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二年级上册一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材第12~13页,乘加乘减。
教学提示
教学时,根据教材创设的操作情境,先出示正方体的问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操作情境表达的意思,学生表达流利后,再采用摆出、画出的方法,将图意真正地呈现出来,教师引导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你打算怎样写算式,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交流时探讨各种算式的意义,讨论乘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乘减的算式,让学生探讨这个算式的对错,找到理由,分析题意,明白乘减的思路,探讨乘减的计算方法。最后乘加和乘减一起探讨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关于圆片的问题可方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利用自主练习中的习题巩固,增强计算熟练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教具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学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小朋友在摆学具呢,我们去看一下(出示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行5个小正方体,有3行,还有一行是2个。
生:有3个5和1个2。
2、这个同学说的很简练,你能学习一下吗?
生:有3个5和1个2。
生:有3个5和1个2。
3、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4、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用你的学具摆一下,并自己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从观察图片开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朋友的摆法。对于简练的同学进行表扬,提出问题,进行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答。这样地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探究新知:
1、你和小朋友摆的一样吗?再用语言描述一下你摆的图形。通过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五个一组,摆了这样的三组,还有一组是两个。
齐说:每五个一组,摆了这样的三组,还有一组是两个。
2、老师想知道一共摆了多少个?说一说你的解答。
生:5+5+5+2=17(个)
生:3×5+2=17个
(鼓励学生多多说说自己的理由)
3、有一个同学对于这个问题写了这样一个算式:4×5-3=17个同桌两个讨论这样算对吗?
(师进行巡视,获得学生的心声)
汇报交流:
生:这个算式是对的:我想他是换位思考把缺少的补上,变成4个5,多添了3个再剪掉
(师及时表扬,这个同学的解释太棒了,你能学习一下吗)
生:先变成4个5,多添了3个再剪掉
生:看成4个5,多添了3个再剪掉
让学生借助学具理解一下。
6、我们就照这样的方法摆一摆演示一下吧
(学生摆学具,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7、仔细观察我们根据正方体图,得到的这两个算式:3×5+2=17(个),4×5-3=17(个)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有乘,有加,有减
生:3×5+2=17(个)叫乘加
生:4×5-3=17(个)叫乘减
生: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8、总结:刚才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老师有个小建议
计算乘加和乘减时,我们先标出第一步,写上得数,再计算下一步。
设计意图:整个学习过程从摆一摆,说一说,到列算式,到乘减的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观察中获得感知,在操作中验证想法,到算式中找原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热情激昂。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不光摆了正方体,还摆了圆片,我们一起再看一下(出示大屏幕)小组能根据以下三步自己研究一下吧!
(1)说一说:每行4个,有4行,还有一行是2个。
(2)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着自己的图说一说。
(3)列算式:加法算式:4+4+4+4+2=18(个)乘加:4×4+2=18(个)乘减:4×5-2=18(个)
2、自己动手摆图,同桌之间互相解答。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圆片问题,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对乘加和乘减的掌握情况,安排自己摆图形,再一次将乘加和乘减的创造性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乘加和乘减问题。
(四)达标反馈
1、口算。
3×5+2= 4×2+3= 5×3-4= 2×3-1=
2、
3、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2+2= 5×3+5= 3×2-2=
2×3= 5×4= 2×2=
4、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5只青蛙多少条腿?
答案:1、17,11,11,5。 2、3×4+2=14(个)或4×4-2=14(个)。
3、6,20,4,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
4、4×5=20(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我学会了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我今天对乘加学习的比较快。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
加法算式为: 。
乘加算式为: 。
乘减算式为: 。
2、
= (只)
3、我会算:
2×5= 3×2+3= 4×5-2= 5×5= 1×5+4=
4、
= ( )
= ( )
5、3元一斤,我买了5斤花了多少钱?
6、
( ) ( ) ( )=( )
( ) ( ) ( )=( )
答案1、2+2+2+1=7(个),2×3+1=7(个),2×4-1=7(个)。
2、3+3+2=8(只)或2×3+2=8(只)或3×3-1=8(只)
3、10,9,18,25,9。
4、3×3+1=10(支)或3×4-2=10(支)
5、3×5=15(元)
6、3×4+2=14(个)或4×4-2=14(个)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5+5+5+2=17(个) 4+4+4+4+2=18(个)
5×3+2=17(个) 4×4+2=18(个)
5×4-3=17(个) 5×4-2=18(个)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这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描述小朋友的摆法,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料:
照样子填一填
例:2+2+2+2+3=4×2+3
=5×2+1
试一试:2+2+2+2+1=( )×( )+( )
=( )×( )-( )
答案:=4×2+1
=5×2-1
资料链接:
巧对乘法口诀联姻
相传,有一书香门第的秀才,爱上了邻居的女子,因女子是庄户人家,所以秀才之父从门第观念出发,认为男婚女嫁,应门当户对,不想成全此门亲事,但又不愿失掉邻里和气,便以对对子为理由,想借机退却婚姻。秀才遵父命出上联: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那女子从小和秀才在一起,通晓诗文,随即对出: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秀才之父见两人感情甚笃,便点头应允了。
二年级上册九 休闲假日——混合运算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710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九 休闲假日——混合运算教案</a>,共5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098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乘加 乘减教案</a>,共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_苏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_苏教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