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前通关练习 (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前通关练习01 化学与STSE(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前通关练习01 化学与STSE(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前通关练习01化学与STSE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考前通关练习01化学与STSE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
【抢分通关】分析命题热点,把握解题技巧,精选名校模拟题
高考试题中设置专门考查化学与STSE和传统文化的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用途和化学原理的积累应用、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的提取与联系能力;并注意正确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题目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旨在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复习时多留心生活中与化学原理有关的知识。
一、化学与传统文化及化学史的出题误区
1.《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出题误区有三:
(1)黑火药属于纯净物
点拨: 黑火药是硝酸钾、碳和硫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黑火药爆炸时,KNO3作还原剂
点拨:KNO3在反应后生成氮气,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钾为氧化剂
(3)硫黄只能作氧化剂
点拨:硫黄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为-2价,也可以升高到+4价,因此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
2.《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出题误区有三:
(1)氯化物 (2) 硫化物 (3)合金
点拨:“水银(Hg)加热”制丹,则“丹”应是氧化物。
3.下列四句古诗词中的物质变化有哪些?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点拨:物质的燃烧涉及化学变化;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点拨:风雨及花落都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点拨:爆炸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点拨:焚烧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4.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出题误区有三:
(1)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点拨: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HgSeq \(=====,\s\up14(△))Hg+S,Hg+S===HgS,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2)“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点拨:“积变又还成丹砂”中涉及的反应为Hg+S===HgS,Hg被氧化。
(3)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点拨:Hg不如铜活泼,Hg不能从可溶性铜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
5.在下列四项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哪些?
(1)孔明灯
点拨: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将灯升入高空,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树皮、棉、麻造纸
点拨:造纸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烧制彩陶
点拨: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涉及化学变化。
(4)淘黄金
点拨: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出题误区有三:
(1)蒸馏 (2)干馏 (3)萃取
点拨: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而凝结为丝状,即有“固态→气态→固态”,故为升华操作。
二、与生活健康有关的出题误区
1.患有胃溃疡、胃穿孔的病人,可服用含碳酸钙、碳酸氢钠等抗酸药
点拨:错;碳酸钙、碳酸氢钠等抗酸药和胃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胃溃疡病人可能会引起胃穿孔。
2.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点拨:对;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是危害生命的过敏反应,用药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3.麻黄碱适合于医治支气管哮喘、鼻粘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疾病
点拨:对; 麻黄碱可以通过减少鼻粘膜局部的血流量来治疗缓解鼻塞状况;
4.服用麻黄碱的不良反应是可能出现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
点拨:对;服用麻黄碱可能出现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
5.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碘酸钾可用作营养强化剂
点拨:错;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在人体内产生水杨酸,刺激胃黏膜,说法错误;但碘酸钾可用作营养强化剂,说法正确;
6.甲醇超标的酒不能饮用
点拨:对;甲醇有剧毒,甲醇超标的酒不能饮用;
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出题误区
1.硫酸厂用氨水吸收SO2后再将吸收液与硫酸反应,将富集后的SO2循环使用
点拨:对;工业制硫酸尾气中的SO2回收常采用氨吸收法;即先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当吸收液中NH4HSO3达到一定浓度后,再与硫酸反应,放出SO2,可以循环利用;
2.制取等量的硝酸铜,使用稀硝酸比使用浓硝酸排放的污染物更少
点拨:对;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据反应可知,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较大,且放出的有毒气体的量相对较多,即使用稀硝酸比使用浓硝酸排放的污染物更少;
3.工业合成氯乙烷采用加成反应比采用取代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点拨:对;乙烷和氯气光照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一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多种氯代物和氯化氢气体,有副产物生成;而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没有副产物,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所以工业合成氯乙烷采用加成反应比采用取代反应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4.进入大气的氟氯代烃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点拨:对;进入大气的氟氯代烃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5.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点拨:错;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防止铅污染;
