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32分)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含量较多的有C、H、O、N等元素
B.甘氨酸、抗体、胰岛素所含元素不尽相同
C.水分子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这种化学键
D.玉米缺P,植株矮小,根系发育差,叶片小且呈暗绿偏紫色
2.以下关于动物细胞呼吸作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B.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D.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3.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都是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拟核区域
C.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能导致原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
D.肺炎支原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与个体的衰老一样,细胞衰老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下列不是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
B.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C.细胞中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
D.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5.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总糖、可溶性糖的含量会有所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匀浆中的脂肪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干重是变化的
C.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与多糖的转化有关
D.鉴定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时需使用适宜温度的温水进行加热
6.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生物细胞内都存在ATP和ADP相互转化机制
B.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C.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D.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ATP水解速率远大于其合成速率
7.下列选项中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C.a线粒体的外膜面积、b线粒体的内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D.a叶肉细胞的结合水、b叶肉细胞的自由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8.自1974年以来,研究人员已经在“囊泡运输”领域收获了4次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激素、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经囊泡运输的事实表明囊泡运输”的物质是生物大分子
B.外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内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再借助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
C.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如蛋白质、脂类),与囊泡运输机制无关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通过囊泡转运来完成的
9.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有双层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叶绿体中含有DNA,能进行光合作用
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0.下列有关生物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没有核膜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②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③有CO2生成的呼吸作用一定是有氧呼吸
④有H2O生成的呼吸作用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⑤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
⑥葡萄糖进入细胞不一定消耗ATP
A.①②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⑤
11.如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熵与氧分压的关系,呼吸熵(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
B.若底物为脂肪,c点对应的呼吸状态下RQ值不变
C.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D.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12.图1为酶作用模型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模型。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是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结果如图2,其中酶A和酶B分别为两种不同的PPO。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1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后,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
C.图2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和抑制剂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
D.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图2中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催化效率更高
13.耐力性运动是指步行、游泳、慢跑等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检测耐力性运动训练或停止训练时,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出现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耐力性运动训练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加
B.耐力性运动训练过程中肌纤维大量积累乳酸
C.长期停训使肌纤维中线粒体减少至训练前水平
D.停训1周后立即恢复训练能够维持线粒体数量
14.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此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后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以供应肌肉运动的需求。该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
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时产生少量能量并形成少量ATP
C.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使NADH再生,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
D.可立氏循环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
15.下图为人体内部分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细胞中,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
B.人体内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C.人体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16.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溶胶,过程③④发生在线粒体中
B.过程②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氢转化形成乳酸
C.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
D.动物细胞中的葡萄糖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17.人体在饥饿和进食等不同状态下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进食可刺激小肠的 K 细胞分泌 一种多肽(GIP),GIP 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引起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通过口服胰岛素可以治疗因结构②受损导致的糖尿病
B.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
C.GIP 与①结合可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
D.图中①②③④均为细胞膜上的受体,①与④的结构相同
18.研究表明,脑老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等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B.线粒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减慢,代谢减弱
C.细胞周期延长,端粒延长速率减慢,DNA受损
D.细胞衰老会引发疾病,故不利于人体内环境稳态
1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作用使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为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下图所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因发生交叉互换而不存在四分体
B.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C.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
D.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A和a的分离
21.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b、c、d表示蚕豆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丙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0~19.3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长为19.3小时
B.图乙c区细胞生长较快,是观察有丝分裂最佳区域
C.需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染色、漂洗,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
D.图丙中细胞周期先后顺序为D→B→C→E→A
22.光合作用的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前赴后继。下列关于科学家的工作和结论表述错误的是( )
A.恩格尔曼设计了巧妙的水绵实验,显微镜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
B.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释放出氧气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O2中的O来自水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最终探明了暗反应过程
