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1/0-17264752549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1/0-17264752551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165431/0-17264752551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全套学案
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08 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目的】
1.尝试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材料器具】
盆栽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遮光纸,曲别针,酒精,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培养皿,碘液。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注意事项】
1酒精易燃,应先分装好酒精,再点燃酒精灯,而且一定要水浴加热。
2一定暗处理24小时,以免影响实验观察。
3用黑纸片遮光时,黑纸片一定要遮住叶片的正反两面。
1.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3--4小时→去掉黑纸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2.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暗处理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以免影响实验观察。
3.为什么要把叶片浸入酒精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酒精变为绿色,叶片变为黄白色。
4.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检验是否生成淀粉。
5.为什么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色,原因是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未遮光部分:变蓝,原因是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
(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
1.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2.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的一个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清水B.小烧杯盛酒精,大烧杯盛酒精
C.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酒精D.小烧杯盛清水,大烧杯盛清水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
3.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2022·陕西·中考真题)
4.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下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叶绿体B.二氧化碳C.光照D.水
(2022·云南·中考真题)
5.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6.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D.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7.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
A.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B.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D.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2021·湖北黄冈·中考真题)
8.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步骤中属于设置对照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9.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某同学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遮光处理。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用碘液染色,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该实验结果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 )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麦芽糖
(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
1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
(3)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
(4)实验现象:步骤⑦中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2020·广西玉林·中考真题)
11.如图是探究“天竺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问题。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原有的 消耗殆尽。
(2)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 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3)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植物把 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
(2021·辽宁本溪·中考真题)
12.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③→[ ]→⑤→[ ]→②;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 ;
(4)在实验⑤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 溶解到酒精中;
(5)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1暗处理24小时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选叶遮光(正反两面)
目的:形成对照变量:光
3光照2--3小时
4去黑纸片
5脱色
脱去叶绿素(叶片变成黄色)原理: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不直接加热原因:酒精是易燃品
6漂洗
洗去多余的酒精
7滴加碘液
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原理:淀粉遇碘酒变成蓝紫色
8观察现象
叶片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参考答案:
1.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在本实验中,遮光区域和未遮光区域构成的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光。因此,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暗处理,②叶片遮光处理,④叶片酒精脱色,①碘液染色,⑤观察实验现象,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C正确。
D.⑤叶片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而叶片遮光部分缺少光照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⑤的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正确。
故选B。
2.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详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不变色,小烧杯内酒精因溶解了叶绿素而呈绿色。
故选A。
3.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用不透光的心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则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C正确。
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D错误。
故选D。
4.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取叶→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叶片的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天竺葵的叶片全部含有叶绿体,并不因用黑纸片遮盖而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叶片的遮盖部分,二氧化碳仍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参与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叶片使用黑纸片遮盖,遮盖部分不透光,未遮盖部分有光照,会使遮盖部分叶片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合成,C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整个植物体内导管是处处相通的,所以,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的叶片均会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详解】A.该实验是通过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错误。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叶片部分遮光与见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叶片内的色素会干扰实验现象,利用叶绿素与酒精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去除叶绿素,C正确。
D.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产生,D正确。
故选A。
6.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详解】A.该实验是通过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对叶片部分遮光,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叶绿素呈绿色,会干扰实验中对淀粉的检验过程,因此,需要利用酒精进行水浴加热,去除叶绿素,C正确。
D.实验中第一次清水漂洗是在酒精脱色后,是为了除去残留的酒精,第二次清水漂洗是在滴加碘液后,碘液与淀粉发生颜色反应,是为了除去残留的碘液,二者目的不同,D错误。
故选D。
7.D
【分析】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设置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脱色: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染色:酒精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未变蓝;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光照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
【详解】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该实验能够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条件,也就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与叶E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符合题意,B正确。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不符合题意,C错误。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某同学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遮光处理。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用碘液染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该实验结果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故选A。
10.(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意思对即可)
(2)溶解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
(3)淀粉
(4)光(或光照)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意思对即可)。
(2)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
(3)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所以,步骤⑥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4)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照)。
11.(1)淀粉
(2)蓝
(3)光
(4) 二氧化碳 氧气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2)
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3)
被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2. ④ ① 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对照 叶绿素 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是③暗处理→④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⑤酒精脱色→①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②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原有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对照,这样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
(4)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叶片退去绿色,便于后面的颜色观察。因此,在实验⑤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5)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因此,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点睛】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实验步骤及每一步骤的作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14 观察人血涂片-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七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材料器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8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实验-2024-2025学年度初中生物微专题实验探索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