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4升华和凝华(学生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4992/0-17264587596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4升华和凝华(学生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4992/0-17264587596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4升华和凝华(学生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164992/0-17264587597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学生版+解析)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2熔化和凝固(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3汽化和液化(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三.7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学生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5单元专项提升01实验专项能力提升(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3.6第3章物态变化(12大考向52题)(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升华和凝华,水循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问 题
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
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物理学中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2.生活中升华与凝华现象
(1)升华现象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过段时间变干了;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
(2)凝华现象
冬天,房间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窗花”;寒冷冬天,江边树枝上出现雾凇;深秋的早晨,地面、草叶上出现霜。
3.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小量的热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1)人工降雨(2)储藏物品(3)舞台效果
1.(2024·安徽滁州·一模)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干冰 吸热(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24·甘肃金昌·三模)寒冷的冬天,在窗户玻璃上常结有漂亮的“冰花”,“冰花”结在玻璃的 侧,这个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
知识点二、水循环
想想议议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给图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1.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1)云与雨的形成
阳光晒暖的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小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小水滴下降成雨。
(2)冰雹与雪花的形成
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小地。
(3)雾的形成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4)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5)霜的形成
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特别提醒
1.结合水的三态对应物质的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对应物质的三态变化。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 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汇集到江、河、湖、海中。(三个空格均填物态变化名)
问题一:升华和凝华
1.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干冰的升华现象及应用
(1)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78℃的低温。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2)舞台效果: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成小水滴,可形成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典例1】(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变式1-1】(2024·内蒙古赤峰·三模)2024年4月份赤峰市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迎来了几场降雨,人工降雨就是通过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高空的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其中“水蒸气变成冰粒”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凝华C.液化D.熔化
【变式1-2】(2024·广东广州·三模)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时,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白霜,该现象属于( )
A.升华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
问题二:判断物态变化
1.判断六种物态变化
(1)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如冰变成水是熔化,水变成冰是凝固;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等。
(2)根据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判断,由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作出正确判断。
(3)特别注意“白气”是液态的水,形成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典例2】(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小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变式2-1】(2024·山东淄博·二模)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描述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
C.秋天,早晨的草地上会有露珠
D.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变式2-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基础强化】
1.(2024·广东·二模)冬天天气寒冷,小曼喜欢吃火锅,小曼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夏天天气炎热,小曼喜欢吃雪糕,雪糕刚从冰柜拿出时,表面会附有许多“白色粉末”,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用来储存食物的“原始冰箱”冰鉴,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冰鉴是利用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达到保鲜效果,缶内壁往往会出现白色小颗粒,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雾凇是一种附着于树枝,线等上的白色不透明晶体,如图所示是树枝上形成的雾凇,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选填“放热”或“吸热”)而形成的。
4.(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儿童发热,妈妈常用“退热贴”降温。“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一种固态的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小量吸收体表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5.(22-23八年级下·山东日照·期末)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它来制造舞台烟雾,在制造舞台烟雾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的 和水蒸气的 。
【素养提升】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和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7.(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8.(2024·湖南益阳·二模)下列图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图乙: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
C.图丙: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放出热量
D.图丁: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吸收热量
9.(2024·山东临沂·二模)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是( )
A.“谷雨”节气,雨是液化时吸热形成的
B.“白露”节气,露是汽化时吸热形成的
C.“霜降”节气,霜是凝华时放热形成的
D.“小雪”节气,雪是升华是吸热形成的
10.(2024·内蒙古兴安盟·二模)如图所示,为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冒出“白气”的现象,以下自然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深秋枝头挂白霜D.寒冬玻璃上有冰花
11.(2024·山西晋中·三模)真空镀膜是以真空技术为基础,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关于真空镀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固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为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固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为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气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为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气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为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2.(2024·河南南阳·三模)小明发现夏季夜晚闷热,紧闭门窗,开启空调,第二天早上,玻璃窗上出现了一层水雾。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室内,早晨起来会看到窗户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关于水雾和冰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雾在窗的室外一侧,是熔化形成的
B.水雾在窗的室内一侧,是液化形成的
C.冰花在窗的室内一侧,是凝华形成的
D.冰花在窗的室外一侧,是升华形成的
【能力培优】
13.(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小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的混合物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这时会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针对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含盐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
C.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此时的小气压低于标准小气压
D.在易拉罐内部和外部分别发生了熔化和凝华
14.(23-24八年级上·陕西榆林·期中)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15.(22-23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小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小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2022年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物理观念: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水循环。
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固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物态变化
现象
分析
现象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
冬天,房间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窗花”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过段时间变干了
寒冷冬天,江边树枝上出现雾凇
永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
深秋的早晨,地面、草叶上出现霜
第三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课时3.4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问 题
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
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物理学中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2.生活中升华与凝华现象
(1)升华现象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过段时间变干了;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
(2)凝华现象
冬天,房间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窗花”;寒冷冬天,江边树枝上出现雾凇;深秋的早晨,地面、草叶上出现霜。
3.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小量的热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1)人工降雨(2)储藏物品(3)舞台效果
1.(2024·安徽滁州·一模)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干冰 吸热(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
【详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2024·甘肃金昌·三模)寒冷的冬天,在窗户玻璃上常结有漂亮的“冰花”,“冰花”结在玻璃的 侧,这个物态变化过程要 热。
【答案】 内 放
【详解】[1][2]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过程要放热。
知识点二、水循环
想想议议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给图填字,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1.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1)云与雨的形成
阳光晒暖的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小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小水滴下降成雨。
(2)冰雹与雪花的形成
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小地。
(3)雾的形成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4)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5)霜的形成