23.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c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
B.A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C.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LM段
D.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24.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甲、乙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甲和乙与纵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
B.曲线乙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
D.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5.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DA-6对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相同的草莓叶片分为4组,并进行相关的处理,12天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
(注:Rubisc是碳同化的关键酶;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本题中的遮光均为部分遮光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可得出,气孔导度不是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B.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
C.DA-6可能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或提高Rubisc活性提高了光合速率
D.DA-6不能通过作用于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带来的不利影响
26.如图所示为人(2N=46)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等于92,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B.若a等于46,则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
C.若a等于46,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D.若a等于92,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分裂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
27.如图表示雄果蝇(2n=8)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其中2条Y染色体
B.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均含有8条染色体
C.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则AB段所在的时期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CD段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28.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中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酒精量低于对照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29.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上,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5分钟只进行呼吸作用
B.第4分钟只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第7分钟C5的数量瞬间增加
D.9~12分钟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0.临床上发现,每出生1000个男婴,就有一人的细胞中多出一条X染色体,核型为(47,XXY),他们大多身材较高,将上肢于身体两侧水平伸直后两中指间的距离比身高要长,皮肤白皙细腻,且没有胡须和喉结等男性第二性征,医学上称为“克氏综合征”。一对正常夫妻,生出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
B.可能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
C.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
D.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
3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前者能将NH3氧化为HNO2释放少量能量,后者能将HNO2氧化为HNO3释放少量能量。如图为硝化细菌利用NH3和HNO2氧化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不需要细胞外界的能量输入
B.化能合成作用产生的O2能在硝化细菌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C.两种硝化细菌合成的有机物不会被其他生物利用
D.分离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
32.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下图为多种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yclinA蛋白可能参与DNA的复制
B.cyclinB可能与启动纺锤体的组装有关
C.cyclinsE可能与G1期和S期转换有关
D.研发CDK促进剂,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33.如图是某些生物或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④⑤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①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①②③
C.①②④⑤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③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D.①②③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④⑤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4.小麦黄化(失绿)是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和B与纵坐标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
B.曲线B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
D.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5.果蝇(体细胞含4对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如图表示果蝇的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a~e不同时期核DNA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n=4,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经历的过程是c→d→e→c
B.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经历的过程是c→d
C.处于e时期的细胞一定是在进行有丝分裂
D.处于b、d、e时期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9分)
36.如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戊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能够为银杏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 (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 , 物质丁为 。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 ,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 。
(3)从图2可知,当CO2浓度低于300μml·m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l5℃下的原因可能是 。
37.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 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
(2)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细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 。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之一是秋水仙素阻断法,即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 ,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 (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核苷(TdR)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若G1、S、G2、M期依次为6h、3h、 2h、1h,经第一次阻断,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 ,其余细胞均处于G1/S期。洗去TdR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若要体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 h到 h间进行。
38.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气候变暖,将会使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降低,干旱胁迫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研究增温、增CO2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小组以玉米(生长周期为120天)为实验材料,在三组不同条件下种植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增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应对比上表中 组的数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CO2浓度升高导致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是 。
(3)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下的植物,在低CO2浓度下对CO2的利用能力会低于未用高浓度CO2处理的植物,请利用表中材料和条件设计在短时间内验证这一结论的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4)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 。
3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因良好的降脂解腻效果而深受喜爱,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压制和陈化等过程。杀青操作为将茶叶放入300℃左右的铁锅中炒制2分钟;随后将茶叶揉制15分钟初揉成茶坯;渥堆时将茶坯堆积到高约1m,在茶堆表面覆盖湿布,堆积至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手伸入茶堆感觉到发热、茶团粘性变小;再次揉制6分钟左右后,将茶叶置于70℃左右环境下烘焙干燥;随后压制成型置于适宜条件下自然陈化。
(1)杀青能快速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同时还能 ,从而减少茶叶中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分解。