6.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的烃、氮氧化物有关
点拨:对;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的烃、氮氧化物有关,应该减少排放。
7.垃圾分类利国利民,食品包装塑料袋属于可回收垃圾
点拨:对;将垃圾分类处理,将垃圾进行资源化,可以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利国利民,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故食品包装塑料袋属于可回收垃圾;
四、与材料使用和发展有关的出题误区
1.医用口罩原料是聚丙烯材料,它对防止细菌、血液渗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拨:对;聚丙烯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它对防止细菌、血液渗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粘锅内壁涂敷的是聚四氟乙烯,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点拨:错;聚四氟乙烯是四氟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结构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丝绸、宣纸及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合成纤维
点拨:错;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宣纸及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它们均为天然纤维;
4.打印机使用的墨粉中含铁的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点拨:错;氧化铁为红色,而油墨呈黑色,故墨粉中含铁的氧化物主要成分不可能是氧化铁;
5.冬奥火炬外壳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点拨: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形成的多种材料的混合物,不可能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6.航天员翟志刚使用的碳纤维操纵棒,其材料属于新型高分子
点拨:错;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五、与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出题误区
1.将煤炭通过煤液化技术转化为甲醇燃料,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收支相抵)
点拨:错;将煤炭通过煤液化技术转化为甲醇燃料,甲醇燃料在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并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会实现实现“碳中和”;
2.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镁、溴、铀和重水
点拨:对;海水含有镁溴碘铀等元素,所以可以提取镁、溴、铀,还有重水,也可以提取重水;
3.乙醇汽油的广泛使用不能减少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目前,全球仍处于化石能源时期
点拨:对;NOX主要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气缸中高温打火时生成的,与燃料无关,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开发利用了多种能源,但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仍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4.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应禁止使用含碳燃料
点拨:错;采取节能低碳生活方式,不能禁止使用含碳燃料,只能尽量使用新能源代替含碳燃料;
5.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有利于促进碳中和
点拨:错;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大量开采使用,会产生CO2,不利于碳中和;
六、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出题误区
1.生活中的荧光灯管、X光片、废塑料、废金属都属于有害垃圾,应该集中处理
点拨:错;荧光灯管和X光片属于有害垃圾,废金属、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不是有害垃圾;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
点拨:对;煤的干馏(有煤焦油等)、气化(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和液化(生成甲醇等)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化学变化;
3.CO2和H2催化制取汽油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点拨:错;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催化制取汽油的反应中有汽油和水生成,生成物不唯一,不可能属于化合反应;
4.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失去对铁制品的保护作用
点拨:错;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金属活泼性强的锌做原电池的负极被损耗,铁做正极被保护;
5.含氟牙膏能更好地保护牙齿是利用了沉淀转化原理
点拨:对;含氟牙膏能更好地保护牙齿主要是利用了沉淀转化,其离子方程式为:;
6.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广泛应用了萃取技术
点拨:对;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叫萃取,利用天然香料、药物等在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提取,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7.用重油裂解制备有机化工原料——长链烷烃裂解可得短链烷烃和烯烃
点拨:对;石油裂解是用长链烷烃制备乙烯、甲烷等化工原料的过程;
8.用聚合氯化铝净化生活用水——胶粒具有吸附作用
点拨:对;胶粒具有吸附作用,故可用聚合氯化铝净水;
9.工业采用氢气与氯气混合点燃,加水稀释的方法制备盐酸
点拨:错;氢气与氯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故工业采用纯净的氢气在氯气点燃,加水稀释的方法制备盐酸;
10.工业上制备硝酸时,常将通过吸收塔的尾气重新转移至热交换器中,以便于尾气进行后期的循环利用
点拨:对;工业上制备硝酸时,经过吸收塔后的尾气中还含有NO,NO能与O2转化为NO2,重新进入吸收塔即可获得硝酸,故常将通过吸收塔的尾气重新转移至热交换器中,以便于尾气进行后期的循环利用;
11.工业上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钠单质
点拨:错;工业上常采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单质;
12.工业上常将氯气通入海水的母液中,再进行结晶、过滤从而获得溴单质
点拨:错;由于Br2是液体,故工业上常将氯气通入海水的母液中,再进行萃取分液、蒸馏从而获得溴单质;
【热点一】化学与生活、科技
1.(2024·湖南长沙·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卤可以用作豆浆的凝固剂
B.甲醛、苯、放射性稀有气体氡(Rn)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
C.缓释药物可以减少每天吃药的次数,方便人们的药物使用
