡魅力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文段主要阐述中国山水画千年的历史,画者以不同方式绘山水并展现其灵性与内心,指出欣赏山水画要多方面考量,画品与人品相通,还说明了山水画蕴含动静、虚实等哲思美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①此处再文段的开头,应起到总领的作用。根据文段主要写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以及画家对山水的描绘可推出,可补充“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
    ②结合前文“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知,山水画既绘出山水灵性又体现画者内心。结合“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可以用句型“画者绘出了……,也绘出了……”,故可补充“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
    ③处结合上文“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可知,文段接下来重点分析“笔墨美”和“人格美”。结合下文“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可知,举例分析了评价笔墨书画的词汇也可用于评价人格魅力,可推断③处应指出笔墨美和人格美之间的关系。故可补充“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
    ④处结合上文“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可知,填写句子要体现辩证统一的哲思美。再根据“‘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和“‘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确定句型,故可补充:“‘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①根据题干要求,要用山高水深来暗示人不能骄傲自满,要谦逊。
    示例: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②根据题干要求,要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人。
    示例:沉舟之处帆影过,病树之旁春木生
    相关试卷

    [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二模]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4年中考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及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诗歌鉴赏,名著及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