(2)渥堆时将茶坯堆积并覆盖湿布的目的是 ;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说明 ;揉制的主要目的是
(3)陈化能够使黑茶具有独特的风味物质。经研究发现,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与青霉、黑曲霉和酵母菌等真菌相关,筛选风味物质相关菌种使用 (填方法)最简便。该过程往往会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乳酸,添加乳酸的目的是 。筛选出的菌种最终应满足 和 的要求。
(二)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作为特异性探针广泛的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检测、激素测定等,同时还可以用于靶向药物的开发。
(4)制作单抗时,先用特定抗原刺激动物,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使 细胞产生抗体;随后将相关细胞分离出来,利用 介导,使其与可以无限传代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 后,即可获得来自单一细胞的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克隆。
(5)获得杂交瘤克隆后可以进行体外培养,然后从 得到单抗;也可以 ,然后从腹水中分离出单抗。
(6)科学家在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靶向药物过程中,应以 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单克隆抗体后, 即可获得导向性强的靶向药物。
分组处理
光合速率(mml/m2·s)
气孔导度(mml/m2·s)
胞间CO2浓度(mml/m2·s)
Rubisc活性(μml/m2·s)
丙二醛
(μml/g)
①不遮光+清水
10.1
0.16
260
38.2
2.12
②不遮光+DA﹣6
15.2
0.24
255
42.1
1.93
③遮光+清水
8.3
0.14
278
25.3
2.74
④遮光+DA﹣6
13.4
0.23
269
35.7
2.39
组别
实验条件
光合速率(μmlCO2m-2·s-1)
种植34天
种植82天·
A组
环境温度,大气CO2浓度
37.6
24.9
B组
环境温度+2℃,大气CO2浓度
40.0
18.7
C组
环境温度+2℃,两倍大气CO2浓度
42.6
22.9
参考答案:
1.C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含量较多的有C、H、O、N等大量元素,A正确;
B、抗体、胰岛素的化学均为蛋白质,二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尽相同,但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甘氨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B正确;
C、水分子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这种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
D、P生物膜磷脂的组成元素,缺磷阻碍了玉米细胞类囊体的形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可能可能会使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减慢, 出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育差、叶片小且呈暗绿偏紫色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详解】A、由于脂肪中含氢比例高,含氧少,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时消耗的氧气多,同时释放的能量也多,A正确;
B、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参与第二阶段合成了乳酸或酒精,因此并没有[H]的积累,B错误;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或二氧化碳和酒精,而丙酮酸是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C错误;
D、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D错误。
故选A。
3.B
【分析】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能完成相应的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由很多细胞组成,其生命活动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详解】A、甲型流感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A正确;
B、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集中在拟核区域,甲型流感病毒没有拟核区域,B错误;
C、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抗原成分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原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C正确;
D、肺炎支原体侵染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因此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有: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细胞衰老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A正确;
B、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B错误;
C、细胞衰老时,细胞中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C正确;
D、衰老细胞内的线粒体体积会增大,数量会减少,D正确。
故选B。
5.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A错误;
B、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总干重减少,B正确;
C、大豆种子的总糖中含有多糖,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减少,而可溶性糖增加,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与多糖的转化有关,C正确;
D、还原糖的鉴定所用试剂是斐林试剂,鉴定过程中需使用50~65℃的温水进行加热,D正确。
故选A。
6.D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这是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表现之一,A正确;
B、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正确;
C、ATP是细胞中的直接供能物质,因此,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C正确;
D、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ATP水解和合成速率都大大加快,但二者的速率是相对平衡的,D错误。
故选D。
7.A
【详解】A.c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b必需氨基酸8种,a非必须氨基酸12种,c=a+b且a>b,A正确;
B.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包括细胞膜的面积、细胞核膜面积b和各细胞器膜面积a,因此c>a+b,B错误;
C.c线粒体膜结构包括a外膜和b内膜,即c=a+b但b>a,C错误;
D.c细胞内总含水量只有两种,b自由水和a结合水,即c=a+b,但叶肉细胞代谢旺盛,b>a,D错误;
答案选A。
8.D
【分析】1、细胞内的囊泡有三种来源:①胞吞作用时细胞膜内陷形成的;②内质网出芽形成的;③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膜结构融合体现出生物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经囊泡运输的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A错误;
B、外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内经过初步加工,然后再借助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B错误;
C、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往往通过囊泡运输机制进行,如内质网加工形成的蛋白质可通过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加工,然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再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的,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或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线粒体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养料制造车间,B正确;
C、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含有蛋白质,是脂质的合成车间,C正确;
D、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同时能举出反例否定相关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①没有核膜结构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也可能是病毒,①错误;②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②正确;③酵母菌有氧呼吸生成H2O和CO2,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生成CO2的呼吸作用不一定是有氧呼吸,③错误;④无氧呼吸既没有水的生成,也没有水直接参与反应,有H2O生成的呼吸过程一定是有氧呼吸,④错误;⑤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⑤正确;⑥葡萄糖通过协助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需要消耗ATP,⑥正确;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②⑤⑥。B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呼吸熵越大,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比值越大,不能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A项错误;若底物为脂肪,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量较多,c点对应的呼吸状态下RQ值减小,B项错误;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强度一定范围内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C项错误;氧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增强,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D项正确。
12.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据图可知,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能够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可能具有类似结构,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A正确;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两者的作用机理相似,B正确;
C、据图可知,实验2的自变量包括温度、酶的种类,不包括抑制剂种类,抑制剂的种类和PPO用量是无关变量,C错误;
D、图2中,各温度条件下酶B剩余量都最少,与底物结合率最高,所以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催化效率更高,D正确。
故选C。
13.B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耐力性运动训练时线粒体数量更多,故耐力性运动训练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加,A正确;
