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0-17265258945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0-17265258946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0-17265258947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1-17265259040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1-17265259041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166238/1-17265259041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 化学反应速率(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化学反应速率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2化学反应速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典例精讲
易错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易错典例】
例1(2024·河南开封·三模)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 ΔH=-752 kJ·ml-1的反应机理如下:
①2NO(g)N2O2(g) (快)
②N2O2(g)+H2(g)N2O(g)+H2O(g) (慢)
③N2O(g)+H2(g)N2(g)+H2O(g) (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
B.②中N2O2与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C.N2O2和N2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C【解析】①为快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活化能和生成物的活化能都较小,反应更容易发生;②为慢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活化能和生成物的活化能都较大,②中反应物的活化能大于①中生成物的活化能,因此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A项正确;②反应为慢反应,反应慢说明反应的活化能大,物质微粒发生碰撞时,许多碰撞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碰撞仅部分有效,B项正确;反应过程中N2O2和N2O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C项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D项正确。
【解题必备】
(1)纯液体和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它们的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导致接触面的大小发生变化,故影响反应速率。
(2)对于固体、液体物质,由于压强改变时对它们的体积影响很小,因而压强对它们浓度的影响可看作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3)升高温度,不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也不论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4)用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由于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能达到最大,故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温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
【变式突破】
1.(2024·北京朝阳·一模)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H2O2溶液与KI溶液混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②将①中的黄色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减小,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另一份不加CCl4,振荡,产生气泡速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颜色变黄的原因是:H2O2+2I-=I2+2OH-
B.②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I2溶于CCl4
C.②中产生气泡速率减小的原因是H2O2浓度减小
D.由该实验可知,I2可以加快H2O2分解产生气泡反应速率
C【详解】A.将H2O2溶液与KI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变黄是过氧化氢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方程式H2O2+2I-=I2+2OH-正确,A正确;B.②中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四氯化碳萃取了溶液中的I2,碘单质溶于CCl4会呈紫色,B正确;C.②中产生气泡速率减小的原因是四氯化碳萃取了溶液中的I2,I2浓度减小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减慢,C错误;D.通过对比等量黄色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和不加入四氯化碳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看出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后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减小,不加入四氯化碳产生气泡速率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I2可以加快H2O2分解产生气泡反应速率,D正确。
2.(2024·北京丰台·一模)某兴趣小组探究高锰酸钾和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注:实验中c(KMnO4) = 0.01 ml·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2 MnO+ 2NH3 = 2MnO2 + N2↑ + 2OH- + 2H2O
B.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② < ①的主要原因:c(H+)增大,MnO的氧化性增强
C.对比实验③④可得出,还原性:NH3 > NH
D.在实验④的试剂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可观察到溶液褪色
B【详解】A.实验①中产生棕褐色固体MnO2,还伴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N2,说明发生了反应+2NH3=2MnO2+ +2OH-+2H2O,A正确;B.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可知影响该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并不是c(H+),B错误;C.实验③中NH3被氧化为N2,实验④中未被氧化,所以还原性:NH3>,C正确;D.实验④中加入的未被氧化,当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会促进的水解,增大了的浓度,因此溶液褪色,D正确。
3.(2024·广东佛山·二模)某兴趣小组探究电石与溶液反应的速率并制备乙炔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灰白色沉淀主要成分为
B.提高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能减慢反应速率
C.不宜使用纯水作为反应试剂
D.推测实验3的现象为产气速度慢,无沉淀和泡沫
D【详解】A.由分析知,灰白色沉淀主要成分为,A正确;B.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可知,食盐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提高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能减慢反应速率,B正确;C.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可知,食盐水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纯水反应速率太快,不宜使用纯水作为反应试剂,C正确;D.由于反应生成的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故测实验3的现象为产气速度快,无沉淀,但泡沫生成,D错误。易错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易错典例】
