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1页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2页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2.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
    ②都非常脆弱
    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被称为“地平线下的村庄”,地坑院是一个相对封闭而又独立的院落,有窑坡通道与地面相通,窑洞顶部地面上基本没有植被,作为打谷场。坑院天井中间挖有渗井,天井四周砌有青砖瓦檐的拦马墙,窑顶还要在雨过天晴后碾压平整,个别窑洞开有与地面相通的“马眼”。下图为地坑院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天井中的渗井主要的功能是( )
    A.供水 B.调节湿度
    C.防涝 D.调节温度
    答案 C
    4.推测个别窑洞上方通向地面的“马眼”作用是( )
    A.采光 B.通风通道
    C.散热 D.粮食通道
    答案 D
    5.窑顶还要在雨过天晴后碾压平整是为了( )
    A.种植蔬菜 B.加固窑洞
    C.防止下渗 D.减少侵蚀
    答案 C
    6.回水是一种奇特的地理现象,是海水与河水对流的自然景观。某地理研学小组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回水区的河海交汇盛景,可以( )
    A.利用GIS测量回水区的深度
    B.利用GNSS模拟河海交汇盛况
    C.利用RS监测回水区面积变化
    D.利用BDS研究回水区水温变化
    答案 C
    7.在对城市圈发展进行动态研究过程,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B
    耕地具有经济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服务等功能。洞庭湖地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已进入城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下图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演化过程中( )
    ①经济收入保障功能增强 ②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增强
    ③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增强 ④地区产业结构比重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9.1998年以来洞庭湖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农业劳动力投入增多 B.城乡相互作用增强
    C.粮食种植的比重增加 D.耕地功能趋于集中
    答案 B
    10.图示三个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是( )
    A.较弱—增强—增强 B.较强—减弱—减弱
    C.较弱—增强—减弱 D.较强—减弱—增强
    答案 D
    下图示意湖南沅江流域古城镇分布。图中古城镇指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且大部分古建筑保存较好的聚落。古城镇古建筑顶梁普遍刻有掌管雨水的神龙,檐檩绘有象征神水以避火灾的鳖鱼、雀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促使图示古城镇形成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土壤 D.河流
    答案 D
    12.干流的古城镇密度明显小于支流,其主要原因是干流( )
    A.位置偏僻 B.地势平坦
    C.交通便捷 D.土壤肥沃
    答案 C
    13.古建筑中的神龙、鳖鱼和雀替等文化元素,可反映出当地( )
    A.旱涝频繁 B.渔业为主
    C.生态良好 D.气候炎热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江西千烟洲、江苏常熟、山东禹城和辽宁沈阳四地农田反射率年变幅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图中丁地反射率年变化幅度大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昼夜长短变幅大
    C.冬季积雪覆盖率高
    D.水域面积分布广
    答案 C
    15.监测四地农作物长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BDS B.GIS C.RS D.GNSS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潭阳郡地处韩国西南部,村庄依竹林而建,得益于竹林的庇护,村民居住舒适安逸。潭阳传统竹林耕作系统采用多层生产模式,竹林与农田共同构成了整体景观。竹制工艺品长期以来是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20世纪末期,由于市场对竹产品需求的增长,竹林迅速向周围扩张。为保护农业文化景观,村庄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竹保健品、竹工艺品等精品制造和乡村旅游接待。2020年,潭阳竹田农业系统(下图)入选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1)分析竹林对村庄人居环境的调节作用。(6分)
    (2)说明该村实施产业转型对保护竹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6分)
    答案 (1)竹林调节气候,为村庄营造冬暖夏凉的环境;竹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村庄提供稳定、优质的水源;竹林净化空气,改善村庄大气质量。
    (2)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避免竹林扩张侵占农田;增加对高品质毛竹的需求,促进竹林管护;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居民对竹田景观的保护。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秃尾河和孤山川是黄河中游右岸的两条一级支流,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430 mm。秃尾河控制的流域面积为4 503.40km2,其中林草地占比55%,耕地占比18%;孤山川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 263.11km2,其中林草地占比53%,耕地占比32%。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土高原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图1为秃尾河和孤山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秃尾河和孤山川1956—2010年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1)说出秃尾河和孤山川共同的水文特征。(4分)
    (2)指出秃尾河和孤山川径流量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
    (3)指出1956—2010年秃尾河和孤山川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4分)
    (4)分析秃尾河和孤山川输沙量相差不大的原因。(4分)
    答案 (1)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汛期集中在夏季;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秃尾河流域面积远大于孤山川,所以其径流量远大于孤山川。
    (3)变化趋势:秃尾河和孤山川年输沙量均呈现波动减小的趋势。
    原因:小流域治理工程见成效,水土保持作用明显,水土流失减轻。
    (4)孤山川流域面积小,但流域内耕地占比大;耕地加剧水土流失,使输沙量增大。

    相关试卷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图中“其他”项目的是,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5°S,17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八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八过关检测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色楞格河相比,安加拉河,育空河流域径流主要补给来源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六过关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0六过关检测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间我国能源,与该布局密切相关的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