B、有氧呼吸是耐力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因此,耐力性运动训练过程中肌纤维不会大量积累乳酸,B错误;
C、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由于机体适应性调节,长期停训使肌纤维中线粒体减少至训练前水平,C正确;
D、停训1周后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但随着训练的恢复,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量能较快的恢复到训练过程中的状态,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肌糖原不会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
B、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ATP产生,B错误;
C、依题意,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消耗NADH,生成NAD+,以保证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进行,C错误;
D、依题意,当产生NADH的速率超过呼吸链消耗NADH的速率时,NADH可以将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乳酸可通过转化为葡萄糖重新进行入循环。这种机制能避免乳酸损失导致的物质能量浪费及乳酸堆积导致的酸中毒,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如骨髓瘤细胞)。由图示可知,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皮肤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分别能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
【详解】A、上述细胞中,胚胎干细胞属于全能干细胞,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A正确;
B、自然状态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因此人体内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不可逆,B正确;
C、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生成少量ATP,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生成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A、过程①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过程③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发生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过程②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得到氢转化形成乳酸,B错误;
C、酒精发酵消耗1分子葡萄糖将产生2分子二氧化碳,而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动物细胞中的葡萄糖经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 ①~④是细胞膜上和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
【详解】A、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A错误;
B、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葡萄糖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而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的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浆,不会引起该反应,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B错误;
C、由图可知,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C正确;
D、图中①②③④都表示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其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C。
18.A
【分析】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是: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正确;
B、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B错误;
C、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C错误;
D、细胞衰老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内环境稳定有利,而且细胞衰老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D错误。
故选A。
19.B
【分析】受精作用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故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
B、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母方,B错误;
C、受精作用使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为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有利于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D正确。
故选B。
20.C
【分析】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1个四分体,该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四分体不会因为交叉互换而不存在,A错误;
B、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小于1:2,B错误;
C、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且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C正确;
D、据图可知,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因此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B和b的分离,A和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D错误。
故选C。
21.D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①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③染色:用碱性染液进行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④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图乙b区细胞生长较快,是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最佳区域,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对根尖先后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再制成临时装片显微观察,C错误;
D、图丙中细胞周期先后顺序为D→B→C→E→A,遵循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正确。
故选D。
22.B
【分析】1、鲁宾和卡门实验 实验思路: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来研究物质的去路 材料:小球藻 处理:用 18O分别标记CO2和H2O,给予光照。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不来自CO2。 2、卡尔文实验思路:同位素标记 14CO2,研究物质转化过程 材料:小球藻 处理:光照、提供 14CO2;不同时间杀死小球藻,再纸层析分离,最后鉴定放射性物质。 3、希尔实验实验思路:施加单一变量进行研究 材料:离体叶绿体 处理:给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加入氧化剂, 不通入CO2;给予光照 结果:叶绿体有O2释放。
【详解】A、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镜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A正确;
B、希尔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分析两组实验释放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O来自水,C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暗反应过程,D正确。
故选B。
23.A
【详解】据图判断,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故A正确;AC段FG段中细胞内的含量都逐渐加倍,说明细胞内DNA发生了复制,MO段包含了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NO表示细胞内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基因的分离和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GH段, L→M点所示过程表示受精作用,没有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发生,C错误;设正常体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GH段有n条染色体,而OP段含有2n条染色体,D错误。
24.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与纵坐标相交的点的光照强度为0,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代表呼吸速率,且两种水稻的呼吸速率相等;与横坐标的交点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为光补偿点,曲线甲的光补偿点比曲线乙的高;P点为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已知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水稻的光饱和点较高,而图中曲线显示甲的光饱和点较高,乙的光饱和点较低,则甲代表的是突变体水稻,乙代表的是野生型水稻。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条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点相同,表示两种水稻的呼吸速率相等,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乙表示野生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种水稻的呼吸速率相等,P点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真(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两者的真(总)光合速率也相等,C正确;
D、据图分析,低于P点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突变体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加,说明此时限制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B。
25.D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为一组对比实验,比较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分析可得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是降低、Rubisc活性下降、净水合速率也下降,而胞间CO2浓度上升。相同光照条件下,比较①②或③④组分析,对草莓喷施DA-6能够促进光合速率。
【详解】A、选择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分析可得出,遮光条件下,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增大,而光合速率下降,说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气孔导度不是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A正确;
