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益阳市高平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湖南省益阳市高平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D. CO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物质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
【详解】A、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D、CO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物质的制法,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表述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
B. 广告语——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
C. 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一种有毒气体
D. 含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含人体所需的其它元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饮料本身就有水、果酸以及一些其他的添加剂,都是属于化学物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但它并没有毒,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含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火箭助燃剂,故A正确;
B.动植物得呼吸需要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B正确;
C.氧气得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大多数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故C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法是根据空气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氮气、空气、氧气,看到的现象分别是无明显现象、复燃、燃烧更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
D、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无明显现象,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烧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蜡烛继续燃烧 杯内液面不变B.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
C. 蜡烛继续更旺,杯内液面上升D.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造成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进入杯子;故会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故选:D。
6.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氧气
D.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铁粉为黑色,则现象为红色粉末变黑色,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1:2,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7. 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会经常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挤压液体B. 转移液体
C. 滴加液体D. 搅拌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前应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在容器外挤压胶帽排出,不能放在容器里面挤压,以防造成试剂变质,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或平放,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滴加液体,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液体,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为,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实际大于;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实际体积小于,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
故选A
9. 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85%
B. 容器内水的作用主要是降温和防止污染
C.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容器内其余气体(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体积分数为:1-15%=85%,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A选项正确;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实验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读数,水可以降温,也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B选项正确;
C、根据图像,反应结束后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C选项正确;
D、此实验测定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D选项错误。
故选:D
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的质量分数最大
B. 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D. 稀有气体用于制电光源,利用了其通电发光的化学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用于制电光源,利用了其通电发光的物理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对于实验现象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描述, 错误;
C、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故选C。
12. 科学家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结合下图,提出的问题不合理的是( )
A.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最低浓度是多少
B. 不同材质的可燃物复燃,氧气最低浓度是否相同
C. 除了氧气外,有没有其他气体也可以使得带火星木条复燃
D. 集气瓶中氧气为什么无色无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本题以实验为情境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话题,提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最低浓度是多少”与实验情境相符合,正确;
B、不同材质的可燃物,可能复燃氧气浓度不同,正确;
C、有没有其他气体也可以像氧气一样,使得带火星木条复燃,正确;
D、氧气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无色无味,不需要再去探究,错误;
故选D
13. 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本实验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并采用排水法收集从视频中看到的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 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 收集气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为固体,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再固定在铁架台上,不符合题意;
C、加热固体药品时,应先预热使试管底部受热均匀,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集中加热,不符合题意;
D、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某同学误将少量当成加入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时刻, 开始产生B. 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
C. 时刻,开始分解 D. 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首先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a是氯酸钾,b是高锰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就开始分解,因此在此时就有氧气产生,故A正确;
B、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由图示可知,c可代表生成的氯化钾,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从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D。
1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闻气体味道
C. 加热液体 D. 移取固体药品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不管气密性是否良好,向内推注射器时,集气瓶中均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取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斜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 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
(1)下列有关化学发展简史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拉瓦锡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 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D.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请依据H、O、C、S、Cl、Na、Ca、Fe、Cu、Zn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输出气体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3)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其中一反应为碳与氧化锌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中体现了碳的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纯净物,C是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D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每个正方形所包含的4种物质类别不同。“—”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所涉及反应也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A一定为酸
B.E一定是二氧化碳
C.F可能为水
D.以上反应涉及到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1)A
(2)CH4
(3)①. 2ZnO+C2Zn+2CO2↑ ②. 还原性
(4)B