例2(2024·云南曲靖·二模)(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 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Ⅲ和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反应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硫酸浓度
②探究硫酸铜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Zn+Cu2+===Zn2++Cu,Zn+2H+===Zn2++H2↑
(2)2.0 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的改变,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
【解析】(1)实验Ⅰ和实验Ⅱ中,锌的质量和状态相同,硫酸的浓度不同,实验Ⅲ和实验Ⅳ中加入硫酸铜,Cu2+的氧化性强于H+,首先发生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铜附着在锌表面,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加入的硫酸铜过多,生成的铜会覆盖在锌表面,阻止锌与稀硫酸进一步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又会减慢。①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反应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实验Ⅲ和实验Ⅳ加入的硫酸铜的质量不同,可以探究加入硫酸铜的质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2S2O8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每组实验中其他物质的浓度相等,即溶液的总体积相等(即为20.0 mL),从而可知Vx=2.0。
【解题必备】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时,再进行实验。因此控制变量思想在这部分体现较为充分。控制变量思想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明确各因素在实验中的作用和目的。尤其是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要弄清某个因素的影响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时再进行实验。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充分挖掘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被知识的表面及问题的表象所迷惑,参透问题的本质,准确快速的解决问题。解题的步骤如下:
(1)确定变量: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所有因素。
(2)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
(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变式突破】
4.(2024·吉林·三模)一定条件下,反应H2(g)+Br2(g)2HBr(g)的速率方程为v=kcα(H2)·cβ(Br2)·cγ(HBr),某温度下,该反应在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如下:
根据表中的测定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α的值为1
B.表中c的值为2
C.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Br2(g)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
D.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增大HBr(g)浓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B【分析】速率方程为v=kcα(H2)·cβ(Br2)·cγc(HBr),将表中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到①,②,③,④,由①②得到,②③得到,①④得到,对于⑤与①,将,,代入,解得c=1。A.根据分析,α的值为1,A正确;B.根据分析,c的值为1,B错误;C.由于v=kcα(H2)·cβ(Br2)·cγc(HBr),,,,速率与H2(g)和Br2(g)的浓度成正比,与HBr(g)的浓度成反比,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Br2(g)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C正确;D.由于,增大HBr(g)的浓度,cγc(HBr)减小,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增大HBr(g)浓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D正确;
5.(2024·河南焦作·二模)Na2S2O3∙5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和应用如下。
Ⅰ.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回答下列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
(2)仪器a的作用是 。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还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
Ⅱ.分离Na2S2O3∙5H2O。已知: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分离Na2S2O3∙5H2O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4)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要 (填操作),其目的是 ;操作②的包括的过程是快速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 (填试剂)作洗涤剂。
(5)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 。
Ⅲ.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6)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填实验编号)。
(7)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填实验编号)。
【答案】(1)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2)冷凝回流(3) Na2SO4 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4) 趁热过滤 尽可能的除去溶液中的Na2SO4 乙醇(5)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6)①②或③④(7)①④
【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制备Na2S2O3•5H2O并对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反应原理为Na2SO3(aq)+S(s)Na2S2O3(aq),结合题目信息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已知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酒精和水互溶,反应前硫粉用酒精润湿,可以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2)a是冷凝管,在反应容器上方竖立放置的冷凝管可以把反应容器中的物质冷凝回流到反应器中;(3)Na2SO3容易被氧化为Na2SO4,所以在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Na2SO4是否存在的方法加入过量稀盐酸,Na2S2O3和HCl反应生成NaCl、S、SO2和水,Na2SO3和HCl反应生成NaCl、SO2和水,把S过滤出去,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4)Na2S2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获得Na2S2O3溶液,需要控制比较高的温度过滤,所以操作①为趁热过滤,其目的是尽可能的除去溶液中的Na2SO4,由于Na2S2O3不溶于乙醇,所以用乙醇做洗涤剂;(5)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由于Na2S2O3·5H2O于48℃分解,所以蒸发时温度不宜过高;(6)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控制温度为不变量,则应选择实验①②或③④;(7)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需控制浓度为不变量,则应选择实验①④。
