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7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7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80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81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83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85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166780/0-172653425786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课时课件+练习含答案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4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60页。
考点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生态脆弱区概况
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土地退化(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特征及原因①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
带。②土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的特点;多大风。b.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形成原因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a.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b.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控制载畜量。c.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a.生物措施:在绿洲地区的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乔灌结合,建立防沙林带;
在内陆地区,建立农田防护林网。b.工程措施:在缺水少流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④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开源: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节流: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3.水土流失(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继
续发生和发展。②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③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名师点睛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典例 (2021河北,18,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Ⅰ)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Ⅱ为该区自沟壑底
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
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
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
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Ⅱ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答案 (1)沟壑底部易汇集水源,土壤水分相对丰富,发育了落叶阔叶林;坡面的地形坡度较大,接纳了部分顶部径流,发育了疏林草原;丘陵顶部风力较大,蒸发强烈,地表径
流流速快,土壤水分缺乏,发育成灌木草原。(2)该区域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植被生长耗水增多;植被
蒸腾作用强烈;坡耕地改为坡地,地表径流流速加快,下渗减少。土壤干燥化过程加
快。(3)原则:因地制宜,恢复原有植被。途径:选择合适(耗水少或耐旱)的植被;合理调整林
地、草地及种植比例;适当控制植被种植密度。
解析 (1)
1.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考点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
方法技巧 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典例 (2021山东,1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
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
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
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
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
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
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4分)(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6分)(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4分)
答案 (1)氢能的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
同市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解析 (1)能源的优点分别从开发和利用角度通过对比分析回答。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氢能的原料为水、煤、化工尾气等,生产受时空制约相对太阳能、风能较小;氢能
利用方式有燃料、供热和电力等,相对太阳能、风能灵活多样。(2)注意关键词“新能
源”和“产业结构优化”。结合大同的传统产业结构特点(不足),从新能源的优点方
面进行回答。(3)本题注意从区域联系性和整体性思考。大同可以为京津冀提供清洁
的能源,减轻其环境污染;大同靠近京津冀,且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大同大气污染容易
加剧京津冀大气污染;大同大气污染减轻,则可减轻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改善京津冀生
态环境质量。
1.地区产业结构(1)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2)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
平。(3)我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现在都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
业比重最低。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第二产业所占比
重中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东北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
考点3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产业升级(1)产业结构升级过程的表现
(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
(3)产业升级案例①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②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变化
归纳总结 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典例 (2022山东,5—7,9分)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
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
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
2.8∶35.5。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嘉峪关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到21世纪初,最早的一批劳动力达到退休年龄,所以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A正确;环境条件一般不会在短
时间内有明显改善,且吸引的人群并不只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B错误;青壮年人口
迁出与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无关,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当地康养产
业的发展情况,D错误。
2.嘉峪关市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的城市,并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
故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故选B。
3.嘉峪关市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结合工业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可充分利用该
地原料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故选D。
典例示范(2023浙江1月选考,17—18,4分)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2.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
解题思路 1.由图可知,由海洋到陆地,植被分布依次为光滩—翅碱蓬—芦苇;由材料
可知,翅碱蓬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耐盐碱的翅碱蓬生长在盐度适中的
潮滩上;盐度高的潮滩以光滩为主;盐度低的潮滩植被以芦苇为主。由河流入海口到
河道两岸,盐度不断降低,因此植被演替的总趋势是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
2.辽河口翅碱蓬退化是因为潮滩湿地水体盐度发生了变化,因此生态修复措施应为调
控辽河口潮滩湿地的水体盐度。潮滩地势低平,不适合修建水库和防潮大坝,且围垦
潮滩后,潮滩内的水体可通过地下水与海水进行水体交换,对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
作用不大,A、B错误;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可通过淡水河流的稀释作用,调控潮滩水体
盐度,减缓翅碱蓬退化,C正确;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未经调控,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属
于“治标不治本”,修复不会奏效,D错误。
答案 1.D 2.C
考法提炼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治理
1.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高、大、有”(1)“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上升,在土壤表
面聚集。(2)“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3)“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2.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1)“生”“消”平衡(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保持现状;(2)“生”(收入量>支出量)——盐碱地盐度增大;(3)“消”(收入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命周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四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第11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2节 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习题鲁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2节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pptx、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pptx、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