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特别提醒
1.结合水的三态对应物质的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对应物质的三态变化。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期末)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 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汇集到江、河、湖、海中。(三个空格均填物态变化名)
【答案】 汽化 凝华 熔化
【详解】[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2]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变成水,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问题一:升华和凝华
1.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干冰的升华现象及应用
(1)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78℃的低温。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2)舞台效果: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成小水滴,可形成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典例1】(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答案】D
【详解】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1】(2024·内蒙古赤峰·三模)2024年4月份赤峰市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迎来了几场降雨,人工降雨就是通过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高空的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其中“水蒸气变成冰粒”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B.凝华C.液化D.熔化
【答案】A
【详解】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1-2】(2024·广东广州·三模)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时,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白霜,该现象属于( )
A.升华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
【答案】D
【详解】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白霜;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问题二:判断物态变化
1.判断六种物态变化
(1)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如冰变成水是熔化,水变成冰是凝固;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等。
(2)根据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判断,由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作出正确判断。
(3)特别注意“白气”是液态的水,形成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典例2】(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小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D
【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2-1】(2024·山东淄博·二模)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描述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
C.秋天,早晨的草地上会有露珠
D.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答案】A
【详解】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因此这几种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冰雪消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B
【详解】A.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基础强化】
1.(2024·广东·二模)冬天天气寒冷,小曼喜欢吃火锅,小曼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夏天天气炎热,小曼喜欢吃雪糕,雪糕刚从冰柜拿出时,表面会附有许多“白色粉末”,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液化 凝华 放热
【解析】[1]“热气”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2][3]从冰箱拿出的冰棒表面会附有许多“白色粉末”,这是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附在表面形成的。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2.(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用来储存食物的“原始冰箱”冰鉴,鉴缶之间装冰块,缶内装食物。冰鉴是利用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达到保鲜效果,缶内壁往往会出现白色小颗粒,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 熔化 吸热 凝华
【详解】[1][2][3]由于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可以使缶内的温度比较低,达到保鲜的效果;同时,缶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白色的冰晶颗粒,附着在缶内壁上。
3.(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雾凇是一种附着于树枝,线等上的白色不透明晶体,如图所示是树枝上形成的雾凇,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选填“放热”或“吸热”)而形成的。
【答案】放热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附着在树枝上形成的冰晶,即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4.(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儿童发热,妈妈常用“退热贴”降温。“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一种固态的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小量吸收体表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答案】升华
【详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胶状物升华,升华吸热。
5.(22-23八年级下·山东日照·期末)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它来制造舞台烟雾,在制造舞台烟雾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的 和水蒸气的 。
【答案】 升华 液化
【解析】【小题1】[1][2]固态的干冰撒在舞台上后,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舞台上的气温降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素养提升】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和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详解】AC.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C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D.冰的形成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B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是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湖南益阳·二模)下列图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图乙: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
C.图丙: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放出热量
D.图丁: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吸收热量
【答案】A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故B错误;
C.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9.(2024·山东临沂·二模)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是( )
A.“谷雨”节气,雨是液化时吸热形成的
B.“白露”节气,露是汽化时吸热形成的
C.“霜降”节气,霜是凝华时放热形成的
D.“小雪”节气,雪是升华是吸热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正确;
D.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0.(2024·内蒙古兴安盟·二模)如图所示,为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冒出“白气”的现象,以下自然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深秋枝头挂白霜D.寒冬玻璃上有冰花
【答案】A
【详解】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A.春天冰雪消融,冰是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深秋枝头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4·山西晋中·三模)真空镀膜是以真空技术为基础,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关于真空镀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固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为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固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为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气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为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气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为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详解】AB.固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通过加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为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气态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固态薄膜为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12.(2024·河南南阳·三模)小明发现夏季夜晚闷热,紧闭门窗,开启空调,第二天早上,玻璃窗上出现了一层水雾。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室内,早晨起来会看到窗户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关于水雾和冰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雾在窗的室外一侧,是熔化形成的
B.水雾在窗的室内一侧,是液化形成的
C.冰花在窗的室内一侧,是凝华形成的
D.冰花在窗的室外一侧,是升华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B.夏季,有空调的房间里的温度较低,而房间外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外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故水滴在玻璃的外侧,故AB错误;
CD.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户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能力培优】
13.(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小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的混合物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这时会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针对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含盐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
C.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此时的小气压低于标准小气压
D.在易拉罐内部和外部分别发生了熔化和凝华
【答案】D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C.纯冰的熔点为0°C。但冰与盐的混合物的熔点低于0°C。不是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了;物质的熔点与小气压的小小无关。故BC错误;
D.内部,固体物质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华成为霜。故D正确。
故选D。
14.(23-24八年级上·陕西榆林·期中)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答案】B
【详解】由题图可知,物质由丙—甲—乙,都是放热,则丙是气态、甲是液态、乙是固态。
A.冰雪消融是固态熔化为液态的过程,是乙到甲的过程,故A错误;
B.露珠消失是液态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是甲到丙的过程,故B错误;
C.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丙到甲的过程,故C正确;
D.雨可能是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时,遇冷温度下降液化成的水珠,是丙到甲的过程;也可能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如果遇到地面附近的气温较高,熔化成的水珠,是乙到甲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15.(22-23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小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小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答案】D
【详解】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2022年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物理观念: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水循环。
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固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物态变化
现象
分析
现象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
冬天,房间窗户玻璃的内侧出现“窗花”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过段时间变干了
寒冷冬天,江边树枝上出现雾凇
永久了的白炽灯的灯丝变细了
深秋的早晨,地面、草叶上出现霜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1节 透镜学案,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导学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温度计的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透镜学案,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焦点和焦距,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