B、比较①②或③④可知,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其中对遮光条件下的作用更为显著。根据实验数据可知,DA-6可能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增加二氧碳吸收量,同时提高RubIsc活性,从而提高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速率,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C正确;
D、DA-6处理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可能缓解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损伤,从而缓解弱光带来的不利影响,即DA-6能通过作用于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带来的不利影响,D错误。
故选D。
26.B
【详解】A 、若a等于92,则纵坐标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或核DNA数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染色单体数,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
B、若a等于46,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不会将为23,B项错误;
C、若a等于46,则图中b时期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
D、若a等于92,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D项正确。
27.C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
【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则BC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一个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其中1条Y染色体,A错误;
B、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中DE段一个细胞内可含有16条染色体,图2中DE段一个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B错误;
C、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则AB段所在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时期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染色单体分离,图2表示有丝分裂,CD段表示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D错误。
故选C。
28.C
【分析】分析题图: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 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分析题图曲线知,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无氧呼吸,对照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知,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 (6x+2y) ÷6x=2, 解得x: y=1: 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储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 C。
29.D
【详解】A.题图显示:前4分钟处于黑暗条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A项错误;
B.第4分钟起给予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除了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外,还会通过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等,B项错误;
C.第7分钟添加一定量的CO2,导致CO2固定过程加快,C5的含量瞬间减少,C项错误;
D.9-12分钟,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项正确。
故选D。
30.B
【分析】母亲性染色体组成为XX,父亲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生出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子代,可能有两种情况:母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配子,父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Y的配子;母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的配子,父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配子。
【详解】母亲性染色体组成为XX,父亲性染色体组成为XY,生出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子代,可能有两种情况:母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配子,父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Y的配子,这种情况下导致产生XXY个体的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或者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母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的配子,父亲提供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配子,这种情况下导致产生XXY个体的原因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31.D
【分析】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详解】A、硝化细菌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转变葡萄糖,是自养型生物,利用的是细胞外界的能量, A错误;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
C、两种硝化细菌合成的有机物可以被其他消费者或者分解者利用,C错误;
D、硝化细菌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时,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碳源,D正确。
故选D。
32.D
【分析】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cyclinA蛋白在S期合成和增加,与DNA的复制同步。A正确;
B、cyclinB蛋白在G2期开始合成,在M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前期细胞分裂的变化相关,如启动纺锤体的组装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连接等,B正确;
C、cyclinsE蛋白在G1期开始合成,在S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G1期和S期转换有关,C正确;
D、CDK促进剂CDK复合物正常发挥作用,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促进细胞分裂,不利于治疗癌症,D错误。
故选D。
33.A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细菌,②为酵母菌,③为病毒,④为动物细胞,⑤为植物细胞。
【详解】A、①为细菌,属于原核细胞,②为酵母菌,④为动物细胞,⑤为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能独立生存,B错误;
C、①②④⑤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③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正确;
D、③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C。
34.ACD
【分析】由图可知:图形表示A、B两种水稻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P点前,B种水稻较大,P点后,A种水稻较大。
【详解】A、0点时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A和B与纵坐标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A正确;
B、突变型水稻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饱和点较高,曲线A表示突变型水稻,B错误;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相同和呼吸速率相同,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C正确;
D、低于P点时,突变型小麦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即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ACD。
35.ABC
【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d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
【详解】A、图中n=4,2n=8,4n=16,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8,a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4,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核DNA数目为8,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8,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d时期染色体数目为8,核DNA数目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e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经历的过程是c→d→e→c,A正确;
B、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经历的过程是c→d→b→c→a,因此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经历的过程是c→d,B正确;
C、e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一定是在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D、处于d、e时期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处于b时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BC。
36. ②④⑤ 丙酮酸 氧气 ATP和NADPH 温度低,酶活性低 这种条件下,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l5℃时强
【详解】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表示ATP,乙表示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图2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解:(1)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可以有呼吸作用提供,图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②④⑤)都能产生能量,都能为该过程供能.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即物质乙为丙酮酸.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和NADPH,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温度低,酶活性低,限制了光合作用效率.
