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0/0-17264752388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0/0-17264752390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0/0-17264752390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全套学案
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目的】
1. 尝试细菌、真菌的采样(接种)和一般培养方法
2.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实验用具】
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
1.清点实验器材。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 号或2号),贴在培养皿底面。
3.接种:可选用以下方法
①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 -条缝隙,用未洗过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按10秒;②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条缝隙,用肥皂洗过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养基上按10秒;③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条缝隙,将硬币或笔帽或一次性卫生筷擦)在培养基上按10秒;③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硬币或笔帽或一次性卫生筷子或饭勺等轻放在培养基上10秒;
④将培养皿盖从一侧掀开一条缝隙,将头发放在培养基上;⑤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室或走廊、操场10分钟;⑥用无菌棉签蘸取饮水机里的水,涂抹在培养基上。
4.将另一套高温灭菌后、没有打开的培养皿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5.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恒温培养。
6.五天至七天后,用放大镜观察出现的菌落。
7.将污物倒进污物桶,清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1.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2.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注意事项】
1.提示:在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2.注意实验器材轻拿轻放。
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什么特点?
细菌菌落:大小:小.形状: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大小:大.形状:绒毛状,絮状,蛛网状.颜色:五颜六色(孢子的颜色)
2.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答案: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杀死,这样就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等洛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月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细菌和真菌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例
(2022·四川·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考真题)
1.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
2.在细菌和真菌培养过程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相当于以下哪个步骤( )
A.制作培养基B.消毒C.恒温培养D.接种
(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
3.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B.C.D.
(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
4.在人的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人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二者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特点的是( )
A.菌落呈黑色,呈绒毛状B.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C.菌落呈黄色,呈絮状D.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
(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
5.下列环境中最容易长出霉菌的是( )
A.洗净的衣裤B.密封的罐头C.滚烫的开水D.喝剩的肉汤
(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
6.为检测洗手液洗手后的除菌效果,洗手前后用手指分别在培养基上按压,这一步骤是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A.配制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恒温培养
(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7.“苇草”成金,“编”废为宝。乐安苇编是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苇编的防霉非常重要,下列哪组条件下的苇编作品最容易发霉?( )
A.低温、干燥B.常温、干燥
C.低温、潮湿D.常温、潮湿
(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题)
8.下列实验探究过程中,操作过程或现象正确的是( )
A.“练习使用显微镜”,物镜低倍换高倍后,为使图像更清晰,微调粗准焦螺旋
B.“制作和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碘液能更清楚的观察叶绿体
C.“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面包片在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使霉菌的孢子落到面包片上
D.“双缩脲检测蛋白质”,现象是与稀释蛋清液呈褪色反应
二、多选题
(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
9.某同学为“监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做了以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配制好培养基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C.对接种后的培养基再次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
D.新冠病毒的结构简单,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死亡
三、实验探究题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
10.某中学八年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2020·辽宁盘锦·中考真题)
11.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金银花提取液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假设是 ,变量是 。
(2)对培养皿以及其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其中的 ;实验步骤中①应为 。
(3)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小组在总结时发现实验有不严谨之处:
a.培养皿中放置的滤纸片过少;
b. 。
(5)若将如图中的细菌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 。
(2021·山西晋中·中考真题)
12.探究阳光的杀菌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阳光可以杀菌,有位外国网友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准备两个相同的白色瓷盘,用3%的过氧化氢进行喷雾灭菌。
第二步:取一小撮污泥,与胚芽水(含多种营养物质)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吸取1毫升上清液,滴在两个盘子上,戴无菌手套将液体涂抹均匀。
第三步:待盘子完全干燥后,将两者叠放在一起,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使上面的盘子能充分接触阳光,下面的盘子基本无法接触阳光。
第四步:分别用无菌棉棒蘸取无菌水,擦拭盘子后,均匀涂抹在相应培养血中的培养基(已灭菌)上。
第五步: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该网友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对瓷盘、培养基进行灭菌,以及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棉棒、无菌水的目的是 。
(2)第二步中,网友用胚芽水而不是清水与污泥进行混合,目的是 。
(3)本实验的变量是 。
(4)请你对该网友的实验提出一点改进建议:
(5)根据该网友的实验结果,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这一结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
13.“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组讨论内容示意图,图二为该小组进行实验后得到的作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4位同学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2)图一中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
(3)图一中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
(4)图二中A培养皿与C培养皿进行对照,说明了 。
(5)该实验告诉我们 有利于健康。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培养皿
A
B
实验
步骤
Ⅰ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后冷却
Ⅱ
无菌环境下接种细菌
Ⅲ
放置浸有金银花提取液的滤纸片
放置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
Ⅳ
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①
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D
【分析】要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试验,以细菌为变量,然后观察不同条件下同种植物遗体的分解情况。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灭菌处理。
【详解】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A错误。
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故该方案不够严谨,B错误。
C.该方案对落叶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C错误。
D.该方案的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 根据接种的定义以及空气中有微生物,会落到培养皿上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相当于接种。
故选D。
3.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图中A是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BCD都属于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蘑菇、霉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故选A。
