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考点梳理
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 8: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 8: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①( )之。辞②( )曰:“臣之壮也,犹③(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④(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⑤( )之。
(第3段)夜缒①(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②( )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④(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⑤( )而夕设版⑥(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⑦( )其西封,若不阙⑧(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⑨(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①( )人之力而敝②( )之,不仁;失其所与③( ),不知;以乱易④( )整,不武。吾其⑤( )还也。”亦去⑥( )之。
【重点梳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多义词语
(1)鄙
(2)微
(3)封
(4)相与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常识梳理
(1)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号和爵位往往因时而异。
(2)敢以烦执事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3)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寡人”这个称号是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寡人”的使用惟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
【考点巩固】
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亲近。与《苏武传》中“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亲”字含义不同。
B.犯,触犯。与《出师表》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的“犯”字含义相同。
C.中,击中。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含义不同。
D.利,获利,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秦以利晋”的“利”字含义相同。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失其所与,不知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越国
越国以鄙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②行李
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③夫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④东道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义项
例句
①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一首示子侄》)
③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⑤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
敢竭鄙怀(《滕王阁序》)
义项
例句
①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
动刀甚微(《庖丁解牛》)
③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
④
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⑤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⑦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
⑧不,不是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⑨衰败,衰弱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教战守策》)
⑩偷偷地,悄悄地
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义项
例句
①
既东封郑
②
又欲肆其西封
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④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⑤聚土筑坟
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五人墓碑记》)
义项
例句
①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②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③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④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
活用类型
例字例句
释义
(1)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②既东封郑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3)动词作名词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君亦无所害
(4)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
②共其乏困
(5)形容词作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
(6)使动用法
①若不阙秦
②阙秦以利晋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既东封郑
(7)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2)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参考答案
微点夯实
(第1段)事二主或两属
(第2段)①听从,同意 ②推辞 ③尚且 ④然而 ⑤答应
(第3段)①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②已经 ③自言冒昧的谦辞 ④增加 ⑤渡河
⑥版筑的工事 ⑦延伸,扩张 ⑧侵损,削减 ⑨考虑
(第4段)①依靠 ②损害 ③结交,同盟 ④代替 ⑤表示祈使 ⑥离开
重点梳理
1.①同“供”,供给 ②同“餍”,满足 ③同“智”,明智
2.①越过别国 ②外交使者 ③那个人,指秦穆公
④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3.(1)①把……当作边邑 ②边邑、边境、边疆
③看不起,轻视 ④鄙陋、见识浅 ⑤轻贱 ⑥谦辞
(2)①没有 ②轻 ③细微,细小 ④含蓄隐晦
⑤隐蔽,不清晰 ⑥地位卑微 ⑦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3)①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②疆界 ③封赏 ④封闭,查封
(4)①相交往 ②互相 ③互相援助 ④互相,一起
4.(1)①均为“驻扎” ②结盟 (2)①在夜晚 ②向东 ③在早上/在晚上 (3)①恩惠 ②害处 (4)①远地,指郑国 ②缺少的资粮 (5)变厚/变薄 (6)①使……侵损、削减 ②使……获利 ③使……灭亡 ④使……成为疆界 (7)把……当作边邑
5.(1)“也”表判断 (2)标志词是“于”,“于晋”和“于君”作状语,分别修饰“无礼”和“有益” (3)标志词是“之”,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考点巩固
1.(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得分点:厌、封、肆、阙,宾语前置句)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得分点:因、敝、与、易、其)
2.(1)BDF
解析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句式对称,应各自独立,在它们前后断开,即在BDF处断开。
(2)D [D项第一个“利”,利益;第二个“利”,使……得利。A项“畔主背亲”的“亲”,亲人。C项“木直中绳”的“中”,合乎。]
参考译文
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程度很深了,相互结盟很深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6:兰亭集序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5:项脊轩志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4:陈情表 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