D.新型LED管束模块是由GaAs、GaP等半导体制成的,它们都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A.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盐卤即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使胶体聚沉,故A正确;B.甲醛、苯、放射性稀有气体氡都对人体健康有害,都是空气污染物,故B正确;C.缓释药物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缓慢释放,从而可以减少摄入次数,方便使用,故C正确;D.GaAs、GaP等半导体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D。
2.(2024·天津河北·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亚铁常用作油漆的红色颜料B.苯甲酸及其钠盐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C.油脂除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肥皂D.家庭用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同时使用
【答案】A
【解析】A.氧化亚铁是黑色的,氧化铁是红色粉末、常用作油漆的红色颜料,故A错误;B.苯甲酸及其钠盐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效果,常用作食品防腐剂,故B正确;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除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肥皂,故C正确;D.洁厕灵中的盐酸与“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故不能同时使用,故D正确;选A。
3.(2024·河北·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土元素是自然界共生在一起的一类元素,稀土元素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
B.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二硫化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能导电、能储存能量的二维材料,属于新型有机功能材料
D.屠呦呦使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答案】C
【解析】A.在金属元素中,有一类性质相似、并在自然界共生在一起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于生产合金,在合金中加入适量稀土元素,能大大改善合金的性能,因而稀土元素又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A正确;B.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以和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反应,B正确;C.二硫化钼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新型有机功能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D.屠呦呦使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正确;故选:C。
4.(2024·河南信阳·二模)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C.电阻率低、热导率高的石墨烯可用于制作超级导电材料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答案】A
【解析】A.亚硝酸钠有毒,但也是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可用作防腐剂和护色剂,A错误;B.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B正确;C.超级导电材料要求电阻率低、导热量高,所以石墨烯可用于制作超级导电材料,C正确;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5.(2024·天津·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金”石墨烯为冬奥会赛场留住温暖,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B.“长征七号”采用液氧、煤油等作为推进剂,液氧、煤油是纯净物
C.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可用于一些肉制品如腊肉、香肠等的生产
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清洗衣物上的汽油污渍
【答案】C
【解析】A.石墨烯不是化合物,是单质,它全部由碳原子组成,A错误;B.液氧时纯净物,煤油是混合物,B错误;C.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减缓食物腐败,可用于一些肉制品如腊肉、香肠等的生产,C正确;D.汽油不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也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则不能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衣物上的汽油污渍,D错误;本题选C。
【热点二】化学与社会、环境
1.(2024·吉林·三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通过燃煤脱硫技术减少煤燃烧造成的污染,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B.污水处理厂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减少水污染
C.利用微生物可以将CO2合成油脂,从而实现由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D.在制备有机物时,应尽量采用取代反应等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
【答案】B
【解析】A. 通过燃煤脱硫技术减少煤燃烧造成的污染,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实现“碳中和”,故A不合理;B.污水处理厂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减少水污染,故B合理;C.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故C不合理;D.取代反应不是“原子经济性”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为“原子经济性”反应,故D不合理;故选B。
2.(2024·湖南长沙·二模)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B.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要采用新技术快速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C.城市公交采用电动机车替代燃油机车,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
D.化工企业应确保“三废”处理设施各个环节及装置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实现“三废”稳定达标排放
【答案】B
【解析】A.对多种生态体系的保护,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A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会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绿色发展,故B错误;C.城市公交采用电动机车替代燃油机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故C正确;D.废气、废液、废渣“三废”达标排放,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绿色发展,故D正确;故选B。