4.D
【分析】(1)细菌的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2)真菌的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状: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详解】A.菌落呈黑色,呈绒毛状,是真菌菌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B.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是真菌菌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菌落呈黄色,呈絮状,是真菌菌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是细菌菌落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详解】A.洗净的衣裤缺少水分、有机物,不利于霉菌生长,A错误。
B.密封的罐头缺少空气,不利于霉菌生长,B错误。
C.滚烫的开水缺少营养物质,不利于霉菌生长,C错误。
D.喝剩的肉汤含有水分和营养物质,利于霉菌生长,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详解】在探究“洗手对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活动中,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在探究“洗手对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活动中,有“用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的步骤,这属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故选C。
7.D
【分析】霉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真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故霉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注意:青霉长有孢子的气生菌丝末端呈扫帚状,曲霉有孢子的气生菌丝末端成放射状,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详解】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在常温、潮湿状态下利于滋生微生物,导致苇编作品发霉。故选D。
8.C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练习使用显微镜”,物镜低倍换高倍后,为使图像更清晰,微调细准焦螺旋,A错误。
B.洋葱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故“制作和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加碘液能更清楚的观察细胞核,B错误。
C.“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面包片在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使霉菌的孢子落到面包片上,这一步是接种过程,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故“双缩脲检测蛋白质”,现象是与稀释蛋清液呈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题干涉及到的探究实验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9.C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解答时可以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切入。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加入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配制好的培养基,在接种前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B正确。
C.对接种后的培养基不能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真菌,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D错误。
故选CD。
10.(1)有机物
(2)单一变量
(3)接种
(4) 无菌落出现 对照
(5)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可用牛肉汁(提供营养物质)+琼脂(凝固剂)配制;②高温灭菌,将培养基原本带有的细菌真菌杀死,防止影响实验;③冷却接种,高温灭菌过的培养基冷却后,将所要培养的细菌真菌涂抹在培养基上,此过程要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④恒温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注意要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详解】(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牛肉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其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有机物。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所以,A(喷洒某消毒液前)、B(喷洒某消毒液后)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所以,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接种。
(4)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所以,理论上C组(不做处理)的实验结果是无菌落出现,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5)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1.(1) 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金银花提取液
(2) 细菌和真菌 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3)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要重复实验,增强说服力
(5)左
(6)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均应设置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金银花提取液能否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由此作出假设: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就是金银花提取液。
(2)
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所以表中的①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
(3)
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金银花提取液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
该实验的不足之处:a培养皿中放置的滤纸片过少;b要重复实验,增强说服力。
(5)
显微镜呈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像,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侧,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左移动装片。
(6)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的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2. 排除相关材料用具上的杂菌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 使细菌和真菌获得营养物质后大量繁殖[或“为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有机物)”] 阳光 进行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盘子应与培养皿对应编号或做标记;两个盘子最好不要叠放,应分开放置,其中一个用纸盒或黑布遮光;第四步最好增加一个用无菌棉棒蘸无菌水,直接在培养基上涂抹的组作为空白对照 阳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被褥、衣物、墩布等最好经常放在阳光下(户外)晾晒
【分析】本题考查对照实验。本实验探究阳光的杀菌作用,先用胚芽水培养细菌和真菌,再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遮光、一组不遮光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培养,以最后出现的菌落数量为指标判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验证阳光是否具有杀菌作用。
【详解】本实验探究阳光的杀菌作用,实验变量应该为阳光。
(1)本实验以菌落作为指标,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要避免其他地方细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中对瓷盘、培养基进行灭菌,以及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棉棒、无菌水等。
(2)胚芽水含多种营养物质,能给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物质,使其大量繁殖,便于后续实验。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阳光可以杀菌(上面的盘子能充分接触阳光,下面的盘子基本无法接触用光)。因此,变量应该是阳光。
(4)1、该对照实验无重复组,具有偶然性,故应该多设置几组重复组。2、两个盘子叠放,容易使两个盘子上的细菌真菌相互污染,应该将盘子与培养皿对应编号或做好标记后,一个盘子暴晒,一个盘子用纸盒遮光处理。3、第四步最好增加一个用无菌棉棒蘸无菌水,直接在培养基上涂抹的组作为空白对照,排除细菌和真菌来自无菌水的可能。
(5)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得出结论:阳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这启示我们被褥、衣物、墩布等最好经常放在阳光下(户外)晾晒。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会对对照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
13. 丙、乙、甲、丁 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 菌落 洗手前手上有很多细菌真菌 吃饭前洗手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提出问题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先准备材料,然后接种细菌、真菌,再培养、观察。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变量。预测实验结果也要根据生活经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推测。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
【详解】(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四位同学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丁。
(2)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
(3)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过一段时间会看到培养基中有菌落出现,则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
(4)图二中A洗手前培养皿与C空白培养皿进行对照,说明了洗手前手上有很多细菌真菌。
(5)洗手后看到的菌落比洗手前看到的要少,该实验告诉我们吃饭前洗手有利于健康。
【点睛】设计实验方案的关键是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10 观察鸟卵结构-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 观察植物的无性繁殖-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