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考点梳理
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13:《答司马谏议书》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13:《答司马谏议书》 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某启:昨日蒙教,窃①( )以为与君实游处②(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③( )不合,所操④( )之术⑤( )多异故也。虽欲强聒⑥( ),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⑦( )蒙君实视遇⑧( )厚,于反覆⑨( )不宜卤莽,故今具⑩( )道所以,冀⑪( )君实或见恕也。
(第2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①( )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②( )也。某则以谓③(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④( )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⑤( )邪说,难⑥( )壬人⑦(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⑧( )前⑨( )知其如此也。
(第3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①( )国事、同俗②( )自媚于众为善,上乃③( )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④( )?盘庚之迁,胥怨⑤( )者民也,非特⑥(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⑦( )而后动,是⑧( )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⑨( )。
(第4段)无由会晤,不任①( )区区向往②( )之至!
[记忆导图]
【重点梳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多义词语
(1)度
(2)见
(3)致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常识梳理
(1)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司”并非指某个部门,而是泛指官吏。
(2)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殷。
【考点巩固】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考所考]
(1)《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述不为生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新高考Ⅰ卷·江苏)
[经典模拟]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花令式默写]
(5)在现代汉语中,“以致”一词一般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而古汉语与此不同,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以致”是“因而招致”之意;“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中的“以致”是“用来招纳”之意;“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以”字无实义,“致”则是“使达到极致”之意。
2.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自视A眇躬B恐无以副C卿此意D可悉E意辅F朕G庶同济H此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荐自代”与“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代”字含义相同。
B.“陛下当法尧、舜”与“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法”字含义相同。
C.“通知”,此处指透彻地了解,与现代汉语中表示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的公文含义不同。
D.“以为高不可及尔”与“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及”字含义不同。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②于反覆不宜卤莽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上报
故略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②以致
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③区区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义项
例句
①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③
度义而后动
④
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
⑤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⑥
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
⑦
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
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⑨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⑩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⑪限度,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义项
例句
①
终必不蒙见察
②
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④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⑤
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⑥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⑦见解,见识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义项
例句
①
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③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⑤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⑥送到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同“麾”)下(《淮阴侯列传》)
⑦极、尽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活用类型
例字例句
释义
名词作动词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被动句
终必不蒙见察
(3)状语后置句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谓受命于人主
(4)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5)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
参考答案
微点夯实
(第1段)①谦辞,私下、私自 ②同游共处,交往
③常常 ④持 ⑤方法,主张 ⑥唠叨不休 ⑦又考虑到 ⑧看待,对待 ⑨指书信往返 ⑩详细地 ⑪希望
(第2段)①清楚 ②怨恨,指责 ③以为,认为
④修正 ⑤批驳 ⑥排斥 ⑦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⑧本来 ⑨预先
(第3段)①顾念,忧虑 ②附和世俗 ③却 ④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 ⑤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⑥不仅 ⑦适宜 ⑧认为正确 ⑨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
(第4段)①不胜 ②仰慕
重点梳理
1.①同“辩”,分辩 ②同“鲁”,粗鲁
2.①写回信 ②因而招致 ③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3.(1)①制度,法度 ②计划 ③考虑 ④丈量 ⑤衡量,比较 ⑥情况 ⑦渡过,越过 ⑧次,回
(2)①表被动 ②放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这里偏指“我” ③看见,看出 ④同“现”,显现、显露
⑤见面,会面 ⑥表现
(3)①招致 ②招致,招引 ③造成,获得 ④到达 ⑤表达
4.①施恩惠 ②办(事)
5.(1)“也”表判断 (2)“见”表被动 (3)标志词为“于”,“于”与后面的名词构成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正常语序分别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和“以谓于人主受命” (4)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需前置,“何为”正常语序为“为何” (5)标志词为“之”,“多”作定语,修饰“怨诽”
考点巩固
1.(1)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3)辟邪说 难壬人 不为拒谏 (4)盘庚之迁 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5)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以致天下之士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2.(1)又考虑到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得分点:视遇、反覆、具、冀、见恕)
(2)我却以为,从君主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廷上商议修正法令制度,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是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力;施行前代圣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为国家管理财政,不是搜刮钱财;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不是拒绝别人的批评。(得分点:修、举、辟、难、壬人)
(3)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家事务、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作为美德。(得分点:苟且、恤、同俗)
3.(1)BDG
解析 “恐”之前承前省略了主语“朕”,其前应断开;“可悉意辅朕”省略的主语是“你”,指王安石,其前应断开;“庶同济此道”省略的主语是“你和我”,我们君臣二人,其前应断开。
(2)B [B项“含义相同”错。效法/法令。A项均为代替。D项赶得上/至,到。]
参考译文
神宗在颍邸的时候,韩维担任记室,每当讲述的事情被称赞时,总是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王安石说的。”等到担任太子庶子,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皇上因此想见见这个人,刚一登基,就任命王安石担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征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才来到朝廷。入朝回答皇上的问题。皇上问治理国家首先要干什么,王安石回答说:“应首先选择治国的方法。”皇上问:“唐太宗怎么样呢?”王安石回答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为什么要效法唐太宗的所作所为呢?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洁而不繁琐,非常简要而不曲折,非常容易操作而不繁难。只不过后代学习尧、舜的人不能透彻地了解,认为那太高深,自己不能赶上罢了。”皇上说:“爱卿可算是责难国君了,我知道自己才能低下,恐怕没有办法助你实现这个愿望。你要全心全意地辅佐我,希望你我二人能共同完成治国大业。”熙宁二年二月,授予王安石参知政事的官职。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6:兰亭集序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5:项脊轩志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4:陈情表 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