(3)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2中当C02浓度低于300μml•m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l5℃下,可能是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l5℃时强.
故答案为(1)②④⑤丙酮酸 氧气 ATP和NADPH
(2)温度低,酶活性低
(3)这种条件下,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l5℃时强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7.(1)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5
(3) 纺锤体形成 不会
(4) 25% 3 9
【分析】1、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细胞进入G1期后,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了,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S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在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
2、细胞周期中的检验点有五个,检验点1主要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检验点2主要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检验点3主要是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检验点4主要检验纺锤体组装完成,着丝点是否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
【详解】(1)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
(3)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因此,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核苷(TdR)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因此,经第一次阻断,S期细胞立刻被抑制,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3/(6+3+2+1)=25%,其余细胞均处于G1/S期。洗去TdR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经过第一次阻断后,细胞有的停留在G1/S交界处,只要让细胞离开S期就能继续分裂,至少需3h;离开S期,需要2+1+6=9h会再次进入S期。因此,若要使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3h到9h进行。
38.(1)A和B
(2)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升高使暗反应速率加快
(3)将C组中种植82天的玉米移栽到B组条件下培养,将B组种植82天的玉米在原条件下继续培养,种植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二者的光合速率
(4)既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保证CO2供应,使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A组和B组对比,升高环境温度可改变光合速率,B组和C组对比,增加CO2浓度可改变光合速率。在相同条件下,种植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减慢。
【详解】(1)分析增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只改变温度条件,所以应对比A组和B组的数据。
(2)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暗反应阶段,CO2浓度升高,暗反应速率加快,光合作用速率提高。
(3)表中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下的植物即C组中种植82天的玉米植株,为了验证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下的植物,在低CO2浓度下对CO2的利用能力会低于未用高浓度CO2处理的植物,可将C组中种植82天的玉米移栽到B组条件下培养,将B组种植82天的玉米在原条件下继续培养,种植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二者的光合速率,若原C组植株光合速率低于B组,则该结论正确。
(4)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通过关闭气孔来降低蒸腾作用,为了保证自身能正常生长,打开气孔以吸收CO2,确保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既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保证CO2供应,使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
39.(1)高温使催化茶多酚等分解的酶失活
(2) 形成相对缺氧的环境,从而有利于相关微生物进行厌氧呼吸 茶叶中的叶绿素被分解 使细胞破碎,将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
(3) 单菌落分离 维持培养基pH值至中性偏酸(抑制细菌生长,促进霉菌等真菌生长) 能利用茶叶产生风味物质(高效产生风味物质) 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4) B淋巴 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 克隆培养
(5) 培养液中分离 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实验动物腹腔
(6) 新冠病毒特有的蛋白质 将单克隆抗体与治疗药物结合(偶联)
【分析】分析(一),制作黑茶实际上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目的是获得其代谢产物。
分析(二),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1)
高温使催化茶多酚等分解的酶失活,从而减少茶叶中茶多酚等营养成分的分解。
(2)
渥堆时将茶坯堆积并覆盖湿布的目的是形成相对缺氧的环境,从而有利于相关微生物进行厌氧呼吸;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说明茶叶中的叶绿素被分解;揉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细胞破碎,将细胞内物质释放出来。
(3)
筛选风味物质相关菌种使用单菌落分离法最简便。在筛选相关菌种时在培养基中添加乳酸的目的是维持培养基pH值至中性偏酸(抑制细菌生长,促进霉菌等真菌生长)。制作黑茶实际上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目的是获得其代谢产物,所以筛选出的菌种最终应满足能利用茶叶产生风味物质(高效产生风味物质)和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
(4)
制作单抗时,先用特定抗原刺激动物,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使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后将相关细胞分离出来,利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获得融合的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经过筛选、克隆培养后,即可获得来自单一细胞的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克隆。
(5)
获得杂交瘤细胞克隆后可以进行体外培养,然后从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单抗;也可以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实验动物腹腔,让其在体内增殖,然后从腹水中分离出单抗。
(6)
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靶向药物过程中,应以新冠病毒特有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单克隆抗体后,将单克隆抗体与治疗药物结合(偶联)即可获得导向性强的靶向药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A
D
A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D
D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B
D
B
C
C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AC
ACD
AB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生物试卷,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