3.(2024·江西九江·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化石能源
B.氧化镁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作耐火材料
C.的水溶液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也相同
D.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A.可燃冰是化石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A正确;B.氧化镁熔点高,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作耐火材料,B正确;C.SO2、HClO的水溶液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不相同,SO2能够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HClO因为具有强氧化性而漂白,C错误;D.聚乳酸塑料可降解,则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故选C。
4.(2024·广东广州·二模)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B.为防止月饼因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C.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乙二醇,其熔点高的原因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D.用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并促进“碳中和”
【答案】B
【解析】A.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A正确;
B.生石灰是干燥剂,能吸水,但是不能吸收氧气,所以加入生石灰不能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B错误;C.乙二醇含羟基,羟基能形成氢键,其熔点高的原因是易形成分子间氢键,C正确;D.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并促进“碳中和”,D正确;故选B。
5.(2024·陕西汉中·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可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苯甲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含磷污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或赤潮,所以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B错误;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阻燃性,常用作木材防火剂,故C正确;D.甘油分子中含有亲水基羟基,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D错误;故选D。
【热点三】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
1.(2024·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造纸和剪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纤维是造纸的原材料之一,也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
B.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的过程中加入碱和漂白剂会引起化学变化
C.二氧化硫常用作漂白剂,其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D.剪纸是用铜制或铁制剪刀在纸张上剪出图案,铜、铁都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A.树皮、植物秸秆等植物纤维是造纸的原材料之一,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不包含纤维素,A错误;B.造纸的过程中加入碱可以除去能与碱反应的杂质,加入漂白剂可以漂白纸张,均引起化学变化,B正确;C.二氧化硫可漂白纸张等,常用作漂白剂,不同种元素之间的共价键是极性键,二氧化硫分子中只存在S、O间的共价键,只含极性键,C正确;D.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铜、铁都属于金属材料,D正确;答案选A。
2.(2024·河南濮阳·二模)防弹服的防弹层是用合金(特种钢、铝合金、钛合金)、陶瓷片(碳化硼、碳化硅、氧化铝)、高聚物(尼龙、凯夫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等材料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弹层使用的合金是强度大、密度小的新型合金
B.防弹层使用的陶瓷均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尼龙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聚酯纤维
D.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是热固性塑料
【答案】B
【解析】A.特种钢是合金钢,没有密度小的特点,A项错误;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突破了传统硅酸盐体系,B项正确;C.尼龙是聚酰胺纤维,C项错误;D.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是热塑性塑料,D项错误;故选B。
3.(2024·宁夏石嘴山·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焰火中的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C.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晶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光纤量子通信,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答案】B
【解析】A.聚乙烯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错误;C.氮化铝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D.光纤的主要成分为纯度较高二氧化硅,D正确;故选B。
14.(2024·辽宁·一模)“神舟”飞天,逐梦科技强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返回舱系统复合材料中的酚醛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C.飞船返回舱表面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神舟飞船的推进系统中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A
【解析】A.酚醛树脂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B错误;C.飞船返回舱表面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D.碳纤维为碳的单质,不是有机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故选A。
5.(2024·青海海南·一模)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EAST全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真空杜瓦的制作材料含304L不锈钢和玻璃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发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制作真空杜瓦的304L不锈钢中所含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C.玻璃钢能有效地保持绝热空间的真空度,玻璃钢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核聚变将为我们提供绿色的、没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无限利用的能源
