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考点梳理
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14:《阿房宫赋》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14:《阿房宫赋》 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六王毕①( ),四海一,蜀山兀②( ),阿房出。覆压③( )三百余里,隔离④( )天日。骊山北构⑤( )而西折,直走⑥(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⑦( )回⑧( ),檐牙高啄;各抱⑨( )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⑩(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⑪( )何虹?高低冥迷⑫(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①( )惊②(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③( )不知其所之④( )也。一肌一容,尽态⑤( )极妍⑥( ),缦立⑦( )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⑧( )掠其人,倚叠⑨(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⑩( )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⑪(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①(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②( )之粟粒;瓦缝参差③(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④( )之城郭;管弦呕哑⑤(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⑥( )之心,日益骄固⑦( )。戍卒叫,函谷举⑧(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①(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②(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③(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记忆导图]
【重点梳理】
1.古今异义词
答案 ①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②天气 ③指金玉珍宝等物 ④可惜
2.多义词语
(1)复
(2)幸
(3)取
(4)焉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5.常识梳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
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国讳和家讳。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家讳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考点巩固】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考所考]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又用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年新高考Ⅱ卷)
(2)《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Ⅲ卷)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2019年全国Ⅱ卷)
[经典模拟]
(4)杜牧《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勾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6)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7)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10)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阿房宫赋》从最普遍的民心和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人,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抨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质问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连梁柱上突出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朝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花令式默写]
(15)“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在《六国论》中则以泱泱大国“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宋朝重蹈覆辙的忧虑。
(16)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心怀家国兴亡,以诗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秦人将剽掠来的珍宝当作石头、土块,警示统治者勿骄奢无度;杜牧《泊秦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陈后主荒淫误国的故事,劝谏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失败的典故,提醒南宋统治者不要冒进误国。
2.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某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惟此二者,不思中道。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怒谏A而激B乱生祸者C累累D皆是E纳谏F而悔过G行道者H不能百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遐想其人”与“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遐”字含义相同。
B.“则冀人君一悟”与“冀有万一之得”(《促织》)两句中的“冀”字含义相同。
C.“以卑凌尊”与“气凌彭泽之樽”(《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凌”字含义相同。
D.“每于本事之上”的“本事”在此处指原来的事,即所谏之事,与现代汉语中表示本领的“本事”含义不同。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钩心斗角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气候
而气候不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③精英
齐楚之精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④可怜
可怜焦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义项
例句
①
复道行空
②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
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
有复于王者曰(《齐桓晋文之事》)
⑤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⑥
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⑧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
义项
例句
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③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④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⑤
吾幸而得汝(《与妻书》)
⑥侥幸
其不遇祸,幸矣(《论衡》)
义项
例句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
青,取之于蓝(《劝学》)
③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鸿门宴》)
④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⑤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⑥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义项
例句
①
盘盘焉,囷囷焉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③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⑤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⑥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活用类型
例字例句
释义
(1)名词作动词
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③朝歌夜弦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⑤族秦者秦也
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名词作状语
①辇来于秦
②朝歌夜弦
(3)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5)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或标志词
(1)判断句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状语后置句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4)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参考答案
微点夯实
(第1段)①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③覆盖 ④遮蔽
⑤架房建屋 ⑥通达 ⑦萦绕 ⑧曲折 ⑨随
⑩座、所 ⑪雨后转晴 ⑫分辨不清
(第2段)①忽然 ②震响 ③远得踪迹全无 ④去 ⑤姿态美好 ⑥美丽 ⑦久立 ⑧抢劫,掠夺 ⑨堆叠 ⑩运送 ⑪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第3段)①繁华奢侈 ②谷仓 ③长短、高低不一 ④九州 ⑤声音杂乱 ⑥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⑦骄横顽固 ⑧攻占
(第4段)①灭族 ②假使 ③依次传递
重点梳理
1.①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②天气 ③指金玉珍宝等物 ④可惜
2.(1)①双层的,夹层的 ②又,再 ③回答,回复
④禀报 ⑤恢复 ⑥弥补,补救 ⑦繁复,重复
(2)①皇帝到某处 ②君主宠爱女子 ③幸亏,幸而 ④希望 ⑤有幸,幸运
(3)①夺取 ②提取 ③掠取 ④攻下,夺取 ⑤采取 ⑥同“娶”,娶妻 ⑦表动态,犹“着”
(4)①词尾,相当于“乎”“然”“尔”,可译作“……的样子” ②哪里,怎么 ③在及物动词“问”后,相当于“之”;一说为句末助词 ④兼词,相当于“于此” ⑤句末助词,不译 ⑥表承接,于是
3.(1)①出现云/出现龙 ②出现虹 ③吟唱/弹奏
④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⑤灭族 ⑥变为焦土
(2)①乘辇车 ②在早上/在晚上 (3)“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4)统一 (5)以……为鉴
4.(1)①“也”表判断 ②“……者……也”“非”均表判断 (2)标志词为“于”,“于南亩之农夫”作状语修饰“多”字 (3)“自”作宾语时往往需要前置,“自哀”即“哀自” (4)“举”的意思是“被攻占”
考点巩固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4)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5)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6)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7)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8)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9)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10)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11)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1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3)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14)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6)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1)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吟唱弹奏,成为秦国的宫人。(得分点:辇,“辞楼下殿”“朝歌夜弦”互文的翻译)
(2)秦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却使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如果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却不以他们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得分点:自哀、鉴)
3.(1)CEH
解析 两个“者”有句中停顿的作用,后面均应断开;“怒谏而激乱生祸”与“纳谏而悔过行道”分别为两个“者”的定语,前后句式一致,故“纳谏”前应断开。
(2)C [C项“含义相同”错。凌辱/超过。A项均为远。B项均为希望。]
参考译文
我每每读到君主与大臣在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常常可见;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为什么呢?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用荒诞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的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因为这个原因,常常在原来的事(所谏之事)的基础上,更变本加厉地去做。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6:兰亭集序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5:项脊轩志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语文之文言文复习24:陈情表 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点夯实,重点梳理,考点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