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傍河取水就是在河岸滩地打井,抽取地下水。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傍河取水逐渐取代河道取水,成为人们获取水资源的重要方式。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某河段沿岸地区傍河取水区分布。完成下面两题。
1.黄河此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雨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答案 B
2.大规模傍河取水对该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
C.增加蒸发量 D.增加入海径流
答案 A
黄河支流汾河下游临汾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过渡区,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是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下图为2000—2018年中不同季节该地区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埋深是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垂直距离)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018年间,该区域( )
A.春夏地下水位逐渐升高
B.秋冬地下水埋深变化比春夏大
C.地下水漏斗区范围缩小
D.地下水位整体以下降为主
答案 D 读图分析,2000—2018年春季地下水埋深变化由负值变成了正值,同期夏季地下水埋深数值增大,两者均反映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深,地下水位逐渐降低,A错误;相对于春夏季,2000—2018年秋冬季地下水埋深逐渐变小,且变幅较小,B错误;整体来看,2000—2018年该地地下水埋深在变深,地下水位总体在下降,地下水漏斗区范围扩大,故C错误、D正确。
4.2000—2010年,造成该区域春季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大B.降水量大
C.下渗量大D.农业灌溉
4.答案 D 该区域2000—2010春季地下水埋深变化为负值,说明2010年春季地下水位升高。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过渡区,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下渗量小,B、C错误;蒸发量大,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A错误;春季该区域农业需水量大,农业灌溉回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升高,D正确。
在大尺度流域易形成复杂的水汽自循环。若流域两端海拔高程差比较大,在温差和气压差作用下,会驱动大气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流动,实际效果与“烟囱效应”类似,一定程度上会对水汽产生影响。下图为干旱半干旱区大高程差流域水循环模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烟囱效应”直接加强了( )
A.地表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答案 C
6.随着流域地表植被的增加,中下游地区地表反而呈现干裂化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下游地区水分因蒸腾迁移而失衡
B.上游地区地下水蒸散量大于补水量
C.流域内植被恢复增大了蒸腾水汽量
D.“烟囱效应”将上游水分输送至下游
答案 A
7.要缓解局部干裂缺水症状,中下游地区适宜( )
A.降低植被覆盖率 B.进行生态调水补水
C.增加人工降雨量 D.降低流域两端高差
答案 B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如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 ( )
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
8.答案 A
9.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
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
9.答案 B
受太平洋和北冰洋海平面高度差影响,白令海峡入流水呈北向输送,夏季入流量明显大于冬季。下图为白令海峡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白令海峡南北两侧海平面有高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侧海水盐度较低,海平面较高
B.南侧受气候变暖影响大,海平面较高
C.南侧受偏南风影响,海平面较高
D.南侧陆地径流较多,海平面较高
10.答案
11.夏季白令海峡入流量更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副高移动B.海底地形
C.海水盐度D.日月引力
11.答案 A
12.白令海峡海水流动,对北冰洋的影响是( )
A.渔业资源减少B.冰川融化减缓
C.天气变化加剧D.海洋盐度降低
12.答案 C
波弗特环流(见下图)对北极海冰乃至北极地区整体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在风力作用下,波弗特环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自然收集来自冰川融化、河流和降水的淡水,并在海洋表面附近储存,减慢海冰融化的速度。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波弗特环流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波弗特环流减慢北极海冰融化的速度,主要是因为该环流表层海水比深层海水( )
A.密度低B.流速慢
C.盐度高D.温度高
13.答案 A
14.近几十年来,波弗特环流水量增大的根本原因是( )
A.风力增强B.海冰融化
C.降水增多D.全球变暖
14.答案 D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降水量偏少
答案 B
16.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其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少 ②辐射强
③海气温差大 ④风力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洋暖池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面温度高于28℃以上、深度在50米至100米间的海域,又称热库或暖堆。下图示意某大洋暖池地理位置。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主要位于以赤道西太平洋为核心、大约以20°S和20°N为南北边界、大约以160°W为东边界的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但过去几十年中,其东边界和北边界不断向外延伸,暖池面积不断扩大、深度加深。
(1)说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8分)
(2)分析西太平洋暖池面积不断扩大、深度加深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4分)
17.答案 (1)在信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暖流到达太平洋西岸后,受陆地阻挡,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西太平洋海域,从而形成西太平洋暖池。
(2)夏季降水量增多;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和指示器。研究表明,低云(主要受当地海水蒸发产生的水汽控制)覆盖与北极海冰消融有相互促进作用。下图示意北极主要海域分布。
(1)简述全球变暖对北极海冰的主要影响。(4分)
(2)推测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海冰覆盖率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北极低云覆盖与海冰消融的相互促进作用机制。(4分)
答案 (1)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升温,提前且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推迟且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的覆盖范围和厚度急剧下降。
(2)巴伦支海海冰覆盖率低于波弗特海。
理由:巴伦支海与低纬海域连接通道宽阔,与低纬暖水交换畅通;北大西洋暖流注入,故水温较高,海冰覆盖率低。
(3)随着海冰逐渐消融,海面蒸发增大,空气中水汽增多、水汽在低空冷凝形成低云;低云吸收海面长波辐射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海面,为海面保温,延长了海冰的融化时间,促进海冰的消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练习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过关检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折线①—④对应正确的是,该地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关于图示四要素叙述正确的是,秋刀鱼生长较快的海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