【答案】D
【解析】A.核聚变为核反应,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故核能不是化学能,A错误;B.不锈钢为铁的合金,其中还含有碳元素,B错误;C.玻璃钢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复合材料,C错误;D.核聚变将为我们提供绿色的、没有任何排放的、安全的、可以无限利用的能源,D正确;故答案为:D。
【热点四】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4·黑龙江·二模)东汉错银铜牛灯采用铜、银二种材质制作,常以动物油脂或植物油为燃料,为减少燃烧过程烟尘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设计了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成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烟管的作用是将燃烧产生的烟气导入铜牛灯座腹腔中
B.古人常用草木灰浸泡液代替牛腹中的水,吸收烟气的效果更佳
C.银、铜的导热性能好,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D.灯具的设计包含了装置、试剂、环保等实验要素
【答案】C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烟管的作用是将燃烧产生的烟气导入铜牛灯座腹腔中,使部分未完全燃烧的物质如CO等再次充分燃烧,和让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被吸收,以减少污染,A正确;B.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能够吸收酸性气体如CO2、SO2等,故古人常用草木灰浸泡液代替牛腹中的水,吸收烟气的效果更佳,B正确;C.本装置并不是利用银、铜的导热性能好,其导热性好也不能达到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目的,使燃料充分燃烧是通过转动铜片调节空气的进入量,C错误;D.本装置中灯具的设计包含了装置、试剂、环保等实验要素,D正确;故答案为:C。
2.(2024·广东韶关·二模)韶博文物展现了韶州地区的整体社会生活风貌。下列文物主要材料不属于硅酸盐的是
【答案】A
【解析】A.明编织纹铜盖豆的主要材料为铜合金,不属于硅酸盐,A符合题意;B.东晋陶谷仓的主要材料为陶瓷,属于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C.东晋青黄釉瓷钵的主要材料为陶瓷,属于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D.清款粉彩龙凤纹赏瓶的主要材料为陶瓷,属于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4·河北保定·一模)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代三彩釉陶中,黄色釉、褐色釉是利用赭石来着色的,赭石的主要成分为
B.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钟会在《刍荛论》中写道:“夫莠生似金,鍮石像金”。鍮石的主要成分为
C.《本草纲目》中对酿酒有如下记载:“…以大麦蒸热,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其中用到的操作为蒸馏和过滤
D.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以说水沤其丝”。说水为草木灰的水浸液,内含大量的
【答案】A
【解析】A.利用赭石的颜色可知其主要成分为,A正确;B.“鍮石像金”,但不是金,鍮石的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B错误;C.《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酿酒操作为蒸馏,没有过滤,C错误;D.水为草木灰的水浸液,内含大量的,D错误;故选A。
4.(23-24高三下·重庆荣昌·开学考试)中国古代诗词和书籍中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瓷器是人类较早应用的人造硅酸盐材料
B.“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含有胶体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D.镀金时“以汞和金涂银器上,入火则汞去,而金存”,其中“入火则汞去”指汞的挥发
【答案】C
【解析】A.陶瓷材料是黏土等烧制而成的,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A正确;B.“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B正确;C.“翠色”为青色或者绿色,可能来自亚铁离子,氧化亚铜为砖红色,C错误;D.“入火则汞去”指汞受热挥发后剩余金附着在银器上,D正确;故选C。
5.(23-24高三上·河北石家庄·联考)下列古代文献或诗词充满了古人对化学的认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分液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利用到萃取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D.描写元肖节焰火的诗句“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答案】A
【解析】A.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过滤得方法,A错误;B.该过程涉及萃取,B正确;C.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C正确;D.焰火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D正确;答案选A。
概率预测
☆☆☆☆☆
题型预测
选择题☆☆☆☆☆
考向预测
①考查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及世界化学史。
②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和性质,以及有关基本操作。
③安全与健康;
④环境保护;
⑤新材料,新能源;
⑥诺贝尔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
A.明编织纹铜盖豆
B.东晋陶谷仓
C.东晋青黄釉瓷钵
D.清款粉彩龙凤纹赏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重难点01 化学与STSE、化学与传统文化(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重难点01化学与STSE化学与传统文化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重难点01化学与STSE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 第1-2题 化学与STSE、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通用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第1-2题化学与STSE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原卷版docx、通用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练习第1-2题化学与STSE实验基本操作化学用语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吉辽通用)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强化练习 选择题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吉辽通用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强化练习选择题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原卷版docx、黑吉辽通用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强化练习选择题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