【解析】(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纯净物,C是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D的溶液呈蓝色,判断C是铁,D是含铜离子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或氢化铜或硝酸铜等,根据铁能与A反应,根据金属性质,判断A可能是酸,氧气或是盐,由B能和D即铜盐反应也能和A即酸,氧气或是盐反应,故判断B是碱,则A是酸,根据酸的通性可判断,E可能是酸,盐,氢气,二氧化碳或水中的一种物质,根据F能通过反应生成B,判断F是碱或是盐或是水。
(1)A 波义耳通过紫罗兰花的变色实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拉瓦锡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选项错误;
B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选项正确;
C 科学家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选项正确;
D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选项正确,故填A。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输出气体的主要物质是天然气,天然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3)碳和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锌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ZnO+C2Zn+2CO2↑;在反应物中,单质碳得到氧元素,具有还原性,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故填还原性。
(4)A 由分析可知,A一定为酸,选项正确;
B 由分析可知,根据酸的通性可判断,E可能是酸,盐,氢气,二氧化碳或是水中的一种物质,所以E不一定是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 根据F能通过反应生成B,判断F是碱或是盐或是水,所以F可能为水,选项正确;
D 以上反应中,可能涉及到复分解反应(如A和B反应)、置换反应(如A和C反应)、分解反应(如F生成B的反应)和化合反应(如E生成F的反应)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选项正确,故填B。
17.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1)a:______;c:______;h: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______。
(3)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用来配制溶液的容器是______。
【答案】(1)①. 胶头滴管 ②. 漏斗 ③. 陶土网 (2)胶头滴管
(3)试管 (4)烧杯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胶头滴管,仪器c的名称为漏斗,仪器h的名称为陶土网。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试管和烧杯可加热时使用,其中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使用,但烧杯需要垫上陶土网加热。
(4)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18.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实验。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填字母)。
(2)现欲加热100mL的水,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和陶土网之外,还需上述仪器中的 ____(填字母),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 ____(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
(3)指出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后果是 _____。
【答案】(1)AC (2)①. FG ②. 外焰 (3)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解析】(1)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故填:AC;
(2)现欲加热100mL的水,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和陶土网之外,还需上述仪器中的酒精灯和烧杯;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外焰部分;
(3)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若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后果是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19. 下列现象与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五氧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 ______;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_____;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 _____;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______。
【答案】(1)⑤ (2)② (3)⑥ (4)③
【解析】(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是因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故填:⑤。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繁殖。故填:②。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故填: ⑥。
(4)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所以“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灯内充有稀有气体。故填: ③。
20. 世间万物种类繁多,但宏观上根据组成可将物质进行分类。
(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如图关系中的___________关系。
(2)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 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洁净的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氯化钾 ④液氧 ⑤二氧化碳 ⑥75%的医用酒精
(3)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氧气、氦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___________;井水、自来水、蒸馏水、食盐水:___________。
【答案】(1)并列 (2)①⑥ (3)①. 稀有气体 ②. 蒸馏水
【解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2)①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是水和冰两种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③氯化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液氧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⑤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75%的医用酒精由酒精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①⑥。
(3)氧气、氦气、二氧化碳中均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则稀有气体与其他三种不同;
井水、自来水、食盐水中均含有水和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为纯水,属于纯净物,则蒸馏水与其他三种不同。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1. 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列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1)实验I中小木条______(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______。
(2)实验II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______。
(3)实验III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是______(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4)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1)①. a ②. 外焰温度最高 (2)石灰水变浑浊
(3)气体 (4)不是
【解析】
【详解】(1)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I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故填写:a;
由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木条a处最先变黑,故填写:外焰温度最高。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第二个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得出蜡烛(主要成分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写:石灰水变浑浊。
(3)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Ⅲ中,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故填写:气体。
(4)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并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填写:不是。
22.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实验,用红磷燃烧、蜡烛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比较其实验结果的差别。实验时将红磷、蜡烛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
(已知:实验前K1、K2、K3均关闭)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______。
(3)若某同学实验时,先将K1、K2打开,再将点燃的红磷、蜡烛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
(2)关闭K1、打开K2
(3)烧杯中的水流入两个集气瓶中且水量相同
【解析】(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2)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K1、K3,使烧杯的水倒流进入左广口瓶,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观察水进入右广口瓶的情况,故填:关闭K1、打开K2;
(3)若某同学实验时,先将K1、K2打开,再将点燃的红磷、蜡烛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K3,由于整个装置形成连通,气压相同,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流入两个集气瓶中且水量相同,故填:烧杯中的水流入两个集气瓶中且水量相同。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现用工业方法制取210L氧气,氧气密度为1.429g/L,请计算:
(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克。
(2)至少要消耗空气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00.09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至少要消耗空气的体积为210L÷21%=1000L;答:至少要消耗空气1000L。
【解析】(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m=ρV=1.429g/L×210L=300.09g;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共华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