6.(2024·吉林延边·一模)叔丁基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室制备叔丁基溴的装置和流程如下所示(部分装置如夹持装置已省略)。
步骤一:在A中放入搅拌磁子、8mL叔丁醇和14mL48%氢溴酸。在B中加入7mL浓硫酸。
步骤二:边搅拌边滴加浓硫酸,调整滴速,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约15min滴完,继续反应15min。
步骤三:缓慢提高加热温度,用锥形瓶收集粗产品。
(1)仪器A的名称为 。
(2)①步骤二中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浓硫酸滴速过快会导致 (填字母)。
a.反应物气化而损失,反应物利用率低
b.更多副产物醚或烯烃的生成
c.溶液变为棕黑色
(3)步骤三中应提高加热温度直到温度计 (填“C”或“D”)显示温度为72℃为止。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推测提高加热温度可能的原因是 。
(4)得到的粗产品中还混杂着少量杂质。粗产品纯化的合理操作顺序为(从下列操作中选取,按先后次序填写序号):将粗产品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 → →蒸馏→得到纯化产品。
①用溶液洗涤、分液②用溶液洗涤、分液③用水洗涤、分液④用碱石灰干燥、过滤⑤用无水干燥、过滤
Ⅱ.为探究叔丁基溴水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加入的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的反应时间。
(5)对比实验①②,探究影响叔丁基溴水解速率的因素是 ,对比探究实验③④可以得出影响叔丁基溴水解速率的结论是 。
【答案】(1)三颈烧瓶(2) abc(3) C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叔丁基溴的产率(4) ② ③ ⑤(5) 的量或的浓度(答案合理即可) 温度越高,叔丁基溴水解速率越快
【分析】在A中放入搅拌磁子、8mL叔丁醇和14mL48%氢溴酸。在B中加入7mL浓硫酸。A为三口烧瓶,B为分液漏斗,边搅拌边滴加浓硫酸,调整滴速,控制反应温度在30℃~35℃,约15min滴完,继续反应15min。缓慢提高加热温度,用锥形瓶收集粗产品。
(1)根据装置图可知A为三颈烧瓶;(2)步骤二为氢溴酸和叔丁醇在浓硫酸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浓硫酸加入过快进入三颈烧瓶中的浓硫酸就会短时间内局部过量,在三颈烧瓶中产生大量的热,促使叔丁醇挥发使得反应物减少,反应利用率低;叔丁基醇在过多浓硫酸的作用下自身会发生反应产生醚或生成叔丁基溴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会产生烯烃的可能;浓硫酸本身具有脱水性,如果浓硫酸滴速过快,则将叔丁基醇脱水碳化,溶液变为棕黑色,答案选abc;(3)实验室用叔丁醇制备叔丁基溴,叔丁基醇的沸点略高于叔丁基溴的沸点,C处的温度高于D的温度,如果D处测得温度是72℃时,那么C处大于72℃,则出来的不仅仅是叔丁基溴,还有叔丁基醇,所以测得C温度72℃即可;加热说明对该反应的制取有利,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叔丁基溴的产率;(4)得到的粗产品中还混杂着少量杂质,将粗产品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5%碳酸氢钠溶液将HBr除掉洗涤,分液,然后用水洗涤,分液出去叔丁基醇,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在蒸馏得到纯净产品,顺序为②③⑤;(5)控制变量法,实验①②NaOH的量或NaOH的浓度不同,所以探究影响叔丁基溴水解速率的因素是NaOH的量或NaOH的浓度不同;对比探究实验③④可以得出影响叔丁基溴水解速率为温度越高,叔丁基溴水解速率越快。
考点精练
1.(2024·江西萍乡·二模)常温下,向某溶剂(不参与反应)中加入一定量X、Y和M,所得溶液中同时存在如下平衡:
①
②
③。
X、Y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反应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400s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400s内,约为
B.100s时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
C.若再向容器中加入上述溶剂稀释,平衡后Y的物质的量不变
D.若反应③的ΔH”“<”或“=”)。
实验(二):探究影响H2SO4和Na2S2O3反应的速率的外界因素。
(4) 。
(5)实验记录:。由实验①②得出的结论是 。设计实验①③的目的是 。
实验(三):测定中x的值。
已知新制得的大苏打中往往含有结晶水,化学式可表示为,称取24.8g Na2S2O3∙xH2O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准确量取10.00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滴加0.2ml∙L-1碘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25.00mL碘水。提示:。
(6)Na2S2O3∙xH2O中x为 。
15.(2023·广东·模拟预测)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有关氯化物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FeCl2。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已知FeCl3极易水解。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II中制备Fe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① ;②缺少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II.利用惰性电极电解0.1 ml•L-1FeCl2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电极反应(离子放电顺序)的影响。
(4)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由实验1、2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增大电压, 优先于 放电;
②若由实验1、4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II.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5)该实验限选药品和仪器:恒温水浴、pH传感器、烧杯、0.1ml.L-1硝酸银溶液、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NH4Cl溶液。
①实验中,“待测物理量”是 ;
②实验目的ii是 ;
③上述表格中,b d(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22 有机推断解题策略(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22有机推断解题策略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22有机推断解题策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6 化学实验基础(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6化学实验基础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6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5 有机化学基础(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5有机化学基础原卷版docx、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易错专题15有机化学基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