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再现“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再现“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共2页。
再现“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八上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P2《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体看,都与“生活的回忆”“重要的他人”有关,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进行整合教学,但在整合的同时,亦要挖掘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不能用“贴标签”代替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尤其是一些细节,要反复揣摩,对一些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要细细品味。 根据以上理论指导,下面将从大单元设计规划、课时设计规划和“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三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解读。一、大单元设计规划(一)内容剖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所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所写的是母亲勤劳一生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这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比如,鲁迅写藤野先生是在记述与之交往的典型事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写母亲,既写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凸显出母亲的伟大,在记述中又穿插有议论和抒情。《列夫·托尔斯泰》则主要进行外貌的描绘,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段极力凸显托翁外貌上的平庸甚至“粗劣”,到后半段,则着力描绘人物的眼睛,展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这样层层蓄势,反转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是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在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穿插着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语材料,补充了历史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感人。 几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各不相同。比如,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藤野先生》中有不少语句运用了反语,呈现出一种辛辣讽刺的效果。《回忆我的母亲》的文字质朴无华,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和怀念之情。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读者能享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茨威格的语言浓墨重彩,气势非凡,诸多形象比喻、奇妙的夸张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伴随着作者淋漓的铺陈、精辟的评述托尔斯泰的“肖像”异常鲜明、清晰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即使是没怎么读过托翁著作的读者,仅凭这一篇文字,也能感受到他由外貌到灵魂的独特魅力。《美丽的颜色》则呈现出另外一种语言风格。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她自己无比敬仰、爱戴的母亲。这使得全文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即使是表现条件的简陋、研究的艰辛,也丝毫不让人感觉凝重。 写作训练主题为“学写传记”,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对照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学段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整体思路是:把四篇课文整合成两类: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在积累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精读品析每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并适量补充同主题的文本阅读,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散文及传记的阅读,但对散文与传记的文体特点概念模糊,需要教师在引导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出文体特点,进而更好地迁移运用。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部分学生知识与运用不能有效衔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与学习,特别是抓住细节,适当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体会文本,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四)大单元主题阅读“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五)大单元目标1.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积累易读错的音、易错形,易误解的字词,并梳理出积累字词的方法。2.掌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文体特点。3.抓住回忆性散文、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4.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本赏析能力。5.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6.了解文本中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六)大单元学业质量1.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2.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3.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4.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5.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七)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再现“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八上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P2《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本单元的课文从内容主体看,都与“生活的回忆”“重要的他人”有关,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进行整合教学,但在整合的同时,亦要挖掘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它们在思想内涵、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不能用“贴标签”代替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尤其是一些细节,要反复揣摩,对一些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要细细品味。 根据以上理论指导,下面将从大单元设计规划、课时设计规划和“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三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解读。一、大单元设计规划(一)内容剖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属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文但有许多相同点: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所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所写的是母亲勤劳一生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这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比如,鲁迅写藤野先生是在记述与之交往的典型事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写母亲,既写了母亲在贫苦家境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凸显出母亲的伟大,在记述中又穿插有议论和抒情。《列夫·托尔斯泰》则主要进行外貌的描绘,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段极力凸显托翁外貌上的平庸甚至“粗劣”,到后半段,则着力描绘人物的眼睛,展示其灵魂的深邃伟大。这样层层蓄势,反转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是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在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穿插着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语材料,补充了历史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感人。 几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各不相同。比如,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藤野先生》中有不少语句运用了反语,呈现出一种辛辣讽刺的效果。《回忆我的母亲》的文字质朴无华,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平静的回忆中,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和怀念之情。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读者能享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茨威格的语言浓墨重彩,气势非凡,诸多形象比喻、奇妙的夸张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伴随着作者淋漓的铺陈、精辟的评述托尔斯泰的“肖像”异常鲜明、清晰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即使是没怎么读过托翁著作的读者,仅凭这一篇文字,也能感受到他由外貌到灵魂的独特魅力。《美丽的颜色》则呈现出另外一种语言风格。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她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写她自己无比敬仰、爱戴的母亲。这使得全文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即使是表现条件的简陋、研究的艰辛,也丝毫不让人感觉凝重。 写作训练主题为“学写传记”,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对照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学段要求”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整体思路是:把四篇课文整合成两类: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在积累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精读品析每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并适量补充同主题的文本阅读,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散文及传记的阅读,但对散文与传记的文体特点概念模糊,需要教师在引导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出文体特点,进而更好地迁移运用。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部分学生知识与运用不能有效衔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与学习,特别是抓住细节,适当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体会文本,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四)大单元主题阅读“生活的记忆”,了解别样的人生(五)大单元目标1.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积累易读错的音、易错形,易误解的字词,并梳理出积累字词的方法。2.掌握回忆性散文、传记的文体特点。3.抓住回忆性散文、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4.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本赏析能力。5.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6.了解文本中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六)大单元学业质量1.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句,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2.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3.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4.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5.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七)大单元教学结构图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